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史研究》国家级文史期刊征稿,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办。
办刊宗旨:
《海交史研究》宗旨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开展学术研究,着眼于历史,服务于现实,以海外交通史这一特殊的学术领域,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海洋文明。内容涵盖航海造船史、港口贸易史、中外关系史、科技文化交流史、外来宗教、海外移民、海交民俗、海交文献等诸多领域,对高校社科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参考价值。
《海交史研究》是福建省社科期刊学术理论类一级刊物(94-95)、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研究》数据统计系统确认为核心期刊(96)。
期刊栏目:
古代海交史热点专题研究、相关主题评介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海交史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海交史研究投稿要求参考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海交史研究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阅读推荐:抗日战争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以繁荣历史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宣传爱国主义为办刊宗旨;以倡导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学术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关注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人士为读者对象。本刊研究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战争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凡战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以及战后遗留问题,均列入本刊研究范畴。本刊自创刊迄今,承蒙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厚爱支持,得以发表在学界及其他各界产生影响的一批研究成果,逐渐步入该史学领域的研究前沿。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海交史研究》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海交史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海交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一份明万历初年葡萄牙与中国海上贸易清单的译介与研究————作者:李庆;
摘要:西班牙塞维利亚印地亚斯总档案馆(AGI)藏有一件“葡萄牙与中国海上贸易清单”的两份抄本。由于明代葡萄牙与中国贸易清单留存极其稀少,而这份清单成文较早、所记内容又相当丰富和准确,所以一直是海内外学界讨论东亚海贸时高度依赖的原始资料。清单底本的作者是西班牙人,其创作应是在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数年后,为搜集葡萄牙人的商业情报,以备竞争使用。清单所记,不是某一年的商业信息,可能是1575年左右葡萄牙与中国贸...
16世纪中叶中国与菲律宾的瓷器贸易——兼谈漳州窑的早期产品————作者:胡舒扬;
摘要:菲律宾地处传统东洋航路和新航路的交汇点,既是中国陶瓷的消费地,又是中转站。《菲岛史料》中的相关记录反映了16世纪中叶中国瓷器如何销往菲律宾群岛并进一步流通,以及明朝商人在菲岛开展陶瓷贸易的具体情形。对相关遗址的梳理显示,16世纪输入菲岛的贸易瓷以中国青花瓷为主,漳州窑青花瓷的出现和增长是这一时期外销瓷市场的新变化。圣伊西德罗沉船出水标本体现了16世纪上半叶漳州窑早期产品的装饰风格,这也是漳州窑青花...
[韩]李康汉:《13—14世纪高丽和元朝的贸易史》————作者:魏子健;
摘要:<正>(秦菲、李彬彬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279页)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北部同中国壤地相接,西南则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其同中国开展经贸往来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术界对于中国同朝鲜半岛的贸易研究多集中于朝鲜半岛在古代所充当的“中间者”时期,即9世纪的新罗(处于唐朝和日本的中间位置)和17世纪初的朝鲜(处于明朝和日本中间位置)
元代江南地区沿海万户府军制考————作者:王胜斌;
摘要:蒙古人将金制与蒙古本俗进行结合,形成了蒙元前期的招讨司、经略司和都元帅府制度。蒙古灭宋后,为对南宋海疆进行有效军政管理,蒙古军将蒙金合璧的军事制度与南宋的海防制度相结合,形成沿海招讨司、沿海经略司以及沿海左副都元帅府制度。经过至元二十二年江淮、江西行省的三大万户府的改革,最终形成了沿海万户府制度。而作为江浙行省与沿海万户府之间的纽带,都镇抚司在行省与行枢密院对于军权的争夺,以及两浙地区军政事务的运...
