《职业教育研究》期刊简介
《职业教育研究》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主管和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其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杂志创办于1982年7月。当时的刊名为《职业教育研究资料》。1985年公开发行时,更名为《职业教育研究》。1994年又更名为《现代技能开发》2004年恢复刊名《职业教育研究》至今。
《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8期目录
关于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顾宏亮
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婧
技能大赛项目驱动的高职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施泽波
论高职商务类课程ESA模式的双语教学............陈跃华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刘凤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优化简说.......王大红
医学高职院校口腔护理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陈钟等
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讨.......刘伟
关于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特点的调查...............黄瑞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微探.....................司家伟
中职机械专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苏志平
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王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式教学应用研究.........魏娜
《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张兰
职业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非遗传承融入高职德育的价值失衡及理性重构————作者:伍绍平;邓云;
摘要:文章阐释非遗传承融入高职德育的本质内涵、呈现样态及价值追求,深入分析非遗传承融入高职德育的价值失衡在经济与精神、短期与长远、个体与社会三个维度的具体表征。探究发现,价值失衡的根源在于教育理念功利、评价体系单一及文化生态变迁。据此提出三个理性重构策略:理念纠偏,借助理论研习、学术研讨等重塑对非遗德育价值的认知;评价优化,通过拓展评价指标、多元主体参与及融合多种方法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生态营造,运用校园...
人机并跑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作者:王新波;
摘要:<正>前不久,在北京亦庄举行了一场半程马拉松。这不仅是一场传统的跑步赛事,更是全球首次“人机共跑”的半马盛会。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运动员在各自赛道上共同挑战21.097 5公里的距离,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人员的陪伴下能够完成比赛,无论在运动史还是在科技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事件甚至可以视为当今时代最为具象化的表征,因为当前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人机并跑”乃...
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以承德市为例————作者:吕清;王传旭;康悦;付赵波;
摘要:专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学校、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培养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析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产业比例和职教中心专业设置情况发现,承德市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度较低,专业设置偏离度差异明显,部分专业设置重复度较高,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待增设。为使县级职教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从宏观层面提出强化专业设置监管机制、建立分类专业评估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
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进路——基于4089名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调研数据解析————作者:李文静;毕耀华;
摘要:职业技能培训的规范化已成为提升我国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迫切需求。文章基于对全国4 089名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调研数据,分析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立足现阶段建设实践,从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职能、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与法律保障体系、发挥职业院校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撑作用、凸显企业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劳动者参...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作者:黄河;吴燕;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推动着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对高职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技术集成性、数据驱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重构了生产逻辑,倒逼高职教育从“要素驱动”向“创新赋能”转变。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人才供需结构性错位、教育滞后等困境。此研究从技术渗透与价值共生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揭示高职教育与产业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适配实现耦合协调的内在机理,强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困境与策略————作者:姚倩;
摘要:新质生产力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变化而涌现,具有创新性、质优性、发展性等特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变迁的选择,是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但在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还面临着发展理念需更新、教学环节待优化、合作模式需突破、评价体系待完善的现实困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人才培养、破除合作壁垒、优化评价体系,...
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十年:回顾、经验与前瞻————作者:沈文明;
摘要:十年来,职业教育活动周作为一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制度设计,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良好氛围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主题选择突出技能价值、举办牵头主体逐步多元、项目内容日益丰富多样。同时,职业教育活动周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推进多主体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坚持创新导向的活动体系构建、形成自上而下的体系化运作模式。展望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保障职业教育“正能量”持续输出的基...
身体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进路考察————作者:熊华军;张宏晨;贺玲;
摘要: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理论为考察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进路提供了崭新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不是“客观身体”机械、刻板、重复式地模仿练习,而是回溯“现象身体”:在身体图式的支配下实现身体对技能的体认,使技能内化于身体;以身体意向性为条件显现身体“我能”的主体性,使身体外显为技能;以身体的交织可逆性为原初依据,实现“技身一体”的共在共生。反观现阶段专业技能学习中学生身体被忽视、被割裂、被规训、被...
