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教学与研究

《教学与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454/G4
国际标准刊号:0257-2826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查看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体育文化导刊》体育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教学与研究》办刊宗旨是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教学与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读者对象是高校、各级党校、各类成人院校的理论课教师,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以及有关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本刊专稿、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学术评论、研究述评、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西方思潮评介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马克思与人道主义 安启念,An Qinian

  从管制型国家到治理型国家——以煤矿安全为例 聂辉华,Nie Huihua

  官员特征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 方明月,Fang Mingyue

  论中国优秀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何虎生,王超,He Husheng,Wang Chao

  对接、超越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重意蕴 王元,Wang Yuan

  新时期中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刘雪莲,姜宏,Liu Xuelian,Jiang Hong

  从多重双边到单一多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探析 熊李力,潘宇,Xiong Lili,Pan Yu

  主体之死抑或主体的重建?——巴迪欧“哲学宣言”中的主体思想研究 袁蓓,Yuan Bei

  从帝国主义到新帝国主义:本质内涵与问题意识辨析——兼评国际左翼的帝国主义理论 陈人江,Chen Renjiang

  人生理想的希望哲学阐释 程立涛,Cheng Litao

  教育信仰的科学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陈华,Chen Hua

  趋同还是存异: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比较研究 杨甜娜,刘波,Yang Tianna,Liu Bo

  20世纪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史演进轨迹初探 刘晨晔,Liu Chenye

  教育类期刊投稿:开放教育视野中的我国成年人学历教育

  摘要:本文从开放教育的角度对我国高等成人学历教育开放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的成人学历教育是开放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并指出了成人学历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成人学历教育今后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开放教育,宽进严出

  一、开放教育的兴起

  什么是开放教育?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或教育方式,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办学模式或教育模式。这理解虽然都有可取的一面,但都不准确。开放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相对于近代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的相对封闭性而言,具有开放性。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活动,人类最初的教育活动存在于生产、生活之中,是完全开放的,现在的学校教育也不是完全封闭的,人类的教育活动有重新回归开放的趋势。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建立在人类现代文明和最新科技水平之上的开放教育。开放教育的定义很多,但一般都认同它具有以下特征,即具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育场所、教育管理等方面开放性。

  教学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日本学者基于MEGA版《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探索————作者:张杨;

摘要:日本学者对于《资本论》相关手稿的研究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作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学者围绕MEGA版《资本论》的新探索,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主要特色是从文本研读中深化一系列理论认识,直面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剖析资本主义系统性经济危机,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提供重要的新材料与新思路。针对学界围绕现行3卷本《资本论》研究对货币资本与经济危机之间关系的认识,大谷祯之介、宫田惟史等日...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者:王晋斌;厉妍彤;

摘要: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表述,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运行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放得活”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三大方面的探索与改革;“管得住”主要体现在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三大方面的探索与改革。“...

主流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探赜————作者:李合亮;

摘要:全媒体时代,伴随信息获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和舆论场域,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性不断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全新挑战。为此,必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一要敢于变革、善于变革,直面问题,深刻反映时代价值趋向,积极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二要从主流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叙事危机及其问题呈现阐释其时代挑战与机遇;三要科学运用议程...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与实践要求————作者:丁俊萍;何炫达;

摘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全面推进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和坚强制度保障,对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仍存在可以拓展的空间,需要着力增强理论研究的系统观念,明确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和实践要求。从理论维度来看,“党的建设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分别在其所属制度体系、工作体系...

交往融通·价值关涉·实践构型: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坚守的三重理性进路————作者:胡军良;卞敏;

摘要: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坚守的理性进路,与交往融通、价值关涉、实践构型密不可分。在古今之辩、中西之别、体用之争上,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东方与西方的会通、本体与工夫的贯通,彰显了其交往理性进路。在价值内核、价值共识、价值尺度上,穷理经世、生以载义与内在超越的价值淬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与民主自由的价值凝塑,生态和谐、人本关照与美美与共的价值考量,凸显了其价值理性进路。在本土问题、本土方案、本土范型上,历史...

从世界历史视角再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者:任洁;

摘要:资本的全球扩张是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先驱”。各民族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以世界历史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世界历史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规律的实现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前提和文化背景。从世界历史视角来看,中国的现代化的探索和确立经历了被卷入世界历史、顺应世界历史、融入世界历史、引领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同时空共存、竞争、较量、互鉴,同时伴随着...

中共党史党建学核心概念论析————作者:沈成飞;

摘要:核心概念及其概念群、概念体系研究是中共党史党建学,尤其是中共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研究视角和方法不仅拓展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新领域,将中共思想史研究具体化,还将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进一步语义化和实践化;通过聚焦核心概念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叙事的关联、作为群的核心概念的结构性生成、核心概念的发展演变史、核心概念的行动价值等,旨在从知识考古角度分析核心概念的语义构成及其发展演变,将概念作为学术发展史上...

