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创新

创新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348/C
国际标准刊号:1673-8616
主办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外国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黑龙江社会科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创新》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创新》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创新》杂志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该刊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自2007年创刊以来,本着严谨办刊的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影响逐渐扩大,颇受读者好评,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2008年获“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称号。

  本刊立足南宁,面向全国。追踪学术前沿,倡导理论创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特别关注创新理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区域开放开发的研究,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设有名家特稿、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区域研究、博士论坛、经济探索、政治学研究、哲学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等栏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2008年获“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称号。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名家特稿、中国与东盟、创新研究、泛北部湾区域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研究、社科论丛、国际学术交流。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邹广文; 5-8+13+1+126

  2 时间、速度与正义——马克思社会速度正义命题的讨论 汪斌锋;郭强; 9-13+126

  3 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功能 满明俊;周民良; 14-17+126

  4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方法的思考 黄刚; 18-24+126

  5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吴崇伯; 25-28+33+126

  6 《易经》生态愿景思想及其对绿色中国梦的启示 杨扬;刘静暖;孙媛媛; 29-33+126-127

  7 试论中越“两廊一圈”生态文明建设合作 廖建夏; 34-40

  8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使用价值范畴的误读 宋德孝; 41-45

  9 马克思生产力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赵丽涛; 46-49

  10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的机遇思想源流述评 朱文婷;陈锡喜; 50-55+127

  11 斯科特农民日常反抗研究的独特性 白文静;蔡燕航; 56-59+127

  12 政府转型视野下的“三型政党”建设 王涛; 60-63+74

  1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替代、货币反替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陶士贵;崇亮亮; 64-71+127

  14 中国新型公共产品的缺失与供给研究 白彦锋;王凯; 72-74+127

  15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艺术的公共补贴研究 王啸飞;焦未然; 75-77

  16 基于变异系数视角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变动因素分析 陈喜强;陈焯然; 78-81+92

  17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邓洲; 82-86+97+127-128

  18 数字化时代的越南妇女:性别、文化与技术 吕亚军; 87-92+128

  19 柬埔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问题及前景展望 郑国富;杨从平; 93-97+128

  图书职称论文范文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和参保人数的日益增长,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将越来越重要,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已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图书职称论文范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近年来,在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县档案局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县农村养老保险处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切实抓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建档、利用工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地健康发展。

  创新最新期刊目录

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相互融合的收敛性及边界研究————作者:刘方;杨钒;陈斌;

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2年全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性模型和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度、收敛趋势和竞争边界。结果显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度具有缓慢上升趋势,属于失调型,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大部分城市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度仍未跨过拐点,处于竞争阶段,少部分城市则处于竞合阶段。基于此,文章认为,随着数字金融的加速发展,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关系...

自动驾驶技术的风险识别与敏捷治理————作者:沈鑫;

摘要: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演进正在引发人与技术交互范式的变革,技术衍生的复合型风险也对现行治理体系构成了系统性挑战。基于分级标准,自动驾驶技术的风险样态在不同阶段具体表现为机械物理性风险、数据采集与车联网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秩序失范风险。文章认为,基于MMESE理论框架,自动驾驶技术的风险源由人因要素、机因要素和环境衍生要素共同构成,在传统伦理失效、传统治理失能和制度设计滞后的叠加下加速...

人机关系的人文主义追溯——评《社会化机器人的人文主义审视》————作者:崔中良;

摘要: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人机关系始终是无法绕开的问题。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化机器人中的人机关系,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都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传统解决方案,《社会化机器人的人文主义审视》从技术与人文的根本关系作为切入口,探讨了人机关系中人的“三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在根源上追溯当前社会化机器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成因及给予可能的治理方案,其探讨是对人类主体价值的回归,也为未来人机共存的智能...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应然向度————作者:黄秋生;唐雄;

摘要: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应然向度围绕主体、国家与世界向度展开。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彰显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体向度,新时代文化建设旨在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要,旨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旨在增强人民文化自信。筑牢中国文化根基彰显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国家向度,新时代文化建设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根本方向,以“两个结合”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为根本举措。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彰显了新时代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民心逻辑————作者:何绍坤;张文龙;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心逻辑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其内涵由民心底色、民心导向与民心取向共同构成。民心底色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基点,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思想的封建统治逻辑,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异化逻辑,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基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民心底色。为了答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考卷,中国共产党将人民作为评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

中国在RCEP新能源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演进研究————作者:杨程玲;林紫凤;林如玉;

摘要:文章以RCEP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2年新能源产品贸易额数据构建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新能源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趋势,重点考察中国在网络中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RCEP新能源贸易网络密度与互惠度保持高位且逐年上升,中国与各国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在RCEP区域内新能源产品的贸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产品贸易网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作者:魏格坤;刘主光;蒋连发;邝丽茵;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不断演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和应用将有效提升通道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增强数字贸易的竞争力。基于此,文章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贸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经济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沿线的不同省份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提出建设数字创新环境、重视数字贸易人才培养、...

