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新闻知识》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大型新闻学月刊。一直保持在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上的较高品位,关注新闻界的热点和新闻改革的难点问题,及时提供这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致力于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融理论性、知识性、新鲜性、实用性于一体。读者对象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院系师生、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广大通讯员。
期刊栏目:
本刊特稿、本期专题、新闻理论研究、探索与争鸣、媒体观察、业务研究、视听天地、新闻教育。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陕西省一级期刊(94、96)
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连续四次92、96、00、04)
新闻知识最新期刊目录
《新闻知识》投稿须知
摘要:<正>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邮箱投稿,投稿邮箱为xinwenzhishi@126.com,邮件主题为“作者姓名+文章标题”。论文以Word形式发送附件,依次排布作者简介、标题、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和英文简介等内容。投稿时应附上查重报告,要求重复率在10%以下。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称、学历、联系电话、详细地址等信息,论文如系项目成果,应标注完整的基金项目...
乡村振兴视野下AIGC赋能的沉浸式实践教学路径——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作者:李娜;刘林;方迎丰;
摘要:AIGC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勾勒了新的图景,也为增强新闻传播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创造了巨大潜力。本文通过分析实践教学案例,总结AIGC赋能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框架,包括“沉浸式思维启发-沉浸式情景营造-沉浸式效果评价”三个阶段。未来,要充分利用AIGC技术提升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增强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还需建立产学融合的长效运作机制,并推动实验实践基地的智...
数智新闻生产变革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素养提升探讨————作者:王昭君;吴柳林;张宏树;
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智新闻生产变革成为必然趋势,这也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具备更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数据应用处理素养、信息筛选审核素养和用户需求导向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提升路径从外部促进和自身发展两个维度展开,外部促进指媒体机构和管理部门加强对电视新闻编辑的数智技术培训、制定编辑工作奖惩制度等,自身发展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进一步增强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以及信息素养等
融合报道中新闻生产逻辑的创新与重构——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项目获奖作品为例————作者:庞玲玲;
摘要:本文基于对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项目获奖作品的分析,探讨技术赋能、叙事转型、内容细分及制度引领与新闻生产逻辑变革的互动。5G、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使报道向沉浸、交互、智能方向发展。在数字叙事学理论的指导下,融合报道在叙述视角、时间结构与修辞策略等方面的呈现更多样并兼具层次感;内容细分使报道呈现轻量化传播和深度信息挖掘的双轨传播模式,主流媒体将实现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而主流媒体加强资源整...
累积与穿插:回顾式报道对集体记忆的双重建构————作者:郭小良;伍屹阳;
摘要:集体记忆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由个体记忆的内化到基于关系纽带的家庭记忆转变,再到集体记忆的形成三个阶段。主流媒体立足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通过对过往报道或人物的跟踪、再现与解读,以累积和穿插的双重建构形式凸显新时代、新思想,建构集体记忆,探索主流话语表现形式,以“旧闻”书“新篇”,形塑认同、凝聚共识
“世界游乐场”:增强现实技术与数字游戏文化转型————作者:陈鑫盛;
摘要:随着沉浸式技术硬件的发展及开源性地理数据的普及,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的数字游戏创新层出不穷,革新了都市文明视野下数字游戏的媒介构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以近年来全球AR游戏开发案例作为经验材料,阐释增强现实技术对数字游戏文化的塑造性影响,发现围绕数字游戏的空间及社会文化发生颠覆性重组。最后从游玩世纪的城市发展理念出发,强调增强现实技术正在使游戏成为数字时代城市文明构建的组织性要素,...
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挫折:1921年至1937年的上海新闻记者团体————作者:李时新;徐婷;
摘要:1921年至1937年,上海新闻记者先后成立了三个记者团体: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和上海新闻记者公会。这些记者团体的组建,表明上海新闻记者的权利意识经过了从萌生到形成共识的过程,反映出他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待遇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而奋争的过程。由于组织结构涣散、政府支持不力和资方势力强大等困难,这些记者团体在当时并未实质改善记者的境遇
数字赋能下脱贫乡村的关系建构与个体呈现——基于西部S村微信群的考察————作者:杨雅蓉;
摘要:乡村媒介化情境下,本文考察西部脱贫乡村微信社群交往情况,透视乡村社群交往与个体生活的变化。微信群在离散型的S村中承担着内联和外联的作用,个体在微信群聊媒介实践中完成了从自我书写到赋能、赋权的过程,原本沉默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在乡村话语结构中获得更多表达权,线上社群组织者被赋予乡贤般的地位。微信群场域更像一个普惠的“福利场”,在构成现实与虚拟交互中,不断谱写村民的个体身份和社交的可能性
为民族争生存:《申报》所刊张恨水抗战小说研究————作者:花宏艳;
摘要: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现代报人作家张恨水曾在《申报》发表多篇连载小说。其中《东北四连长》连载于1933年3月4日至1934年8月10日的《申报》,是张恨水有感于“九一八”事变,以东北义勇军的四位连长在长城口杀敌御侮的故事讽刺后方官员的作品。而《游击队》连载于1938年3月1日至7月28日的《申报》(香港版)。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抗战局势的日益严峻,张恨水的小说《游击队》放弃了他熟悉的战争加言...
