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472/G4
国际标准刊号:1674-6198
主办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主管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教师教育学报》教育论文发表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199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登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科研学术论文。同时为突出地方特色,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特开设以下栏目:延安教育研究、延安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延安精神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研究、西部开发研究、中小教育教学研究、校长论坛及研究等。

  《延安教育学院院刊;延安教育学院学报》现用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延安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延安精神研究、老区教育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研究、西部开发研究、中小教育教学研究、校长论坛及纪方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本地干部重要性的认识 吕玲玲

  我国当代文化转型中的代价思考 高海娥,李宏斌,Gao Haie,Li Hongbin

  共同安全:对世界新秩序的意义 何文姬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赵媛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赵铁迪,闫子良

  剖析避风港原则中合理注意义务的认定 王盛,Wang Sheng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与新劳动观的树立 王保存,刘萍萍,肖宇,冯美美,杨沛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平价运动 张光日,张雪梅

  对十八大精神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究 张亮

  论“中国梦”理想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培育 陈晓蕾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刘春萍,Liu Chunping

  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探微——以某地方高校为例 李川川,Li Chuanchuan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曾兴祁,蔡志鹏,马曦,Zeng Xingqi,Cai Zhipeng,Ma Xi

  高校党员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基于与非党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比 王赵

  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政策困境”和“体系制约”的历史演进 陈洪勋

  高职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创新——以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枣园分院为例 樊建荣,同宇,高雅琴,杜森有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高职院校的就业品牌 崔顾芳

  河南省纺织专业大学生就业观调查分析与对策 弓丽娜

  教育技术论文: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建立创新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学生党员的再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学生党员理论培训方式,开展专业特色实践活动,完善学生党员考核制度,从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与思想教育水平。

  关键词 新媒体,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性管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接受美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作者:靖楠;

摘要:“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批判了传统的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的论点。“接受美学”所提倡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第二文本”“读者参与”等核心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文章基于“接受美学”这一新视角,探讨“接受美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启示,以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思考“接受美学”融入思想政治教...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作者:董虎斌;郑星星;张东良;

摘要: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知识与技能欠缺、应用与实践两极分化、培训与发展受限以及教学效果与评价不完善。其成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可从完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加强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促进教师自我提升与实践反思、以赛促教以及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升,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作者:万茹;戴卿;徐阳洋;王丽园;

摘要:通过优化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智能化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实践表明,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应用方面均表现出色。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强调过程化评价、即时反馈以及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而公正的评估。综上所述,将AI和知识图谱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5-6岁幼儿视力现状调查及其成因分析——以杨凌示范区为例————作者:符桐安;董婧璇;李晓英;郝一玲;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杨陵区几所幼儿园保健处对大班5~6岁幼儿的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杨陵区5~6岁幼儿视力情况基本良好,但仍有部分幼儿有各种程度的视力问题,没有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高度重视。笔者将引起幼儿视力问题的因素通过四个维度进行介绍,分别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习惯因素、认知因素。研究表明后天因素对幼儿的视力影响较大,应注意从环境、饮食、生...

袁凯对杜甫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作者:郭入雪;师海军;

摘要:元末明初诗人袁凯,选择杜甫作为主要效法对象,既受到元朝诗坛宗唐复古思潮的影响,又受到二人相似的成长经历的影响,还受到自身的秉性的影响。袁凯对杜甫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歌体裁、诗歌风格两个方面,表现为字句的借鉴、情调的趋近。袁凯对杜甫的接受,使自己挣脱了元代中期庸常贫乏、后期绮靡秾丽的诗歌风气,也推动了明代中期复古思潮的蓬勃发展。探索袁凯对杜甫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不但可以丰富袁凯研究的实绩,展示杜甫的...

电影《贞贞》人物形象的改编研究————作者:雷玉品;王宗峰;

摘要:乔梁执导的电影《贞贞》,对丁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改编,尤其是贞贞、夏大宝等角色。改编强化了对女性苦难和社会偏见的批判,展现了个体在战争与爱情中的道德困境,为影片注入了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新诠释。梳理电影《贞贞》在人物形象上的显隐改编,可以透视其人物身份定位与电影再现策略,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影片在思想艺术表现上的利弊得失

某高层公共建筑火灾模拟与安全疏散————作者:王晓玲;王艺;高喜玲;张丽娟;李明阳;

摘要:高层公共建筑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火灾危险性大,为提高安全疏散效率,降低火灾风险,以徐州市某医院行政信息楼为例进行安全疏散影响研究。通过Revit软件建立三维建筑BIM模型,运用PyroSim火灾模拟软件对高层公共建筑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模拟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网格划分,建立模拟模型,从不同火灾场景模拟的火灾烟气蔓延能见度、温度、CO浓度分布数据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安全...

