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111/TF
国际标准刊号:0258-7076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查看稀有金属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煤气与热力》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冶金自动化》核心科技论文

  【杂志简介】

  《稀有金属》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及镍、钴等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稀有金属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综合述评市场信息应用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分析、检测动态、短讯产品价格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二元Ti-Zr合金微观结构和形状记忆效应 李岩;姚礼;崔晓龙;崔琰673-679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冷拉拔的加工硬化及再结晶 于孟;牛中杰;毛江虹;薛飒;贾兵然680-685

  Zr,Yb,Cr对Al-Zn-Mg-Cu合金组织、断裂和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 方华婵;巢宏;陈康华;张茁686-695

  钪基Laves相合金Sc_(0.8)Zr_(0.1)Y_(0.1)Mn_(2-x)Ni_x(x=0~2.0)的微观结构和储氢性能 王稳;罗永春;邱建平;康龙696-704

  结晶法提纯制备高纯镓的研究 厉英;潘科峰;李哲;闫晨705-709

  La_2O_3/La_2O_2C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凝胶燃烧法合成 闫玉芳;霍慧琴;李晓芳;田苗苗;储刚;姜恒710-714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镧掺杂钡铁氧体纳米粉体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张兴凯;王绳芸;张健;张棚;刘俊亮;张明715-719

  稀土Pr对有色金属电积用Pb基阳极性能的影响 朱茂兰;衷水平;涂弢;朱根松;张丽娜;王瑞祥720-726

  HD325树脂从低浓度稀土矿浸出液中回收稀土的研究 黄万抚;李新冬;文金磊;陈园园;梁娟727-734

  硫砷铜矿化学浸出动力学研究 伍赠玲;吴智;朱永官735-740

  综合评述

  钨基材料强韧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爽;罗来马;赵美玲;罗广南;朱晓勇;吴玉程741-748

  协同萃取法分离和回收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 邱胤轩;杨丽梅;黄松涛;李岩;张歌;胡祎罕娜749-758

  研究简报

  轧制驱动ECA大应变加工及后续热处理对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与晶体取向的影响 许晓静;陆文俊;蒋凌;卢予东;王子路;郭云飞759-763

  多晶铍微观弹性失配行为的数值分析 万朔;何力军;张伟;许德美;钟景明;王战宏764-768

  冶金类评职称投稿:利用尾矿废石和钢渣制备无熟料早强型 C30混凝土

  摘 要:研究利用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作胶凝材料,北京密云地区铁尾矿废石及废砂作粗细骨料制备无熟料早强型C30混凝土。确定钢渣、矿渣超细粉的最佳粉磨时间,试验得出胶凝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使用SMФ500×500型小型球磨机对钢渣、矿渣、脱硫石膏进行机械粉磨,钢渣比表面积达到 630 m2/kg,矿渣比表面积达到580 m2/kg,脱硫石膏粉磨25min。通过胶凝材料配合比的确定实验得出最优配方为:胶凝材料中钢渣粉占28%,矿渣粉占60%,脱硫石膏占12%的配方最优。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所制备混凝土试块早期强度较高,力学性能符合C30混凝土的要求。借助XRD和SEM分析了钢渣-矿渣-脱硫石膏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探讨该体系的水化反应机理。该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AFt)、二水石膏(CaSO4・2H2O)、莱粒硅钙石[Ca5(SO4)2(OH)2]。体系的水化过程主要经历了钢渣及矿渣的解体、水化产物的形成和生长、水化产物与未水化产物的凝聚和硬化三个阶段。

  关键词: 钢渣,矿渣,脱硫石膏,C30混凝土

  稀有金属最新期刊目录

TA19钛合金棒材锻造过程中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研究————作者:颜孟奇;佟健博;黄利军;郭鹏达;王振;

摘要:TA19钛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抗蠕变性等特点,在先进发动机和飞行器中应用广泛。目前对TA19钛合金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三者的关系研究较为系统,缺少实际锻造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直观观察和分析研究。本文使用工业级TA19钛合金铸锭在20 MN快锻机上通过共16火次的镦拔锻造制备了Φ260 mm规格的成品棒材,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锻造关键火次后棒坯心部...

亚快速凝固Cu-Cr-Nb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作者:张常乐;钟佳;杨树峰;解国良;李京社;刘威;

摘要:本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水冷铜模浇铸制备了不同Cr, Nb含量的Cu-Cr-Nb系合金(Cu-8Cr-4Nb, Cu-4Cr-2Nb, Cu-2Cr-1Nb, Cu-1Cr-0.5Nb和Cu-0.8Cr-0.4Nb),研究了亚快速凝固条件下合金成分对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Cu-Cr-Nb系合金的组织主要由α-Cu基体、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Cr2Nb和非平衡Cu-...

