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140/J
国际标准刊号:0257-943X
主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主管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查看戏剧艺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戏剧》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下一本期杂志:《剧本》戏剧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戏剧艺术》是一本专业理论刊物。刊登戏剧理论和戏曲研究成果,介绍外国戏剧理论与作品,发表舞美、戏剧导演与表演艺术、戏曲教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迈向一种戏剧中的互联文化主义理论、遭遇、布莱希特和传统、东南亚现代戏剧概述、巴厘戏剧。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4)舞台美术新思维三题 刘杏林

  (13)当今舞美设计中视觉元素“形似”与“神似”的价值考量 潘健华[1];倪洁诚[2]

  (20)舞台绘景二度创作新论 傅建翎;汤婕妤

  (25)简讯计敏

  (26)“魔幻剧场”——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 张旭

  中国话剧研究

  (33)“话剧”:一个术语的诞生和多重侨易的发生 周云龙

  (40)发现郑正秋:1910-1912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其意义 简贵灯[1,2]

  (49)张彭春: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引领者与国际化的推介者 崔国良

  中国戏曲研究

  (60)明代权贵与戏曲发展关系之检讨——以臧贤和郭勋为例 丁淑梅[1];韦强[2]

  (70)论神庙戏台称谓及其雅俗之变 王琳[1];延保全[2]

  (78)“纸马”与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土地和山神 姚小鸥[1];卢翮[2]

  (85)元杂剧“一人独唱”与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新解 张勇风

  (93)宋金墓葬中杂剧砖雕的礼仪功能探析 刘乐乐

  跨文化戏剧

  (106)从《补缸》到《拔兰花》:十九世纪两出中国小戏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罗仕龙

  戏剧艺术论文发表:戏剧服装色彩的变化和效果

  [摘 要]本文分析了色彩对于戏剧本身和戏剧服装的重要意义、戏剧服装色彩的个性与变化,并阐述了在戏剧舞台上如何能更好地通过服装色彩为整个戏剧的演出创造出最为出色的效果。

  [关键词]戏剧艺术论文发表,戏剧服装,色彩,个性,变化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曲艺人在演唱戏曲的同时,还要身穿不同的戏剧服装,戏剧服装的色彩也是表现戏剧场景和内容的主要形式。下面,笔者从戏剧服装色彩的个性和变化出发,谈谈戏剧服装色彩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戏剧艺术最新期刊目录

论戏曲的“正”与“新”————作者:朱恒夫;

摘要:尽管大家一致拥护守正创新的原则,但几十年来戏曲界没有创演出多少优秀的剧目,高峰性剧目更是少见。问题出在许多文艺管理者和戏曲从业人员不知道什么才是“正”,什么才是“新”。而只有对“正”与“新”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会发现,所“守”的正是真正的戏曲根基,所“创”的也正是符合戏曲审美特征、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具有新内容与新形式的剧目。戏曲之“正”应为:在剧旨上表现中华民族道德观与价值观,唱、念、做、打具有非...

商业演剧、政治文化思潮与艺术自律——考察20世纪戏曲现代化的三个维度————作者:吴新苗;

摘要:有三种要素推动了20世纪戏曲现代化,因此这三种要素也成为考察戏曲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维度。商业演剧,改变了传统戏曲雅俗隔离的阶层化审美,商业化、大众化的地方剧种成为主流,激烈的商业竞争激发了创新机制,使戏曲呈现出现代大众艺术的诸多特征。政治文化思潮直接把戏曲推向急骤变化的社会现实,为戏曲注入了全新的精神特质,而这种他律的作用占据绝对优势时也会给戏曲艺术带来伤害。艺术自律对戏曲现代化的作用通过艺术家自身...

论德国反法西斯戏剧《马门教授》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作者:刘真真;

摘要:德国反法西斯名剧《马门教授》经由日本左翼戏剧界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左翼剧人的革命文化资源。它在中国的传播有电影放映、舞台演出、译介出版,乃至改写重构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综合的文化效应。《马门教授》在中国的演出对中国导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参与了现实主义演剧体系的建构,促进了延安戏剧的民族化实践。夏衍的《法西斯细菌》与宋之的的《祖国在呼唤》都借鉴了《马门教授》中的情节、人物塑造和表现手法,并沿用了个人...

人机共演实践:“超级傀儡”的理念延异————作者:康嘉诚;

摘要:戈登·克雷早在百年前就提出了“超级傀儡”的理念,人机共演让他的理念不仅成为现实可能,更为未来戏剧开拓出全新的含义。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对超级傀儡理念进行再理解,不仅能让我们对机器人与人的主体性在人机共演戏剧中的存在有更清楚的认识,也能从某种程度揭示机器人与人的主体性的未来状况。日本导演平田织佐的人机共演实践以及国内首部人机共演戏剧《巨物之城》的演出经验,体现了“超级傀儡”理念的...

