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2年创刊,是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反映学校各学科科学研究的同时,兼收国内外水产行业最新科学研究动态和成果,促进了学术与教学研究的交流与繁荣。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主要反映本校各学科科研成果,促进学术教学研究的交流与繁荣。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捕捞、水产品保鲜与综合利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渔业经济与技术管理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评述、简讯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文摘杂志、化学文摘(网络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动物学记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979;总被引频次:132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079;综合影响因子:0.866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栏目设置
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渔业资源与管理、水域环境与保护、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本刊为水产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只接收中文稿,建议作者在投稿前请英文水平较高的学者专家对中文稿件的英文部分进行把关。来稿具体注意事项:
投稿说明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应附以下信息(独立于论文,附在论文第一页):
(1)简单陈述该论文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2)说明论文是否与其它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专著(手稿)的内容重叠;
(3)确保全部作者都同意该手稿投送到本刊;
(4)表明本论文并未发表过或一稿两投;
(5)可建议3~5名审稿人(附单位、通讯地址和邮编)。
论文格式
1.研究论文(5号宋体,不超7页):包括信息页、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8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图版、图版说明等。
2.研究简报(5号宋体,不超过6页):包括信息页、中文题目、中文关键词(3~8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图版、图版说明等。
格式要求
1.论文信息页:信息页包括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全部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年龄、职称(学位)、是否为院士、研究方向],注明通讯作者及其E-mail、电话和基金资助情况;左下角处注明论文字数和图、表数量。
2.论文摘要:中、外文摘要应能独立成文,应包括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300字左右,研究论文中的外文摘要不少于600词左右(实词)(A4纸约半页);英文题目中及摘要中第一次出现研究对象时应加注学名。
摘要必须按照如下示例中包含的内容及格式撰写:
为获知A鱼和B鱼的体质量(实验目的),实验采用托盘天平对A、B鱼进行了体质量测量(实验方法)。结果显示,A鱼体质量为100g,B鱼体质量为120g(结果)。研究表明,A鱼的体质量小于B鱼体质量(结论)。
3.正文:(1)引言引言是利用已发表论文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应能反映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将研究目的与上述研究背景相结合;(2)研究方法以能让他人重复为原则。方法陈述需详细,如果与已经发表文章中的方法相同,则只需注明出处即可;应说明试剂的出处、所使用仪器的型号和软件名称等;(3)结果文字叙述部分与图、表内容相互补充;统计结果可包括在图注、表或文字叙述中,图、表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4)讨论主要目的是评论本文中所报道结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并与其它相关的工作进行比较;讨论部分应围绕结果进行并与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应简明扼要;推测要有依据;(5)参考文献作者必须核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以确保所引用文献的正确性;应尽量引用近期发表的、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应列入;文献作者在文后要列全;文中和文后的文献要对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小管福寿螺间接胁迫对大型溞生长、繁殖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作者:刘洺源;隋长润;赵文煜;邱铸钧;范冲辉;张瑶;王俣晴;张倩;刘鹰;
摘要: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入侵严重威胁本土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土生态系统的功能。大型溞(Daphnia magna)繁殖迅速、具有体型可塑性、易于观察,常被用作评估环境风险研究的模式物种。本研究旨在分析小管福寿螺入侵对大型溞生活史、形态、抗氧化性能及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无螺对照组(Ctr)、本土中国圆田螺对照组(CC)、限制菌群的小管福寿螺组(LBPC)与小管福...
水产养殖鱼类粪便的特性、影响因素及基于营养调控的优化处理————作者:张彦娇;廖兆凡;徐后国;麦康森;
摘要: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尤其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的迅猛发展,养殖水体中固体废物的高效管理已成为关键挑战。在 RAS 系统中,悬浮固体的去除效率不仅直接决定系统的运行效能,更关乎其长期稳定运行。作为养殖水体中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鱼类粪便的物理成型性与水体稳定性,是实现养殖用水高效循环利用的关键前提。而且,粪便的过度累积不仅会直接...
冷激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理特性改变及抗性适应————作者:李博;赵勇;潘迎捷;刘海泉;
摘要:为探究冷激后副溶血性弧菌生理特性的改变,以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标准菌株为典型代表,系统探究了-20、4、10、15 ℃中低温条件下,分别处理3、6、12 和24 h后的生理表型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亚致死率、溶血活性、运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菌体形态,综合探讨冷激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影响呈现显著温度与时间关联特性,冰点温度以上的冷激(4...
