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西夏研究》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西夏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西夏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聚合国内外学术力量,挖掘、整理、研究西夏历史文化,推动西夏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具有特色的西夏学术研究交流平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西夏历史文化、西夏语言文字、西夏文物考古、国外西夏学研究评介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李范文西夏学论文集》与《简明夏汉字典》出版 保宏彪;张万静; 2
2 元唐兀人星吉生平考论 邱树森;陈广恩; 3-9+52
3 试论元代甘宁青地区民族新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魏梓秋; 10-16
4 西夏诗歌用韵考 聂鸿音; 17-26
5 鲜演大师《华严经玄谈决择记》的西夏文译本 孙伯君; 27-34
6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卷 格林斯坦德;杜海; 35-38
7 夏州拓跋部的几个问题——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权墓志铭考释 杜建录; 39-43
8 西夏寺院依附人口初探——以《天盛律令》为中心 崔红芬;文志勇; 44-52
9 西夏文字及文物中所见其使用情况 牛达生; 53-60
10 西夏祭祀初探 孔德翊;贺亭; 61-65
11 夏辽边界问题再讨论 许伟伟;杨浣; 66-69
12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谢继胜; 70-90
13 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地带——贺兰山与阴山环黄河而生的多元文化 薛正昌; 91-96
14 哈剌灰人的族称问题研究 李自然; 97-100
15 安史之乱后朔方军的地位演变及其对党项的影响 保宏彪; 101-116
16 1920年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考析 张思源; 117-120
17 墨子的美育理念与理想社会观 霍然; 121-126
18 《西夏研究》2012年总目录 127-128
《西夏研究》杂志编辑部投稿要求: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
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十、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
伦理学论文: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门廊的研究以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具体分析建筑整体形态与建筑细部的关系,总结出拉卜楞寺传统宗教建筑门廊的特点,继而得到门廊细部的构造方式,使读者对拉卜楞宗教建筑的门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再结合其他地区用现代手段建造的此类建筑,为当前同类建筑的建造起参照作用,对此类建筑的文化保护也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拉卜楞寺;宗教建筑;门廊;应用
1绪论
1.1课题的提出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地域建筑创作形成了多元化局面,进入新时期以后,显得更加主动,不但逐渐看出地域体系,而且在保留原有成就的同时,开创了许多新的思路。当前的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既有通过采用现代结构和功能,将原有传统地方建筑细部简化、变形,同时遵循传统建筑的布局、形体、尺度、色彩等特点的作品;也有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处理,体量和塑造,地方材料的运用等方式,而不再追求传统造型和符号,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建筑地域特点的方法。
西夏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西夏文《佛说寿生经》再考————作者:张九玲;
摘要:序言、经文、咒语、十二相属和疏文,是文本结构完整的《佛说寿生经》的五个必备部分。通过解读西夏文《佛说寿生经》序言、经文、咒语、疏文、流传序,考察其早期略本、黑水城金代写本、西夏文拍卖本和明清本,可以明确《佛说寿生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演变过程。致力于弘扬佛法的西夏遗僧一行慧觉并不介意《佛说寿生经》是伪经,亲自为其作流传序,可惜《佛说寿生经》无法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那样入藏元刊西夏文...
西夏察军再研究——以西夏文《贞观统玉鉴》为中心————作者:李桥;
摘要:“察军”作为西夏军事监察体系的重要职官,属于统兵官并列的监察官,其职责主要包括对“统军”陷阵与败逃汇报的监察和对杀敌申功的最终核验。“察军”的军事监察权具有明确界限,既无权干预“统军”的军事指挥,向京城汇报“正统军”败逃时,也受到“副统军”的制约。根据《贞观统玉鉴》的相关法条,结合《光定十三年千户刘寨杀了人口状》,还原西夏杀敌申功的运作流程,包括基层申报、“司吏”汇总和“察军”核验三个步骤
图像中的契约精神——西夏契约中的押————作者:赵天英;张媛霞;
摘要:黑水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契约文献,从中反映了西夏的契约程式、内容及契约精神。这些契约里几乎都有画押,包括花押、指押、印押等不同类型。西夏契约中的押不仅具有法律效力,还是画押人的独特标识,故而具有稳定性,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与承诺。但押与当事人在契约中的身份变化紧密相关,当一个人在契约中充当立文字人和同立文字人时,一般会选择花押;偶尔他也会选择指押,尤其是作知见人的时候。这说明西夏契约中的押随着当事...
