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云南学术探索》(原)《学术探索》(现)《学术探索》立足有云南特色的社科研究,反映全国学术研究重要成果,探索国内外前瞻性学科领域,评价当代重要社会科学著作,融知识性与学术理论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可读者性强,有民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了解云南及国内学术理论研究和改革开放实践状况的重要窗口。
期刊栏目:
党建、社科、哲学、经济、法律、国际问题、教育、历史、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文化、文学文艺学、旅游等。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
学术探索最新期刊目录
伟大抗战精神的记忆叙事及其国家认同功能————作者:张引;范铁权;
摘要: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表达。在伟大抗战精神的记忆叙事中,通过濒危史料的物质性转译、视觉符号的集体记忆编码以及纪念馆教育的具身实践,生成了抗战精神的叙事话语。在创伤叙事的认同转化中,借助英雄壮歌的伦理崇高化、殖民创伤的现代性救赎和青年实践的价值内化链,实现了从历史记忆到价值共识的转变。在国家认同的功能实现方面,应依靠政党领导实现中流砥柱的权威证成,凭借共同体凝聚开展统一战线的...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溯源、历史坐标及新时代价值转化路径研究————作者:杨宏;王雨薇;
摘要: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人民投身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壮阔历程中的红色瑰宝与精神脉络,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就有在白云黑土间用生命热血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形成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凝聚着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艰苦卓绝抗战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斗争意志与奉献精神。本文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系统展开内涵溯源、历...
Z世代Emo亚文化:样态扫描、异动表征与引导策略——基于B站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作者:兰丽丽;
摘要:Emo亚文化作为继“丧”“佛系”“躺平”之后出现的新型亚文化样态,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快速流行与播散。研究运用虚拟民族志方法,揭示了Emo亚文化通过情绪硬核表征的风格标签、符号杂糅混搭的话语播散、相似情感连带的场域营造以及生活经历铺陈的个体叙事构建了独特的表意体系。然而,这一样态也引发了自我迷恋、社会区隔和脱域失序等异动问题,进而阻碍了主导文化有效融渗、阻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适时介入、削弱了数字信息...
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交融机理与共生进路————作者:王柯雅;胡海波;
摘要: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基石,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多民族相互嵌入和多民族社区建设的范本。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交融共生的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通过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此,实行“党建+N”工作模式,推动社区居民在空间、文化、经济、...
新型全球化治理框架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张凤荣;郑维卓;
摘要:新型全球化治理框架的生成蕴含多维逻辑与实践路径。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技术驱动、共同体理论的包容性发展为根基,结合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论的协同治理与权力重构维度,形成多维理论支撑。历史中,全球化治理历经殖民主义“中心-边缘”结构、战后多边体系发展权缺失、数字治理规则空窗及权力分配代表性赤字的演进困境。实践层面,数字技术革命、利益分配失衡、非传统安全威胁、权力格局变迁分别催生规则重构、包容...
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何以“自主”————作者:安维复;岑朝阳;
摘要: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之“自主”,在于摆脱对各种“母版”“模板”的依赖。根据哲学认识论的学理性考察,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在学术规范性上有定义性规范(JTB)、怀疑与证伪、基础与融贯、内部与外部、结构与建构等规制。按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主要有三条理据:“两个结合”“三个体系”和“四个自信”:“两个结合”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经验基础和思想支撑;“三个体系”为中国知识体...
数字资本逻辑下的消费异化:从“数字劳动”到“符号拜物”的批判性考察————作者:韩玲;张娜;
摘要:以数据与算法为核心的数字资本主义,正将资本逻辑全面渗透至消费领域,引发了隐蔽而深刻的消费异化问题。文章立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揭示数字资本通过“数据捕获—算法控制—价值提取”的增殖闭环,完成了对消费领域的全面殖民。进而,文章系统考察了消费异化在数字资本积累新机制下的双重表征:它既是用户在数据生产中被无偿占有的“数字劳动”,又是在算法权力操控下被符号价值支配的“符号拜物”。研究发现,这一双重异化构...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制造强国建设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进路————作者:张志元;兰博扬;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制造强国战略是以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为基础,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通过对世界各国工业化历程的系统把握,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推进工业化经验的深刻总结而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指南。从内在逻辑看,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
先秦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文化交融与民族共生————作者:李永芳;
摘要:早在上古神话时代,岭南即已被纳入中原文明的视野以及文化版图,并且两地文化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交流与融合。首先,《山海经》时代中原部族即对岭南有所认识与涉足;其次,尧舜二帝足迹岭南及其中原文化对岭南地区的早期教化与文明互动;再次,盘古与盘瓠文化在岭南共存相融。先秦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第一,岭南越人与中原王朝业已建立朝贡关系;第二,先进的中原青铜文化和冶铁技术开始影响到了岭南地区;第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三重理路论析————作者:梁玉春;孙鹏;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其中,“改革为了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依靠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人民群众是改革事业的实践主体,人民需求是改革事业的认识主体,人民利益是改革事业的价值主体。“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范式演进及其数字化路径构建————作者:张俊宗;刘明;
摘要:剖析数字化技术与高等教育需求适配性,是洞察治理范式嬗变的关键。数字技术背景下,传统科层制治理范式的不适态渐次浮现。数字化治理以教育资源重塑、管理流程再造、决策机制革新为抓手,完成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的范式跃迁,引发理念、架构、机制与模式的系统性更迭。追根溯源,传统体制的路径依赖、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组织架构缺陷与人才能力缺口,以及教育背景与文化场域差异,共同构筑这些困境。为此,需搭建协同创生机制,完善...
