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ISSN1008-7931,CN32-1556/G4)是由苏州市市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
本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不懈地坚持“二为”方针以及“双百”方针,以反映本校及兄弟院校教师、同行及专家教育教学及专业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我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服务,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决策服务,以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本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艺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性论文。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为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是旅行文学,也是文学式的旅行--论与张爱玲相关的旅游书写与观光效应 洪英雪,HONG Ying-xue
2. 论台湾1950-1990年代的“金庸现象” 陈韵琦,CHEN Yun-qi
3. 台湾“电影书”之探讨 陈薏如,CHEN Yi-ru
4. “吴文化研究”栏目研讨会专家发言摘录 童李君
5. 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学术担当--以《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吴文化研究”为中心 时新,SHI Xin
6. “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影响力与进一步发展分析 宋现山,SONG Xian-shan
7. 试析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价值 韩淑英,HAN Shu-ying
8. 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中国画中空白的运用 张晓春,ZHANG Xiao-chun
9. 杨基词简论 杜运威,DU Yun-wei
10. 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马静文,刘新凤,MA Jing-wen,LIU Xin-feng
11. 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使命--基于全球化多元化背景 黄维娟,HUANG Wei-juan
1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廖正君,LIAO Zheng-jun
13. 清代工商业行会规约之体系探析--以苏州地区碑刻史料为视角 孙斌,SUN Bin
14. 关于中国冶铁起源问题的讨论 简洪玲,JIAN Hong-ling
15. 苏州市社情民意调查报告 刘潇,LIU Xiao
16. 试论教育行政规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吴庆荣,李东华,WU Qing-rong,LI Dong-hua
17. 直接民主:基于政府与公民关系视角的解读 林莉,LIN Li
18. 基于教育立法的教育问责基本要素探析 孙卫华,李更春,吴鹏,SUN Wei-hua,LI Geng-chun,WU Peng
19. 射频技术一壶酒图书管理醉三秋--浅析RFID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及优势 严新玲,YAN Xin-ling
20. 职业教育师资开发与管理探析 宋建军,贺文瑾,SONG Jian-jun,HE Wen-jin
21. 高等院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研究 宋秦中,SONG Qin-zhong
22. 高职动漫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探索 李宏丽,刘畅,戴敏利,LI Hong-li,LIU Chang,DAI Min-li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项目教学法
一、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地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2]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文类位移与阐释流徙:“十七年”时期科幻小说译介考论————作者:操乐鹏;
摘要:“十七年”时期,指陈“科幻小说”的名目驳杂不一,“科学幻想小说”远未能统摄其他范畴。以文类视之,当代科幻小说托庇于少儿读物和儿童文学,在文学与非文学间摆荡游移。当代科幻小说的译介及阐释既承续晚清与民国“科学小说”之遗绪,亦因袭苏联科幻理论话语及批评范式。译者以“改译”“译述”的方式翻译科幻小说,稀释文本的文学性,摒除幽暗意识。自晚清、民国至“十七年”时期,科幻小说的科学视野、审美质素与现代性潜能逐...
“现实江湖”:《侦探世界》中武侠小说的空间营构————作者:孙沁怡;
摘要:《侦探世界》中的武侠小说模拟出了充满真实感的“现实江湖”,其背景设置与社会现实有着真实紧密的联系,其间的“国家之侠”也消解了武侠小说的传奇性、神圣性。可见,《侦探世界》中的武侠小说与刊物“理性”的整体风貌相契合,并承担了部分本应由侦探小说肩负的启迪民智的重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刊物“功用”与“娱乐”之间的矛盾。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这批作品作为现实化江湖传统这一武侠脉络的重要节点,其反映的深刻思考与未...
21世纪初长篇公安侦破小说的共性及叙事得失————作者:张友文;
摘要:21世纪初的长篇公安侦破小说的叙事特点,即聚焦“人治”与“法治”的内在冲突,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对案件的影响。其价值取向是颂扬平凡英雄、抨击假丑恶。在叙事技术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一定程度提升了公安侦破小说的文学性,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文本。不足之处在于写暴露多于建设、写卑鄙多于高尚、写“人治”多于“法治”,意识形态过于凸显、情节“突转”过于频繁、宏大话语和议论话语过多,表明公安侦破小说的文学性还有提升...