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黄兆军;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从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两个层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策略。在理论逻辑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劳动力、新质生产工具、新质劳动对象三个核心要素,剖析其与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在新型人才培养、新知识传授及服务新产业方面的内在联系;在实践路径方面,聚焦“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人才供给力”“优化新工科专业结构布局,提...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难点与路径————作者:康文峰;罗丽;叶林茂;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中涌现的全新生产力形态,与传统物质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新质生产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需求考量当前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存在系统性不适应的情况,突出表现为发展理念滞后、人才供给不足、对产教融合与创新重视不够等。基于此,职业教...
《职业教育研究》2025年征稿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职业教育研究》(月刊)(CN 12-1358/G4;ISSN 1672-5727)创刊于1982年,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之为————作者:张平;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石。高职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契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逻辑、支撑要素逻辑及主体融合逻辑。然而,其间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如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专业和课程设置未能与产业链演进同步,新技术开发难以满足产业需求等。在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高职教育应紧密贴合支柱产业,推动专业转型与教法改革,助力生产要素升级;面向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新专业,助力产业结构...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社区教育创新要素与创新路径分析————作者:周丹;
摘要: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载体,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文章探讨了社区教育人才要素、资源要素、需求要素和配置要素的创新矩阵,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赋能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提质增效,推动新质社区教育价值体系、管理体系、资源供给体系和数字共享生态圈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把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图景转化为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基于杭州18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作者:余宏涛;
摘要: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通过测算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系数,梳理杭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杭州市产业结构数据,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全方位推动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需求,重点布局新兴产业高水平专业(群);聚焦行业办学特色,适时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和培训与数字新农人培育:逻辑关系、现实困境与职教作为————作者:刘彤;马建富;
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数字新农人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建设、新农人数字素养、职业教育和培训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针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数字新农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缺失、资源分配不均、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对数字新农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统整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构建差异化“数字+”课程体系,打造数字新农人教学与实践场景等措施,以期为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终身学习的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作者:蔡昊轩;王济军;
摘要: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创新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终身学习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研究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在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过载诱发的学习者认知策略混乱、自我价值缺失导致的学习动机不足、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学习环境壁垒三个终身学习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终身学习模型,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场域内进行终身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构建智能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沈璐;胡新岗;桂文龙;黄银云;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遵循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逻辑、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逻辑、数字赋能质量评价逻辑,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维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构建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并科学开展质量评价,对于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教学评价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数智化技术助推职业院校实训课堂空间变革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作者:林樟煌;王雯;
摘要:职业院校实训课堂是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基于实训课堂空间内涵与特征,可以将实训课堂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数智化技术优化物质空间要素,拓宽物质空间边界,重塑空间组织形态,助推实训课堂物质空间变革;改变教学资源形态,精进专业劳动过程,重构师生伦理关系,助推实训课堂精神空间变革;塑造智能机器主体,新塑主体交往形式,织密课堂社会网络,助推实训课堂社会空间变革。数智化背景下实训课堂...
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作者:钱旭升;戴小数;
摘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旨在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通过累积有效资本、革新传统惯习,为就业与经济活力注入创新动能,加速乡村振兴进程。针对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普及过程中存在的关系网络不健全、社会信任度不高、互惠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可以通过家庭、朋辈、学校及地域四个核心维度化解上述困境,具体优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数字技术逻辑与未来图景————作者:邹小芳;王海莹;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行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俨然已成为大势所趋。职业教育数字化所蕴藏的数字技术理性中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字技术赋能高度耦合。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职业教育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知识培育、治理策略、文化熏陶及伦理规范,实现对数字技术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未来,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需着眼于将...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时代妙笔作文
- 省级《高教发展与评估》
- 省级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省级作文新天地
- 省级初中生必读
- 省级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中学生时尚文摘
- 国家级《田径》
- 国家级《现代阅读》
- 省级《滨州学院学报》
- 省级《英语广场》
- 省级《成才之路》
-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
- 北大核心《教育探索》
- 国家级中国考试
- 国家级中学俄语
- 国家级英语画刊(高中版)
- 省级《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当代学前教育
- 省级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山东外语教学》
- 省级《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交通职业教育
- 省级 现代外语
- 国家级中国外语教育
- 省级摩尔庄园
- 省级《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