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2-1151/C
国际标准刊号:1674-7798
主办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主管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教师职称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钦州学院学报》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师范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2、200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

  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高校优秀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教育理论与实践、文化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语言文学、争鸣、中学教育、大学生论坛。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稻作文化在贵州——基于传播途径的实证研究 李国栋,LI Guo-dong

  2. 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高强,王祥熙,高仙,GAO Qiang,WANG Xiang-xi,GHO Xian

  3. 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邢文杰,罗添,XING Wen-jie,LUO Tian

  4. 资源优势与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研究 王维江,WANG Wei-jiang

  5. 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理性——评《石器时代经济学》 李若慧,LI Ruo-hui

  6. 陈法与陈宏谋交游考 刘海涛,LIU Hai-tao

  7. 白日梦——对部分小说的解读 袁武,刘颐,YUAN Wu,LIU Yi

  8. 寿生的文学世界及其内在性矛盾论略 杨波,YANG Bo

  9. 古语词在西北次方言区武威方言中的遗存释例 赵颖,ZHAO Ying

  10. 阿卡性/别叙事刍议 黄卫,杨洁,HUANG Wei,YANG Jie

  11. 文化视阈中的猿猴形象及其嬗变根由论略 刘騻,LIU Shuang

  12. 论雕塑艺术中的“虚”与“实” 吴线,WU Xian

  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赵玉,ZHAO Yu

  14. 论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和实践取向 侯晓薇,HOU Xiao-wei

  15. 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模式探究 黎平辉,郭文,LI Ping-hui,GUO Wen

  16. 中学语文课堂的反思及其对策——评吴俊教授《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 夏德靠,XIA Dei-kao

  教师论文发表:基于统计学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言学分析

  摘 要: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关键词:字频统计,词性分析,用法分析,功能分析

  一、李贺诗歌色彩词的研究概况

  李贺善用色彩,古人对此已有研究,但较为零碎,如唐代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宋代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也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①近些年陆续有研究者关注李贺诗歌的色彩词,但多从心理学、色彩学的角度分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很少。程江霞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修辞》、《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法研究》和《李贺诗歌隐性色彩词研究》虽然分别从修辞、句法结构以及隐性色彩角度对李贺诗歌色彩词进行了分析,但较为简略。前人在分析色彩词时也运用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陶庆梅《李贺诗歌风格特争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只是进行了简单罗列,关注的焦点仍在于作品中意象的风格。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李贺的诗歌的色彩词进行再次分析。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金融、资源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乔红芳;吕成典;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数字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的研究方法,从资源配置视角,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促进效应,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内在机制看,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资本要素错配和劳动力要素错配进而...

逻辑与伦理:冯友兰与牟宗三太极观比较————作者:冯前林;项勇;

摘要:冯友兰与牟宗三都从自身哲学体系出发对太极概念进行重新诠释和改造,形成了不同的太极观。以太极概念为中心,二人在太极动静、太极与气的关系以及人极问题上都有明显差异。冯友兰将太极看作一切理的总和,认为太极是无动静且与气构成形式与质料的依照关系,对现实不能起任何作用,只能为人的境界提升提供帮助。牟宗三则将太极看作最高本体,主张太极是活动的本体,并且为万物的存在赋予价值意义,是人性的价值根源。因此,冯友兰对...

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法规框架: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作者:韩印;

摘要:由于我国当前尚未形成完整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导致以保护主体所建构的法规框架过于侧重事后救济与责任承担。虽然短期内能够为欺凌治理提供依据,但以治理为主的规范框架,尚无法完全修复因物化人格对未成年人所产生的损害。由此,需要在梳理现行预防法规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反思预防理论与法规框架的结合问题,另一方面从预防角度对法规框架内的实体制度加以完善。进而在法规框架的理论中,能够达成“预防前置”的基础共识,深化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建设的时代价值、现实挑战及实践路径————作者:吴可欣;吴文勇;

