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453/Z
国际标准刊号:1673-0313
主办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类学报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杂志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原名《衡阳师专学报》)创办于1980年,1987年获中国标准刊号(CN43-1453/Z,ISSN1673-0313),大16开本,144页码,双月刊,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时代性、实践性、地方性有机结合,内容相对稳定,范围变异适度。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除发表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音乐、美术、高校教育与管理等论文外,还开辟有“三个代表思想研究”、“船山研究”、“衡岳文化与经济研究”、“学术争鸣”等专栏。自然科学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科学、资源环境旅游管理、高教研究、大学生论坛等栏目。

  自1987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至今,共有30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摘登、全文转载或收录,其文摘率多年来在全国同类学报中名列前茅。自2000年第1期始,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心》;2003年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编辑规范和版本已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本刊1995年10月在湖南省首届期刊等级评选中,被评定为"湖南省一级期刊",1999年9月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5月在湖南省第2届期刊等级评选中,再次被评定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3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995、2000年连续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高教研究、政治学、经济学、船山研究、衡岳文化与经济、教育与管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及其研究 朱迪光,ZHU Di-guang

  2. 新发现的王夫之《文选评》批点本考略 戴述秋,熊考核,周安林,DAI Shu-qiu,XIONG Kao-he,ZHOU An-lin

  3. 《莲峰志》详注(上) 王夫之,谭民政,Wang Fu-zhi,TAN Min-zheng

  4.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若干突出问题及对策 管仕福,颜娟华,GUAN Shi-fu,YAN Juan-hua

  5. 论中国民主促进会坚定目标、道路、价值认同的必然性及其提升路径 李钊,LI Zhao

  6.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法律对策——以湖南省为例 杨晓,YANG Xiao

  7.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成因 刘奂成,LIU Huan-cheng

  8.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高校信贷的思考 谢玉龙,XIE Yu-long

  9. 中国近现代散文精神之嬗变 萧晓阳,向永红,XIAO Xiao-yang,XIANG Yong-hong

  10. 金耀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反思 霍纪超,HUO Ji-chao

  11. 电视剧《浴火危城》疫病叙事的文化意义 邓寒梅,DENG Han-mei

  12. 从佛法观点看佛化电影的成就——以《青蛇》和《白蛇传说》的比较为例 张海燕,高靖生,ZHANG Hai-yan,GAO Jing-sheng

  13. 从符号的角度分析韩非对《老子》的解读 文玲,WEN Ling

  14. 甲骨文神智修辞略说——兼及若干甲骨文解读 贺汪泽,HE Wang-ze

  15. 《老子》的“人本”思想 何铁山,HE Tie-shan

  16. 苏格拉底之死:雅典民主的反思 龙太江,周光俊,LONG Tai-jiang,ZHOU Guang-jun

  17. 建筑形象与权威表现——中世纪教堂与皇宫视角下的社会性建筑 施奕,SHI Yi

  18.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失地农民的媒介素养问题及应对 王靖,刘卫春,WANG Jing,LIU Wei-chun

  19. 地方网络媒体的舆论现状与引导策略探析——以衡阳市为例 王志永,孙丽华,WANG Zhi-yong,SUN Li-hua

  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新常态下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研究

  【摘 要】本研究在调研了河北省1所院校的基础上,在河北省高校中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就业现状对相关结果和规律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现状,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应该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丰富课程形式,包括课堂讲座,公司实习,精英演讲,工作培训等。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意义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了系统阐释。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我国就业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以新常态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稳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多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清末武阳下级地方自治的推进及其影响————作者:肖宗志;汤敏瑶;

摘要:按照清政府制定的章程,武阳与全国各地一样,在清末新政后期开启了城镇乡下级地方自治。武阳下级地方自治的筹办包括设立筹办机构、划分区域、调查选民、选举议员,以及成立议事会、董事会等一系列环节。在运行过程中,武阳下级地方自治虽遭遇重重困难,但绅民的政治参与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武阳下级地方自治在提高民主意识、推动政治参与、维护地方公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诱发了诸如官治与民治矛盾、...