南宋张浚川陕宣抚处置司属官群体述论————作者:王泽青;
摘要:经过考证的张浚川陕宣抚处置司属官共有32位,按照与张浚的关系可分为“关系亲密型”“矛盾尖锐型”“信任破裂型”“独立行事型”“挂名型”“其他”6类。通过对属官政治背景、籍贯出身、知识背景、血缘关系、文武职务的分析,可知张浚的用人特质以地缘为主,文官比例高于武将,体现了明显的以文制武特征,军用性、财用性属官占比较高。这三个特征与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辖区、战争需求直接相关,符合现实的军政背景。张浚卸任宣抚处...
唐宋密教视觉文化的传承与新变——五个庙石窟第1窟十一面千手观音像研究————作者:郭子睿;
摘要:西夏重修的五个庙石窟第1窟,其壁画是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重要内容。主室北壁西侧所绘十一面千手观音像,不仅在风格样式上继承唐宋以来敦煌石窟壁画的视觉传统,延续汉传密教的文化内涵,还吸收融汇宋夏时期不同媒材艺术元素,形成别具一格的“旧体新样”。更为独特的是,画面并未表现眷属神众,仅有一身比丘侍立于菩萨右侧,位在千手观音的庇佑之下。画样应是受到同期瓜州石窟营建的影响。此图像见证着丝路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背...
俄藏黑水城инв.№7217《卜占书》释录及其所见纳甲筮法术语考索————作者:王巍;张向正;
摘要:俄藏黑水城инв.№7217《卜占书》是黑水城出土的一部西夏文纳甲筮法文献,通过对其内容的翻译,发现其内容与民国时期上海江东书局印行的《断易大全》中的部分内容极为相似;通过对勘研究,发现这部文献中纳甲筮法的翻译用字有着固定的用法;通过梳理,对于纳甲筮法术语的西夏文用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可指导未来相关文献的翻译工作。深入研究这些文献及其术语可以很好地探究西夏时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榆林窟洞窟穿道开凿年代初探————作者:邢耀龙;
摘要:在榆林窟现存的洞窟之中,大多数洞窟之间由穿道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洞窟内部彼此串联的通道。通过对榆林窟洞窟穿道内部的游人题记和穿道对壁画打破关系的整理,以及元代时期敦煌石窟营建的历史条件研究,从而锁定了榆林窟穿道开凿时间为至元到至正元年(1341)间,对榆林窟的石窟营建和洞窟分期研究有重要意义
西夏文《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的缀合与研究————作者:文志勇;
摘要:《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是西夏仁宗时期的僧人拶耶阿难答、鲜卑宝源、周慧海依据唐佛陀波利所译汉文佛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摘抄编写而成的伪经,崇信者甚众,流传广泛,版本诸多。从目前公布收藏的情况看,总体上可分为汉文和西夏文两大类文献,共40件文书。汉文文献最基本的有2种3件,一种是西夏僧人摘抄编写的《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有同样款式、内容一致的2件,TK164、TK165;一种是西夏僧人所依据的...
《西夏文<大宝积经>整理研究集成》出版————作者:王荣飞;
摘要:<正>2024年5月,由黄山书社推出的大型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丛书《西夏文<大宝积经>整理研究集成》(第一辑,共10册)正式出版。该丛书为“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同时也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以及“十四五”安徽省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甘肃华池县博物馆藏西夏文记账单初步研究————作者:冯星桥;佟建荣;
摘要:甘肃省华池县双塔寺遗址出土了一批西夏文文献。这批文献侵蚀较为严重,出土之时并未得到相关的重视,其中一批文献主要记述了一些人名以及其所缴纳的钱款数目。通过对比五代末期敦煌出土的社邑文献以及西夏的社邑文献,可确认其性质为寺院结社记账单,根据这批文献可推测出金代华池地区寺院结社的基本状况。金代华池地区在地理上与多个政权接壤,历史上又是一个多民族互嵌的地区且民族交往密切,该文献恰好是反映该地区多民族在经济...
