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Philosophical Trends(月刊)曾用刊名:国内哲学动态,1978年创刊,是动态性、资料性的学术刊物。它提供国内外哲学界信息;反映哲学各学科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交流研究工作经验;刊登哲学短论和资料;开展述评,活跃讨论;促进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
哲学动态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58;总被引频次:823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06;综合影响因子:0.268
7、哲学动态杂志荣誉: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
哲学动态栏目设置
人物专访、哲学与现实、哲学与文化、现代科学与哲学、学术活动、人物专访、研究述评、课题追踪。
阅读推荐: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月刊)1955年创刊,该刊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则,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哲学动态最新期刊目录
理本论下的“心理相即”——陆象山思想新论————作者:许家星;
摘要:百年来,有关陆象山心学的纷纭之论皆源于本体与工夫、理学与西学两个视角下心学论的错杂。“象山心学”乃阳明学兴起后之称谓,象山实以道学自居。就本体而论,象山思想理本论色彩颇浓,其“此心之灵”不离“此理之明”,充塞吾心宇宙者是无所逃避之理。“心即理”突出心理为一,并无与“性即理”对等之意义。象山工夫论基于“心灵理明”而以“发明此理”为目标,不外乎格物穷理、讲明真知与存心涵养、先立其大,收摄于复本心的心学...
论“听觉政治”何以可能——听觉感知的符码化运作、权力规训及治理逻辑————作者:祁程;
摘要:当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石的声音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既推动了“听觉媒介”从单一方式向多向度、场景化方向演进,也促使哲学文化基调发生“听觉转向”,使其成为社会公共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阈中,听觉与政治之间势必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联结,加之社会化主体的听觉能力又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紧密相关,这为“听觉政治”论题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听觉政治”有其特有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轨迹,听觉...
智性的情绪与心灵的德性——情感主义德性知识论刍论————作者:方红庆;
摘要:情绪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作为原初的认知机制,其认知效度始终面临诘问:情绪到底如何参与知识建构?情感主义德性知识论主张,智性情绪构成独特的认知模式是塑造理智德性的关键要素。其核心作用有二:第一,通过塑造认知方式与风格,培育尽责的品格德性;第二,通过优化注意力资源配置,发展用以提升知识水平的能力德性。据此,理智德性可重构为智性情绪驱动的求真倾向,知识则是展示理智德性的认知成就。情感主义德性...
美德伦理学的哲学情境主义挑战及可能回应————作者:付文博;
摘要:学界以往关于哲学情境主义的讨论主要聚焦于美德的实在性问题,而没有充分论及行为者的行为归因问题及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哲学情境主义的根本旨趣并非对美德实在性的质疑,而是弱化甚或消解行为者与其行为间的美德归因。情境主义由以往的外在情境主义发展为新近的内在情境主义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旨趣。美德伦理学家可以通过区分规范和描述来回应外在情境主义的批评,从而至少对美德伦理学作出防御性辩护。但是内在情境主义的...
道德发展可以还原为技术发展吗——基于对道德物化和道德增强的反思————作者:李志祥;
摘要:道德物化和道德增强是伴随现代科技出现的新兴道德发展方式。道德物化试图将人类公认的道德规范嵌入特定的技术物,通过技术惩罚促进使用者的道德行为。道德增强试图改善个体的道德生物基础或提供合理的道德行为建议,借助技术增强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道德物化和道德增强都试图将道德发展还原为技术发展,在本质上属于道德发展还原论。它们不仅难以解决还原论必然会遭遇的“涌现”问题,还可能引发消除一切道德的巨大风险。传统道德...
悖谬美学:尔湾学派的美学理论与艺术批评————作者:李圣传;
摘要:悖谬美学是尔湾学派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美学理论新构想。在反学科、反定义、超美学中,悖谬美学体现出非同一性的艺术分析立场,衍生出“悖谬理论”“贫穷理论”等标识性话语,还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促进了哲学、文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在对德里达、利奥塔等哲学家思想话语的吸纳中,艺术家瑙曼通过艺术创作中视觉、身体、语言、声音等元素的表达,对固定的身份、秩序和结构进行了拆解,不仅瓦解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定义,还将悖...