基于异源数据分段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作者:韩彦岭;贾飘飘;何海洋;王静;杨树瑚;张云;洪中华;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海冰厚度检测中单一数据源依赖,限制了海冰厚度反演精度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源数据分段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方法,实验采用Sentinel-1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ERA5再分析数据,通过对海冰厚度区间 [(0,1.5) m、(0,2)m、(0,3) m 等]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分段区间的海冰进行特征优选组合,构建基于堆叠式集成学习的海冰厚度反演模型,利用多个基模型和元模型之...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腹吸鳅科(Gastromyzontidae)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作者:杨柳;陈敬琛;唐文乔;
摘要:腹吸鳅科(Gastromyzontidae)鱼类主要栖息于亚洲东南部山区溪流,该科鱼类体型平扁,偶鳍宽大,部分种类偶鳍特化为吸盘状。为了解腹吸鳅科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本文对保亭近腹吸鳅(Plesiomyzon baotingensis)、秉氏爬岩鳅(Beaufortia pingi)、贵州爬岩鳅(Beaufortia kweichowensis)、拟平鳅(Liniparhomalop...
基于YOLOv8X和DIDSON的水域鱼类资源监测分析————作者:沈蔚;董世泓;刘梦骐;殷兆伟;钱恩泽;龚小玲;
摘要:为提高水域鱼类资源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和实时分析能力,本文结合YOLOv8X(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 - extra large)目标检测模型、ByteTrack(ByteTrack: a strong baseline for multi-object tracking)算法与双频识别声呐(Dual-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onar,DI...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和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作者:徐泽宇;钟威;刘建时;林军;
摘要:为了研究2021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水沙分布及生态环境变化,探讨调水调沙对河口地区水动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FVCOM),建立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和生态模型,并结合遥感资料,分析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冲淡水、悬浮泥沙、营养盐及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显著改变了黄河口冲淡...
不同暂养时间对青鱼表型特征、鱼体健康及肌肉品质的影响————作者:孙海霞;邵仙萍;叶金云;吴成龙;明建华;陈景龙;张显睿;
摘要:为探索不同暂养时间对青鱼表型特征、鱼体健康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池塘养殖均质量为(3.30±0.12)kg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28 d暂养,试验期间投喂商用青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0.05%),分别检测暂养0 d(对照组)、7 d、14 d、21 d、28 d青鱼的形体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体色、肌肉的肉色、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
不同来源中华绒螯蟹早熟品种(品系)成蟹阶段养殖性能比较分析————作者:邓舒萍;解志龙;彭涛;吴旭干;姜晓东;
摘要:为系统评估不同来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早熟品种(品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表现,以申江1号、光合1号、未选育辽蟹和“北繁南养”品系为对象开展养殖实验,并对平均体质量、生殖蜕壳、组织系数、成活率及产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生长性能而言,申江1号雌、雄个体在成蟹养殖中后期(7月和9月)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未选育辽蟹(P<0.05),光合1号和“北繁南...
基于FC-TCN-GRU模型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预测————作者:王智华;吴昊;周英娴;李桂娟;江敏;
摘要:基于2014-2018年及2021-2024年某水产养殖合作社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质检测数据,选取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AP)、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TAN)、化学需氧量(COD)、温度(T)和pH值等在内的关键水质参数,构架了基于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产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厚壳贻贝幼贝存活、抗氧化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张颖;蔡春尔;王婧一;贾睿;张迪;何培民;
摘要:为评估产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tamarense) 对厚壳贻贝 (Mytilus coruscus) 幼贝的生态风险,选取平均壳长为 (18.40±2.04) mm的厚壳贻贝幼贝,探讨了分别暴露于塔玛亚历山大藻原液和无细胞滤液12天内,幼贝死亡率、组织抗氧化和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设置对照组、藻原液组和无细胞滤液组3个组别,每隔48小时记录幼贝死亡情况,每隔96小时...
长时序遥感影像监测临港新片区城市化进程————作者:陈明;郭东旭;马振玲;蒙梅清;
摘要:为了监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时间序列城市化进程,分析其时空连续变化特征及驱动力,本文利用1984—2020年Landsat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构建年均值及像元水平归一化建筑物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时间序列曲线,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法进行突变点检测,确定城市化开始和结束年份。在此基础上,选取1984年和2020年作为基准年份,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临港新片区土地利用/覆盖类...
