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长江学术

《长江学术》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2-1754/H
国际标准刊号:1673-9221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思维与智慧》教育类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健身科学》体育科技类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长江学术》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长江学术》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长江学术》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是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语言类大型学术季刊。2002年创刊之始,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办,以书代刊,每年出版两辑,以扎实厚重,注重创新为特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获得正式刊号,改为季刊。改刊后的《长江学术》不仅在短期内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而且成为国际检索系统“MLA国际文献目录”及“期刊目录”入选刊物。

  《长江学术》一贯秉承办刊宗旨,即以探索新世纪学术理想为己任,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重点,兼及相关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广纳世界各地精华,兼顾传统和现代,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力倡思想自由和学理发明,既重视理论,又强调实证,旨在学术的创新和拓展。举凡中国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台港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等皆所关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改刊后的《长江学术》不仅在短期内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而且成为国际检索系统“MLA国际文献目录”及“期刊目录”入选刊物。

  栏目设置

  本刊举凡中国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台港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等皆所关注。

  长江学术最新期刊目录

柳宗元永州诗文中的浮云与梦想————作者:倪豪士;刘城;刘桂兰;

摘要:柳宗元在贬谪永州十年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作品,为他赢得了不朽的文学声誉。柳宗元以矛盾的情感描摹南方风物,既赞美风景,又视山川和河流为重返家乡和重回朝廷担任高官的障碍。不过,“浮云”作为信使或媒介可以跨越山川或遥远的距离,这给了柳宗元些许归家的希望,他幻想着浮云能将自己送抵家乡与京城。所以柳宗元频繁地将“浮云”置于其永州诗文之中,让浮云寄托自己重归家乡的希望和重返朝廷的梦想,而这样的艺术手法也体现出柳...

侦探推理小说在中日的变容——兼论当代大众文学的评价体系与创作策略————作者:程一骄;

摘要:中日大众文学在定义上存在模糊性,讨论时多结合创作与阅读的实际状况,以类型小说的形式规定其内涵。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类型小说——侦探推理小说在中日两国登陆后与本土犯罪文学合流,不断变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有“本格”“变格”之争,战后新诞生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大幅拓展类型边界,实现广泛传播;中国侦探推理小说形态复杂,近年来渐有杰作进入大众视野。考察可知,变容是导致两国热门作品“出圈”的主要内部因素,也...

对文求义九则————作者:杨琳;

摘要:“对文”指在对称的结构形式中,相对应的位置上运用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词语的语言现象。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借助已知词语来判定对应词语的未知含义,或从对应词语的多个已知词义中选取恰当的词义来理解文意。本文运用对文求义法解证“空乏其身行、俛起、易精极虑、视、撩、拍、装胖学蠢、通俗、鼓鬣”等九则疑难词语,以见对文求义法在训诂中的价值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摘瑕——以耳部为例————作者:于亭;王爽;

摘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一部经过修订的赅备的现代学术字典,但仍未能免去疏误。本文就其“耳部”所收字目之舛讹,从形误、误植义项、误署书证、异体认同有误四个方面展开考辨,得例八则,以期为《汉语大字典》修订提供参考

古文形体考释三则————作者:孙超杰;

摘要:传抄古文中,部分古文形体仍有剩义可寻,如“饱、敵、哕”三者的古文形体可作如下释读:“饱”字下有各种写法,其中作“■”类者旧说似皆可商其右侧当即“烏/於”字,全字即“■”与“饱”属义近换用的关系;“敵”字古文作“■”形者,左侧明显为“商”,这种书写现象应该与“商、啇”二者的形体混同有关;“哕”字古文作“■”类者,很可能是从口宛声之字,“哕、啘”二者亦当属义近换用

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特点考论——以精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中心————作者:程国赋;胡海义;

摘要:自德国学者肖特于1854年编撰《中国文学论纲》以来,中外学术界已出现1000多部《中国文学史》。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各有特点,中国本土已有120余年编撰历史,在目前形势下,应考虑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元化编撰方式。精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编撰的,具有以下特色:以作品尤其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融合作品与史论...

“平民文学”的内涵与古代文学史的书写思路————作者:张奕;陈文新;

摘要:“平民文学”这一表述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它的使用显示了这样的文学史书写思路:以作者的社会地位为划分标准,将中国文学二分为贵族(庙堂)、平民(民间)两个世界。作者的平民性和作品的民间性,都是相对而言的,非贵族的即是“平民”,非庙堂(正统)的即是“民间”,反抗或反叛因而成了早期“民间文学”书写的一个关注焦点。就像胡适所说,“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对庙堂、正统的反叛,是...

甄选与更新:《杜诗续翠抄》之成书时期及抄写经纬新证————作者:陈翀;

摘要:《杜诗续翠抄》是日本五山时期的一本非常重要的杜诗注释书,其作者一般被认为是五山顶流禅僧江西龙派。然而,通过对其本文整理与相关资料的钩沉发现,此抄本应该是一本参考了江西龙派讲义而时代更后的杜诗讲筵录,整体成书时间当不早于宽正六年,其作者应该是继承了元末明初高僧季潭宗泐(全室宗泐)之法嗣的龟泉集证。今存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亦非前辈学者所推测的江户初期僧人最岳元良所持本,而是与龟泉集证有密切来往之建仁寺...