开会: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作者:陈家刚;

摘要:具备一定的形式,民主的理想和原则才能够转变为民主的现实。设计一套可行的政治技术,民主也才能够运转起来。选举民主主要是通过“投票”来实现的,协商民主主要是通过“开会”来实现的。作为支撑协商民主的政治技术,“开会”的功能在于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在场参与、实现个体利益诉求的真实表达、实现参与者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实现偏好转换和共识达成。明确“开会”作为协商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意义在于,推动民主价值、民...

新时代“自我革命”制度的历史政治学分析————作者:江天雨;

摘要:作为制度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但其一般性理论价值有待挖掘。不同属性的历史诱发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并由此诞生不同性质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作为制度形态的“自我革命”源自政治史传统,是一种不同于源自社会史传统的分权制衡的新型权力制约制度。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自我革命”制度解决的是在“一元化权力秩序”和德性要求的历史传统中,伦理政治对约束权力的内在需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制度创设和中国传统政治文...

新世纪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共产主义观念的重构——基于齐泽克和巴迪欧视角的分析————作者:袁蓓;

摘要:新世纪以来,面对社会的激烈变革加速推进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西方左翼激进主义呈现出向共产主义复归的新动向,其中齐泽克与巴迪欧的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从资本主义所内含的“对抗性”视角出发揭示了重构共产主义观念的必然性,后者通过提出“共产主义假设”与“共产主义理念”展现了重构共产主义的基本路径。但由于撇开一切经济的内涵,并把共产主义理解为康德意义上的范导性观念,齐泽...

功利·权利·义务:国际关系伦理的演进————作者:张旺;

摘要:结果论与道义论是伦理学科两大流派的基本分野,“善”与“正当”分别是各自的道德评判标准。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主义国际关系伦理强调和平、安全与各国经济的发展。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标志着伦理学的道义论转向。在国际关系领域,道义论伦理学表现为“权利”尤其是“人权”理论的兴起。然而,秉承康德哲学的义务论者指出,权利伦理无论在学理和现实层面都有明显的局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义务”应该成为超越传统国家界限...

基于社会运行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新论————作者:代玉启;于小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基于社会运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在这一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形成和提高个体或集体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相对独立的自组织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互式运行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外部社会整体环境影响下的泛在化运行过程三个层面。这三个层...

数字消费主义视域下人的精神异化的现实症候及应对策略————作者:李洁;

摘要:消费主义是资本增殖的必然产物,集中表现为消费异化,而数字消费主义是传统消费主义在数字时代的新表现、新样态,本质上是一种充分反映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数字消费主义的裹挟下,资本逻辑从人的物质生活领域向精神生活领域无限扩张,导致人的精神异化,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性的物化倾向、人的主体性遮蔽与消解以及意义体系发生偏离。为此,唯有冲破数字消费主义对人的精神规训,摒弃工具理性,摆脱符码崇拜...

资本主义数字传播体系的经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作者:陈诚;

摘要:在数字技术体系高速发展完善背景下,以信息生产、传输、接收和解读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传播实践产生了重大变革,传播体系显著表现出超越信息交互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泛经济属性,越来越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承担更为重要的经济功能。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资本主义数字传播体系通过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资本循环促进、剥削和不平等加剧、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五种不同作用机制,在资本积累结构中承担经济功能。西方数字传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挑战、矛盾与出路————作者:解安;张承文;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当前,城乡发展正面临来自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粮食安全等多方位的现代化挑战,凸显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区域结构与整体发展需要、短期发展导向与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简单寻求城乡关系改善,而要从体制、结构、标的三个层面深度融合城乡,加快...

遵义会议:从历史事件到历史标志————作者:黄一兵;

摘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已经成为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一个鲜明的历史标志。在党的历史发展和革命事业经历曲折和危机的重大历史关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科学指南与实践要求————作者:刘志明;龚超;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新时代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文...

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唯物史观具体化的中国实践————作者:夏巍;高伦;

摘要:凝聚中华文明现代力量,需解决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现实张力。唯物史观以原则高度审视了现代西方文明,揭示其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和对抗性本质。为确保唯物史观对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阐释和指导,应避免将其抽象化、教条化,而应具体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与社会生产生活形态。唯物史观的具体化定向,既是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也是印在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历史脉络中。凝聚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作为党和人民肩负的...

战争与和平的政治哲学筹划:马克思对卢梭的扬弃————作者:兰洋;

摘要: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是理解其思想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如果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论域中对战争与和平进行了最为深刻的阐发,那么与卢梭的反复对话则成为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重要契机。马克思在哲学起点、战争根源、和平路径和价值评判等方面扬弃了卢梭的“国家中心论”范式,实现了政治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对战争与和平的政治哲学筹划,既有助于加深我们...

以民族复兴历史叙事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研究————作者:王炳林;石卓群;

摘要:中共党史民族复兴叙事是指党史研究者在记录和阐释历史事实时,通过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以及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引导全党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为考察对象研究中共党史民族复兴历史叙事,能够把握这一时期部分关键历史事件与民族复兴历史主题的关系,在把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中深化中共党史重大事件研究;把握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析民族复兴历史...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