正本清源:中国戏曲演剧体系的文献学研究————作者:陆炜;

摘要:戏曲演剧体系研究的突破,需要解决理论资源贫乏和“体系”概念淡薄的问题,而需要努力的一个明显方向就是作古代曲论的探索。古人对于戏曲演出的运转机制和艺术原理不仅思考过,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概言之,中国演剧体系是以曲为构成基础和以曲为核心运转的;中国演剧体系塑造人物的原理是追求“传神之形”,以“态”作为稳定的人物表演的依托;戏曲演剧是一套技术化的演艺,演员处在驾驭它的地位,这种驾驭达到随心所欲的自由状...

论赖声川主持的集体即兴演剧创作————作者:胡文谦;

摘要:赖声川及其所创建的表演工作坊,在当代中国台湾剧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赖声川和表演工作坊的戏剧作品虽然在不同时期关注社会人生的不同方面,但是,他们在演剧艺术上又有贯穿其中的共同点,显示出鲜明特色。主要体现为:剧本、表演、导演、设计同时生长的集体即兴创作,组合生活片断并“把观众包容进去”的拼贴结构,结合实验与传统、悲剧与喜剧而“具有非常大的可看性”的演剧形态,立足中国文化探索现代民族话剧演剧的美学追...

论田汉历史形象建构与戏剧接受的互动关系————作者:颜倩;

摘要:作家与作品互为媒介,影响着接受者对二者的认识与评价。田汉自我建构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以席勒暗自期许,直接形成了研究者的学术关注点,引导并制约着接受者对其作品的解读路径。反之,作品为接受者建构作者形象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载体。人们根据话剧《关汉卿》提供的隐含作者形象,将田汉建构为“现代的关汉卿”。在“文如其人”的审美心理与集体记忆的影响下,将其塑造为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象征。最后,田汉“中国话剧的奠...

山姆·谢泼德晚期作品中的男性共同体乌托邦————作者:姜萌萌;

摘要:在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的晚期作品中,男性角色常被描绘为衰老、守旧和暴虐的象征,而女性角色则展现出进步、勇敢、坚韧、富有同情心等积极特质。在这些作品中,男性通过建立同性社会关系,试图保持女性的从属地位,从而延续长久以来的父权红利。然而,随着男-女-男情欲三角关系的解体、男性间友谊的破裂,以及女性同盟的形成,男性共同体最终被揭示为一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同时,男性气质也成为男性群体内部通过相互审视和社...

视觉戏剧:概念演变、范式革新与文化转向————作者:高永杰;

摘要:视觉戏剧作为20世纪兴起的艺术实践,从辅助性表现手段逐步发展为具备独立美学特征的戏剧类型。尽管视觉戏剧的概念仍存在争议,但这一艺术类型以视觉逻辑为主导,通过弱化语言叙事等手法,不仅拓展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边界,而且体现了表演艺术从语言中心向视觉本体的范式转变。同时,视觉戏剧也面临着形式主义倾向、符号消费异化、思想深度弱化等潜在风险。未来的研究需通过跨学科对话,在感官体验与文化批判之间建构动态平衡...

机械物作为表演视觉主体的三重身份————作者:黄文琪;

摘要:机械最初作为辅助人类生活生产的实用工具,其动态属性使之具备自主表演的潜能。随着技术进步与观念革新,机械逐渐由生产工具被纳入演出中,进而转变成审美对象,最终发展为可独立表演的主体。表演机械物是当代傀儡的类型之一,是被剪去“绳子”后具有自驱力或能够远程驱动的表演物。表演机械物在当代仪式和庆典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对古代傀儡仪式功能的延续:作为演出中精神内核的物质载体,通过构建动态视觉图腾,实现了物的“神”...

“改译”与“直译”的变奏:域外戏剧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作者:田根胜;

摘要:中国话剧的发生发展与域外戏剧的引进、传播密切相联。伴随着中国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域外戏剧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文明戏立足“中国化”,以阅读为主的改译剧,到新文化运动以“直译”为正宗,以文学剧本为媒介,改译剧的“退而求其次”,再到20世纪40年代民族化和市场化并重的改译剧的兴盛。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戏剧现代性追求所走过的螺旋式上升历程。该历程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呈现为非对立性、对...

工具、身体和环境——延展认知下的虚拟影像交互与“线上戏剧”————作者:贡其力;

摘要:后戏剧时代,“数字剧场”“线上戏剧”仍明显呈现出美学滞后的困境,寻找与新媒介新技术相契合的数字戏剧新美学迫在眉睫。从延展认知理论出发,就可以将虚拟影像视为人类感官的“假体延伸”,虚拟影像交互也就体现了延展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者也就处在身体、工具、环境三者共同构成的耦合系统中。若受众为“认知者”,以受众开展具身运动的躯体为“身体”,以虚拟影像及交互设备为“工具”,以线上戏剧演出的场域为“环境”,那么三...