函数乘积的有关性质举例分析————作者:朱彩兰;张红锋;

摘要:通过举例来说明两函数乘积关于极限存在性、连续性、可微性以及极值等方面与这两函数相应性质的有关结论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以延安市为考察对象————作者:崔荣宝;李齐;许明鉴;杨菲;

摘要: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教学效能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9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存在直接效应,组织支持感在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

浅析东汉时期的太后临朝称制————作者:杜林渊;吕宗泽;

摘要:太后临朝或太后称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尤以东汉为最,“临朝称制”的太后多达6位。在东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中,太后临朝称制,既有“家天下”君主专制的原因,也与“母后”称制传统的因素,更与太后大多出身世家大族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才能,且奉行“以孝治国”“尊崇母权”政治理念有关。东汉时期频繁的太后称制对东汉的政权稳固与发展起到了特殊作用

数字化转型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机理与路径————作者:孟亚玲;李思儀;

摘要: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发展高效化、学生学习个性化、知识流动多向化、教学组织形式复合化、教学评价精准化五个方面;其促进机理表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双向促动;其应然的实践路径是:建立数字化教师空间评价管理机制,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完善资源共享共建机制,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注...

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重要论述的思考————作者:惠小峰;都妤婧;

摘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情怀深度,成为衡量其教育素养的重要尺度。这份情怀,既表现为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信仰,又彰显着仁而爱人的教育情感,同时,更体现着对家国、时代的深沉眷恋。如此深厚的情怀,不仅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与自信力,更赋予了其引领时代的强大力量。为此,一方面,需大力弘扬师德师风,让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牢记修身正心之道,以仁爱之心滋养学生成长;此外,还需注...

数字化转型解决高校思政课“痛点”问题探索————作者:王百之;路璐;

摘要: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将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包括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供给“千人一菜”、教师发展“本领恐慌”和教学评价“一锤定音”等。依托数字化解决思政课“痛点”问题的具体路径包括实现教材由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型、授课由“千人一菜”到“菜单定制”转型、课堂由“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转型和教学评价...

高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梗阻性问题及应对机制————作者:刘博;刘媛;代宗;

摘要:高职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组织,目前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且进展相对缓慢,主要受制于资源配置失衡、价值取向异化、组织机制失范、人员结构单一等梗阻性问题,为克服这些障碍,本研究提议实施包括条件保障、价值文化、专业研修、考核评价和成果导向等一系列应对机制,以促进工作室的持续发展和班主任的专业提升

论延安精神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邹燕;张莹;

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立足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义利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汲取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党史元素融入红色旅游的实证分析——以延安十三年史为例————作者:张金花;

摘要: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事件和精神谱系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延安十三年史为红色旅游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红色旅游的“党史教室”“党史教材”和“党史教师”。红色旅游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是见证延安十三年历史的生动载体,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手段。延安十三年历史元素赋能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爱国主...

延安市家校共育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作者:刘生梅;车晓宁;龚小强;张青青;王锦远;

摘要:聚焦家校共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本文通过对延安市城乡43所学校的4552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现状显示,部分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方面分别就问题提出干预策略,以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构建和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触物起兴: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生成的创作美学内涵————作者:安汝杰;

摘要:古代诗人所创之诗得之天机,成于偶然,是触物起兴的即兴创作。古代诗人的创作本身内涵有对高山流水等审美意象的排列、组合,审美意象寓含在自然物象中,而自然物象又是兴起古代诗人审美情感的境中之物。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就是古代诗人从自然界中存在的蝶舞花丛、雁阵展翅的物的形象中提炼出古典诗歌意象的过程。古代诗人对于自然万象有着一片深情,这种情根基于其对诗之本质的自觉意识中

高职院校书院制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作者:张海峰;

摘要:课程思政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载体和平台。高职院校书院制模式下的课程思政以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为抓手,协同育人与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为契合点,实施路径为筑牢课程思政理念、增强课程思政主体意识、探索课程思政开展方法。这对于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协调并举,以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十分重要且必要

征稿启事

摘要:<正>《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刊物突出学术性、地域性、职业性特点,设有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圣地文化、理工实践等六个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投稿要求如下:一、范围:来稿必须是符合本刊栏目特色的学术论文。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立项科研项目论文,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二、字数:不低于5000字(含空格)。三、格式:首页:1...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