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本刊系皖西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六安师专学报》现用名《皖西学院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学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理工科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挑战与对策: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程增俊,CHENG Zengjun
2. 对阿根廷与英国关于马岛主权争议的几点思考 刘小洁,LIU Xiaojie
3. 试析《周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启示 乔镜如,吴惠敏,QIAO Jingru,WU Huimin
4. 加拿大高等教育十大发展经验及其对安徽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 王全林,WANG Quanlin
5. 应用型本科教师职前教育“全程渗透”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皖西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 曾必好,ZENG Bihao
6. 简论体验式拓展训练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 崔睿,CUI Rui
7. 安徽省与上海市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比较研究 任森春,苟春和,REN Senchun,GOU Chunhe
8.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报酬差距的影响途径分析 张键,ZHANG Jian
9.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 杨璟,YANG Jing
10. 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姚道迪,YAO Daodi
11.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区域农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六安市为例 杨桔,康愿愿,YANG Ju,KANG Yuanyuan
12.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胡旺盛,HU Wangsheng
13. 安徽动漫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葛芳,GE Fang
14. 企业形象动漫显现形式可行性研究——以吉祥物设计为例 屈佳佳,QU Jiajia
15. 《洛丽塔》中的亨伯特——面具下的伪善者 陈兵,张霁霜,CHEN Bing,ZHANG Jishuang
16. 吴奔星旧诗风格论 苗珍虎,MIAO Zhenhu
17. 直面荒谬的局外人——历史还原视域下加缪传记比较研究 刘火雄,LIU Huoxiong
18. 浅析《砂器》的艺术风格 张俊红,ZHANG Junhong
19.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纪冬冬,JI Dongdong
山东教育杂志投稿:基于体验户外运动理念的幼儿玩具设计探究
摘 要: 为了对体验户外运动式玩具进行设计方法探究,以发掘户外运动与幼儿玩具的相通之处并将二者有效结合为基础,并且通过研究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交互设计学、设计美学发现体验户外运动式幼儿玩具设计的可行性。以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设计原则提出体验户外运动理念的幼儿玩具设计的方法和准则,将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户外运动项目以幼儿玩具形式呈现出来,旨在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使幼儿在玩乐中得到一种快乐体验和机能锻炼。
关键词: 幼儿,户外运动,玩具设计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和有效时期,运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质,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与耐力,而且能够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促使儿童头脑灵活,开发大脑的创造潜力[1],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形态机能的发展和运动机能的形成,培养幼儿活泼、勇敢、坚持的性格[2]。然而由著名的国际青少年机构“家庭孩子和青年”( Family Kids and Youth)发表的《玩耍报告》显示有45%的父母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很难抽出一天的时间陪孩子去游乐场或是郊外参加户外运动[3]。因此,玩具设计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对玩具的外形及功能进行设计以满足幼儿成长需求,使幼儿在玩具中获得户外运动的体验与收益。
皖西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旅游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媒体关注度的调节作用————作者:柳百萍;魏莹;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双碳”愿景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ESG理念成为各界研究焦点。本文采用沪深A股28家旅游上市公司2011—2023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实证分析旅游上市公司ESG表现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旅游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媒体关注度在二者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负面报道呈现非线性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高市...
合柴1972网红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媒体朝圣理论的分析————作者:张贺翔;张业臣;
摘要:本研究以合肥“合柴1972”文创园为典型资源禀赋有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案例,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方法,基于媒体朝圣理论(Media Pilgrimage Theory)框架开展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合柴1972的网红化本质是媒介驱动的符号化生产与游客仪式化实践互构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媒体神圣化叙事:社交媒体通过“监狱改造的艺术圣地”“工业废墟重生”“硬核文艺打卡地”等核...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隐忧及纾解路径————作者:张正和;戚如强;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供需平衡、凝聚育人合力、把握发展趋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然而,在具体赋能过程中,也存在算法偏见、数字悬浮、技术依赖、隐私泄露等风险挑战。科学审思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隐忧,积极探索相应的纾解措施,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提质增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方法体系构建的三维探赜————作者:李莹莹;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方法体系的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文化内容、教育载体和实践养成三个维度,探赜以文化人方法体系的构建路径。在文化内容维度,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文化人体系的内核资源,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在教育载体维度,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等多维平台,创新以文化人体系的媒介形式,...
六尺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作者:胡金富;
摘要:六尺巷精神承载着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六尺巷精神,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推动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高校需从教学内容设计优化、特色教学...
资源与科技赋能:助力皖西乡村文化振兴————作者:熊辉;
摘要:皖西地区文化遗产形态多样,涵盖传统村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水利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六大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皖西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性地运用AI与数字媒介技术,促进乡村文化保护与治理,通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带动产业发展;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以优势资源发展红色文旅;利用现有资源培育IP村镇,提升乡村文化的品牌溢价;通...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作者:邢二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精辟概括和高度凝练,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彰显的“示范”底色、蕴含的“优术”智慧以及追求的“明道”境界对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新征程大国办强教育的时代使命。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作者:江素珍;符茂胜;
摘要: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需要树立宏大育人目标,并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协同作用的总体框架。文章对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从改革目标、框架设计以及路径创新这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提出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重点探讨新闻学专业思政教育的情感维度与“知“”行”维度,构建情感赋能与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体...
少子化趋势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潜在危机及应对策略————作者:姜瑜;陈以藏;
摘要:少子化现象致使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滑,这一趋势正逐步对学校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其效应将波及地方本科高校,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源危机。为有效化解因生源减少引发的生存困境,地方本科高校须具备前瞻性思维,采取必要的应对举措进行综合改革。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决策,明确办学定位,优化招生策略,突破同质化困境,强化服务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对考生的吸引力,进...
