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美术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西北美术

西北美术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042/J
国际标准刊号:1002-1833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艺术探索》艺术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书法赏评》文学期刊省级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西北美术》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西北美术》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是西北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美术期刊。本刊现为季刊,方12开,五个彩色印张,共56页。每季月末出刊,每期刊登彩色图片约50幅,文章约9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近年来,杂志立足西北,放眼全国,始终把目光投向学术前沿,不仅关注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的新动态,而且展示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竭尽全力。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三等奖(2002年)

  知网,万方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当代视野、艺术探索、文化考古、文化热点、艺林漫笔。

  2014年02期优秀论文范文:

  11 黄山画派及其传统风貌 王伯敏 62-65

  12 王世贞与董其昌:两种不同倾向的绘画史观与画史建构方法——兼谈绘画史写作的立场与原则(上) 杜娟 66-70

  13 “太极图是书画秘块”——黄宾虹画学探微 王鲁湘 71-77

  14 小桥通衢烛光不灭 蔡昌林 78-80

  15 “内模仿”与“个人无意识”理论 曹阳 81-83

  16 陕北子长县钟山石窟考察实录 吕春祥 84-87

  17 魏晋南北朝墓葬图像与佛教图像之关系探析 王江鹏 88-90

  18 浅述梵高、蒙克、席勒艺术创作中的负向情感 林薇薇 91

  19 对抗与认同——阿特米西亚与维吉?勒布朗绘画中的女性意象研究 李敏 92-95

  20 生命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双重探寻——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的本体心理学与本体艺术探索之路 娄宇牟平 96-99

  21 《雍正洋装伏虎图》研究 邓雪萍 100-102

  22 历史与审美视域中的当代陕西书法文化观念探析 高喜锋 103-106

  23 霍去病墓石刻艺术的早期调查与研究 曹铁娃曹铁铮 107-109

  24 洛佩斯的城市与绘画 李华 110-111

  25 武当民居建筑风格探究 柯泽 112-114

  相关论文范文试论激发幼师专业学生美术课学习兴趣策略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如何把握职业学校美术课堂的天平,怎样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潜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思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诗情化”教学、“人情化”教育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兴趣这一老师在教学中真正令教与学互融互补、互为依存。

  关键词:美术教育,激发,兴趣,人性化,策略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思维、有情感的,职高学生的思想、思维和情感较之普高学生更丰富、更复杂、更有多面性。美术学科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与人文相交融、相互补、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正如一块顽石,是可以攻玉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西北美术最新期刊目录

艺术史剧场:跨媒介时代艺术史叙事的剧场转化及其文本特征————作者:张垚;

摘要:现代主义艺术前卫运动推动剧场先锋戏剧的发展,面对艺术大众化与跨媒介的探讨,剧场愈加重视戏剧本体与舞台场景的艺术性,跨学科与多门类艺术的杂糅进剧场,诞生了“艺术史剧场”的展演方式。数字电子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快速迭代,沉浸式体验与艺术史叙事互通,艺术史剧场的题材选择、文本重构和审美形式都映射出时代特征,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融合与改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本特征。本文主要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史剧场为经典案例,从...

莫高窟唐五代壁画中的折枝花艺术探析————作者:马金辉;Jiayi Ying;

摘要:莫高窟唐五代壁画中绘有大量折枝花图像,形象明确的主要有莲花、忍冬、蜀葵、牡丹、菊花、茶花、萱草、芭蕉、竹子等,它们作为装饰元素,不仅烘托了经变画气氛,还丰富了画面的文化内涵。唐五代传世花鸟画作品遗存稀少,将敦煌壁画中的折枝花图像与洛阳、长安、新疆等地墓葬壁画中的花鸟图像缀合,既充实折枝花的形态种类,又能大致勾勒花鸟画艺术流变的脉络,拓展折枝花的整合范围,对于补全唐五代绘画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俄国对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收藏和复制研究————作者:齐彬;

摘要: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作为战利品被苏联红军从德累斯顿带回莫斯科,经过九年的修复,在1955年在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公开展出。此画在俄罗斯的展出旋即掀起了一阵追捧狂潮,产生了大量的复制品,以及一系列以《西斯廷圣母》为创作核心的艺术作品。图像的追捧不仅是对圣母的热爱,还夹杂着俄罗斯民族对卫国战争的胜利和战利品的彰显,当然还有比《西斯廷圣母》更具吸引力的是拉斐尔本身

