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高等农业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1-1088/G4
国际标准刊号:1002-1981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主管单位: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
上一本期杂志:《教育评论》核心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思想理论教育》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高等农业教育》是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性期刊。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宣传报道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系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发展动态,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教育体系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高校领导论坛、教育发展研究、德育研究、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迟维意

  依法治国前提下依法治校的思考与对策 杜晓林

  基于创业型大学发展路径的协同创新模式探究 方建强

  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的学理支撑和路径规划 韩强

  大学多元权力主体耦合之路径 毛慧芳,林荣日

  论大学的声誉管理及其实现路径 赵观石

  高等学校与产业集群对接的若干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马星国,刘红,佟晓丽,张素媛

  地方高校形象与发展耦合度评价实证研究 孙再罗,张伟,薛建航,侯爽

  服务县域产业集群视角下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研究——以辽宁地方高校为例 赵侠,孙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李爽

  高校教师诉求表达的偏离及其超越 季卫兵

  高校教师评价的困惑、归因及超越 王秀丽,何云峰,张丽

  心理授权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魏军锋

  本科导师制下师生沟通行为的博弈分析 陈招万,杨娜

  大数据背景下的园林本科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张建华,梁白雪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殷征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冯伟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航空法教育模式的转向

  论文摘要 航空法特色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应符合涉外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要求。但目前的旁观者法学教育培养模式扼制了本科生成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可能。本文指出应当调整课程结构,改进培养环节,实现由旁观者教育模式向自体验教育模式的转向,以培养卓越的航空法人才。

  论文关键词 航空法特色,教育模式,转向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与中央委员会政法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这是对我国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危机的积极改革措施,也是对法学教育未来之路的一次探索。我国的航空法特色本科生教育,亟需转换教育模式,以适应当下及未来我国法学研究人才的需求。

  高等农业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农林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作者:李莹;周明亮;

摘要: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涉农高校的教育和科研肩负更大的使命。本文以农林高校为例,描述分析农林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及科研产出的现状,构建回归模型分析高校经费对提升高质量论文数量、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助推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拨款和财政收入正向影响农林高校高质量论文产出;农林高校高质量科研项目产出数量不...

新农科视域下“学科竞赛项目”促进创新创业育人的思考——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新农科和红旅赛道项目为例————作者:郭立群;张战营;李莉;

摘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知识生产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式发生改变并不断转型。高校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新农科育人的水平和成效。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分析优质学科竞赛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新农科和红旅赛道项目为例,分析学科竞赛项目推动创新创业育人的实效和价值,梳理总结育人经验,以期...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优化路径————作者:高梅;

摘要: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需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通过调研安徽省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育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新文科背景下,安徽省高校应积极探索经济学人才培养新路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知识体系;营造智能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注重...

《高等农业教育》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髙等农業教育》诚挚约稿

摘要:<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涉农高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涉农高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涉农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3.涉农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4.涉农高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5.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发展趋向、实践探索及政策建议——基于高等农林教育场域的考察————作者:邢宝龙;何云峰;南锋;刘冬;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被提升至战略高度,成为解决教育与产业“错位脱节”问题的关键举措,被置于尤为关键的战略高度,随着国家对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战略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一系列相互配套、由多部门联动的政策体系,以这类政策作为战略前进方向,作为产教融合教育体系中关键一环的高等学府,尤其是农林类高校的角色举足轻重。通过梳理国家产教融合政策靶向轨迹,把握重点农林高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结合山西农大产教...

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对本科生学术能力的影响研究——来自涉农高校的经验证据————作者:刘莉;周力;刘洋鑫;徐晓静;辛伊凌;

摘要:近年来,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指导模式,在全国广大高校实施开展。为深入探讨这一制度的具体成效,本研究基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6月对江苏省某涉农高校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的456份有效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实施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对涉农本科生学术能力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度显著提升了涉农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感、科研获得感和科研归属感,但对校园归属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为进...

产教融合视角下南京农业大学助推乡村振兴的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严瑾;黄诗琦;

摘要:产教融合能有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引领农业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但当前农业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仍面临协同机制还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回顾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农业高校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为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校企合作、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共建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新时代农业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作者:代兴梅;刘前;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农业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青年的必然选择。在劳动教育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各高校劳动教育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基于800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部分农业高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劳动教育价值认知不足、劳动教育目标模糊、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单一、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农业高校应充分挖掘劳动教育...

