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理论导刊

理论导刊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003/C
国际标准刊号:1002-7408
主办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查看理论导刊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档案学通讯》杂志信息

  【杂志简介】

  《理论导刊》是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由著名书法家茹桂题写刊名,始创于1979年6月,1985年1月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理论导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网》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

  《理论导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党校,面向全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探讨、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本刊宣传马列主义,坚定政治方向;围绕大政方针,突出理论指导;关注改革实践,透视时代热点;立足学术前沿,反映最新成果。并确定了以“倡行求真务实,推进理论创新”为基石的办刊理念。从编辑选稿意识、组稿重点来说,《理论导刊》侧重于刊发那些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层面探讨、研究现实问题的专题文章,以期有补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注意刊载具有学术原创性、前沿性的优秀论文,努力保持刊物的思想理论品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连续四届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改革研究、农业·农村·农民、西部论坛、探讨与争鸣、党史与党建、世界经济与政治、调查与思考。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从讨论到辩论:我国人大立法审议机制的完善 李店标

  法律与道德:国家治理中领导力建设的二重性 龙凤钊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之构建析论 陈宇博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李林

  公共冲突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机制建构 王玉良

  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现实困局及其破解 高洪成,姜瑞青

  现状、问题与路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探论 陈俊

  群众工作认同的制约因素与提升之道 谭和平

  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新成果 钟宪章,温金童

  论国家认同概念的阶级性内核 宁乐锋

  回归道德生活:现代社会“去道德化”现象刍议 刘彦平

  略论有效制度的创制与均衡 姚贱苟,刘素霞

  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话语方式建构的三重维度 肖唤元,秦龙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高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内涵特质和发展趋向 吴大兵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祝杨军

  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学维度探论 鲁杰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吕百利

  协同治理:“悬浮”化乡镇基层政权“软着陆”的实现理路 高军龙,寇荷超,张海洋

  农村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赵明霞

  基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陕西劳动力就业态势的分析 侯建会

  贵州社会科学投稿: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冲突与协调

  摘 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设法治甘孜也势在必行,这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法治甘孜建设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对甘孜藏区习惯法和法治甘孜建设现状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探索性的阐述了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冲突的原因、表现及冲突的解决。

  关键词 法治甘孜,甘孜藏区,习惯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甘孜藏区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治契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YZB002。

  作者简介:武雪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讲师。

  理论导刊最新期刊目录

现代青年生命质感缺失的时代成因、独特症候与复归对策————作者:徐曼;雷松源;

摘要:生命体验的匮乏、生命质感的缺失问题成为现代青年关注的新的生命议题,反映出青年对生命意义、价值和动力的追问。研究青年生命质感的来源和构成,需要考察由传统追逐、数字控制和空虚倦怠交织重叠的时代成因,分析竞争逻辑中青年的“囚徒困境”、数字游离中青年的动力困境、加速社会下自我的安顿困境。现代青年生命质感缺失的症候体现在对生存发展、幸福预期、攀比负担的三重焦虑中,分别指向生命质感断裂的目的规诫、生命质感导向...

青年“爽文化”现象:成因透视、风险样态和引导进路————作者:程仕波;陈茂演;

摘要:“爽文化”的兴起缘于网络“爽文”,是青年群体情感和现实规制的深度重叠,其精神内核和价值特性趋向消极。“爽文化”的现实构圈、数智破壁和隐性渗透与社会问题层叠复现、数字技术迭代升级以及资本增殖本性张扬密切相关。青年“爽文化”依凭镜像迷恋异化数字劳工,利用情感沉沦催衍消费陷阱,通过仪式抵抗加速价值迷失,进而催生隐性剥削、精神污染和意义失落等文化症候和潜在风险。对此,需要加强对青年“爽文化”的引导,在物质...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运行机理与风险应对————作者:魏锦扬;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要求教育对象分众化、教育内容针对性、教育方法适应性、评估反馈动态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运行机理体现为:以数字画像为基础,精准把握教育对象需求;以生成算法为关键,精准定制教育内容方法;以人机协同为抓手,精准打造教育时空场域;以多源数据为标尺,精准评估教育过程效果。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可能产生教育对象真伪需求难辨、教育内容供需结构失衡、教育过程效能不足...

从溯源到回归: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续思————作者:赵本燕;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于人类所有阶级社会。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与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将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确证这一问题建立于对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这是二者关系的原始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依据,其价值生成根源于人的需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需要根本目标一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探论————作者:王军莹;丁成际;

摘要: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命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主体一致性、目标同向性、功能契合性三个层面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领、思想保证、动力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需通过强化价值引领、优化内容供给、激发主体自觉,不断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凝聚...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向度及其当代叙事————作者:杨露;

摘要:时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向度。从历史时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对现代化理想百余年的历史延续和实践确认,经历了探索、开创、推进和拓展阶段。从价值指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回到人本身,以“人的时间解放”替代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资本的时间统治”,创造了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版本。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时间向度的当代叙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线性历史时间序列,是由现在指向未来...

青年追求“情绪价值”的立体图景、生成根源与引导理路————作者:于文敬;廖小琴;

摘要:作为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中个体情感需求的具体体现,“情绪价值”通过精神交往的一系列活动完成其生成、流动与交换。新时代青年坚持情感治愈的社交原则、情感陪伴的实践导向、情感认同的衡量标准,在情绪反馈—情绪互动—情绪超越的立体图景中追求“情绪价值”。青年精神富有的价值需要、把握时代的现实需要、应对压力的实践需要构成青年追求“情绪价值”的现实根源,是其发展精神世界、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进步的内在动机。引导...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韧性特质————作者:邱耕田;侯怡如;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文化韧性的一般内涵,又有自身的特有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韧性特质有着自身的生成逻辑,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其生成的基本前提,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变迁大势是其生成的历史场域,独到的传统观念是其生成的思想助力。综观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韧性特质的哲学表征主要体现在“民胞物与、和而不同”的联系观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发展观。在当代中国,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韧性特质要以习近平文化...