宁夏贺兰山盘沟西夏遗址调查简报————作者:陈瑞;谷天骄;马晓招;张红英;
摘要:宁夏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存丰富,尤以西夏遗存最多。2023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受自治区文物局委托,就“贺兰山盘沟头东山坡处盗挖古钱币事件”进行现场勘查,发现一处西夏遗址。该遗址由三级台地构成,从中发现石墙、钱币与窖藏坑等遗迹。根据遗迹和建筑构件、陶器、瓷器、铁器及铜钱等遗物判断,该遗址应为西夏皇家寺庙
南北朝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忍冬纹样源流与样式————作者:魏慧慧;
摘要: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忍冬纹样共有向上伸展、对称、环形三种经典样式。忍冬纹样源自古埃及,定型于古希腊,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金银花图案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忍冬纹样式。敦煌忍冬纹样式是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
黑水城出土元代“卯历”考——兼论“画卯”与“点卯”————作者:何伟凤;
摘要:黑水城出土M1·1613号元代汉文社会文书,是古代官署中记载人名的账册“卯历”,也是目前所能见到保存下来最早有明确标识的“卯历”残片,不仅为元代“卯历”的存在与使用提供了一份实物证据,还有助于弄清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一批“人名单”的性质问题。文献记载宋朝就已经开始使用“卯历”,明清沿用称之为“卯簿”或“卯册”,不过经常被混用通称,没有严格区分。传世清代“卯簿”与出土元代“卯历”虽有不同,但仍保持高度一...
明清俗文学“西夏题材”研究回顾与展望————作者:杨文博;
摘要:近年来明清俗文学中西夏题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始材料的辑录和整理、各类叙录的基础研究、文学现象个案研究、文学现象综合研究四个方面。大型俗文学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研究俗文学西夏题材提供了基础文献;各类叙录则大致介绍了西夏题材故事的情节梗概、对相关史实进行了考证;个案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作品内容的考辨、作家生平的梳理、作家思想的辨析等方面;综合研究多通过相同主题、时期、文体等角度展开。学界对明清俗文学西夏...
人民出版社“历史通识书系”之《西夏史》出版————作者:谭强;
摘要:<正>2025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杜建录教授所著的《西夏史》,作为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的“历史通识书系”之一,是目前有关党项、西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通识著作。该书的出版对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境内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了解西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西夏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稿约
摘要:<正>《西夏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持立足宁夏、放眼世界,凝聚国内、国际西夏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打造既具有宁夏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术平台的办刊理念,关注学术前沿,注重创新性、原创性,着力推出西夏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语指示代词新探————作者:段玉泉;周绿峰;
摘要:西夏语中有丰富的指示代词,除学界经常介绍的“■”■、“■”thja1、“■”thja2、“■”thju2、“■”thja2五种外,结合文献和字书的梳理,还有“■”tjij1、“■”■、“■”t?jo1、“■”t?hju2、“■”xo1<...
西夏文《类林》被动句研究————作者:马辉芬;胡星星;
摘要:西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在表达句意的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语法手段。句子根据主语的施事和受事情况可以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西夏语中绝大多数句子都是主动句,被动句数量较少。为了能对西夏语的被动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文以西夏文《类林》为主要材料,根据其施受关系归纳总结出了三种被动句的类型,并结合具体例子对西夏文《类林》中被动句的特征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加深学界对西夏语语法特点的认识
关于西夏天盛元宝背“西”及光定元宝钱文的新思考——基于宋代货币文化比较视野的考察————作者:于光建;郭文泾;
摘要:西夏典章制度多仿唐宋,其货币文化也深受唐宋货币文化影响。以此为考察视野,考古发现的天盛元宝背“西”钱的“西”字可能代表了其铸造发行地——西夏西凉府或西路经略司。深受宋代货币皇帝御书体文化的影响,西夏光定元宝钱文有可能是由擅长书法的西夏状元皇帝神宗李遵顼书写。西夏钱币不仅是西夏社会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西夏与宋朝经济上交流、制度上借鉴、文化上交融的体现。精妙绝伦的钱文书法以及与北宋一脉相承的货币文化,...
西夏农牧生产节奏及其破坏因素与补救措施————作者:郝振宇;杨杰伟;
摘要:自隋唐时期迁居陕北、陇右及至西夏灭亡的六个多世纪中,西夏社会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生产生活节奏,民众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很强的节律性特征。受灾害频发的自然因素影响,西夏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被经常性打断,导致民众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得不到有效保障,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脆弱性。为补救生产活动被破坏后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以官仓赈济的形式积极救助,这不仅有助于民众生产生活的恢复,也是西夏政府“救荒之术即靖乱之方”的灾...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都市心情
- 省级杭州文博
- 北大核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卷宗
- 国家级儿童音乐
- 南大核心哲学研究
- 国家级百姓
- 国家级创意世界
- 省级大庆社会科学
- 省级书摘
- 省级公共艺术
- 北大核心图书馆
- 北大核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菏泽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省级决策
- 省级贡嘎山
- 北大核心山花
- 省级山东档案
- 省级体育科技
- 北大核心周易研究
- 国家级民族文学
- 省级东方文化周刊
- 北大核心北京纪事
- 省级东方电影
- 北大核心解放军文艺
- 国家级中国文化遗产
- 北大核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