高性能Pd/ZrO2催化剂制备及甲烷燃烧性能的研究————作者:唐璇;唐冰静;刘营;郭杨龙;谷启源;苗晓刚;詹望成;王丽;郭耘;

摘要:本文通过改变ZrO2载体的制备条件及负载金属的方法来调节Pd/ZrO2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结合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 CO脉冲、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考察了制备方法的改变对于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

脉冲熔盐电沉积铌涂层的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作者:朱利安;袁伟超;胡双鹏;王震;叶益聪;白书欣;

摘要:铌(Nb)的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和超导等领域。熔盐电沉积法可高效、低成本地制备Nb涂层,但采用直流长时间电沉积时易出现因浓差极化导致的涂层质量恶化。为改善传统直流电沉积工艺制备Nb涂层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脉冲电沉积工艺对Nb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包括平均电流密度、频率和占空比等脉冲电沉积工艺参数对Nb涂层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沉积工艺主要通过...

铜基催化剂电催化糠醛/水共电解的研究进展————作者:郭美言;刘紫哲;吴山水;刘建文;符显珠;骆静利;

摘要:全球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的加剧,推动了清洁能源向可再生、低污染方面发展。在该背景下电催化水分解耦合生物质衍生化合物氧化技术因其零碳排放制氢的环境优势和联产高附加值产物的经济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近些年,利用铜基催化剂对呋喃分子(如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进行电催化氧化的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尽管铜基催化剂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催化效率方面俱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5-羟甲基糠醛(H...

锌电积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周亮;陈展鹏;邬鹏程;付光;林国;左勇刚;代林晴;张利波;

摘要:随着全球对资源与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冶金行业正面临着向更加绿色、高效、低碳方向转型的迫切需求。在锌冶炼领域,湿法炼锌工艺因其显著优势,已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因此实现该工艺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湿法炼锌流程中的核心环节,锌电积工序不仅是生产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能耗最高的环节之一。如何有效降低锌电积工序的能耗并提升电流效率,始终是行业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维破乳分离膜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进展————作者:万武波;李雨;史亚琴;张鹏;

摘要:油水乳液是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物,由微观尺度的液滴分散在不相混溶的连续相中而成,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临床制药以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油水乳液会以废水的形式产生,如果在排放时处理不当会对生活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无相变、能耗低、成本低和装置简单等优点,因而成为研究人员处理含油废水的首选之一。二维破乳分离膜材料具有孔径均匀、破乳效...

稀土复合熔剂对6111铝合金熔体净化处理及其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陆维鸿;吴晓聪;杨南鹏;韦泽羽;黄杨林;许征兵;汤宏群;王友彬;蒋奥克;王俊升;

摘要:本文基于熔盐热物性参数研究,制备了4种稀土复合熔剂(YH-1~YH-4),并将其与市售商用熔剂用于6111铝合金熔体进行净化处理,考察熔剂对合金熔体净化处理及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熔体物性测定仪测定了熔剂的热物性参数。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综合评估了稀土复合熔剂在合金净化效果、铸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方面的表现。...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气过程研究————作者:何雨潇;毕山松;张向军;方升;丁海洋;

摘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产生大量危害性气体,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本文通过外部加热方式,在密闭仓体中触发不同荷电(100%SOC, 75%SOC和50%SOC)状态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控过程中温度、气压和电压的变化,结合气相色谱仪(GC)测量气体成分及含量,研究了电池热失控产气过程及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压下降速率、温升速率、温度峰值及产气速率峰值均随荷电状...

Cu-P-Cr-Ni交互作用下铁路货车用耐候钢的腐蚀行为————作者:杨洪波;孙佳通;韩欣怡;陈海杰;杜金晶;亓伟伟;

摘要:耐候钢Q345NQR2和Q450NQR1均为中国铁路货运中主要使用的车体材料,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其耐蚀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添加Cu, P, Cr和Ni是提高耐候钢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在Cu-P-Cr-Ni交互作用下铁路货车用耐候钢的耐蚀机制并不明确。本文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周期浸润腐蚀实验箱、扫描电镜(SEM)、 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Q...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铜基串联催化剂研究进展————作者:杨震玉;宋利;李本侠;李雷;

摘要: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积累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利用可再生电力将CO2转换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多种催化剂能将CO2转化为一氧化碳(CO),而CO的进一步还原几乎只发生在铜(Cu)上。单组分Cu催化剂在电化学C...