1970年香港中源和潮剧团新加坡演出考论————作者:刘红娟;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港潮剧发展的黄金时期。香港本地潮剧戏班迅速成长,并成为东南亚华人戏剧市场争相邀请的不二选择。1970年,新加坡补补餐厅娱乐机构组织实力雄厚的香港中源和潮剧团访星演出。访星演出的成功,离不开当时新加坡华文报刊的充分铺垫、广告渲染、全程跟踪报道、适时举办记者招待会等宣传策略。同时,专业龙虎武师的加盟、长于历史公案剧的演绎、戏曲与电影等多栖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追求,既是中源和潮剧团的特...

论明代文人杂剧创作的复兴————作者:程华平;

摘要:明代自正统末年至正德、嘉靖初年间的文人杂剧创作之萧条境况,随着王九思、康海、陈沂、徐渭、李开先、冯惟敏等人投身杂剧创作而得以改变。众多官场失意、科场失落的文人士夫借助杂剧创作以抒发愤恨不平之气,并以之作为闲居林下时破愁消遣之具。与此同时,出于对戏曲的喜爱与娱乐的需求,一些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明中叶以降,复古派文学家对诗文言志抒情功能的阐释与提倡,为文人重新认识杂剧文体的抒情特征、进而从事杂剧创...

异代同调:“临川四梦”对清代文人红楼戏的影响————作者:赵鹏程;

摘要:在清代文人红楼戏中,不仅常见“临川四梦”的影子,二者甚至形成一种密切的“异代同调”关系。“临川四梦”不仅产生符号化经典效应,也形成一种范式观念,进而影响着红楼戏的主题、叙事与曲辞创作。文人红楼戏不仅是传《红楼梦》之“事”,也是传小说、戏曲“异代同调”之“情”。而当范式观念落实到叙事实践时,“临川四梦”则为解决《红楼梦》“事多人众”的叙事困扰提供有效模式,也即“生死还魂模式”“出入梦境模式”“梦境组...

破局与焕新:主旋律戏剧叫好又叫座的叙事策略(笔谈)————作者:丁罗男;宋宝珍;徐健;王晓鹰;姚金成;毛时安;

摘要: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近十年来,主旋律戏剧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当代舞台上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将习近平文化思想...

李健吾对两部爱尔兰独幕剧的创意仿写————作者:曹波;

摘要:在中国话剧的成型与发展过程中,爱尔兰文艺复兴独幕剧留下了深刻印记。李健吾既完成了精炼的译本,又产出了精妙的仿写本。在《赌与战争》中,他通过置换背景、重构人物关系等手法,完成了从爱尔兰悲剧到中国本土话剧的转化。经过对《骑马下海的人》的尝试性仿写,李健吾逐渐形成了仿写的惯习。随后他在对《月出》的创意仿写中展现了高度的艺术自觉,故《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宛如原创,在构思和人物形象上与改编本《三江好》和改译...

《培尔·金特》在中国的跨文化改编演变——以“山妖王国”的呈现为例————作者:杨茗;

摘要:易卜生的《培尔·金特》历来被视为一部“难剧”,然而在中国,这部作品却持续受到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戏剧界先后推出了多个改编版本,涵盖了话剧、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对《培尔·金特》的排演中,“山妖王国”这场戏一直是改编的焦点。通过对各版本“山妖王国”呈现形式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总结出该剧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的跨文化改编的演变。第一阶段以徐晓钟版为代表,通过文本挪用实现原剧的...

迈向综合剧场:康定斯基及其戏剧理论————作者:郑钲;

摘要:抽象表现主义先驱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戏剧家。在实现绘画风格转变的同一时期,康定斯基对过度倾向于写实的戏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纳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剧场构想。这一想法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晚近以来混合手段剧场、跨媒介剧场等剧场理论的出现。康定斯基很大一部分绘画实践是以戏剧为主题,他的戏剧实践也融合了绘画技巧。其戏剧理论的起点与目标,是批判“物质神化”倾向和追求精神性。通过把雕塑归入建筑...

“中”的训练原理与“中”的东方哲思——雅克·勒考克身体训练法研究————作者:徐敏杰;

摘要:雅克·勒考克“中性面具”和“固定点”两个训练模块的目的是寻找演员的“中性状态”,而“中性状态”旨在帮助演员在戏剧表演中构建诗意的身体。从“中性面具”和“固定点”两个训练模块中能提炼出“遮蔽与转化”“动中觉察”“‘中’的表演层级”“锚定点”四个“中”的训练原理。雅克·勒考克所追求的“中性状态”与东方哲学有相通性和互补性。从相通性角度说,二者都讲究兼容并包,强调人与自然的合而为一,强调世界的整体性。从...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