王船山生命哲学思想生成的四个维度及其易道逻辑————作者:李长泰;

摘要:王船山从天地来源、性气分野、道理合一和仁神美学四个维度建构了其生命哲学思想,凸显了易道中的元亨利贞四层发展逻辑:人的生命以天地为本原,重视生命“元”的本体逻辑;人的生命的形成以性气凝结而生成而致用,重视生命“亨”的致用逻辑;人的生命的价值以道与理的制约而和合,重视生命“利”的和合逻辑;人的生命的归宿以仁与神的理想而美善,重视生命“贞”的美善逻辑。船山的生命哲学思想沿着元亨利贞的逻辑思维前进,建构了...

王夫之对老子思想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向——以《老子衍》为中心————作者:薛娅娜;

摘要:王夫之对老子思想的评述集中在他的著作《老子衍》中,他斥老子知“术”而不知“道”。王夫之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老子“虚无之道”展开批判,并看到了老子“处弱”“不争”“居静”等思想的弊端。王夫之承继张载的“太虚即气”的观点,阐发了其以“生”抑“死”、以“动”制“静”的气本论哲学。王夫之虽执着于儒与道、正统与异端的区分,但他又从“贞一之理”与“知天之几”的权衡与协调中,肯定了老子“知几”思想。王夫之以儒家...

王船山《读通鉴论》所涉民本思想料简————作者:杨小华;

摘要:在传统的“德治善政”的政治观念中,“以民为本”是所有统治者必须遵循的执政伦理,这不仅体现了对个体生存的尊重与关注,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以孟子、张载等民本说为基础,重点对《资治通鉴》中的史实进行评议,并借此阐明其以“即民见天”为核心的民本思想。总体来看,王船山民本思想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以“事”和“史”为依据并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阐发,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突出“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审思————作者:陈再生;邹剑平;

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充分借鉴了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深切回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共同富裕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在“实”、关键在“新”。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各地要从完善地方应用与评价体系、创新人...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创新与贡献————作者:张薇;董沁昕;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内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话语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在内涵创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民主主体拓宽、民主过程完善、民主领域延展及民主构成深化塑造了人类民主新范式;在实践创新上,以民主实践路径导向、民主实践治理形式、民主实践评判标准的创新拓宽了人类政治文明路径;在制度创新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民主...

马克思有关生育率的理论研究及其带给我国的启示————作者:王云多;

摘要:近年来,持续的低生育率严重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为探究低生育率的原因,基于马克思提出的有关生育的理论学说,构建了生育率模型,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并通过与马尔萨斯生育率模型的比较,探究了马克思生育率模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马尔萨斯生育率模型提出的改善无产阶级收入状况会提高生育率的观点不同,马克思生育率模型可以推导出改善无产阶级收入状况会降低生育率这一观点,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导...

社会生态视域下的农村儿童教育治理:意蕴、挑战与进路————作者:陈亚蕾;

摘要:农村儿童教育治理改革是农村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内容,既关乎农村儿童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升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农村儿童教育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类依据。在社会生态视域下,农村儿童教育治理的构成包括政府政策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学校实践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基于对河南省A县的调研,发现农村儿童教育治理面临着场域缺失、价值危机、驱动乏力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导致农村...

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证研究————作者:邹建国;王安超;

摘要:科技金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科技金融能通过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表现效果为东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西部较弱。基于上述结论,要更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

光影长沙:短视频中的空间展演、集体记忆与文化功能————作者:黄柏青;冯振辉;

摘要:长沙城市形象短视频以长沙城市景观为意象,以空间叙事为轴线,展演了长沙独特的地理肌理与人文底蕴。由形式到内核,由个体到集体,符号、情节、价值三个记忆层面的层层递进与共时循环构建了有关长沙城市形象的集体记忆。通过视觉表征及互动传播,长沙城市形象短视频带给观众一场场共创、共享、共情的文化体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重要纽带,充分诠释了长沙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都市形象,形...

失范与归正:泛娱乐化视域下“饭圈文化”的景观透析————作者:田甜;叶荣国;

摘要:“饭圈文化”是泛娱乐化思潮在亚文化领域的具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网络生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饭圈文化”追逐可观的榜单数据,强调对偶像的偏执崇拜,鼓吹病态的审美标准。“饭圈”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资本、社会、媒介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资本在逐利本性的驱动下间接占有粉丝的“数字劳动”,社会内卷的压力致使青少年寻求“情感乌托邦”,算法推荐编织“审美茧房”的信息网。为防止畸形的“饭圈文化...