清代越南华人官员陈上川家族世系考————作者:曾翊健;
摘要:陈上川是清初越南南部的华人官员,为南投阮主的明遗民,历任阮主政权的藩镇总兵、都督。据越南传统史料记载,陈上川去世后,由其子孙世袭其官荫,父子相承。然而陈上川故乡广东吴川田头村的《陈氏族谱》以及清代笔记、地方志和越南碑刻资料透露的相关信息,揭示了陈上川家族的承袭世系比越南传统文献记载的要复杂,其并非简单的父承子继,而是一部华南地方宗族网络的跨国拓展史,背后反映的是清初越南明香人与中国故土的往来互动、...
李健:《东亚视阈下的明初中琉关系研究(1368—1435)》————作者:黄丹;
摘要:<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12页)琉球王国历史上与中国有着五百余年的交流史,并且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1879年日本废琉球藩置冲绳县之后,琉球王国事实上灭亡,此后琉球长期处于日本控制之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史都被视为日本史的一个分支。琉球王国历史上两度受到日本的军事入侵:1609年岛津入侵琉球王国; 1879年“琉球处分”之后,明治政...
黄国信、叶锦花、李晓龙、徐靖捷:《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构建》————作者:李彬炜;
摘要:<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45页)学界关于盐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对沿海地区的灶户群体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2]。但学界对于盐场历史及灶户群体和社区的整体史研究并不多见。黄国信与叶锦花等合作的新著《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构建》中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方史料不足,难以支撑对灶户进行深入研究。(第5页)...
来稿须知
摘要:<正>一、来稿必须是首次公开正式发表的论文,特别优秀的稿件原则上不限字数。本刊采用电子投稿方式,来稿需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单位、职称、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信息。二、来稿实行三审制,即初审、外审和终审。审读周期为一个月,逾期未接通知者,可转投他刊。一经发表,即奉相应的稿酬。三、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技术性的文字处理,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说明。来稿请提供300字左右的...
冯定雄:《古代舟山群岛海洋史研究》————作者:施基邱艳;
摘要:<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416页)岛屿是人类接触海洋的前线,也是海洋文化孕育的载体。舟山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群岛,其人居历史悠久,战略地位突出,具备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冯定雄《古代舟山群岛海洋史研究》一书对舟山群岛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梳理了古代舟山的发展历史,具象化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海疆政策与海洋观念,更呈现了作为“边缘”之地的舟山群岛在世界历史演进中...
明朝禁钱政策、铜钱危机对15世纪琉球货币的影响————作者:郝洪熠;
摘要:明朝禁钱政策与铜钱危机不仅深刻影响了国内的铜钱流通,也促使15世纪琉球货币发生演化。明初禁钱政策的颁布标志着单一宝钞体制的形成,对明朝铜钱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约束力,限制了铜钱流通规模,并导致明朝货币制度构建的失序和铜钱危机的孕育。在海禁朝贡制度及禁钱政策的背景下,洪武、永乐通宝等明朝铜钱通过各种贸易渠道被大量输出到琉球,确立了明朝铜钱在琉球货币流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正统朝以来,随着朝贡体系的逐渐...
明代福建巡海道发微————作者:吴舒岚;
摘要:巡海道是明朝政府为巡视海域而设置的机构,是海防体系的重要一环。根据现存史料,正统年间福建首次出现巡海道的记载。嘉靖九年因备倭之故,巡海道公署由省城移至漳州府城。且因加强权责、淘汰冗员及划一事权等缘由,巡海道始加兵备衔。早期巡海道职能调整频繁。嘉靖中后期,由于朱纨的倚重及其加兵备衔,此道职权不断扩大,除去海防等传统职责外,也在赋役改革中承担起了财政审核等职能。万历以后随着福建分守道的广泛设立,巡海道...
杭行:《东亚海域的冲突与商贸:郑氏家族与近代世界的形塑》————作者:李柏乐;
摘要:<正>(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332页)一、郑氏研究的多重面相回顾21世纪以来关于郑氏集团的历史研究,会发现2010年代初是一个新著迭出的时段。在2011至2015年间,海内外学界接连出版了4部聚焦于郑氏集团的著作,分别是欧阳泰(Tonio Andrade)的《失去的殖民地:未被讲述的中国对西方的首场大捷》、郑维中的《17世纪中国海域的战争、贸易与海上劫掠》、杭行的《东亚海...