隋唐时期苏州移治新郭考述————作者:黄鸿山;葛慧烨;
摘要:隋唐时期,苏州的治所曾有所变更,隋开皇十一年(591)大将杨素平定江南叛乱时,将苏州的治所由古城迁往横山以东的新郭。随着战乱的结束,唐武德七年(624)时苏州治所又重新迁回古城。隋代苏州移治新郭,是因为新郭在地形、交通等方面更加适合战时需要,且有利于朝廷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唐初苏州治所迁回古城,则是因为古城地形适合和平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较新郭治所条件更为优越。隋唐时期苏州移治新郭留下了一系...
论唐宋诗词中苏州齐云楼书写————作者:彭序源;
摘要:齐云楼位于苏州郡治子城上,始建于唐代永隆元年(680)。从城楼到郡斋楼阁,其宴饮雅集功能不断增强。白居易刺苏期间改称郡阁为“齐云楼”。以白居易为中心的文人群体在公事之余登楼酬唱、吟咏吴中风物,建构了“使君醉倒亦何妨”的仕宦形象。唐宋文人登临远观、想象齐云楼,用诗词描绘其高耸入云的特征,投射吴国兴亡、归隐避世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促进了齐云楼的文学化和经典化,影响后世文人的苏州书写
清代常熟作家严有禧生平著述考————作者:杨绮梦;
摘要:清代常熟籍作家严有禧撰有《漱华随笔》《东莱纪略》《严厚斋年谱》等多部著作,并参与编修《莱州府志》,然其生平事迹,因史料缺略,向不为人所深知,其著述情况亦少有人探究。文章梳理严有禧的生平、著述等情况,为严有禧及清代常熟地域文学研究提供线索
地方高校学报前路的三维审视:学术出版市场、成就和痛点——基于《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视角————作者:吴海霞;
摘要:自2021年《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以来,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前路成了期刊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地方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从学术出版市场、成就和痛点三维视角出发探讨期刊专业化转型,指出在积极寻求顶层支持的同时,建设“特色栏目”是实现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之道
江苏高校学报地域文化栏目建设特点、难点与发展路径探究————作者:刘蓓;
摘要:江苏高校学报地域文化栏目呈现受重视程度高、影响力大、差异发展明显、角度多元等特点,但也存在文章被引不多、合作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议从明确服务面向、优化栏目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三方面发力,提高江苏高校学报地域文化栏目的影响力
新时代情境下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与标准化问题研究——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例————作者:徐远华;李小克;
摘要:新时代情境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提升科学研究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文章选取代表性期刊,采用文献调研与样本推断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状况。发现超过80%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存在失范、混乱现象。通过分析参考文献著录失范和混乱导致的危害及其原因...
认同、向往与崇仰:李詹《观光录》中的明朝文化形象————作者:尹允镇;刘琳;
摘要:李詹是高丽末朝鲜初备受赞誉的文臣。朝鲜王朝建立后,他曾两次奉命出使明朝,在使行途中不辍吟咏。其使行记录名为《观光录》,共收录184首诗歌,李詹在诗歌中细致描绘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真实记录了他在使行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与复杂心路历程,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他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向往与崇仰。李詹以“异域之眼”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真挚的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我们呈现了他国使臣眼中的明朝...
日本诗坛对徐凝诗歌创作的接受————作者:李卓蕙;
摘要:徐凝是元和间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元稹等人往来密切,亦被归入白派诗人。徐凝的诗歌风格朴略,但亦有巧思,善用对句与数词增强诗歌韵味。徐凝的诗文传入日本后,从五山时期到明治时期,日本诗坛不乏对徐凝诗歌的接受,前期接受以《庐山瀑布》为主,后期转向《忆扬州》,其间夹杂《长庆春》《和夜题玉泉寺》等,但并未形成全面、系统的接受
刻削峭拔,文采飞动:论“长吉体”的“势”————作者:赵一;
摘要:李贺诗因风格独特而有“长吉体”之称。李贺诗除奇幻瑰丽的一面,还有刻削峭拔、文采飞动的一面,而后者多为论长吉者所忽略。实际上,刻削峭拔、文采飞动的“长吉体”之“势”,才是形成“长吉体”美学风貌的核心因素。“长吉体”之“势”,写作上分起势、铺势、落势、余势;内容上包括形势、气势、情势,其形势凝重流转、气势刻峭险急、情势回折跌宕。长吉诗“势”之特点,与诗人作诗时求取情状、裁定时空的思路和方法相关,受其复...