草木何以当格——论高攀龙对程朱格物论的辩护与发展————作者:李卓;
摘要:程朱格物论主张“草木之理须是察”,表面有“向外求理”的姿态,却有开启“逐物不返”的可能。这在经典诠释、学问思辨与功夫实践上,引发了相当多的误解、质疑和批评。历史上,围绕“一草一木之理是否所当格”,东林学派的高攀龙与顾宪成曾展开深入论辩。针对顾宪成的质疑,高攀龙明确提出了草木当格的多重理据,对程朱的主张予以积极辩护。其论说既紧扣程朱文本,阐释程朱原意;又遵循程朱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义理,抉发新见。高攀龙...
李震相“心即理”解析————作者:李甦平;
摘要:朝鲜朱子学经16世纪的“四端”与“七情”之争后,分为以李退溪为代表的朱子学主理学派和以李栗谷为代表的朱子学主气学派。李震相是朝鲜末期主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也是当时的三大“理”哲学家之一。他于43岁撰写的《心即理说》引发了朝鲜儒学史上三大论争之一的“心说”论争。李震相为了批判以田愚为代表的朱子学主气学派的“心为气”说,也为了面对朝鲜末期的西方暴力和文明冲击,强调要坚挺内心的力量,因此提出“心即理”(以...
人类推理的本性:研究取向与理论旨趣————作者:张留华;
摘要:不同于学界对知觉问题的长久关注,把推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能力来研究是新近才出现的哲学热点。为什么一个人要说“某人由Г推理得出Φ”,而非“想到”或“算出”Φ呢?如果说推理是“基于Г而相信Φ”,那么,这种“基于”究竟意味着何种关联?一方面,有别于心理联想,推理不只是一种被称作前提的态度在因果上引起被称作结论的另一态度。关键但隐蔽的一点是:推理者以为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支持关系,且不论此种支持力的强弱,也...
哲思与艺术的交响:中国学者的寻美之旅——访汝信研究员————作者:汝信;程宗颖;
摘要:<正>一从哲学思辨到艺术鉴赏问:汝信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访谈!在拜读您的学术自传后,我对您的人生经历深感敬佩。从战士到学者,您一路走来可谓传奇。您在20世纪40年代末毕业于上海的教会大学,于50年代投身抗美援朝战争,随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贺麟先生展开学术研究。在此后的学术生涯中,您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悉心扶掖后学,引领、推动中国哲学与美学事业的发展
当代信息智能技术的本质与边界——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考察————作者:牛子牛;
摘要:面对当代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的哲学反思倾向于将技术视作一种自主演化的孤立事物,而相对忽略了其特定的社会关系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技术演化路径具有筛选和塑造作用。当代信息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的产物,构成了一种旨在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技术修复”机制。信息智能技术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形成了紧密的耦合关系,这既导致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进路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也决定了信息智能技术的未来...
作为适应性表征系统的可解释人工智能————作者:魏屹东;
摘要:由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导致的“黑箱问题”促进了人们对可解释人工智能的研究。然而,学界对于什么是“可解释性”始终存在争议。可解释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和一般原则是什么,“图灵测试”如何应对“黑箱问题”,这些问题是可解释人工智能研究必须面对的。要让机器学习的“黑箱”变为“半透明”甚至“透明”的,关键是要将解释集成到现有的人工智能模型,设计有效的用户界面,从社会和道德方面评估“可解释性”,并制定客观的基准、...
在乌托邦与宿命论之间——论施克莱政治理论的融贯性————作者:钱一栋;
摘要:施克莱的早期理论与晚期理论之间存在断裂,其理论的融贯性只能在以恐惧的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晚期理论内部寻找。她在抽象的人性层面与具体的时空环境中展开以道德心理学为核心的怀疑论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或消极或积极的政治信念。这些信念可以组合成一套兼具普遍性和语境敏感性的理论:对残忍的恐惧为其设定了普遍性基座,在此之上是恐惧概念的可拓展部分,最外围是只有在格外幸运的社会才能提出的更积极的政治主张
基本权利与领土国家——功能主义的领土权证成方案————作者:陆梓超;
摘要:领土国家体系以政治单元享有排他性领土权利为主要结构特征。当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领土权理论在规范性层面上通过道德证成为领土权利提供正当性基础。功能主义主张,领土权的正当性来源于国家有效履行其职能,即确立与维护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功能主义的两种变体(斯蒂尔茨的法权体系模式和布坎南的自然义务模式)在论证基本权利、回答领土稳定性以及特定性问题三个方面存在理论缺陷。鉴于此,或可构造一种基...
