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008/J
国际标准刊号:1008-9675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查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电影世界文化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音乐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被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获得2005年荣获中国大学书籍艺术评奖整体设计银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杂志栏目设置

  理论与批评、艺术史与艺术艺考古、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学术争鸣、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文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阅读推荐:艺术市场

  《艺术市场》文化艺术期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大型艺术品投资期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市场虽在不断发展繁荣,机制在不断健全完善,但却缺少一本面向广大艺术晶投资者的集权威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艺术品投资专业性期刊。随着《艺术市场》杂志的创刊,中国艺术品投资和收藏者于是有了一本可以用作“投资收藏指南”的自己的期刊。目前,《艺术市场》杂志的影响正逐步扩大,发行量在逐步增加,并日益受到海外中国艺术品投资收藏界的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最新期刊目录

《大姚村图》的鉴藏、流播与沈周画史形象的构建————作者:吴晗;

摘要:《大姚村图》为米友仁代表作之一,自元至明中叶,题跋吟咏不绝,记载中出现多重声音,结合跨文本材料,探究书画被夺背后的问题。首先,画作丢失非因宦官检括,而是被地方长官阴夺,显示中央与地方间的复杂权力博弈。其次,著录真假、正仿混杂,是时人有意为之,以增加该图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再者,沈周仿作上的众多题跋,呈现“今与古敌”“尤物惑人”及诗书画一体的综合审美趣尚,可借此揭橥画家地位生成之过程、吴中文人强烈的...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作者:刘秋兰;

摘要: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及其文化意涵

让街头游戏日常化——美国卡布平台儿童可玩街道构建经验————作者:吴凡;

摘要:阐述了街道是儿童重要的“非正式”游戏场所及制约儿童街道游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卡布(KaBOOM!)的“随处玩(Play Everywhere)”计划实践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街道儿童可玩空间,以促进儿童户外游戏日常化,对我国相关空间的改造建设形成一定借鉴与启示作用

艺术与哲学的对话——当代中国工业油画的诠释者刘玉龙————作者:王璐;

摘要:<正>在庞杂的视觉现象中,绘画如同一扇窗,透过它,艺术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这些作品或许是艺术家对现实情感的真挚捕捉,或许是对世界的叛逆重构,将现实打碎后重新组合成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对于观众而言,这些画作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个人经验从“过去”流向“现在”的延续与表达。绘画作为一种媒介,悄然连接着创作者的思维与观者的感知,在无声中碰撞出情感的共鸣。这种经验模式既是...

写实·真实——谈新工业风格油画创作————作者:刘玉龙;

摘要:<正>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环境处在一个高速转型时期,油画创作更趋于多元化。作为一名严谨的画家,我一直坚持以质疑的方式对“绘画”做出自己的思考。于我而言,与世界发生关系的关键是“看”的方式,在看的过程中体验事物本体的真实存在,建构(绘画)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动态的真实空间境域。因此,我的创作方式首先是基于对物写生,面对眼前物象带给自己视觉的怀疑及彷徨,用无先验的双眼观看周边万物,试图回归...

“神话”的回响: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贵族的艺术赞助————作者:郭浩南;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对“威尼斯神话”的缔造贯穿了共和国的兴衰始末。作为视觉“神话”的建构者,威尼斯贵族既是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也是向往古典理想、沉醉于抒情和沉思生活的审美个体。他们在多重身份和诉求下委托赞助的艺术作品,承载了威尼斯的国家境况、社会风貌与个人趣味,反映出“威尼斯神话”的多元特征

刘玉龙作品————作者:刘玉龙;

摘要:<正>~

交融与互鉴——甘肃华池双塔寺出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版画研究————作者:张瑞;佟建荣;

摘要:甘肃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汉文刻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尾版画与敦煌文献P.3142记载的故事高度契合,并与黑水城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版画同源。两者表现形式有一致性但细节不同:华池县本绘“蛇”,黑水城本绘“龙”,此差异与《揭谛真言感通灵应传记》的两种文本系统呼应,体现了佛教文化流传中分支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USR计划指引下台湾地区在地关怀设计研究——以岭东科技大学设计团队为个案————作者:刘文良;马雪寒;

摘要:自2018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行USR计划以来,台湾高校积极参与地方创生,“在地关怀”设计成为高校赋能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岭东科技大学USR设计团队将奥万大与新社地区作为实践场域,用品牌化设计思维助力在地创生系统的自转与永续发展,其运行机制与再生路径可为其他高校参与在地化设计提供有益经验与借鉴

入戏于景,规中取宜:从“展诗应律”看清中晚期圆明园院落式观演空间————作者:王欢;吴安佶;孟凡玉;

摘要:皇家园林中的观演空间是建筑特定功能与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在辨析绮春园展诗应律营造图文档案的基础上,先分析景点的园林构思,再以匠作则例为依据解读建筑和装修的空间布局,重点探讨观戏空间的布局、流线组织方式及其多种观戏效果,解析套殿、游廊及天井的特殊处理手法,讨论以展诗应律为代表的清中晚期圆明园观演空间的设计思想

