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5-1049/I
国际标准刊号:1003-7772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查看南方文坛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文坛》文学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文物》文学论文

  【杂志简介】

  《南方文坛》是文艺理论刊物。重点宣传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借鉴和继承中外优秀文艺遗产,探索民族文学艺术道路,研究当代文艺问题和文艺发展趋势,促进文艺新人成长,及时交流区内外、国内外文艺信息。

  杂志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其中精心组织的“跨世纪”,丛书的讨论、晚生代作家群的自白、今日批评的答问、《郭小川全集》的讨论等等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和转载.尤其以评介前沿实力派批评家的“今日批评家”栏目,通过批评家对自己批评观的言说及其他批评家对他的再批评,不仅给世纪之交文坛的批评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这种批评家之间的再批评,形成了思想的碰撞,达到了相互之间文学观念的交流、文化精神的对话,真正体现了文学批评的精神。

  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中国文艺批评、寻求新路、寻求大发展,杂志达成了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的共识,从而创立了一个更新更高更开放的人文学术平台,使《南方文坛》从创品牌的艰苦奋斗中,走向了持续发展、稳步前进的成熟时期。

  本刊在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和学术指导下,继续敏锐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倡导率真,精辟而富有学理、才情的“绿色批评”,通过组织更强大的作者阵容,更新品牌栏目,增版扩容,评选杂志年度优秀论文,编辑出版具有双效的“南方批评书系,等手段来实践新的“前沿理念,精品意识,批评精神,学术形象”的编辑思想和全面提升刊物的质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在2001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评为广西社科“十佳期刊”,主编张燕玲荣获“十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栏目设置】

  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艺术时代、文坛评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专栏、当下艺术视角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社会互动和文学想象——路遥的“方法” 杨庆祥

  论“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气候政治学 路文彬

  生命的亲证——论史铁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李德南

  由“我”步入“世界”的跋涉——李德南的文学批评 王威廉

  沉默与发声——李德南的学术印象 谢有顺

  张爱玲与相片怀旧 罗鹏,赵瑞安

  金庸与图解民族主义 罗鹏,赵瑞安

  启蒙话语、个人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次转型 徐勇

  困境与突围——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 王瑞瑞,廖述务

  代际:作为关键词的文学谱系考察与建构——评洪治纲的《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 曹霞

  以自我献身精神为中国文化守夜——关于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王春林

  余秀华诗歌与“文学事件化” 孙桂荣

  艰难的“时代性”——从《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说开去 李振

  知识分子的底线意识,或聂致远的书生气——重读《活着之上》 赵勇

  超越“活着”与活法的重量——评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 欧阳友权

  “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的拉锯、纠结与挣扎 于慈江

  从《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 阎真

  严歌苓还要在写作的歧路上狂奔多久——从《护士万红》说开去 欧阳光明

  远方、自我与集体性——贺州瑶族三作家论 刘大先

  如何表述广西乡村生活:冯昱小说与“寻根” 冯强

  悖论中的艰难突围——论杨映川长篇小说《淑女学堂》 张淑云

  文学论文范文:红楼似梦诗性如辉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凝练高度思想,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它的字里行间,不仅仅充斥着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批判,还散发着诗性的光辉。它在国外也引起了广泛的翻译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随着《红楼梦》翻译浪潮的推进,对于《红楼梦》译本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例如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文化差异的翻译研究等。其实,这些研究方面都渗透着诗性特征的魅影。诗性特征是指作品的诗性美。它是支撑作品流芳百世的支柱,是流淌于整部作品间的血脉。因此本文以霍克斯版本为例,努力对《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做出一个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

  引言

  洋洋洒洒,如浪涛不绝;寻寻觅觅,似曲径通幽。《红楼梦》如同山水画连绵不绝。它之所以如画一般美妙,不单是借助作者精彩的描述,更是因为充斥于整部著作之间的诗性特征。那么,能否将诗性特征淋漓尽致的翻译出来,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随着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开始对诗性特征的翻译加以重视。我们最常见的,是对语言诗性特征的研究和修辞的翻译。此外,在意象的翻译方面,也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意象或优雅婉约,或悲悯伤怀,或诗情画意。它们共同营造了书中的意境,在《红楼梦》的诗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方文坛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手稿”与“数字手稿学”的成立————作者:王贺;

摘要:<正>在漫长的书写文化和印刷文化时代,“写本”“稿本”“手稿”“手迹”“手泽”“手书”等概念似已足敷使用,也构成了传统的手稿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在数字时代,这些概念即便不是被我们抛弃的话,也是在被不断地定义,产生新的意涵。而这些新的意涵的产生,从大的方面来说,自是字义、语义的变迁或“语义的文化变迁”1所致,但更准确地说,乃是“数字时代”这一新的语境(时代语境、社会语...