审美意象何以生成——以现象学视域下的“神与物游”为中心————作者:马玥;

摘要:“神与物游”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重要美学命题,也是审美意象生成的主要方式。“神与物游”的审美体验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后者所隐含的主体间性思想与西方现象学后期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思想具有可通约性,这为从现象学视域观照“神与物游”的命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一视域下,“神与物游”的审美体验可以被还原为:审美主体通过“悬搁”进入虚静的审美状态,在物我感应交流中经由情感、想象达成主体间的意向性构...

“型”与“情”:袁枚的悲悼散文探微————作者:易小方;刘奇玉;

摘要:悲悼散文主要通过回忆逝者的生前事迹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根据悲悼对象的不同,袁枚的悲悼散文可分为悼亲文、祭师文、奠友文、伤徒文四类。这些文章或向至亲痛抒悔恨,或对恩师感激不尽,或替挚友哀吁伤嗟,或为弟子扼腕长叹。在错综复杂的情思意味中,袁枚以据时而变、因人而异的行文策略,充分践行了其性情求真、抒情求独的创作理念。他的悲悼散文将程式化写作与个性化写作相结合,形成了...

霍桑的欧陆情结对其作家身份认同的影响————作者:郭利云;

摘要:在19世纪美国历史转型与文化革新的背景下,霍桑强调文化传承与批判思维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历史书写探索更具超越性与包容性的文化观念及民族意识。在1853年至1860年的欧洲之旅中,霍桑通过实地探寻新英格兰的历史根脉以及感悟清教文化和欧洲古典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与冲突,得以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对自己的作家身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他看来,美国文学对于“新”与“旧”的选择不应是割裂的,而应是相互联系且有所取舍的...

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下小说的音乐书写研究————作者:邢玲;宋德发;

摘要:小说的音乐书写研究目前虽处于起步阶段,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话题。学界对“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伦理学”“音乐性”“音乐化”等概念和研究范式的探讨,为小说的音乐书写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小说的音乐书写研究涉及的小说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作者有意识地借用音乐讲述故事内容的小说;二是主人公是音乐家或主人公以音乐表演谋生的小说;三是小说形式与音乐具有同构性的小说。研究者应基于文学...

刘姥姥的言语交际策略及其伦理内涵————作者:米幼萍;

摘要: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以积年村妇的视角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荣辱。她在与贾府各色人等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展现了跨越阶层的言语交际智慧。基于角色、时机、场合、心理等言语交际的情景要素,刘姥姥运用了自卑尊人、礼尚往来、知趣凑趣、投其所好等言语交际策略。这些言语交际策略在遵循“礼”的规范下,运用了“忍”的方式,实现了“和”的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多重内涵,对现代女性的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方方言的形成背景、语言特征及保护传承————作者:曾予晴;

摘要:北方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和历史因素、语言接触和融合、历代北方人的迁徙活动以及社会变迁和文化差异等。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点: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辅音韵尾大幅简化,且声调系统相对简单;语气词较少,量词与重叠式词的使用范围较广,且古代语词保留较少;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同共创机制研究————作者:魏晓林;李伯华;龙翔宇;

摘要:地方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协同共创涉及多个行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当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分别存在联合培养基地政策制度尚未健全、利益主体各自诉求难以协同、导师学生沟通机制建设不顺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推进地方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须着力健全政策制度、明确利益主体权责、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创新联合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同共创机制,为地方高校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历史进程、现实困惑与路径优化————作者:唐艳;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经历了初步尝试、徘徊停滞、恢复发展、主动融入与创新等四个发展阶段,面临着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方式不能满足本土化教学需要等现实困惑。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就要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的教育目标,形成以“刚健自强”为核心精神的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方法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维度————作者:曹鑫;徐东;

摘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落地的内在要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从外部保障维度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机制,从内向提质维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从纵横衔接维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联动和有效衔接,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科学发展,有效推动思政课建...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