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人口与发展》是一本由北京大学主办,以人口、老龄、健康、劳动、统计、计划生育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学术期刊,自2000年改版扩版以来,以其一流的学术水准、严格规范的编辑体例受到学术界的推崇与好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论文点评、人口与计划生育。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梁书民,LIANG Shu-min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模拟研究 李玉梅,童玉芬,LI Yu-mei,TONG Yu-fen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人口调控分析及预测——基于人口健康的视角 陈功,王瑜,王灏晨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人口有序疏解的对策研究 李国平,席强敏
京津冀城市圈人口有序流动及合理分布 张耀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过程地域差异——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 赵春雨,辛凤,盛楠,ZHAO Chun-yu,XIN Feng,SHENG Nan
职业对劳动力时间配置选择的影响:以家务时间为例 胡军辉,叶尔肯拜•苏琴,HU Jun-hui,YEERKENBAI Su-qin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构成研究——来自湖南调研的发现 叶玲,YE Ling
社会融合视角下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研究——新疆、北京和广东的比较研究 王朋岗,WANG Peng-gang
家庭经济地位与生育行为:宏观环境的调节效应 靳永爱,钱岳,陈卫,JIN Yong-ai,QIAN Yue,CHEN Wei
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 薛新东,XUE Xin-dong
中国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变化情况分析 姜向群,魏蒙,JIANG Xiang-qun,WEI Meng
东盟各国的人口转变与人口政策——兼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启示 曹丽娜,黄荣清,CAO Li-na,HUANG Rong-qing
东方教育杂志投稿: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摘 要:中国文学和文化向西方传播,翻译很重要。但翻译牵涉的不光是语言,更多的是对文化的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困难重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于:中西方文化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中西方研究者多强调各自文化的独特性,不大承认彼此之间有交往沟通的可能。因此,具体深入地去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促进彼此的了解沟通,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文学与文化,中西方文化,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感谢吴铁先生和贵阳知行讲坛的邀请,我得以来贵州演讲。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交流。今天我的讲题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人口与发展最新期刊目录
生育动机的代际传递研究——基于CFPS2020数据分析————作者:罗艳;朱玲;胡波;
摘要:聚焦生育动机的代际传递,有助于理解生育文化的延续性。本文使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将生育动机分为家庭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类型,分析了生育动机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发现:(1)相较于亲代,子代生育动机有所削弱,但总体上仍有较强的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动机。父母生育动机对子代生育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表明,父亲生育动机对于男性、“80”后、受高中及以下教育等人群影...
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结局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作者:叶欣;王鑫峰;王延赏;
摘要: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是促进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政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结局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后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抑郁症状明显减少。在排除居住于四个省级直辖市的样本后,研究结果仍具备一定稳健性。(2)健康结局改善的潜在作用机制...
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家庭照护者生活方式的影响————作者:刘勇;刘俊霞;杨雪;
摘要:家庭照护是主要的照护形式,然而现有政策常以照护对象为目标,忽视了对家庭照护者的关注和支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配偶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能提高失能老人配偶锻炼的概率,以及增加配偶的午睡时长。可能的机制是,长期护理保险增加了失能家庭选择正式照护的机会,挤出了配偶的照护时间,且没有降低失能老人的健康...
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王珍珍;丁嘉铭;
摘要: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时代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利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均有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互为中间机制,并通过工资性收入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居民幸福感改善具有普遍性,数字普惠...
数字融入如何影响老年人退而不休?——基于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葛伟;杨茗文;
摘要:延迟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对策,在数字社会中探讨老年人退而不休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用2018和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析数字融入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及异质性和机制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融入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促进老年人退而不休。(2)数字融入通过给予老年人情感和信息社会支持进而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3)对自我老化态度好但生活满意度低的中部农村老年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生动力与返贫风险————作者:边恕;王钰杰;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家庭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制度保证。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从需求侧构建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其对于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能够显著地降低家庭的返贫风险,该效应是通过改变家庭的内生偏好,提高家庭的脱贫内生动力来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防止返贫效应对于初始...
损耗抑或改善:平台灵活就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调查————作者:马红梅;尚嘉豪;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平台灵活就业迅速兴起,引发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的关注。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平台灵活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灵活就业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的健康促进效应在省会城市、受教育程度较低及主动选择就业的农民工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通过收入提升效应、环境改善效应...
劳动生产率视角下抚养比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再探究——基于省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作者:王笑非;陆杰华;
摘要:中国2035年前后预计进入重度老龄社会,势必导致家庭与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增加,并引发一系列负面社会经济影响。准确估算抚养比是研判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前提条件。研究考虑人口年龄不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构建更为准确的省域劳动生产率加权抚养比测度指标,衡量劳动年龄人口总产出,实现对经济系统真实产出效率的精准测度,反映省际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抚养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15~29岁青年、30~...
老有所乐:高龄津贴与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作者:马青山;廖智柳;
摘要:作为解决高龄老年人生活困境的惠民举措,高龄津贴政策的实施能否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关注。研究旨在探讨高龄津贴政策能否改善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各地区分批次实施的高龄津贴政策为切入点,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高龄津贴政策的实施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该政策通过促进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增加老年人医疗消费等...