后现代世界还需要功夫论吗——个人主义时代自我修养观念的批判与重塑————作者:焦德明;
摘要:近年来,中国哲学的“功夫论”“功夫哲学”研究取得显著发展。但其在参与世界哲学创新之前,需要经受后现代思想的挑战。拒斥元叙事的后现代思想质疑自我修养话语模式作为“知识”的合法性。在后现代反基础主义的横向思维中,自我修养逻辑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遭到批判;在主体谱系学的视野下,作为修养的前提和目标的“主体”也被解构;功夫文本也由于其非“零度写作”而无法被诠释出稳定的意义。然而,为了对治资本统治和虚无主义的困...
“从后思索法”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以“人体解剖”还是“大猴体解剖”问题为中心————作者:魏旭;
摘要:在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方法论研究中,把“从后思索法”简化为“逆向思维”隐含着极大的危险。科拉科夫斯基据此引申出资本主义只有在崩溃之后才能被理解,这明显是一种误读。“从后思索法”将历史视为有规律的、连续的发展过程,通过“人体解剖”把握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实现了思维、现实、历史之间的实然与应然的逻辑转换:与其说是逆着历史阶段从后看,不如说是沿着历史进程从内看;与其说“人体”处于后发的现在时,不如说它特...
“唯一者”何以不是现代主体——重思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作者:崔琳菲;
摘要:新MEGA第Ⅰ部门第5卷的编者给出了不同于传统上对施蒂纳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判定,引发了学界对施蒂纳哲学的重新思考。施蒂纳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其核心在于判定“唯一者”是否是现代主体。这一判定可依据两个原则:其一是自由原则,现代主体须排斥一切外在权威,强化个体自由;其二是差异原则,现代主体须尊重个体的差异,重视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区别。“唯一者”出色地满足了原则一,却在“联...
历史性与体系性的折衷——论默里的社会形式辩证法及其理论限度————作者:吴旭平;张丹丹;
摘要:对《资本论》中历史辩证法与体系辩证法的关系的理解,是英美新辩证法学派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阐释路径。默里以社会形式作为辩证法的起点与核心的理论立场,纳入历史预设前提,重释体系辩证法包含的历史辩证法要素,从本质上构建了社会形式与现实内容相互作用的社会形式辩证法。他关注社会形式和形式因果关系的“双重经验主义”,以“实践的抽象”劳动作为社会形式辩证法的逻辑基点,揭示出在社会形式辩证法中存在的体系性与历史性...
宋代道学发展中的话语革新——以“鸢飞鱼跃”为中心————作者:邱楚媛;
摘要:宋代道学家通过革新言说方式和创设焦点论题,更新了儒学的话语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围绕“学以成圣”建构本体论和功夫论,打通下学上达的实践路径。《中庸》被道学家视作儒家性命之书,不仅因其对人伦与天道的贯通式思考为道学建立起身心性命之学的整全框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因其对《诗经》中物象的引用为道学更新儒学话语提供了抓手。尤其是在道学话语体系中,对“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刻画成为描述道体的一个焦点论题。通过对鸢...
沃格林与历史哲学的超越进路————作者:孙飞;
摘要:沃格林对历史哲学的建构始于对意识理论的反思。这种意识、实在与历史的联结基于两个条件:第一,意识的功能被设定为超越者的分有部分;第二,在意识结构内,不同本质的转换存在着不可还原的历史参照点。通过将能够进行对象化分析的事物领域设置为存在-历史的场域,历史本体被构想为超越者在世内实现自身的过程,并贯穿于每一种意识经验。历史的位点因而需要放置在超越视域内,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件都属于唯一实在的实现过程,这其...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青春风
- 省级黑河学刊
- 北大核心齐鲁学刊
- 北大核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省级西夏研究
- 省级可乐
- 国家级生态文化
- 省级海岸生活
- 国家级中国地方志
- 省级出版科学
- 省级西藏文学
- 省级古典文献研究
- 北大核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作家
- 省级涉世之初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省级当代设计
- 北大核心音乐艺术
- 省级历史文献
- 省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当代青年
- 省级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国家级艺术与设计
- 北大核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体育科技
- 省级湖北档案
- 省级长白学刊
- 省级传媒观察
- 省级金沙江文艺
- 北大核心燕山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