中国通俗文学:类型小说研究————作者:石娟;
摘要:<正>主持人语: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通俗文学”的概念受到了挑战。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以及网络文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类型小说的写作与相关问题的思考,直接冲击了“通俗文学”作为概念的稳定性及合法性。近年来,侦探、科幻、武侠及其各类化身的相关研究精彩迭出,通俗文学与类型小说之间的关系愈发引人关注。笔者以为,二者虽有交集,但不可互换和替代。这个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但囿于篇幅,这里仅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紫檀流韵 精雕传神 陈忠林木雕作品欣赏————作者:陈忠林;
摘要:<正>苏州红木雕刻是以名贵的红木材料为载体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以造型优美凝练、做工精细、磨漆光滑、玲珑精雅、文化厚重而著称。陈忠林有着深厚的素描、水粉、油画、篆刻、泥塑基本功,专攻仿古木雕和象牙雕刻。他博采众长,潜心钻研,成为彩绘泥塑、紫檀木雕行业中的翘楚
江苏省一级期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征稿“编辑出版理论研究”
摘要:<正>自2015年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特别开设“编辑出版理论研究”栏目,以期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当下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推动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及编辑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栏目关注期刊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网络编辑学、图书编辑与出版学、编辑理论与实务研究、媒介营销学、数字出版、编辑出版史、编辑的职业发展等方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学者、编辑、读者搭建起沟通与交流的学术平台。特向高校学...
车前子诗歌的语法————作者:李德武;
摘要:车前子是当代有影响的实力派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迥异的审美品格,并构建了“诗是字爆炸”“画布思维”与“江南性”等特点的诗歌语言体系。车前子运用字本位思维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游戏、跃迁、无诗歌、构境等方式创造出诗歌整体的“轻逸”美
从“无”到“有”的实验诗学——车前子诗歌论————作者:卢桢;
摘要:车前子具有浓重的语体自觉意识和诗歌实验精神,这源自对纯粹性、开放性美学的向往;诗人强调以形式主义美学建构诗语,形成专属的标识性特征。他有意创造一种意义指向多元、精神“在场”的诗歌,为此他作了一系列关于“无诗歌”的探索,力求在超验的时空里重新抚摸物象本身,赋予其再次混合、极度延展甚至颠覆意义的可能,以便从固有的内容与观念中突围。为恢复语言的自由状态,车前子尝试在开放的实验环境里充分调动汉语的各类符号...
晦暗中的透明——论车前子诗歌的悖论艺术————作者:赵东;
摘要:车前子认为诗不是发现,是发明。其诗歌创作实践遵循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诗歌的创新思维。车前子在书写江南古典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现代诗歌精神,并在想象与隐喻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统一。车前子诗歌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隐秘幽深的幽人写作、点铁成金的语言艺术和表意法的灵活运用
天山天池西王母神话的发现、保护与传承————作者:迟文杰;刘天一;
摘要:西王母是一位神秘而富于变化的女神,由西王母神话衍生而来的仙话、传说、故事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天山天池被认为是神话中的“瑶池”所在地,当地的西王母神话传说往往依托于此而得到演述和传承,承载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组织了三次田野调查,在口头文本记录、文献发掘、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也通过学术研究、景区建设、教育普及等积极推进西王母神话传说的保护和传承。未来将继续积极反...
董永传说的文本流变及其变异机制————作者:赵良;
摘要:作为汉代就已广泛流传的孝子故事,董永传说的流变具有“一源双线”的特征。董永传说自诞生以来就以孝为主旨,由此形成的孝感系统体现了董永的“生养之孝”与“死葬之孝”。魏晋以后,董永传说的叙事重心存在由“生养”向“死葬”转移的趋势,事父情节的删减及各家对董永“卖身葬父”孝行的强调,使董永传说在民间丧葬实践、官方教化推广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经典化建构。唐朝以降,部分董永传说吸取了“天鹅处女”型故事与才子佳人...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父母必读
- 省级小哥白尼
- 省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北大核心《心理发展与教育》
- 国家级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娃娃画报
- 省级小朋友
- 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省级新作文
- 省级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杂志
- 省级小学时代奥妙
- 省级作文新天地
- 省级《百色学院学报》
- 省级教育文汇
- 省级《大学物理实验》
- 省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 省级小学生导读
- 省级《小学教学参考》
- 省级小熊维尼
- 省级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 国家级少先队活动
- 省级少年兴趣地理
- 省级科教导刊
- 省级《数学教学通讯》
- 省级小学语文教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