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贵州文史丛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贵州文史丛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贵州文史丛刊》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文史类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是贵州省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贵州文史丛刊》遵循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办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为社会主义物资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科技、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贵州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宣传贵州,了解世界。本刊装帧精美,中英文对照,是一本贵州文史研究者的学术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教育研究、民族研究、贵州历史、文化、民族研究、文物与考古。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1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薛仁明 1-7
2 《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 张文江 8-13
3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张韶宇 14-17
4 浅谈元代官吏休假制 刘香玉 18-22
5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箓司造周知册”——论明王朝的道教管理制度 曹群勇 23-29
6 四川方志所载节庆演剧史料辑考 张志全 30-37
7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何 博 38-44
8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以殷海光为例 杨毅丰 45-51
9 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话语中的著名三钓为例 杨大方 52-58
10 王同轨交游及其小说创作 夏 杰 59-62
11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从语言起源和文字与语言关系两层面上考察 力 之 63-69
12 谈文学作品中“盗亦有道”的奸夫形象 张 泓 70-74
13 西藏文化与《西游记》关系纵深研究预测 王晓云 75-81
14 康天顺与镇远第二俘虏收容所管理工作的改进 袁灿兴 82-86
15 形上追求——禅宗影响下董其昌山水画形式语言分析 姚东一 87-91
16 民初贵州的“实业兴黔”讨论 许 峰 92-97
17 顾彭年:文学研究会中的半个贵州作家——兼及其他贵州籍会员 杜国景 98-106
18 近现代贵州古琴艺术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朱 博 107-109
19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 彭 瑛 110-116
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研究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产权管制理论范式把“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和“信息约束一管制放松一经济增长”这两个定律作为内核,并以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假说作为保护带。该范式把经济体制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围绕交易费用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内外均等化三条逻辑构建产权管制的契约范式,从而相应得到“剩余权利全面管制的工资契约”、“剩余权利无管制的定租契约”和“剩余权利均衡管制的分成契约”三个命题,最终构成一个基于产权管制契约范式的国家理论。该理论强调不同的产权管制契约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产权管制制度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国家组织模式。
关键词: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管制放松,制度转轨,国家理论,政治交易费用
一、引言:从产权的国家理论到产权的管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家Furubotn和Pejovich曾经断言,没有国家理论的产权经济学不是一套完整的产权理论。为此,Barzel提出若干基于产权范式的国家理论。但是,该理论范式只是运用产权制度变迁理论与委托代理博弈理论分析国家的起源与演进,却没有解释国家行为是如何影响产权的形成与执行的。于是,umbeck建立了一个“权力制造产权”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Noah & Wengast和Acemuglu运用现代政治经济分析模型建立基于权力范式的国家理论。但关键的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被理解为个人直接消费或通过交易而间接消费某项商品的能力,而国家权力给个人赋予的法权或所有权只是起到强化个人产权的作用。可见,产权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并不能仅仅通过国家理论的权力范式来实现。
贵州文史丛刊最新期刊目录
从唐写本再论《汉书》颜注“抄袭”说————作者:涂佳琪;
摘要:清代学者首次提出颜师古《汉书注》“抄袭旧注”之说,后来也有持此观点的学者,且细举条例以证颜氏的“抄袭”之举。此说学界多有争议,有为颜氏辩解者,有认可其确有“抄袭”之嫌者。今以现存颜注《汉书》写本残卷对照,发现《汉书》从写本转变到刻本之前可能就已远离原貌,又经诸刻本的整理翻刻,逐步形成颜师古“抄袭”的假象。以刻本及此后的《汉书》文本来断定颜师古“抄袭”,仍值得详加斟酌
《岁寒堂诗话》四库提要考论————作者:华子豪;郝润华;
摘要:《岁寒堂诗话》四库提要现存若干版本,依据内容可分为“略本”与“详本”。二者分别反映了此则提要在生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本状况。提要由“略”而“详”的转变,主要发生在文溯阁本卷前提要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前提要之间。此后,提要内容基本定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随着提要撰写要求的细化及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辑佚,四库馆臣在理清该书卷数与张戒籍贯等问题时,对提要语言进行了润色。而提要由“略”而“详”的...
论南宋《记纂渊海后集》与明《记纂渊海》之关系————作者:石悦;
摘要:南宋嘉定年间,潘自牧著《记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淳祐年间,宋惠父续编其书,名曰《记纂渊海后集》。明万历年间,陈文燧等将两书进行增改,整编成《记纂渊海》一百卷。此书取材丰富,流传甚广,尤以所引诗文皆注出处见长,文献学价值极高。学界对诸本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对南宋《记纂渊海后集》与明百卷本《记纂渊海》的传抄与增改情况尚未有深入分析,今就此问题梳理考证,可知百卷本《记纂渊海》引文虽丰,但其内容并非完全...