摘要: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丰富教育资源、构建师生互动认知场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主体主导性削弱、教育内容整体性分散、教育过程把握性不足等问题。数智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理论维度上达成育人使命、从技术维度上构建育人模式、从实践维度上创新育人空间,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隋唐博物志所载科技成就及方法论价值————作者:许晓东;

摘要: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与方法论为解决西方科技模式带来的主客二分、人与自然割裂及系统性缺失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是突破西方科技思想体系的关键,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科技文化创新有一定价值。隋唐博物志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思想,通过对其在天文、数学、农学、生物、物理、化学、造纸、纺织、铸造、航海与地理等多领域科技成就的系统分析,揭示出其在科技方法论上的三大创新:从经验整合到系统建构的范式转换;“天人合一”思想...

数据资产赋能企业组织韧性提升: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作者:刘晓霞;曾绮皎;

摘要:数据资产作为企业关键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能够提升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组织韧性。基于2013—2023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据资产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路径及内在机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资产对企业组织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资产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增强了企业组织韧性。进一...

中美《工程伦理》教科书交互式案例的比较研究————作者:李冲;牛广妍;

摘要:以中美两国六本《工程伦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交互式案例从感知维度、识别维度、协调与创造性维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国教科书交互式案例在部分指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区别更为显著。我国《工程伦理》教科书中的交互式案例在案例塑造、问题设计与策略生成上仍有提升的空间。通过现象与原因分析,建议我国《工程伦理》教科书编写应着眼赋能与创新,建设本土化案例库;兼顾内容与表达,打造系统化的案例问题群...

家庭同胞关系类型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作者:董颖红;周亚婷;

摘要:在一系列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同胞关系。作为个体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情感关系,同胞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同胞关系问卷(SRQ)》、《青少年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6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的同胞关系类型及其与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四种同胞关系类型:和谐型(高亲密、低冲突)、敌对型(低亲密、高冲突)、情感紧...

教研共同体构建助推幼儿园教师内生发展——基于一位保教主任的叙事研究————作者:张茜;

摘要:以保教主任YLR为核心,围绕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展开研究,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园本教研内生发展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作用。经由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等三维叙事结构,详细描绘了教研推进的发展历程、核心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影响,以及体现深度学习的主观体验。在全面总结教研组织者内生发展的宝贵经验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探寻可借鉴的实践路径,进而提出以下结论与建议:一是建设有利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园所...

商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逻辑框架及路径探索——以案例行动学习法为例————作者:邓昕才;鲁保应;徐士严;

摘要:VUCA时代背景下,具备高阶思维的商科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针对当前商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与教学方法间存在的堵点问题,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石,重构起无断层的“低阶(记忆和理解)-中阶(应用和分析)-高阶(评价和创造)”三维认知模型。基于“度-量-衡”三个核心要点,构建案例行动学习法“知识输入-信息处理-价值输出”的逻辑框架,探索该教学方法培养商科学生高阶思维的多重路径:教学...

清代木兰秋狝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作者:高承龙;张思蕊;

摘要: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组织的围猎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这一活动汇集了皇室成员、各部官员、蒙古贵族和少数民族领袖等,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木兰秋狝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通过围班议事、满蒙联姻、招民垦殖、驯马相扑等系列活动,推进北方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建构起共享集体记忆的历史场域,强化了持续重构、多元传播、情感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了对北方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战略布局。对木...

循证教育视域下“双减”政策整治学业负担的实证分析————作者:曹志峰;徐欣怡;周唯;

摘要:学业负担过重严重危害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循证教育理论,以G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等方式,探讨“双减”政策如何整治学业负担。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投入负担方面表现为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学习时间过长以及社会实践不足;在学习心理负担方面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焦虑加剧、抑郁比例攀升。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两...