“效度与限度”:数字赋能党内法规执行的运行机理及其风险化解————作者:冯晓畅;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党内法规执行全过程,是数字时代推进党内法规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党内法规执行深度融合,推动党内法规执行在精度、效度与广度层面上提质增效。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依托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执行成员的执行意愿和能力、推动执行组织结构与责任的转型升级、规范执行各环节工作流程、优化执行环境中的软硬件支持。数字技术在积极赋能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数字形式主义、制度保障不足等问题,应从坚持党管...

新时代党德研究发微:缘起、架构与路径指向————作者:李丽;

摘要:党德作为约束和衡量政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原则与规范的有机总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高度重视党德培育,持续深化其理论内涵、不断拓展其实践要求。进入新时代,党德被置于更为基础性的地位,影响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固,引领着全社会道德风尚。为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需要,有必要依循“政党—党组织—党员个体”框架剖析新时代党德体系的纵向结构、厘...

论二次元文化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化解之策————作者:徐喜春;

摘要:二次元文化深刻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进程。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二次元文化以一种隐性的状态为受众提供一套“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价值逻辑和行动秩序,并不断促成集体化行动。二次元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往往因虚拟与现实、自我与他者、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失衡引发意识形态风险。对此,可以通过利用个体与群体互动机制、依靠科学技术赋能、创新二次元文化话语体系等方式,不断加强对二次元文化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及化解...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建设————作者:郝重庆;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官德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封建王朝社会治理的精神之基。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忠君爱国、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修身立德等内容,并有赖于科举制度、监察制度、考核制度和司法制度四方面系统发力予以保障。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对当前培育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

碎片化阅读影响青年主流价值认同的症候及对策————作者:朱炳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愈发常见。目前,碎片化阅读普及率高、偏好性强,但其利用率低下,可能导致青年群体受到知识局限、判断失准、精神侵蚀、文化断层等影响。因此,要从规范内容监管、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主体示范、融合不同渠道等方面入手,助力青年锻造深度阅读力、提升价值判断力,厚植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以塑造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阅读青年”

夜校出圈后青年精神需求:价值意蕴、现实张力与消解之策————作者:陈智会;毕红梅;

摘要:夜校走过百余年,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再度火热出圈,迸发新活力。青年夜校对满足青年精神需求具有独特价值,助力青年情感交往、技能提升、道德修养和艺术审美方面需求的实现。然而,夜校热潮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精神发展的多重张力,突出表现为深度交往与浅表社交、理性需求与非理性需求、自觉追求与价值模糊、个性创新与娱乐化审美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以坚持办好青年夜校为抓手,以价值引领导航、以服务关切润心、以主体驱动聚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析————作者:李东海;霍陌航;

摘要: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则是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立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大环节,系统阐述保障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五维赋能”逻辑尤为重要。当前,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程中面临农民生态产品资源保护意愿淡薄、农民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话语权缺失、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决策存在盲目性、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不到位、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政治动员的逻辑建构与历史启示————作者:李现总;张丹;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政治动员逻辑深植于农民的生存境遇。农民作为中国社会最庞大却最受剥削的群体,其行动意识的觉醒必然遵循阶梯式递进规律。中国共产党以“四阶路径”完成了对农民政治动员从个体觉醒到集体抗战的深层变革。生存威胁的紧迫性是动员的原始起点,通过覆盖视觉、听觉、仪式活动的个体危机叙事,将日军暴行与阶级压迫具象化,激活农民的抗战主体性;以经济利益再分配为物质杠杆,通过土地、税收、生产等经济策...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党的历史文献为中心的考察————作者:刘凯;史会景;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深刻理解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从发展脉络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后历经“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等重要演进阶段;从内涵演进来看,“人民民主”“最广大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时期突显的概念内涵;从价值意蕴来看,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构建社会主义...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构建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吴大兵;刘言;

摘要:文化兴盛关乎国运,文化强盛引领民族复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回应实践所需、时代所需、人民所需。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传承宝贵历史经验的历史逻辑、担负文化使命的实践逻辑。目前,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还面临一些困境,集中体现为文化资...

当代青年“国潮消费热”现象的分析与审思————作者:刘佳;

摘要:“国潮消费热”是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的热爱和追捧国潮品牌的现象,其兴起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具体原因包括经济快速发展促进青年消费理念革新、文化自信驱动青年消费动力提升、社交媒介展演推动青年消费习惯变革等方面。然而,随着“国潮消费热”的持续升温,出现了国潮标签化蔓延引发青年倦怠情绪、国潮过度商品化消弭青年情感认同、国潮“他者化”解读阻碍青年情感传播等问题。为此,应立足中华文化、加强政策引导、弘扬...

根源与出路:数字资本逻辑视域下的精神危机————作者:赵艳阳;

摘要: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精神危机。当代精神危机的生成及演进与数字资本逻辑紧密相连。它以数据原始积累为前提,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根源,借助数字资本经济和政治权力体系的构建,以全球数字化为时代契机,以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殖民和文化殖民为手段向世界蔓延,并以创造能力退化、自觉意识缺失、社会价值撕裂、生命意义失落以及精神世界虚无为主要表征。规避数字资本逻辑宰制下的精神危机,必须吸取经验教训,打破数据生产要...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