新农科背景下果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实践教学课程为例————作者:刘军伟;黄雪;何寿鹏;朱凯杰;李国怀;周继荣;

摘要: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农林院校肩负教育创新和产业振兴的重要使命,通过推进专业优化、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社会培养“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研究型、复合型、工匠型农林人才。实践教学课程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究显得尤为重要。聚焦果树实践教学改革,针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改革理念、改革原则和...

农林院校“学科融合+共创共享+案例行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作者:马改艳;苏时鹏;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成为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存在学科融合不足、实践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缺失、实践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收获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本研究提出“农林院校‘学科融合+共创共享+案例行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该改革旨在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学校、企业、乡村等各方资源,实施基于案例...

农科专业创新创业“5555”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作者:米俊珍;刘景辉;赵宝平;杨彦明;李立军;徐忠山;

摘要:为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推动双创教育,团队通过多年改革创新摸索,构建了农科专业高质量实践教学模式。以“5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理念,创建了四年不断线“5田4课”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了专业教育与双创融合为主导的“5步递进”方法,形成具有农科专业特点的“5关20节”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搭建以科研支撑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平台,提炼出新农科双创“5555”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作者:程恩思;邬立岩;

摘要:耕读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劳动智慧与人文精神的洞见与思考中创造的一种文化信念,体现了安身立命和治国治家的根本之道,是中华农耕文化精华。耕读文化蕴含的育人元素,是新时代社会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涉农高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农高校在进行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时面临着耕读文化与思政课尚未能实现有效衔接、缺乏兼通耕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

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演进、热点与展望————作者:高云;赵星雨;李斌;

摘要:为明晰现阶段我国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以Citespace和Cooc软件为分析工具,以“农业”“教学模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筛选研究主题为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文献,对得到的679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研究领域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以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为关键词开展研究;研究范围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翻转课堂等关...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作者:于兆吉;房一宁;周一;李沚暄;

摘要:产教融合已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我国跻身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手段,并且是提升高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强大支持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算力,正在重塑产教融合的内涵和模式。本研究总结产教融合发展历程和人工智能赋能内涵,总结了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缺乏行业主导动力、教育资源整合困难和高校人才培养脱节。提出了三条实践路径:实现人机共生教学模式、建设共享资源平台、调整...

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李方一;唐亚琴;蒋科;罗攀;

摘要:进入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课程教学改革是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高校教学质量。本研究从教学目标复杂化、学科迭代高速化、知识传播便捷化、师生交互浅层化、学习时间碎片化、课程资源泛在化等6个方面归纳了数字化时代下高等教育特征;系统分析了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握不到位,对教育教学技能缺乏系统的训练,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比较匮乏,数字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从提高认识、...

《高等农業教育》诚挚约稿

摘要:<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涉农高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涉农高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涉农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3.涉农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4.涉农高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5.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二、投...

农业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和有组织科研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重大病害防控创新团队的调研剖析————作者:张正新;倪玲;王晓杰;赵杰;赵晶;

摘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增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助推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和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农业高校的重大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有组织科研。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重大病害防控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及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深入调研剖析,并将其主要做法和经验系统总结,期望能对新时...

新农科水产创新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与实践——以集美大学为例————作者:姜永华;张春晓;黄文树;谢仰杰;孙云章;黄力行;邹鹏飞;李丹;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以集美大学新农科水产创新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了“一二三课堂”贯通、“六融合”一体、“三创”并举、“三维立体”的创新创业型水产卓越人才“三创”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实训+创业实践、指导帮扶+思政引领”的“三课堂”融会,“科教、产教、专创、思创、双线、中外”的“六融合”教育,以及“全程、全方位、多途径”的“三维立体”协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耕读文化涵育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作者:章洪丽;宋德群;

摘要: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农高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精神给养。文章从耕读文化涵育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出发,指出涵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耕读文化的认识理解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耕读教育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明确耕读教育的内涵,深化对耕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通专融合的耕读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场所,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耕读实...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