童眸空间视域下的幼儿园自主游戏意涵与策略探究————作者:田春;闫苏语;

摘要:童眸空间视域强调回归儿童本位的空间认知逻辑,重构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生态意蕴。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本质是儿童通过空间实践建构经验生长的意义过程,当前游戏空间面临三重异化:成人文化主导导致的儿童文化缺失;自主游戏空间材料的价值分离与幼儿体验碎片化;自主游戏空间地面材料与立面环境的同质化。为复归幼儿游戏空间的权力,构建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空间共同体,需重视儿童文化的重塑,实现文化共生;创造弹性的“缝隙空间”,满足...

佛教成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汤仕普;

摘要:佛教成语是在佛教文化传播影响之下形成的汉语成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佛教成语研究在溯源讨流、语义演变、文化阐释、辞书编纂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体上看,佛教成语研究还停留在以理论借鉴和个案考察为主的阶段,缺乏系统理论研究与探讨。深化佛教成语研究,要从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梵汉对勘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挖掘

规制与变通:清代贵州乡试考官简选、职责及科场规范的地方实践————作者:田书清;

摘要:乡试为省一级的科举考试,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中式者称举人。乡试考官身系科举“天下公器”的象征意义,是构建民族地区文化认同与国家整合的重要纽带,为历代王朝所倚重。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因地缘偏远、民族多元、文教滞后等特殊省情,其乡试考官的简选机制、命题规范及科场监督体系,既是中原王朝与西南民族地区特殊性互动的典型场域,亦是科举制度社会整合功能的微观缩影,折射出清代“大一统”政治理想与区域治理现实...

内蒙古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作者:张昭俊;刘娜;

摘要:中国各区域争相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以切实助力区域创新发展,而政策的出台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仍是一个亟待检验的命题。基于2011—2022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水平与增加创新投入的双重路径,可显著提升本地创新水平;奖励型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显著优于发展型与保障型政策,表明物质激励在欠发达...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职普融通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模式建构探究————作者:李玢;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学语文》职普融通教学模式展现出三重价值:增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工具价值、提升技能型职业的审美品位、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鉴于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三重现实困境,提出职普融通教学模式的系统构建路径:重置人文性与工具性辩证统一的价值坐标;重组多元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创新三维协同教学体系,形成素养与技能并重的评价生态,最终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双向赋...

吴廷举地方治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以《东湖奏疏》为中心————作者:黄金东;孟晓霞;

摘要:吴廷举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入仕后长期担任地方官员,其地方治理思想融合儒家民本思想和实践智慧,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针对性。基于《东湖奏疏》,并结合地方志等文献,对吴廷举地方治理思想与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吴廷举地方治理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民生方面,主张“民为本,保生计”,通过减免赋税、赈济灾荒、兴修水利等措施切实改善民生;吏治层面,强调“修法度,重风宪”,通过整肃贪腐、严格监察机制约束...

禁忌与救赎:加缪《堕落》中克拉芒斯的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作者:陈亮;

摘要:加缪在小说《堕落》中塑造了“法官—忏悔者”克拉芒斯,他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但因克拉芒斯具有斯芬克斯因子,人性与兽性的冲突不时地给他带来“受尊敬者—背德者”“堕落者—拯救者”的伦理选择困境。于是,克拉芒斯通过伦理身份的转变和伦理禁忌的挣扎,最终完成了伦理选择和救赎。《堕落》是加缪哲学中“人性的反抗”的体现,作品通过一次次人性试验,回答了个人是如何通过荒诞的反思和虚伪的道德完成伦理选择的,为人类摆脱精...

中小学校“教联体”建设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作者:吴晓英;吴艳菊;

摘要:“教联体”作为助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治理模式,能有效解决中小学校办学的“孤岛困境”。为确保该模式的有效落地并发挥预期功能,需系统理解其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首先,对价值意蕴而言,“教联体”是激发家校社协同育人动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打破学校育人孤岛、拓展协作链条,实现协同增效的教学变革引擎;也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业成长”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其次,从“教联体”...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