数字反哺:数智化场域下“逆向代际支持”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选择——以南京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例————作者:李翔宇;甘菲菲;
摘要:数智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青年文化成为变迁的产物和推动力。这一过程中,数字反哺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其核心在于年轻一代向年长世代传授数智技能和知识,以缩小代际间的数智鸿沟。随着社会强弱关系的转变,数智现代“趣缘”群体生成、交往异化,青年群体需求变化,代际关系场域从实体空间拓展至虚拟空间。基于此,本文围绕“输入-过程-媒介-输出”链条厘清数智化场域中逆向代际支持的运行逻辑,在场域...
中国新媒体传播自主知识脉络分析——基于中国新媒体学术专著(1994-2023)的考察————作者:文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知识社会学逻辑出发,深入分析近三十年中国新媒体学术专著的自主知识生产情况,旨在从社会建构视角分析新媒体专著出版趋势与社会互动的关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知识体系提供研究基础与理论支撑。中国新媒体专著出版可分为初始增长期、缓慢上升期、井喷增长期三个阶段,本文在阐明各阶段研究热点、方法和趋势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信息社会中的技术导向使新媒体研究更趋向于解决社会经济...
再现与重塑: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传播——基于对宁夏六盘山民歌花儿的田野考察————作者:李桂童;尤游;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语料。当下,其越来越被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表征,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之中。本文以宁夏六盘山地区广为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互联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在乡村传播场域中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解读寓于乡村文化建设之中的非遗形态。研究发现,传播环境、时空以及传播主体等多重变化使传统花儿发生新变。媒介技术增强了乡村...
从“职业认同”到“数字融入”:农村女性网格员数字基层治理实践——基于山西省L市X村的田野调查————作者:冯皓璇;
摘要:作为一种新职业,首批网格员群体职业自我认同过程展现了探索性的特质。在职业自我认同理论视域下,农村女性网格员经历了对网格员职业的认知、反思与再反思的过程。本文借助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经过初步的工作实践,农村女性网格员在公民意识、数字实践、社群身份、自我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对网格工作的初步认知;随着数字基层治理实践的深入,她们形成了对生活与工作、付出与回报、数字移民与难民、意见领袖与信息中转等两难困...
融合与建构:媒体助力陕西创新发展良好舆论氛围的策略————作者:李明德;杜瑶;李龙飞;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陕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进程中,媒体需要充分发挥融合与建构功能,助力陕西创新发展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本研究以媒介融合理论与媒介建构理论为框架,基于Python文本挖掘、关键词聚类、语义网络与案例分析,研究媒体助力陕西创新发展良好舆论氛围的基本策略: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速、提升主流媒体服务大局水平、带动发挥全媒体平台新动能。根...
论数媒时代公共参与的价值——以2023年微博科普类热点事件为例————作者:游嘉;
摘要:在数字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传播愈发依赖技术的加持。文章在对2023年微博科普类热点事件“公共参与”过程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科普事件的传播对培育理性公民、弥合知识鸿沟、提升公共意识,以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和公共空间建立,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思考数媒时代科普事件如何通过加强人与人、物、社会的连接来实现“公共参与”,最终构建出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的交往空间
新媒体赋能大学生参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基于陕西省高校的多维实证分析————作者:董越佳;
摘要:本研究以陕西省为例,探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在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在陕西地区各高校开展多维实证分析,揭示大学生参与现状、新媒体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于此提出了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参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一是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运用能力;二是利用新媒体进行政策宣传与解读,增强大学生对经济社...
中小城市新媒体形象传播策略与城市品牌塑造研究————作者:刘娜;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有效传播和塑造城市形象直接关系中小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特点,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中小城市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来提升城市形象,分析影响传播的关键点以及提出创新性的传播策略。研究发现,通过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创新内容形式、强化互动体验来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是中小城市新媒体形象传播的关键点,在塑造城市品牌时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诽谤争议问题的法律辨析与治理路径————作者:高峰;
摘要:网络诽谤已成为诽谤罪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法律争议集中于构成要件行为方式的界定与公权力介入的正当性。本文从语义学与刑法解释学角度论证诽谤罪的客观行为并非复合行为,司法解释中“明知散布且情节恶劣以诽谤罪论”的规定仍在文义解释的界限内。同时,结合网络诽谤的异化特征,提出公权力介入需以救济受害者的弱势地位和侵害公共利益为判断标准,并针对转发者行为规制与“自诉转公诉”程序衔接提出完善建议,为依法治理网络诽谤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作者:刘军;程丁;
摘要:本文以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趋势、研究力量、研究重点和研究热点趋势四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国家顶层设计指引密切相关;研究学者众多但合作程度较低;研究机构集中于民族类高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具有若干研究重点内容和研究子域;课程思政、乡村振兴、网络空间等时代议题为趋势热点...
图书中知识性差错案例解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作者:李咪丹;李浩男;
摘要:图书是用来记录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宣传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依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行业规范,以图书编校质量中的知识性差错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图书编校质量提升的路径,对建设出版强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山东档案
- 省级戏剧丛刊
- 国家级文艺研究
- 省级做人与处世
- 省级新青年珍情
- 北大核心南开学报
- 省级新科幻
- 省级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 国家级乐器
- 省级北大荒文学
- 省级畅游江苏
- 北大核心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 南大核心哲学研究
- 省级新世纪剧坛
- 省级克山师专学报
- 北大核心美术研究
- 省级黄金时代
- 省级创意美术与手工
- 省级收藏与投资
- 省级大众文艺(浪漫)
- 北大核心湖北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摄影家
- 省级福建文博
- 国家级艺术广角
- 省级草原文物
- 北大核心人文杂志
- 省级现代青年(细节版)
- 省级宁夏史志
- 省级老区建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