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燕山大学学报

燕山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3-1277/C
国际标准刊号:1009-2692
主办单位:燕山大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宁夏大学学报》期刊版面费多少
下一本期杂志:《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杂志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燕山大学学报》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文化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尤其欢迎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的争鸣文章,欢迎对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思潮、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本刊立足燕山大学,面向全国。热忱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投稿。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文化学、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

  【投稿须知】

  1.每篇稿件的字数底线为500字以上,除非体裁特点所需(如诗歌)。2500字左右的文章,系统将自动分为"上篇"和"下篇",或者按照1、2、3、4……序号分开。龙源后台技术系统以篇文章为单位计费。长篇作品每次连载不低于2500字左右,标题上要标明序号。

  2.稿件质量须达到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

  3.文章标题中一般情况下不得出现空格。举例:“笑跑四季”,不能是“笑跑四季”。

  4.正文首段上方无空行,正文中不得再出现标题和作者姓名等相关信息。

  5.每自然段前用全角空两个字符的位置,每段间空一行。

  6.正文中的小标题和章节数前须空两格全角汉字的位置,并和上下文适当分行。

  7.数字和英文字母一律为半角。

  8.请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排版,本杂志社保留审改、编辑以及删除的相关权力。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论语》在西方的前世今生 李伟荣,梁慧娜,吴素馨

  理雅各《论语》英译的变异研究 万燚

  卫礼贤的汉学成就及其《论语》德译本 解藜,XIE Li

  《论语》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述略 成蕾,赵治平

  古代以来《论语》在日本的接受、传播与研究史述 瞿莎蔚,邓亚婷,王冰菁

  康有为的荀子视界 魏义霞,WEI Yixia

  论王夫之哲学中的本体八义 赵中国,ZHAO Zhongguo

  从庄学的角度窥测嵇康之死 刘世明,LIU Shiming

  从《指物论》和《名实论》看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 王永,冯浩

  列斐伏尔空间哲学思想溯因 张华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下的意识解释研究 符彬

  微博话语权争论的误区与超越--以国家和社会为视角 徐昀,张海荣,XU Yun,ZHANG Hairong

  网络动员研究述评--以冲突管理为视角 徐祖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策略--基于价值认同的视角 赵冶

  收集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研究 马向,刘立霞

  论违约责任之过失相抵规则 张靖熙

  草创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文心雕龙》书写 贺根民,周海汀

  从病理现象到文学经典--先唐复生故事的现实基础与文学创造 李浩

  试论理学家的家庭教育对宋代文学理论的贡献--以孙奕《履斋示儿编》为例 董晨,DONG Chen

  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及其对语法化的作用 李永,李冠男,LI Yong,LI Guannan

  现代管理科学投稿: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家庭冲突和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考察了社会支持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层次回归以及调节效度检验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中WIF时间冲突、FIW压力冲突以及WIF行为冲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影响;(2)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影响;(3)通过回归分析也证明了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工作-家庭冲突三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指出通过企业帮助、政府支持及农民工自身调解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矛盾。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家庭冲突,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引言

  将主观幸福感加入民生指标,充分反映出党与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注[1]。居民幸福感是度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也是衡量和谐社会以及幸福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2]。根据2013年《新民周刊》的最新统计,新生代务工者(1980年以后出生)大约有 8 487 万人,占外出务工者的 58.4%。相比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员工总数,其数量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并且逐渐上升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3]。所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燕山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从“反弹”到“反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演进韧性机制————作者:陈智;

摘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进入冲刺和收尾时期,此阶段表现出的发展与治理机制亟需进行系统性归纳。首先,以“有效性”视角分析两大战略从“衔接”迈向“有效衔接”背后的学理意涵,并嵌入一套与之适配的“演进韧性”分析框架。基于“演进韧性”的研究范式,从“反弹”与“反超”两大接续又相并的衔接子阶段,分别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系统性解析。最后,构建形成“反弹并反超”的整体性韧性机制。该机制...

就道与避世之争:《论语》“樊迟请学稼”章释论————作者:周宝银;李兆祥;

摘要:《论语》“樊迟请学稼”在学术界争议颇多,意蕴难明。考察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孔子的从政经历,深入剖析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场景,拨开层层迷雾。发现“樊迟请学稼”章是樊迟以“学稼”“为圃”为隐喻,规劝孔子明于时势,放弃所求之“道”,不做无谓抗争。孔子则希望弟子修道成人、成为君子,因樊迟对自己所求之道理解不深而声色俱厉批评其“小人哉”。此章表层是孔子师徒关乎“稼穑”的答问,深层意蕴表达是在“天下无道”,孔子“道难...

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手稿中的修改研究————作者:颜天泽;冯全功;

摘要:翻译手稿是译者翻译行为的可视化呈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思维过程与翻译追求。本文旨在探讨霍克思《红楼梦》翻译手稿第三回中的修改痕迹,将其分局部修改、随译随改、宏观调整、整体誊写四种方式。研究发现,霍克思译文的各级语言单位被译者视为一个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体,其修改背后所体现的翻译家精神对中国经典文学外译不无启发

评点入译:《西游补》最新英译本介评————作者:荣立宇;张媛;

摘要:李前程与何谷理合作完成的《西游补》新译本具有四大显著特征:精选底本,确保小说内容的完整性;更正讹误,提高译文的准确性;精雕细琢,增强文学表达的精确度;评点入译,进一步强化文本的语境化呈现。“评点入译”作为一种翻译实践,不仅为海外读者提供了理解小说内容的重要阐释线索,也使他们得以接触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眉批与回批批评方式。这种将批评文字连同小说正文一并翻译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算法赋能与风险规制: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双重逻辑及协同路径————作者:谢婷婷;

摘要: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算法技术通过重构信息传播生态形成“赋能-风险”双重作用机制。其智能分发机制在提升意识形态传播效能的同时,因资本逐利逻辑与算法黑箱特性催生价值认知消解、信息茧房固化等系统性风险,导致高校青年群体面临认知偏差与价值认同危机。基于算法嵌入引发的治理张力,提出构建“技术应用-制度规约-传播创新-主体培育-能力建构”五维协同治理模型,形成了从技术工具赋能到治理能力跃升的完...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乡村创新创业的中介效应————作者:刘莹;宋凤轩;

摘要:使用2008—2021年的地级市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和低收入水平乡村的影响更为显著;门槛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水平逐渐跨越各个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增强;...