编码与对话:广西地域文化面向东盟的跨语际传播————作者:李晓源;邹佳佳;

摘要:<正>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张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文化交流超越了简单的艺术呈现与商品交易,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深化区域合作的基石。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毗邻优势及其多元且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广西宛如一架桥梁架设于中国—东盟的文化传播中,为跨语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在跨语际传播中,文化认知偏差和交流失衡使得地域文化的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的跨语际传播中,精准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当代价值————作者:郭霆;

摘要:<正>文化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标识,深植于文明的肌理之中,镌刻着民族历史进程的基因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民族气质、支撑文明演进的不竭源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为新时代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天舟印象————作者:陈思和;

摘要:<正>我在退休之前,曾经有很多年在复旦学院担任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师,为大一新生讲授现代文学。我比较喜欢上这类通识课,因为学生一般来自社会科学或理工科专业,对中文专业知识没有预设的条条框框,而来修我这门课的学生,多半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在讨论课上百无禁忌,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活跃的思想交流不断丰富我的课堂内容,那本《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讲稿,就...

延安戏剧中的抗战书写(1935—1949)————作者:赵学勇;杨翠萍;

摘要:<正>引言延安戏剧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空间地域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文艺样式。在时间维度上,延安戏剧从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经历了“开创”“发展”“新文艺方向确立”与“迎接全国胜利”四个时期(1);在空间维度上,延安戏剧依地而生,囊括延安地理空间内部及周边地区逐渐生成和发展的革命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身的戏剧兼具...

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再论————作者:赵稀方;

摘要:<正>有关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笔者曾在2019年发表过《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新论》1一文。“新论”之新,在于从“南来”与“本土”的角度,扩大了抗战时期香港文学的范围。文章认为,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由茅盾、许地山、萧红等内地南来作家所构成的左翼文坛,二是未被注意的黄天石、平可、张吻冰、龙秀实等本港作家的写作,三是为左翼文坛培养起来的香港青年文坛,...

上海与抗战文学————作者:张中良;王梦琪;

摘要:<正>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批开埠的口岸城市,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海岸线中部的地理位置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基础等原因,得到颇多的关注与投入,因而,走在中国近代化的前沿,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与文化中心,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上海的快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利益空间,不能不让急欲扩张的日本馋涎欲滴,在野心勃勃、狂妄地迷信武力可以征服一切的军国主义...

晚清:中国“科幻未来主义”的发端————作者:任冬梅;

摘要:<正>一、何为“科幻未来主义”早在2014年5月11日,吴岩教授发表《科幻未来主义的状态或宣言》,第一次提出了“科幻未来主义”的概念,文中阐明了“科幻未来主义”的五条要旨:为未来写作,感受大于推理,思想和境界的无边性,没有唤起的作品是可耻的(指“以人对未来生存和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唤起为核心考量”),创造力是最终旨归1。萧星寒在2017年发表《关于科幻“未来主义”的思...

通江达海 中国画————作者:李永强;

摘要:<正>此作是一幅表现平陆运河大建设的力作,乃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画作继承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题材与山水画相结合的新传统,借用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以多维视角再现了平陆运河大建设。近景以俯瞰的视角展示了巨型货轮靠港的场景,一大一小两艘货轮,横跨在画面最下方,以鲜亮的橙红色调为主,造型严谨,刻画细致;中景以全景的方式来呈现运河枢纽建设施工的繁忙景象,以浓重的墨色描绘了左侧巨...

论喜悲融正——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起的跨媒介美学思考————作者:王一川;

摘要:<正>看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后,我的心里接连翻腾起这几样不同的滋味:先是陈塘关百姓协助太乙真人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时群体捕捞莲藕场面带来的轻松欢快感觉,这种感觉还持续到哪吒跟随太乙真人骑飞天猪到玉虚宫见无量仙翁的不拘小节过程中;但随后陈塘关百姓包括哪吒父母遭到灭顶之灾的情节,让我的心境陡转到极度压抑的悲剧感;当这种悲剧感唤起哪吒觉醒并决绝反抗后,我的心也随着哪吒率...

稚嫩的圣王与后革命青年——从《封神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中国神魔电影改编————作者:赵汗青;

摘要:<正>一、“魔改”为宗:从神魔小说到神魔电影在已有和未来可能有的所有春节档电影里,2025年的春节档无疑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从2025年1月29日上映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便频繁、高速刷新历史——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哪吒2》以超过48亿的票房成绩断层领跑春节档;2月6日,仅上映8天5小时便取代《长津湖》(票房57.7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2月7日...

作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思想文化症候的崔健摇滚————作者:贺照田;

摘要:<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崔健在“自我”追寻方面所具有的力度、强度与展开度,及在时代所引发的反响,决定性地使得崔健20世纪80年代的摇滚乐创作,不仅成为八九十年代青年思想文化症候,而且非常有资格作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症候的代表。一我们首先看一段关于20世纪80年代崔健摇滚的见证与理解的文字:这一年,崔健的第一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出版。在他一再坚持下,原本只需几天的...