AI影像复活技术:伦理风险的分阶段规制————作者:胡景谱;熊铭川;

摘要:AI影像复活技术作为一种集成了前沿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及动画生成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逝者在影像层面的“重生”。AI影像复活技术在应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凸显出具有显著差异和阶段性特征的伦理风险,即在“复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产生逝者数字遗产滥用困境、AI模型设计限度困境及用户技术依恋困境等伦理风险。文章认为,鉴于伦理风险在AI影像复活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呈...

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现路径————作者:胡优玄;

摘要:数字文旅能有效激活乡村经济文化潜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深入探讨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剖析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数字文旅的概念及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数字文旅与城乡融合、数字文旅与绿色发展、数字文旅与乡村文化振兴、数字文旅与乡村产业振兴等四个互构概念,分析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在此...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民宿管家工作与生活平衡机制及策略研究————作者:余正勇;

摘要:文章聚焦民宿管家这一新型职业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研究其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民宿管家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现状与挑战。文章发现,民宿管家的工作面临高强度和时间安排不规律等困境,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其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为应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优化民宿管家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完善民宿管家员工福利与支持体系、强化民宿管家...

马克思早年“现代”观的批判逻辑————作者:曹嘉辰;吴文新;

摘要: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中,马克思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理论的“现代”观。立足马克思早年的文本,有助于明晰马克思“现代”观的批判逻辑。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对犹太人解放问题的探究中,马克思揭示了“现代解放”的限度;巴黎时期,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视角审视了“现代社会”;《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现代社会”作了唯物史观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早年“现代”观的批判领域主要集中于对国家制度的批判、对意识形态的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当代启示————作者:易显飞;高津宇;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发现马克思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并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见解。具体而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批判了私有制对科学技术...

产业数字化、人力资本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来自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作者:方佩瑶;赵清俊;

摘要: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产业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新引擎。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有效赋能农业产业链韧性,这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提高农业从业者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但人力资本水平强化农业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学术期刊编辑胜任力:理论架构与实践路径————作者:雷艳;

摘要:新质生产力为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动能。学术期刊编辑胜任力的内涵包括政治素养与职业价值观、学科专业素养、技术应用与数智能力、可持续发展特质、核心行为能力等,体现了多维度的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统一。文章基于胜任力理论分析视角,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特点出发,选取“基础、应用、特质、动机、价值观”五大维度,构建学术期刊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从知识融合与动态更新力、数智技术驾驭与创新应用力、创新策动力与...

预制与精装:青年“朋友圈”失真呈现的消极影响及其纾解————作者:张利涛;黎昊;

摘要:“预制朋友圈”是当代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精心策划展示理想化生活的一种非真实的社交模式,其在满足了青年的形象管理和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通过分析“预制朋友圈”的成因,探讨其对当代青年社交的消极影响,包括社交异化、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偏差及社交关系的商品化等。这一社交模式削弱了青年对真实自我与内在价值的关注。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包括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倡导多元化成功标...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价值立场————作者:沙占华;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国家民族立场和人类立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鲜明立场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重大原则中。鲜明的国家民族立场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实现强国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明确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愿景,明确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物质支撑、精神支撑、战略支撑,以及制度和治理体系支撑。鲜明的人类立场...

整体性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路径探析————作者:张帆;黄舒麟;

摘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历程,其不仅关涉文明框架的整体性建构,还展现了中华文明在时空维度上的发展面向。基于整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框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中华文明的现代要素,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实现文明发展。从文明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大历史观的整体方法论为前提,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贯通中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牢牢把握“魂...

要义·特质·旨趣: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三维阐述————作者:张耀;马松红;

摘要:劳动正义来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的劳动状态的价值性追问。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从异化劳动与雇佣劳动入手,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与批判,其目的在于建构以劳动解放为旨归的劳动正义思想。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非正义现象产生原因的深层解剖中,其劳动正义思想体现出物质性与现实性、批判性与革命性、超越性与预见性的理论特质。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积极阐扬和践行马克思劳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批评中的现实主义原则————作者:张雨楠;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批评中蕴含的现实主义原则是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法。现实主义创作应坚持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出发,把握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要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处理好文学作品中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雷锋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三重理路————作者:辛立章;宁克峰;

摘要:雷锋精神是集体主义的集中展现,其内涵与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育需求高度契合。文章以逻辑起点、基本内涵、原则遵循为三重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集体与个人关系理论、弘扬雷锋精神的历史实践及青年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厘清以雷锋精神培育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逻辑起点;通过分析雷锋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及“螺丝钉”精神,探讨以雷锋精神培育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反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