文学与影视作品审美观新转向:方言征用与人物形象————作者:胡伟;

摘要:近年来,方言高频出现于文学及影视作品之中,避免了审美疲劳,显示了审美观的新转向。方言表现了人的神理,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达了人的文化内涵,是民众身份的符号标记。《白鹿原》《宝水》《繁花》《八佰》等作品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现实主义作品使用方言。方言征用彰显了中国人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气派

元杂剧在法国的译介及其学术与历史语境考察————作者:张亘;冯示君;

摘要:元杂剧译介在法国的汉语译介图景里,曾经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与历史背景和学术语境有着密切关系。马若瑟的时代,中国书籍极为稀缺,翻译难度是他在文献资源中选择与比较翻译对象时的重要标准。儒莲和巴赞所拥有的中文文献资源则更为丰富,因此,他们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译介方向并不局限于元杂剧,小说是另一支柱。元杂剧在法国传播的微弱势态主要缘于体裁的特异性。法国元杂剧翻译与研究的时代特征,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另一种层面...

正史道教人物传记的叙事与书写理念——以《方技传》与《隐逸传》为中心————作者:刘湘兰;

摘要:作为正史列传,史官对于人物的记载与评述往往呈现出鲜明的儒学立场。正史中道教人物的身份标签并不存在唯一性。史官将道教思想分化为“技”(即方技)与“隐”(即隐逸)两个层面,将道教人物纳入《方技传》《隐逸传》。史官有意将道教思想消融、稀释于儒家思想之中,是“独尊儒术”这一观念在史学层面的呈现。史官对道教教义的有限接受,体现在为道士立传时,有意突出道士的儒学背景;写入史书的道教思想基本与劝诫君主、进献治国...

再论“电影语言现代化”问题————作者:周安华;

摘要:张暖忻、李陀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影坛引发巨大反响,对当时摆脱长期极左的意识形态束缚,促进中国电影现代性建构具有重大作用。它贯穿的主体性、开放性和观众自觉,将民族电影本体艺术观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它也带来一些值得省思的偏差,给中国电影发展留下若干负面且长久的影响。它偏离了电影整体擢升方向,忽视与电影语言现代化一致的蕴含变革要求,排斥戏剧、音乐等其他艺术要素,...

“三国IP”与中国电影在日本的传播策略探析————作者:张燕;罗文雪;

摘要:由历史到当下,基于日本文化与日本电影特质,外国电影开拓日本市场难度一般比较大。但在此背景下,仍有一些中国电影成功开拓日本市场,成为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典案例。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以《赤壁》系列为代表的“三国”电影。回顾中国电影在日本的传播历史,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症结,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坚持守正创新,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灵活运营IP,是未来对日本乃至全球电影市场实现...

试析华侨与留学生早期电影观念革新——以《长城特刊》《神州特刊》为例————作者:黄津;

摘要:在中国电影早期发展进程中,以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为代表的华侨与留学生影人占据了独特的历史地位。留学生的留学背景、海外生活经历和知识分子气质以及以改良社会为己任的使命担当,使他们不愿随波逐流,将电影视为投机事业。他们对电影的严肃态度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通过其旗下的两本杂志《长城特刊》和《神州特刊》阐发对电影本体论、电影美学观念以及中国电影民族化的理论体系探索,极大促进了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革新和...

第五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材料与新视野学术研讨会暨明清民国词学高端论坛举办————作者:刘檬;

摘要:<正>3月21日至23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协办的第五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材料与新视野学术研讨会暨明清民国词学高端论坛在两校举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期刊社的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新材料、新视野”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水云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芸等致辞。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左东岭分享了自己对会议关...

辽金元诗文论坛暨“元代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学术研讨会举办————作者:李炳坤;

摘要:<正>3月22日至23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辽金元诗文论坛暨‘元代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辽金元时期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现代儿童教育的兴起与文学择选——以小学国语教材编纂(1920—1937)为例————作者:邬非非;

摘要:20世纪初期,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进入现代教育改革者的视野。承担了启蒙教育重任的小学国语教科书从儿童接受出发,接受新式教育理念,实现了从“国文”到“国语”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儿童的文学”作为中国学龄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其创作和择选引起了新文学倡导者和教科书编纂者的深入思考。“韵文”文体在小学国语教科书编纂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其有韵可诵的特点不仅能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早期新诗的审美要求,而且...

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举办————作者:孙乐宇 ;李翔 ;柳金贝;

摘要:<正>2024年10月26日,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办,来自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6位专家学者与博士研究生围绕“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东亚佛教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光正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抗战时期西北公路与文学书写——以游记为中心————作者:金宏宇;王良博;

摘要:抗战时期,西北游记中的道路叙事经历了由修建“御侮”之路到共筑“生命线”的变化。半殖民历史语境下,亟待修建的道路被赋予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主义意义。“交通救国”之艰的纪实书写,折射出国家建设水平、西北民间形态与现代工业观念之间的冲突。游记对于西北公路管理局设立与经营的聚焦,则反映了国民政府在西北事权管理能力与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全面抗战爆发后,围绕西北公路成为“生命线”的叙写,少数民族民众、苏联司机...

明清文化世家文献生产及对地方文化建构之意义————作者:李玉宝;周潇;

摘要:明清文化世家不仅是“民间秩序的治理主体”,在地方的政治、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地域文献如方志、子书、地域文学总集,家族文献如家谱、家乘、家族文集生产的主体。明清地域文献的大量生产源于文化世家子弟共同的社会心理,志书、子书、地域文集类文献的编纂是为了地域人文谱系的建构,家族文献产出则是为了绍述祖德,传承文脉,其本质在家风、家学建构。在宗法社会中,文化世家在延续家风家学、形成家族文脉、构建地域文...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