陈霆《两山墨谈》考论————作者:王建勇;
摘要:明代学者陈霆一生著述颇丰,《两山墨谈》为其代表性著作之一。周晖所撰《金陵琐事》对陈霆的生平事迹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却因误读《渚山堂词话》的内容而致误。《两山墨谈》的版本除了国内刻印的嘉靖十八年刻本、《惜阴轩丛书》本、《吴兴丛书》本之外,还有朝鲜宣祖八年翻刻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抄本等。该书自嘉靖年间刊行后,颇为明清时期的学者所重,后来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成为海内外学者的常读之物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文献价值————作者:梁海丽;
摘要: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为中国文学史上首部研究《诗经》名物的专著。该书的分类方式源自《尔雅》又有所创获,提出了《诗经》名物研究的“六分法”。此后的学者研究《诗经》名物时,多以《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为主要参照书籍。该书不仅以诗句为题进行分类训释,紧扣所训之物,还注重还原名物形态,对后世学者考释《诗经》提供了重要帮助。其训释时涉及到的诸多地域,也帮助后世学者更多地了解到《诗经》时代的风土人情
论武威汉简《仪礼》的文本性质及特征————作者:赵朝阳;
摘要:武威汉简《仪礼》的出土及诸多学者对其进行的整理,为学界研究汉代《仪礼》的文本、文字及学术派别提供了条件。今传郑注《仪礼》是探讨简本学派归属的主要依据,结合史书所载对其用字进行考察后,可知郑玄作注是以小戴本为底本,取古本相校勘。但郑玄在注中所标示的今古文已经过变动,非西汉时期之原貌,所以不能简单据以判断简本的文字性质。而简本用字习惯实际多与当时通行的文字相合。因此,简本当属今文异本。简本篇目次序与史...
贵州省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的发掘情况————作者:张兴龙;
摘要:<正>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发育于中石炭统黄龙群碳酸盐岩中。从2016年开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相关院校,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五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目前,该遗址发现两座距今一万年的墓葬,尤其是在此发现的古人类头骨与肢骨,是中国华南地区超过一万年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的人类骨骼遗骸之一。一、考古发掘遗址堆积可分为二十五层,深度超八米,年代跨越约四万年。通...
清乾隆年间南书房翰林的诗画交流探析——以汪由敦、裘曰修、梁诗正、邹一桂作品为例————作者:吴雅舒;
摘要:南书房为清康熙帝设在紫禁城内的文学侍从值班之所,入值大臣主要在翰林中产生,被称为“南书房行走”等。康熙年间,他们在陪同皇帝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同时,也参与政务处理。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后,将政务职能并入其中,但南书房被长期保留。乾隆年间,南书房翰林主要负责史书著录、诗文撰写和绘画创作与品评等事务。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南书房翰林的作品有一千余件,包括书籍与序文、绘画与题跋、人物与活动的记载等,是研究清代...
明代盘江铁索桥修建情况诸说分析————作者:张文建;
摘要:盘江铁索桥曾经是明清时期滇黔驿道上的重要桥梁。该桥位于贵州的北盘江上,其始修及修建时间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中有着不同记载。据统计,有崇祯元年(1628)始修、崇祯四年(1631)始修、崇祯初年修建、崇祯二年(1629)建成、天启六年(1626)始修等五种主要说法。这些观点都征引了相关历史文献,并记载于不同的文献之中。文章详细查阅相关文献,列出几种说法的文献出处并对此进行分析,认为盘江铁索桥的始修时...
论杨文骢诗歌的绘画观照————作者:张端;郑凯歌;
摘要:明代著名诗人、画家杨文骢承续传统的“诗画一体”理念,将绘画中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光影表现以及线条展示等技法运用于诗歌创作;又以诗歌的赋、比、兴等手法注解其绘画作品的意境表达。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杨文骢从小喜爱家乡贵州秀美的自然风光,其后又游历其他多个地方的名胜古迹;杨文骢注重对古人诗画技巧的吸收,与当时的知名诗人和画家进行了诸多交流,在诗画融合、诗画互渗、诗画互补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同时...
释“撩”————作者:何艳丽;魏晓飞;
摘要:文章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文献考证法,考“撩”字本义及词义系统。系联“挑-捞-料-缭”同源词群,结合秦简、敦煌写本等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互证:《说文解字》“理也”之训乃动作结果而非行为本身,当理解为“由下挑上的理乱动作”,其本义特指手部自下而上的挑拨行为,如秦简“撩发”。“撩”表“取物”义,当为“捞”之通假,二者来母双声、豪萧旁转,音近可通,且“捞”为本字,如《方言》“捞,取也”;“处理”义系“料”之...
四库提要分纂稿二篇辑释————作者:杨胜祥;
摘要:分纂稿是研究四库学的重要参考史料。多年来,学界在收集考释四库提要分纂稿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文章在诸家辑释之外,从四库底本《南部新书》及《藏园群书经眼录》“《元音》十二卷”条分别辑得汪如藻、姚鼐分纂稿各一篇。通过与相关文献比勘,考释出两篇分纂稿对于四库学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并且认为在分析四库提要的形成过程时,不仅要关注作为形成基础的主要分纂稿,还要重视在修订增补中起到参考作用的其他分纂稿
略论古代目录中的子部法家类书籍分类————作者:卢雪姣;
摘要:“法家”在古籍中的词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先秦法家学派、刑法之学与典狱之官。在清代以前,文献目录中的子部法家类通常仅著录先秦法家类书籍。《四库全书总目》首次将历代刑法之学的书籍归入法家类,并为之后的文献目录所借鉴。这两种著录规则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目录编纂的演变,以及编纂者对于“法家”词义的不同理解。将历代刑法之学书籍收入其中,丰富了法家类书籍的范围,但从目录学的角度来说,“法家类”书籍的出现年代、表...