“世子”来朝:明代中朝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作者:章豪;
摘要:元朝施行“六事”外交原则,历任高丽世子多久居于大都。元明鼎革、丽鲜易代的先后发生,改变了旧有的东北亚格局。“世子”入朝在明朝初年的演变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高丽末期,为对抗国内以李成桂为代表的新兴武人集团,以李穑、郑梦周为代表的高丽士大夫试图通过国王、世子亲朝的方式获得明廷的支持。可朱元璋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基本持不干预姿态,尽管定城君王奭亲朝后,明廷认可了恭让王王瑶的地位,但明廷依然坐视丽鲜更迭的发生...
《东方外交史研究》
摘要:<正>作者:陈奉林出版发行: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4年7月内容简介:东方外交史是东方历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内涵,具有世界任何其他地区外交史所不可比拟性。对于如此悠久、丰富的外交实践活动仅以政治史或文化史的视角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长时段、跨时空和国家与民族间多层次外交行为当中去理解与把握
《海交史研究》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输日佛教石刻研究》
摘要:<正>作者:刘恒武袁颖出版发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1月内容简介:本书在宋代佛教石刻整体坐标中考察宋代舶载输日佛教石刻的形制谱系及雕造年代,以日本现存宋代输日佛教石刻为研究核心,以浙闽沿海宋代佛教石刻遗存为比照对象,对日藏宋制佛教石刻进行了跨海溯源。在此基础上,由“物”及“场”,由“场”及“人”,由“人”及“史”,采用文物考古调查与文献史料解读相结合的研究路线,对石刻的...
朝鲜明宗时期漂民处置中的权变政策初探——以华重庆漂流事件为例————作者:张新朋;马昊天;
摘要:朝鲜明宗时期,明人华重庆等遭到日本倭人劫掠,漂流至朝鲜,后在朝鲜方面的帮助下顺利回国。在朝鲜时,华重庆一行人得到了同时期漂流民不曾有过的待遇,不仅受到朝鲜国王接见,还在回国前获国王设宴饯行,并获赠衣服、礼物。华重庆一行人受到超规格待遇,其中固然有朝鲜“事大至诚”政策的原因,也与华氏的特殊身份——为曾出使朝鲜的使者华察的族人有关。朝鲜方面的这一做法属于突破常规送还模式的权变处置,反映了朝鲜王廷在处理...
赵晓东:《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作者:万晋;
摘要:<正>(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653页)海上丝绸之路在唐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的记录里被分为“南航线”与“北航线”,前者指“广州通海夷道”,即从广州出发,经今越南南部、马六甲海峡、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到达阿拉伯世界的航路;后者指“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即从登州(今山东蓬莱)出发,经渤海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航线。而其他研究中使用过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韩]李镇汉:《高丽与中国的海上交流(918—1392)》————作者:常宗政;
摘要:<正>(宋文志、李廷青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239页)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亦是中国对外交流逐渐全面走向海洋的重要时代。诚如陈高华先生所言,“(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海外联系的地区之广,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以及数量之多,都远远超过了前代。”[1]长久以来,学界对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史的研究不断推进,成果斐然 黄光昇、俞大猷、萧腾凤——澳门开埠前后与澳门关系密切的三位福建晋江人————作者:汤开建
;田映霞; 摘要:多种档案文献表明,黄光昇、俞大猷、萧腾凤三位福建晋江人在澳门开埠前后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光昇为澳门的“开澳者”,俞大猷则借澳门葡船平定柘林叛兵,萧腾凤出任南海知县后即发表了“处濠镜之夷”的报告,制定了应对澳门葡萄牙人的政策。此三人均为澳门开埠前后对澳门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通过上述人物与澳门关系的钩沉考证,进一步论证了明代福建人在澳门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