金铁霖对中国民族声乐声部体系化建设的历史贡献————作者:容世杰;

摘要:<正>在中国传统声乐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一位勇于开拓的时代先锋,他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另辟蹊径,探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形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他以人才培养的高成材率与系统的声乐理论为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声乐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就是声乐教育巨擘——金铁霖。学界对他的研究多聚焦于声乐教学思想与方法论两大方面,却鲜有人注意他在中国民族...

从礼器到舞台:以羊角钮钟为素材的跨界创演艺术探析————作者:李志雄;丁依;

摘要:<正>引言:历史回响与当代命题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长河中,礼器不仅是权力与信仰的物质载体,更是文化记忆与精神象征的凝结。羊角钮钟以其独特的形制与音色,曾作为岭南地区祭祀、宴饮与仪典的核心礼器,承载着岭南先民对天地、神灵与秩序的敬畏。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其音乐功能逐渐湮没于尘烟,仅以考古遗存与文献片段留存于文化记忆的褶皱中。而本次“金钟和鸣——广西艺术学院2025羊角钮钟主题新年音乐...

民族性音乐语言的重构与升华——以蔡世贤两首钢琴作品为例————作者:曾娇琳;

摘要:<正>在当今全球化的音乐语境中,民族音乐语言的探索与创新已成为作曲家们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否有成熟的民族性音乐是对一个民族音乐水准的重要判断依据。无论是使用民族乐器还是外来乐器,都能够演奏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才是一个拥有高音乐水准的民族应有的表现。”1蔡世贤先生是一位集钢琴教育与作曲于一身的音乐家代表,其钢琴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音乐语言在业界赢得了...

桂林文化城文学中的后方日常生活书写————作者:刘铁群;

摘要:<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作家踏上了南迁西去的流亡之途。持续蔓延的战火硝烟不仅改变了作家的生存状态,也重绘了中国的文学地图。战争的强行进入“打破了中国新文学自‘五四’以来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单项吸纳和输出的格局,在战争迁徙过程中,进行着‘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多重叠合,形成了一种较平衡运行的多文化中心机制”1。正是在这一独特的背景下,桂林汇聚了大量文化名人,成...

“钢铁”何以未能炼成?——《在医院中时》及延安的青年教育问题————作者:吴天舟;

摘要:<正>1941年11月15日,丁玲在延安《谷雨》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以下简称《医院》)。1942年8月25日,重庆出刊的《文艺阵地》7卷1期又以《在医院中》为题登载了该作。一如丁玲的人生,小说的命运也几经起伏。1942年6月10日,整风下的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燎荧”(王燎荧)的批判文章。适值王实味事件,批判签发《野百合花》并因《三八节有感》同样...

一身经二世:在改造人与修订文之间——关于吴天舟的知识分子研究————作者:方岩;

摘要:<正>吴天舟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集中于那些“一身经二世”的作家,如巴金、李劼人等。面对这些在民国时期已经声名显赫的作家,吴天舟通过梳理既有史料、挖掘新材料在微观层面重建了他们在1949年之后的言行、写作及修正与制度变动之间具体而微的复杂互动过程。他以作品版本考辨和具体事件中的言行分析为中心,重建了这些作家写作、修订、言行发生的具体过程和语境变化,知识分子生活史、精神史与政治史的复杂勾连得以...

第二届汪曾祺饮食文化研讨会纪要————作者:谢冕;汪朗;曹文轩;白烨;赵珩 ;王干;陈福民;高秀芹;姜波 ;刘阳 ;李建新;杨早;王国平;徐刚;丛治辰;蒋泥;李铮 ;彭江河;苏北;王树兴;戴爱群;刘大先 ;陈思;

摘要:<正>时间:2024年12月28日地点:北京·祺菜主办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青年批评家委员会、北京祺菜文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会者:谢冕、曹文轩、白烨、汪朗、赵珩、王干、陈福民、高秀芹、姜波、刘阳、李建新、杨早、王国平、徐刚、丛治辰、蒋泥、李铮、彭江河、苏北、王树兴、戴爱群主持人:刘大先、陈思汪朗(资深媒体人资深媒体人、散文家、美食家):我作为汪曾祺的后人,简单说几点。主要是三点感谢,两...

现代诗如何重写山水?——以“后朦胧”诗人观看西湖的三种方式为例————作者:亚思明;胡龙飞;

摘要:<正>1935年10月,当卞之琳写下如下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1他大概也很难说清,“看风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风景”(landscape)一词原本意指图画,特别是关于内陆的自然风景绘画,“这个词源自古高地德语词‘lantscaf’,历经荷兰语‘landschap’,于17世纪早期出现在英语之中,含义正如以上所述。……到了18世纪早期,...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