利用镰仓写本《群书治要》等校勘《逸周书》丛札————作者:夏虞南;
摘要:镰仓写本《群书治要》中保留了《逸周书》中的《文传》《官人》《芮良夫》三篇的部分文段,这些文段对校勘和研究《逸周书》在唐宋时期甚至更早的文献面貌提供了新的依据。以元刊本《逸周书》为底本,结合镰仓写本《群书治要》及其他相关写刻本文献进行校勘,可揭示由脱文、错简、讹误、传文羼入所导致的各种文献差异。《群书治要》作为唐代重要的资政之书,对《逸周书》等三篇文章的选辑,反映了唐朝初年史书著录在选官制度、田政律...
《尚书通考》版本源流考论————作者:梁博琦;方韬;
摘要:元代学者黄镇成所著《尚书通考》,是研究元代文献学发展情况的重要材料,从元代至清代,出现了多个刻本与钞本。今存元代刊本有:国家图书馆所藏两部元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四部书当为同版先后印本。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通志堂经解本以该系统元刊本为底本,其后主要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徐时作补订本、四库全书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钞本等。经考证研究发现,这些刻本与钞本均...
汪家禧本《意林》考论————作者:丁新宇;
摘要:浙江仁和汪家禧收藏的《意林》,号称“宋本”,是学者们校勘、辑佚子部书籍的重要依据。大多数学者对其真实性未持异议。然在进行文本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此本在流传、内容等方面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证。这一版本很有可能是用天一阁本和《说郛》本拼接而成,不是真正的宋代版本。虽然此本已经失传,但其校记和残卷仍在。对前代学者使用这一版本进行的研究,有不少地方还需要重新考订
贵州省博物馆藏清代科举文献选萃————作者:安琪;
摘要:<正>科举文献指记录历代科举考试的各类文本和档案。贵州单独开科取士始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在此之前,贵州考生需赴云南参加考试。嘉靖九年(1530),思南籍官员田秋奏报明廷,为方便贵州考生应试,鼓励贵州各地兴办文教,应就近在贵州开设考场。嘉靖十四年(1535),终获明廷允准,准许云南、贵州各自设科。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科,贵州首次乡试举行。贵州开设科举考场的时间虽然较晚,但科...
宋至清代贵州地区字辈取名法的生成及其演变————作者:管庆鹏;
摘要: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宋至明中期,贵州地区的大姓较早地使用了字辈取名法,主要采用了“转派”的方式使用字辈;明中后期,字辈取名法逐渐被卫所后裔、外省移民与部分原住民家族所使用;清代中期以后,贵州多地的字辈取名法使用出现了从“转派”到“流派”的演变,继而出现了各地宗族之间的字辈整合,字辈取名法逐渐得到规范和广泛使用。文章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并进行田野调查,对宋至清代贵州地区字辈...
?簋、伐簋历日与王年考证————作者:桂珍明;
摘要:周代青铜器?簋与伐簋两件铜器均是王年、月份、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的青铜器。在学界对此两件铜器铭文历日和王年认识的基础上,文章以古天文历术“四分术”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月相定点说,着重分析?簋、伐簋铭文中的实际天象数据,最终考定?簋铭文所载之王年及历日应为周宣王二十八年(前800)正月十五日既生霸丁卯,伐簋铭文所载之王年及历日为周平王七年(前764)正月初吉甲申,亦即是正月初一甲申
论宋代金石学者对长安石刻的著录————作者:吉艳丽;
摘要:宋朝初年,在崇古之风的影响下,金石学渐兴。长安故地作为唐朝都城所在,有大量地表石刻存留。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长安石刻得到许多宋代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自发搜访、保护和研究长安石刻。这些石刻以“实物”与“拓本”等形式进入宋代各类石刻著作,《集古录》《京兆金石录》《金石录》等书籍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宋代学者对长安石刻的研究情况。宋代学者对长安石刻的研究,推动当时金石学的发展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地方文化研究
- 省级重庆大学学报
- 省级画刊
- 国家级中华文化画报
- 北大核心山花
- 省级当代人
- 北大核心图书馆学研究
- 省级传承
- 省级收藏界
- 省级旅行家
- 省级岭南文史
- 省级当代传播
- 省级都市文化研究
- 省级西北师大学报
- 省级南方文学
- 省级通俗歌曲
- 北大核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北大核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郭沫若学刊
- 省级南腔北调
- 省级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 省级阅读与鉴赏
- 北大核心外交评论
- 国家级世界知识画报
- 省级黑龙江档案
- 省级公共艺术
- 国家级网友世界
- 省级浙江工艺美术
- 省级幽默故事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