木口木刻在晚清书籍印刷中的应用——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刻的《格致启蒙》为例————作者:卿玉剑;

摘要:木口木刻是18世纪兴起于英国的一种凸版技术,在印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技术伴随着西学东渐在晚清时期流入中国,作为一种图像复制手段应用于该时期的书籍刊刻中。本文以江南制造翻译馆刊印的《格致启蒙》为例,通过文献引证和图像对比,分析这一技术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媒介优势,进而为中国版画史中关于木口木刻的研究提出新的路径

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研究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程甘霖;

摘要:随着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视的提升,中国的设计教育亟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学路径和评判标准。本文针对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研究作为设计基础研究这一时常被呼吁,但缺乏深入解析就哪些层面展开研究这一现状,分析其在设计审美培养、设计思想汲取及造型元素提取三个方面的价值。通过系统探讨这些方面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当代设计基础教学路径提供新的思路,并强调从传统文化中学习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纪念性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作者:冯亚星;魏凯辰;

摘要:纪念性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还影响着市民的情感认同与社会互动,其空间营造应考虑到服务城市公众的社会意识。因此,本文基于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来进行城市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与环境优化,通过阐述场景理论的基本理念,结合当前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缺失,探寻以场景理论来拓展城市纪念性空间的设计方法,并形成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理论

秦岭南麓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特色研究————作者:李晓亭;

摘要:民居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在人类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居建筑这一建筑类型出现最早、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多样,多受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和地理地貌等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风格和特色,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东周画像纹中的中国戏剧萌芽研究————作者:李会;

摘要:在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的东周画像纹图案中,贵族奢侈生活的画面引人注目。这些图案中将乐舞、俳优表演等作为贵族奢侈享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加以呈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萌芽元素。东周新兴贵族的崛起推动了礼制改革,传统围绕祀与戎的礼仪活动随之失去其核心意义而趋于世俗化与娱乐化,随之被纳入到贵族的奢侈生活中。同时东周园林的兴起为这些娱乐活动提供了条件保证和空间展示。在东周贵族奢侈生活中,最终孕育出中国戏剧的萌芽与发展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陶俑服饰研究————作者:吉嘉敏;蒋玉秋;周麟麟;

摘要: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大批汉代陶俑,多数保存完好,通体彩绘。该批俑是对汉代服饰研究的重要实物图像依据,现藏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本文以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陶俑为研究对象,运用二重证据法、田野考察法等方法对香山汉墓陶俑服饰形制与文化特色等内容进行探究。得出香山汉墓陶俑的服装以上下连属的深衣制为主,多重穿衣是其服装的主要特色。香山汉墓陶俑的服饰可以体现西汉前期骑兵发展的迅猛,军队排兵布阵的巧妙,齐地染织...

“神圣空间”的视觉再现:延安木刻中的“宝塔”————作者:兰凯伦;许加彪;

摘要:延安宝塔又名岭山寺塔,是延安木刻中的一类经典形象。宝塔历经从传统宗教建筑到军事地标乃至政治象征的转变,并一度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视觉符号。区别于表征革命与集体主义的大礼堂等红色建筑,宗教建筑原初的神秘性质使之沾染了异质性,继而其功能与意义被置于持续改造和再现中。作为革命话语的视觉动员符号,这一另类建筑不断浮现于木刻等各类视觉文本,跃升为民族革命艺术中独特的视觉象征物

教育与重塑的现场——延安木刻中的窑洞图像探究————作者:韩旭东;

摘要:窑洞作为陕北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其图像持续的出现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之中,围绕窑洞发生的众多叙事也是延安美术研究中无法绕开的章节,抗战时期的窑洞和宝塔山更是成为根据地之外的爱国青年对于革命圣地的“跨地域文化想象”。文章以延安木刻中的窑洞作为讨论的中心,精读图像,爬梳史料,对于延安木刻中的窑洞图像展开讨论,力图透过表征剖析寓于其深处的革命语词和意识形态框架

动情:张漾兮的1949与《咱们的队伍来了》————作者:陈旭;

摘要:1949年初,身在香港的张漾兮创作了木刻《咱们的队伍来了》,这件源自个人经验,带有象征意味的作品是有关“解放”视觉表达的经典之作。本文试着重访1949年前后,置身时代洪流的艺术家张漾兮如何透过人民与队伍,及二者间的情感叙事,在画作中呈现出史诗时代的抒情之维。在本文看来,此作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与情感修辞,展现了宏大历史语境中常常被忽视但充满动能的情感维度