数智时代思政教育的认知传播阻滞及其破解之法————作者:牟虹羽;曹银忠;
摘要:数智时代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认知传播路径面临信息编码浅表化、渠道协同断裂化、认知解码低效化、价值内化悬浮化等困境。这些困境源于技术适配机制性缺失、渠道管理协同性缺位、内容生产认知化断层、评价反馈闭环化断裂。为此,需构建认知导向的编码机制,开发“思政认知图谱”工具,推行“多模态认知剧本”创作模式;搭建智能协同的渠道网络,建立“中央厨房+认知标签”运营体系,设计全渠道认知链;优化数据驱动的解码系统,...
文化治理的马克思主义谱系学阐释——兼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路径————作者:单宗玥;
摘要:构建文化治理的马克思主义谱系学阐释框架,是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路径的关键。经典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拓殖与范式转型,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推进文化治理创新,新时代则实现治理哲学升华与理论体系拓展。当前文化治理面临范式主体性困境、制度供给失衡与治理能力短板,其深层根源在于文化生产双重属性张力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产关系滞后。破解路径需以“人民中心”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四维实践研究————作者:汪世荣;范子豪;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制度优势转化需通过“要素协同—执行适配—效能反馈”的动态循环实现,其理论根基在于制度系统性、适应性与人民性的本质规定,现实挑战源于制度碎片化、主体能力不足等结构性矛盾。新时代转化实践呈现双重突破:一方面,通过制度体系重构、主体能力建设等四维路径破解传导障碍,形成系统化转化生态;另一方面,在数字治理、基层创新等领域实现理论建模与实践...
汤普森与安德森之争的历史唯物主义阐析————作者:郝文;关锋;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很有影响的汤普森与安德森论争,把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内在重大问题凸显出来,即一般性的历史理论和具体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汤普森秉持历史主义立场主张“经验”优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必须在历史经验事实中得到理解和阐发;安德森站在结构主义立场,主张历史唯物主义优势在于它作为社会结构理论,能提供有益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人们把握具体历史事实、事件的本质和真相,在一定意义上强调“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综合研究————作者:郑文婧;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综合研究聚焦于政策推动、学术探索、理论深化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脉络与未来方向。政策层面的制度安排、法治建设、体育战略及边疆治理等多措并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学术领域,学者们从中华文明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协同关系、社会治理、文化认同、政治与法治等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涵与路径。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结构、实证范式的...
学科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依托————作者:张诗文;严庆;
摘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建设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依托。2024年学术界围绕此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研究等方面。其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聚焦于对该学科“交叉学科”性质的思考、学科体系涉及的领域及其功能、学科建设的策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研究则聚焦于对其“新”与“意”的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的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史料体系建设述评————作者:刘琳;
摘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史料体系是建设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024年度学术界围绕此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何推进“三大体系”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三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与“三大体系”建设的关联等方面。其中理论体系研究聚焦于价值意蕴、内容构成、实践依循;话语体系研究集中于生成逻辑、话语类型分析、多维建构路径、对外话语叙事...
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建设实践: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回顾(一)————作者:严庆;
摘要:<正>2024年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第一本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教材,不仅在近1000所高校投入使用,普遍进入统战、民族、宗教等工作领域实务人员的学习视野,而且还通过录制“大讲堂”借助多种媒介向社会广泛传播,成功发挥了议题渲染效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纲》基本完成,引发了社会期待与研究关...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正义范式的渊源、结构与价值底蕴————作者:谢阳阳;李浩;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种实践创新,而且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种具有完整结构的创新范式。从理论渊源上,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将中西方古典时期、启蒙时期、后现代时期的社会正义理论的精髓熔于一炉;从理论结构上,中国式现代化是由政治、经济、教育、生态、外交等方面构成的系统方略,细致地规划经理如何建构真正的社会正义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与以往正义范式所不同的价值特征,彰显的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文史月刊
- 省级春秋
- 省级黄河之声
- 北大核心广东社会科学
- 省级粤海风
- 省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省级华文文学
- 省级 旅游世界
- 省级武当
- 省级社会学研究
- 省级安康学院学报
- 省级古籍研究
- 省级江淮
- 省级 旅游
- 省级文化产业
- 国家级连环画报
- 省级当代美术家
- 省级决策探索
- 国家级中国文学研究前沿
- 北大核心中国藏学
- 省级日语学习与研究
- 北大核心理论导刊
- 省级艺海
- 省级民间文学
-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山花
- 省级黄山学院学报
- 省级汉字文化
- 省级延安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