家风文化数字叙事的内涵建构、价值维度与实践突围————作者:崔咏梅;
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家风文化叙事因单向度、固态化的表达模式,难以适应多元传播生态,面临传播效能衰减的困境。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推动家风文化叙事体系结构性变革,通过数字资源、体验场景以及数字媒介的三重再造,催生出“家风文化数字叙事”这一新兴文化表意样态。家风文化数字叙事的实践需突破三大维度,即技术机制、内容本体守护以及传播壁垒。以此,为家风文化的数字传承提供兼具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范式思考
跨文化语境下的数字传播内容创作与传播效果研究————作者:丁琼;袁舒婷;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数字技术不断深度融合,跨文化数字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愈发关键。本文围绕跨文化语境下数字传播内容创作与传播效果开展深入探讨,通过剖析跨文化语境以及数字传播的基础理论,构建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为理论框架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设计出传播效果量化评估公式。通过实证分析发掘跨文化语境下数字传播内容创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文化差异精准创作、优化传播渠道组合、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强化互动与社交元素融入...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析————作者:原萍;杜德省;
摘要: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新时代条件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求。常态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性和稳定性上,制度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上,常态化与制度化相互支撑、互为前提。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涵育方式的协同、实践场域的协同、运行机制的协同,以“多维协同”确保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实施、制度化运...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路径研究————作者:刘菊;
摘要: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其传承创新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并针对当下安徽传统文化面临的社会认知度低、创新意识匮乏等现实问题,从提高认同度、开展教育培训、促进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设路径,为早日实现安徽农业强省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义与实践指向再审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作者:吕明;
摘要:当下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在于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法律需求,更超越了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一般定位。应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的载体功能,深入理解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该体系建设的实践指向是一个复合任务体系,既包含法律需求的满足,亦包含法律需求的激发,应当将其建设路径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加以规划
基于深度残差卷积网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研究————作者:唐雪莹;张德青;禇诗伟;
摘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存在的多源数据整合不足、动态监测滞后等问题,提出深度残差卷积网络(Deep Residu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DRCN)驱动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框架。通过结构化处理校园行为轨迹、生理传感信号与非结构化社交媒体文本的三维异构数据,建立具有时序依赖建模能力的动态预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安徽大学心理健康追踪数据库(Psychological ...
大别山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朱玉嘉;许绍双;何琴;
摘要:高质量发展绩效通过创新驱动、资源配置优化与绿色技术溢出的协同效应,有效提升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韧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选取2018—2023年大别山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效率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双重视角构建多维度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静态视角下...
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政府介入权研究————作者:戴传利;陈阵;朱潇然;
摘要:在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深化应用的背景下,政府介入权的合理配置与规范行使成为保障项目成功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键。本文聚焦我国PPP实践,深入剖析政府介入权在合作者与监管者双重身份下的特殊张力,揭示其法律性质模糊、触发条件不明、程序规范缺失及滥用风险等核心问题。研究表明,立法缺位、合同治理不足及责任机制薄弱是导致介入权失范的深层原因...
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后发地区医药产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作者:余汇杰;丰志培;王颖;袁俊丽;杨胡珀;
摘要:为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后发地区医药产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医药产业的案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集聚通过知识溢出与外部性渠道对产业创新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但人力资本匹配机制呈现负向中介效应,反映出当地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存在适配性障碍。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家资源与本地药商网络形成的中间产品贡献、资源配置优化及知识溢出效应,是激...
成都草堂时期杜甫微观化咏物与隐曲化抒情——以《江头五咏》为例————作者:崔玲;
摘要:成都草堂时期(公元761—765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型期。本文运用诗史互证与文本细读方法,深入剖析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江头五咏》,揭示杜甫在此特殊历史阶段呈现出的微观化咏物与隐曲化抒情的特殊形态。诗人通过咏物书写构建起双重精神空间,既在自然意象中寄托隐逸情怀,又在物性观照中暗寓家国忧思。这种矛盾心态的形成,既受安史之乱后生存困境的影响,也体现了儒家士大夫在仕隐抉择中的精神困境
杨家将戏曲溯源——基于宋金时期杨家将故事的文艺形态考察————作者:韩军;
摘要:杨家将三代抗辽的故事,北宋中期就已流传天下,并逐步发展成为后世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在杨家将故事的早期孕育阶段,宋金时期的杂剧、院本、笔记等以不同形式予以呈现。其中,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的《打王枢密爨》,是迄今为止关于杨家将故事的最早文献资料;罗烨《醉翁谈录》中提及的《五郎为僧》《杨令公》,则成为说书艺人讲述“朴刀”“杆棒”类故事的代表性作品。除此之外,宋人笔记中也零星出现过涉及杨家将故事的叙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延河
- 省级净月学刊
- 国家级文化纵横
- 国家级中国残疾人
- 省级新闻世界
- 省级包装学报
- 北大核心当代修辞学
- 国家级军事史林
- 省级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西部文学
- 省级南国红豆
- 省级宋史研究论丛
- 北大核心新华文摘
- 省级诗潮
- 省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 省级百师文摘
- 省级古籍研究
- 省级社会科学论坛
- 省级艺术与投资杂志
- 国家级画刊
- 省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高校图书馆工作
- 北大核心天涯
- 省级福建陶研
- 省级华夏文化
- 国家级法国研究
- 省级格调
- 北大核心图书馆
- 省级军事文摘
- 省级文学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