米芾崇晋卑唐思想述评————作者:王永莉;何炳武;

摘要:米芾书法早年学习罗让、周越、苏舜钦、颜真卿等,元丰年间弃唐入晋,追摹二王,其书法创作、思想观念经历了从师法唐宋到崇晋卑唐的审美转变。其崇晋卑唐的书法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唐代诸家及其书作的评价。他对唐代诸家的书法品评,往往苛责多于赞许,前后多有抵牾龃龉之处,这与其以气韵、笔力、天然为核心的书法品评标准、针对个体碑帖以偏概全的品评视野与狂狷偏激的个人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模态乡土文化共建系统——以宁陕县八亩村为例————作者:杨波;

摘要: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多模态乡土文化共建系统推动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当前乡土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共建者视角的必要性。构建基于多个理论的多模态乡土文化共建系统框架,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宁陕县八亩村为例,剖析该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建设实践,并规划实施共建系统的路径

国之大者——中国当代大型主题性雕塑创作手稿巡展作品选

摘要: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鲁迅美术学院主办、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国之大者——中国当代大型主题性雕塑创作手稿巡展(西安站)”汇集国内近10年雕塑艺术领域大型主题性创作作品手稿(小稿)共计70件,是主题性雕塑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聚首。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院长洪涛担任主持人兼策展人;中央民盟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展览书写寄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撰写展览前...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字: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作者:周晓陆;

摘要:在现代中国境内寻找古文字起源,尊重田野考古学是必须的,甚至在目前的古文字研究中是唯一依凭。哪怕是向前推进“虚构”的理论性探索,也必须是基于田野考古的收获。对现有的田野考古学实物资料,也应不断审视推论其存在的多种可能与线索。以史前刻划符号的实物资料为线索,应当对汉字之前的“文字”加以梳理和讨论,提出“前汉字时代”概念,看到曾经原始文字“满天星斗”的现象,进而到汉字起源“月明星稀”这一逻辑过程

吕纪《双雉图》创作考析:物质遗存与图像逻辑的双重辨证————作者:刘英;

摘要:本研究将明代宫廷画家吕纪所绘的《双雉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材质分析以及历史层位还原等考古学方法,结合艺术史图像学解读方式,以此来重建《双雉图》的创作背景、技法流程与文化意涵。本研究首先基于画作本体颜料成分和绢帛年代等物质检测,再结合相关文献考据,从而确认该作品创作年代是在成化至弘治年间;其次结合明代宫廷画院制度和吕纪个人生平经历,解析“双雉”这一母题背后所蕴含的权力隐喻;最后通过对比同一时期的瓷器...

论陕西油画的历史与审美品格————作者:冯民生;

摘要:在延安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陕西油画,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构与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享誉全国的集体创作组“秦文美”,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成绩斐然;进入新时期,陕西油画继承延安美术精神,加强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思考,现实主义油画风格创作得到拓展;20世纪90年代,陕西油画在市场经济的簇拥下,油画创作群体形成了老中青团队,油画创作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进入新世纪,陕西油画发展进一步展开,多样化面貌...

新时期人民性立场与现实主义创作建构——以刘文西创作生涯为视角————作者:王乐;朱翰石;

摘要:人民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特质之一,20世纪初随着“徐蒋体系”对人物画的深刻改造,其写实的语言为中国人物画反映时代和人民提供了可能,在这个时代的画家群体中,刘文西从领袖题材到反映人民生活的创作使他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本文以刘文西的创作生涯为视角将他的创作观念中的人民性立场与其现实主义创作的构建过程置于历史的框架之中,以期更为客观地分析其创作风格的构建过程以及人民性立场的普遍意义

萨尔瓦多·达利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审美思想————作者:王力平;

摘要:萨尔瓦多·达利是一个偏执主义者,他的家庭生活、教育经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逐步形成分裂主义的性格。他接受弗洛伊德、拉康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其偏执狂批判法作为自己艺术的创作的方法。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将现实生活进行非理性的分割处理,形成怪异的画面。他通过人体变形处理、符号性表达与隐喻、非理性的图式表达把梦境、潜意识、幻想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形成其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就其审美思想的根源来看这都来自于...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