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健康”框架————作者:刘宁宁;李志榕;
摘要:积极老龄化背景之下,国家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推广引出了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及行为关系的探讨。依循“环境-行为-健康”的理论框架,利用CHARLS数据,运用跨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社区环境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具有抑制作用,在多维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之间,社会参与起着跨层中介作用。社区类型为城市社区可以强化社区基础人居环境与社区社...
中国老年人主客观成功老化及老化悖论研究————作者:郑翩翩;宋新明;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如何推动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已成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定义和测量成功老化,采用潜在剖面方法分别将主观和客观老化区分为“成功”和“未成功”两类,采用多因素Logit回归模型和多项式Logi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主客观成功老化的关联因素,验证和解释老化悖论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出生性别比下降停滞进程中的结构性失衡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析————作者:果臻;董琳;杨柳清;李树茁;
摘要:当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停滞在111附近,迟迟无法降到正常水平,表明近年来治理工作进入瓶颈期,未能进一步推动出生性别比继续下降。研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城乡、省份、母亲属性等维度剖析当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结构性失衡特征。研究发现:(1)利用“七普”数据对以往公布的全国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矫正,结果显示估计值略低于公布值,且演变进程趋缓。(2)部分省份至今仍居高不下,一孩、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母亲...
《人口与发展》投稿须知
摘要:<正>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热忱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来稿以8000~12000字为宜,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方法得当、文字通顺、数据可靠。具体要求如下:(1)来稿文件格式为微软Word,文件扩展名为.docx,本刊不接受pdf、doc或其他格式的投稿。(2)来稿首页为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含邮编)、中英文论文摘要(300字左右)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
异地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类型与影响因素————作者:崔烨;靳小怡;胡钊源;
摘要:利用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团结理论、纳入冲突维度,采用潜在类别模型构建农民工代际关系类型;基于构建的“宏观结构-微观资源”解释框架,使用分层Logistic模型分析这些关系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存在远但和谐型、近但有间型、远但亲近型、远且不和谐型等关系类型,继最传统的远但和谐型、最现代的远且不和谐型成为次普遍的关系类型,反映了异地城镇化的深刻影响。跨区域流动、养老机构印象差与...
独居老人临终期的居住安排变化对死亡质量的影响——基于CLHLS 2011、2014、2018三期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袁妙彧;程琳;向楠;
摘要: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4、2018三期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得分匹配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独居老人临终期的居住安排变化对死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一直独居,临终期由独居转变为与家人同住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死亡质量,其中由独居转变为与子女同住促进效应更强,而由独居转变为住养老院不能显著提升死亡质量,重度失能独居老人只有转变为与子女同住才能...
老年人的居住迁移与健康:居住环境契合性视角下的探究————作者:张子琪;魏秦;
摘要:当前中国原居安老导向与老年迁居现实并存,辩证看待“原居=健康”和“迁居=不健康”的惯常结论,有助于重新审视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政策。研究引入居住环境契合性视角,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及前后三期样本,通过回归模型、分组比较和Boostrap法,验证居住迁移状态、居住环境契合性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居住迁移状况下,老年人所在社区和住房环境不同方面的契合度差异化地作用于其主客观健康,揭示...
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与居民健康:以村改居为例————作者:宋月萍;李怡霏;时之鑫;王萍;
摘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居民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村改居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表现。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并匹配2014年数据,采用Probit模型,以村改居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如何通过公共服务这一机制影响居民健康。研究发现,与村民相比,经历村改居的居民健康状况较好,村改居对居民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村改居通过促进公共服务改善,而对居民健康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
智能养老产品能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吗?——来自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证据————作者:钟仁耀;蔡天欣;马仕龙;
摘要:智能养老是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在民生领域的渗透和延伸,探索智能养老产品采用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微观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养老产品采用度不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直接正向作用,还通过增强社会互动和改善老化态度间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其中社会互动和老化态度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智能养老产品采用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
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代际同住——基于CLASS数据的研究————作者:朱铭来;王本科;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对老年人居住安排方式的影响亟待明确。基于2016—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对其代际同住安排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会显著降低代际同住的可能性。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改变个体禀赋和思想观念发挥作用,在基本养老保障水平较高、城市户籍及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弱的老年群体中...
精准扶贫政策缓解农民多维主观相对贫困了吗?————作者:丁鑫;张志新;蒋欢跃;
摘要: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A-F方法对农民多维主观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等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民多维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多维主观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缓慢,人缘关系恶化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精准扶贫政策有助于缓解农民多维主观相对贫困,且主要通过提升农民满意度水平缓解多维主观相对贫困问题。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提升帮扶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诗江南
- 省级民主与科学
- 省级中华传奇大历史
- 省级中国广告
- 省级祝你幸福(午后)
- 省级老同志之友
- 国家级神州
-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
- 省级词学
- 省级新疆钱币
- 学报吕梁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云南社会科学
- 省级杭州(我们)
- 省级钟山
- 省级 旅游
- 省级中华戏曲
- 省级励耘学刊
- 省级故事世界
- 国家级今日东方
- 省级 星火
- 国家级世界遗产
- 省级新世纪图书馆
- 省级回族文学
- 北大核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哲学动态
- 省级湖北文史
- 省级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国家级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国家级艺术与设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