基于Ecopath模型的飞云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及斑鰶增殖容量评估————作者:李尚清;秦松;王雨航;叶深;范青松;郑春芳;刘伟成;
摘要:为了解飞云江口生态系统在鱼类资源衰退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因素影响下的结构现状,评估该水域净水型鱼类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的增殖容量。本研究基于2022~2023年飞云江口4个航次的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和能量流动估算了斑鰶的增殖容量。该模型功能组涵盖26组,基本覆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结果显示:(1)飞云江口海域生态系...
中西太平洋围网渔业兼捕渔获物组成及时空分布————作者:林明毅;王扬;朱江峰;戴小杰;
摘要:为了分析围网渔业的兼捕渔获物组成分布,并评估其对非目标物种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提供的2013—2022年金枪鱼渔业及兼捕数据,对兼捕渔获物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兼捕率与三大目标鱼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
养殖系统中沉降式颗粒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任效忠;赵晨旭;赵崴;王一凡;张俊;吴罡;史宪莹;卢珊;
摘要:陆基养殖系统在设施渔业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全周期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还是深远海养殖中的陆基育苗模式,以及陆-海接力养殖模式中的陆基养殖,陆基系统的性能都至关重要。然而,陆基养殖系统在固体废物处理上仍面临挑战,尤其是残饵和粪便等可沉降式颗粒物的高效收集与去除问题,废物积累对养殖水质稳定、养殖生物安全、生产操作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对养殖池可沉降式颗粒物运动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本文重点综述了...
Tafazzin基因缺失对斑马鱼生长及肌纤维收缩的影响————作者:车金远;胡存洁;王琪;鲍宝龙;
摘要:鱼类骨骼肌中富含大量线粒体,尤其在红肌中线粒体含量很高。线粒体对维持鱼类骨骼肌的收缩具有重要作用。Tafazzin(taz)基因作为合成线粒体特异性磷脂心磷脂的重要基因,对线粒体ATP的产生有关键作用。通过对斑马鱼的肌肉组织进行taz基因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az基因在斑马鱼骨骼肌中大量表达,且特异性表达在肌原纤维的I带中。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构建斑马鱼taz缺失突变体taz-/-...
鲢和罗非鱼不同精细分割部位的冷藏品质变化规律————作者:吴菁菁;余欣蕾;田富康;田明礼;王锡昌;张龙;
摘要:为探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精细分割部位的冷藏品质变化规律,并筛选出易劣变部位,以鲢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将其精细分割为背脊肉、腹肋肉、腩部肉和尾部肉,在真空条件下4℃贮藏7 d,分析其贮藏前后的感官评价、生化指标和质构特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贮藏7 d后,两种鱼各部位的感官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鲢腩部...
钝顶螺旋藻中C-藻蓝蛋白的提取及性质————作者:李湘河;徐静雯;赵勇;
摘要:采用振荡提取法(Oscillatoryextraction,OE)、高速匀浆提取法(High-speedhomogenization extraction,HHE)、超声提取法(Ultrasonicextraction,UE)和反复冻融提取法(Repeatedfreeze-thaw extraction, RFE)4种技术手段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制备C-藻蓝...
胆盐胁迫下不同毒力基因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异质性————作者:谷鑫;潘迎捷;赵勇;刘海泉;
摘要:为了解在纯培养条件及胆盐胁迫下来源于淡水产品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单个及混合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特征,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CCK-8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细胞活力,并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对被膜结构进行可视化观察,最后通过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
副溶血弧菌hemoD敲除菌株构建及致病力评估————作者:胡少杰;车金远;房启童;罗土炎;鲍宝龙;
摘要: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hemoD基因缺失的副溶血弧菌敲除菌株ΔhemoD,对ΔhemoD菌株的毒力和感染四膜虫及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能力进行了评估。相比野生型菌株,ΔhemoD菌株溶血活性下降了45.7%,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了36.2%,生长无明显变化。相比野生型菌株,ΔhemoD菌株对四膜虫的毒力降低,四膜虫对ΔhemoD菌株具有更强的摄食能力,增殖能力也更强。针对...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现代育儿
- 北大核心体育学刊
- 国家级教育现代化
- 北大核心大学教育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远程教育
- 省级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滁州学院学报
- 国家级小学语文教学
- 省级安阳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校园导刊
- 省级周末文汇学术导刊
- 国家级中国教师
- 国家级中学物理
- 省级职业教育研究
- 省级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 省级发现号
- 省级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 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省级小学生作文向导
- 北大核心商洛学院学报
- 省级郑州师范教育杂志
- 省级文教资料
- 省级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体育教学
- 省级湘南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