FeZrMoB(Cu)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研究————作者:于万秋;王志群;刘立华;张平丽;

摘要:本文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Fe81Zr7Mo2B10和Fe81Zr7Mo2B9Cu1两种非晶合金,将两种非晶合金分别在晶化起始温度和晶化结束温度进行热处理,研究两种非晶合金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在晶化相的组成、...

变形程度对TA1纯钛板材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影响————作者:田云飞;耿雪松;王庆娟;薛少博;王国栋;任军帅;

摘要:本文以TA1纯钛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及拉伸试验机对不同变形制度下轧制的TA1纯钛板材的微观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分析了TA1纯钛板材在热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过程,以及变形程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钛在热轧过程中,随着变形的进行,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位错密度增大,促使发生动态再结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升高,断后延伸率呈现降低趋势,在相同变形温度下,...

Sn-57Bi-x(Sb/Ag/Ni)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作者:卢红波;刘晨;罗晓斌;蔡珊珊;龙登成;张欣;王小京;

摘要: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转化率高、制程短和工艺温度低等优点,采用传统Sn-40Pb(质量分数)焊料合金焊接,一方面会破坏银浆结构,另一方面会增加电池片的碎片率。因此,光伏产业异质结电池组装提出了低温焊接需求,这使得成本更优的Sn-Bi低温合金再一次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研究了x Sb, x Ag和x Ni(x=0.1, 0.9,质量分数)元素掺杂对Sn-57Bi合金的熔融特性、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新质生产力赋能有色金属行业新型工业化发展:机制、挑战与路径————作者:高煜卓;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前沿领域,是中国实现有色金属行业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变量。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赋能有色金属行业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内在机制,识别其中现实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通过巩固产业基本盘,完善产业链韧性管理体系助力有色金属行业新型工业化韧性发展;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技术自主可控助力有色金属行业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以树立绿色发展共...

具有电容器功能的磁致驱动Fe3O4-水凝胶复合材料————作者:张鑫;魏强;邓齐波;

摘要: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体机器人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变,具有无限多自由度和连续变形能力。目前,各种驱动方法的软体机器人在医疗检查、深海勘探、隐蔽侦察、灾后搜救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难以进行远程遥控、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软体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本文研究了一种结合电容器功能磁响应控制的软体水凝胶驱动器。首先,建立了磁响应性水凝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不同磁场下的力学效应,通...

基于Pearson相关性与RBF神经网络的电池容量预测————作者:别传玉;刘虹灵;王雪晴;张宇平;高标;

摘要:针对目前退役锂离子电池容量测试方法耗时长、能耗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退役电池容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电池充放电测试获取电池剩余容量,然后由脉冲测试和短时间恒流充电测试提取与电池剩余容量相关联的特征量,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处理所得特征参数,获得强相关特征参数,最后引入RBF神经网络建立多特征参数与电池容量的映射关系,建立退役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并...

微桌面深硅刻蚀系统SF6/O2/C4F8三元气体刻蚀工艺研究————作者:刘钊成;连紫薇;赵鸿滨;Parker Gould;Mitchell Hsing;魏峰;

摘要:本文通过微桌面深硅刻蚀系统对非BOSCH三元气体刻蚀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了SF6/O2, SF6/C4F8和SF6/O2/C4F8三种刻蚀气体对于硅刻蚀中刻蚀速率、刻蚀轮廓、选择比以及粗糙度的影响,发展...

石墨烯负载Pt-Co高效催化剂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作者:孟祥辉;郭瑞华;田晓;黄雅荣;关丽丽;张国芳;

摘要: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具有噪音低、能量高等优点,受到了各国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仍然存在着效率较低、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本文采用微波合成法,以乙二醇为还原剂、氯铂酸为前驱体材料,通过加入非贵金属Co,降低Pt的用量,通过调节Pt-Co金属前驱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Pt1Cox/G高效纳米催化剂,实现了在氧化石墨...

Al-Co共掺提升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作者:夏玲;陶扬;郭昱娇;刘晓芳;向明武;郭俊明;

摘要:为解决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衰减迅速等问题。本文采用固相燃烧法合成了LiAl0.08Mn1.92O4和Al-Co共掺LiAl0.08CoxMn1.92-xO4 (x=0.01,...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