跨文化视野下的南北朝隋唐铺地装饰研究————作者:张晶;郑成胜;

摘要:古代建筑艺术中的铺地装饰,作为中国独特的地面装饰形式与礼仪表征,鲜少受到学者的关注。南北朝至隋唐时,宫殿、石窟寺与墓室的铺地装饰大量吸收波斯的装饰元素,并与本土文化交融,最终在隋唐时期确立了以植物纹样变化为核心的铺地装饰基调。此阶段中国铺地装饰的纹样与结构变化,体现了汉文化与波斯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

苏轼《春帖子词》版本源流与鉴藏考————作者:许汉文;

摘要:传世苏轼《春帖子词》书迹有多种款识和书写样态,可分为闲录本、稿本甲、稿本乙、示王本、示裴本五大版本系统。通过版本源流的梳理,可以确证稿本乙、示王本、示裴本俱伪,且皆以稿本甲为祖本临写而成。厘清《春帖子词》墨迹本的题跋、印鉴之真伪,能够进一步推原粉笺本、嘉庆本、素笺本的作伪年代及其真实的递藏脉络

广告·文书·推理:上海美专校名沿革问题再探————作者:赵汗青;

摘要:通过对民国报刊的数据检索以及各类文献的查证分析,考证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校名沿革变迁经过,指出自1912年创办,上海美专共经历七次定名,历次更名折射出民国学制管理规定对学校命名的影响,以及上海美专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办学,申请官方注册的峥嵘历程

异时同图——敦煌早期佛教故事画叙事结构————作者:祁峰;米德昉;

摘要:“异时同图”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常用的一种图像结构样式,随着佛教的东传,这一样式播布至中国新疆、敦煌及日本等地,并遗存有诸多案例。在敦煌石窟中,异时同图结构主要见于北朝时期的一些故事壁画,既有典型的单幅一图数景样式,亦有与长卷结合的样式,虽然总体数量不多,却反映了佛教艺术外来样式在敦煌石窟中的传承与演变

多维指标决策引导的产品造型综合评估机制——以轨道式仓储穿梭车为例————作者:赵祎乾;董占勋;吴天宇;

摘要:为降低产品造型评估的局限性、主观性、模糊性,立足于多维指标决策的视角,自上而下基于优化层、应用层、逻辑层、数据层、知识层,提出一种产品造型综合评估机制。以轨道式仓储穿梭车为例,对评估机制的可用性与可靠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该机制可实现产品造型评估及优劣排序,为产品设计方案的优选及决策提供依据

刊前絮语

摘要:<正>立夏,蔷薇花开了,热闹的舞会好像刚刚开始。法国梧桐的新翠早已染成了浓荫,微风过时,飞絮翩跹飘落,满城尽是这些舞者的“絮语”。本期我们刊载了吴晗的《〈大姚村图〉的鉴藏、流播与沈周画史形象的构建》一文,文章通过对米友仁《大姚村图》及沈周仿作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明代书画收藏中的权力运作机制,同时展现了沈周画史形象的建构过程及其与吴中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郭浩南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贵族...

西风东渐视域下中国古代织物缠枝纹的起源与发展流变————作者:朱桂均;

摘要:中国早期的织物上,卷曲形态的植物纹样占比极少。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的棕叶饰、茛苕叶纹客临中土成为石窟建筑中广泛流行的缠枝忍冬纹,在唐代与中国本土艺术风尚交融促生“唐草”,并开始应用于织物。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织物上的缠枝纹还依次表现出伊斯兰艺术和欧洲“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鲜明影响

基于情感化设计视角的气味在产品体验中的作用模式研究————作者:潘越;渡边诚;

摘要:基于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探讨气味在不同嗅觉产品体验中的潜在情感作用。系统分析气味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作用,提炼出“环境浸润”“反馈伴随”“动态交互”三种气味情感作用模式,揭示气味设计的多种可能,包括将气味作为无意识干预手段引导积极行为,设计气味释放机制调节情绪,以及将气味作为媒介传达信息等

当代艺术品保护研究:从理论困境到实践探索————作者:荀艳;

摘要:分析了布兰迪修复理论的局限性,通过考察重要艺术机构的创新实践,提出“分层评估”方法论,将保护工作化分为三个层面。研究发现,当代艺术品保护已从传统物质修复转向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材料科学、技术应用和伦理建构等维度建立协同机制

论袁宏道《瓶史》对瓶花审美三重矛盾的超克————作者:方炳星;

摘要:《瓶史》是明代文人袁宏道的瓶花著作,对中国和日本的插花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在此书中列举有别于传统插花实践的技巧和原则,袁宏道逐一超克瓶花审美的三重矛盾,利用花与人之个性所展现出的生命之美融审美主体与客体于一元,继而由主客互换实现“瓶隐”精神自由,开辟出一条经由瓶花审美成为“隐者”的理论道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