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月刊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其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职业教育研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全国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
《职业教育研究》杂志于1982年7月创刊,刊名为《职业教育研究资料》。1985年公开发行时,更名为《职业教育研究》。1994年又更名为《现代技能开发》,2004年恢复刊名《职业教育研究》至今。
职业教育研究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职专论 、师资培养、中职教育、职业咨询、职教管理 、基础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读者遍及英、美、日、荷兰、韩、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是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倍受国内外数万读者的倾心和爱戴。
职业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终身学习的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作者:蔡昊轩;王济军;
摘要: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创新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终身学习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研究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在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过载诱发的学习者认知策略混乱、自我价值缺失导致的学习动机不足、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学习环境壁垒三个终身学习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终身学习模型,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场域内进行终身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构建智能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沈璐;胡新岗;桂文龙;黄银云;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遵循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逻辑、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逻辑、数字赋能质量评价逻辑,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维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构建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并科学开展质量评价,对于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教学评价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数智化技术助推职业院校实训课堂空间变革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作者:林樟煌;王雯;
摘要:职业院校实训课堂是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基于实训课堂空间内涵与特征,可以将实训课堂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数智化技术优化物质空间要素,拓宽物质空间边界,重塑空间组织形态,助推实训课堂物质空间变革;改变教学资源形态,精进专业劳动过程,重构师生伦理关系,助推实训课堂精神空间变革;塑造智能机器主体,新塑主体交往形式,织密课堂社会网络,助推实训课堂社会空间变革。数智化背景下实训课堂...
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作者:钱旭升;戴小数;
摘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旨在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通过累积有效资本、革新传统惯习,为就业与经济活力注入创新动能,加速乡村振兴进程。针对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普及过程中存在的关系网络不健全、社会信任度不高、互惠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可以通过家庭、朋辈、学校及地域四个核心维度化解上述困境,具体优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数字技术逻辑与未来图景————作者:邹小芳;王海莹;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行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俨然已成为大势所趋。职业教育数字化所蕴藏的数字技术理性中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字技术赋能高度耦合。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职业教育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知识培育、治理策略、文化熏陶及伦理规范,实现对数字技术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未来,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需着眼于将...
智慧农业背景下“数字新农匠”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作者:崔涛;黄诗婷;黄振;
摘要:在我国智慧农业背景下,文章从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数字新农匠”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农业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数字化农业人才匮乏、数字化教学模式滞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并提出党建文化赋能、重塑“数智”理念,对接区域产业、打造“一体”平台,实施“双融”驱动、培养“数字新农匠”的农业职业教育助力智慧农业发展的推进路径,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数字新农匠”提供参考
高职专业课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探究——以“水利工程施工实习”实践课程为例————作者:王勤香;王宇;
摘要:高职专业课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有效评价高职专业课教学质量,采用文献综述、大数据分析、层次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学生全面成长、教师能力水平、课程教学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1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旨在形成评、教、学、建之间的良性循环
日本实务家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探析————作者:李蒙之;徐涵;
摘要:为响应《人工智能战略2019》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高素质、多元化的专业师资队伍,满足社会人再教育的需求,适应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9年开启了可持续产学联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开发实务家教师培训项目、建立实务家教师认证和更新制度、委托中介机构提供雇佣供需对接匹配服务、建立制度化的职教师资质量提升激励与保障机制等举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教育数智化转型的逻辑意蕴与实现路径————作者:任顺叶;刘京京;佟丹丹;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既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活劳动形式变化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劳动教育在转型实践中仍面临着观念错位、内容窄化、环境失真等现实困境。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数智时代新型劳动观、重塑多元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虚实融合的立体化育人空间,以培育数智时...
职普融通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研究————作者:马方慧;谢莉花;
摘要:在智能化转型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背景下,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分离导致的人才能力培养单一化成为制约职普深度融通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研究中存在的关注整合手段而忽视整合内涵、整合内容多集中于“理实一体化”、对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注度较低等问题,构建了中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框架,梳理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方向,并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整...
职业教育和培训与数字新农人培育:逻辑关系、现实困境与职教作为————作者:刘彤;马建富;
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数字新农人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建设、新农人数字素养、职业教育和培训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针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数字新农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缺失、资源分配不均、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对数字新农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统整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构建差异化“数字+”课程体系,打造数字新农人教学与实践场景等措施,以期为数...
《职业教育研究》2025年征稿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职业教育研究》(月刊)(CN 12-1358/G4;ISSN 1672-5727)创刊于1982年,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龙源期...
认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作者:邓小华;
摘要:<正>随着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作用越来越显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渐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既是“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机构成,也成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和攻坚期,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开辟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
山东省高职院校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研究————作者:林夕宝;余景波;周鹏;
摘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党和国家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对山东省高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并使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呈现“向新”“向绿”和“向未来”的基本特征。现阶段,山东省高职院校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资源投入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制约着山东省高职院校高质量助力先行区建设目标的达成。要推进山东省高...
共生理论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作者:付超;李子晗;
摘要:实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基于共生理论,剖析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主体利益诉求难平衡,政策生态待优化,各主体协作不畅,信息交互通道存在阻碍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实习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分别是协调多主体利益,强化共生关系;优化共生环境,营造良好共生氛围;疏通合作梗阻,构建高效共生合作模式;畅通信息与资源交互通道,提升共生界面作用
EPIP教学模式在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君;
摘要:聚焦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在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工程项目与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三层次递进式课程;编写实用教材,建设多样化案例库与实训平台;采用项目驱动、情境教学法结合信息化手段;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
EPIP教学模式在中高本贯通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以“解放桥项目”为例————作者:张家荃;严靖怡;高洋;高艺;
摘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在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以“解放桥项目”为例,展示EPIP模式如何通过教学竞赛平台,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文章分析EPIP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职业教育的高水平贯通衔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高职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探究——基于山西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2023年度)的分析————作者:张志坚;
摘要:产业是乡村经济的命脉。对山西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2023年度)“服务乡村振兴”模块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措施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存在认识不够高、举措不够有力、潜力挖掘不够充分等不足。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增强自身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适应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提高政治...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术知识有意义学习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作者:覃兵;闫小凤;
摘要:“技能型社会”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学界关注。技术知识有意义学习既符合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性,也能直接强化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培养满足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文章在厘定技术知识有意义学习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技术知识有意义学习的技术知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动机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并从技术知识、学习者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推进策略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作者:王鹁;
摘要:“工业4.0”时代要求职业技能人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与高超技术技能。职业教育课程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就现状而言,此类课程存在相关主体意识不足、产教融而不合、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限等问题。文章梳理职业教育课程变革逻辑理路,并提出实践路径,即统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基于职业能力社会化设定课程目标;坚持跨学科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设置课程内容;推动知识与技能协同发展,打造“实践导向”教学模式;构建...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幽默派对
- 北大核心《学习与实践》
- 省级《班主任之友》
- 省级中学生百科
- 省级《四川教育》
- 省级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省级幼儿智力世界
- 省级少年科学
- 北大核心《外国中小学教育》
- 国家级留学生杂志
- 省级少年月刊
- 省级呼兰师专学报
- 省级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教育文化论坛
- 省级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 省级《作文成功之路》
- 省级《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生时空》
- 省级灵仙儿公主逆风少年
- 南大核心学术研究杂志
- 省级全科辅导王
- 省级小学生教学实践
- 北大核心《体育与科学》
- 省级《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 省级《科教文汇》
- 省级《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