旅游业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交互逻辑与实现路径————作者:翁钢民;田菲菲;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下,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转型的核心要求。深入探讨旅游业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双向交互,不仅有助于塑造产业生态新格局,还可以为发展模式创新和要素优化重组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在这一交互关系中,旅游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驱动和结构优化推动了行业提质增效,而旅游业的质量提升则进一步反哺生产力的形成与演化,释放出经济、环境、社会和技术的协同效应。...

研学旅游高质量普惠发展:国家战略与政府角色————作者:张杨;

摘要:研学旅游是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社会教育方式。自上而下的政策利好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催化研学旅游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也面临着认知功利化、优质供给不足、体验欠佳等问题。未来应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广泛的发展共识和包容的社会氛围,扩大青少年研学基本盘,并广泛吸引全球青少年研学中国。其中,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探索新模式、构建新机制、开辟新路径,积极探寻契合我国国情的普惠式发展战略,让绝大多数青少年研得好、游得起...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和实践路径————作者:张春玲;栾凌云;

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新动力、新技术和新模式。文章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和特征出发,阐明要素革新催生新技术、新技术驱动产业和业态创新、绿色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主体抗风险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

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场景传播及其实践策略————作者:潘同人;

摘要:进入智媒时代,场景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方式。在场景传播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趋向分众化,传播效果受到时空情境的制约,传播技术日益连通现实与虚拟,传播内容更加具象化,传播过程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在场感”。主流意识形态场景传播由受众要素、时空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和社交要素构成,遵循场景感知、场景构建和场景匹配的内在逻辑。宣传主体要精准掌握和主动塑造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敏锐感知和科学...

墨学与中国文化————作者:孙中原;

摘要:实证墨学是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传承弘扬、创新转型。墨子务实辩证的科学文化观,是墨学传承创新中国文化的机制原理、内生动力与发展张力。墨学对中国文化的赓续变通,典型体现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统一性、多元性与包容性。在新时代,借鉴墨子务实辩证的科学文化观,建构现代中国新型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出创新性、开拓性与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先进科学文化联系接轨,融通互鉴,必将极大增...

吕大临礼学“中道”观发微————作者:曹栋;王宇琴;

摘要:目前学界对吕大临礼学思想与“中道”观的研究基本割裂为二,鲜有从“中道”的视角论其礼学实质。吕大临的礼学“中道”观是对张载礼学思想及二程“中道”观的综合吸收与改造。吕大临视礼为先王“执中”所制,所制之礼源于“大本”之“中”,且“礼”具有修养与教化的双重功能。就修养论而言,众人需在知礼、养气、守静与持敬时以“中”为基本理则,以此达到“中”的至高境界;就教化论而言,君主在“执中”修身的前提下,而“教民之...

所学与所思——《有话直说:我的哲学心得》评介————作者:柯亚莉;

摘要:<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志明先生的新著《有话直说:我的哲学心得》于2025年4月由燕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志明是哲学名家,本书收录作者已发和待刊的文章11篇,其中古代哲学6篇、近代哲学4篇、现代哲学1篇,末附访谈录1篇,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研治中国哲学的所学与所思。首先,本书虽非系统的哲学史著作,但所收11篇文章,或者梳理中国哲学史的线索和脉络,或者阐述哲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纲举目张...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稿约

摘要:<正>《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文学、翻译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尤其欢迎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文章,欢迎对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思潮、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本刊立足燕山大学,面向全国。热忱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投稿

数字化技术迭代下的流域治理研究:进程、特征与展望————作者:司林波;高林林;

摘要:流域治理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技术是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以中国知网收录的1992—2024年重要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深入剖析流域治理在数字化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态势与特色。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迭代下的流域治理研究经历了传统技术期、信息化建设期、集成化发展期和智慧水利构建期四个阶段,形成了技术赋能驱动典型地区流域治理模式迭代、技术融合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

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晋西北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张力及其因应(1945—1949)——基于《高鲁日记》的考察————作者:高丹;邓群刚;

摘要:土地改革政策的落地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愿景与当地农民的传统惯习相互碰撞、互动的过程。《高鲁日记》中对晋西北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记录表明:面对中共革命政策,当地农民往往以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予以回应,严重阻碍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为此,中共从改造农民的传统惯习入手,通过“划成分”“翻身”“诉苦”等话语机制并以戏曲为话语载体,使农民从传统惯习的束缚解放出来,树立起反封建统一战线思想和民主政...

AI时代翻译本质的重构:一个“主体间性”的理论视角————作者:陈彦旭;

摘要:基于“主体间性”的理论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对翻译本质所带来的重构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现象学、存在主义与交往理论等主体间性思想,并结合大语言模型等最新科技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深入分析了翻译主体多元化及其协作关系的新特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在文本理解与生成中的“类主体性”逐渐增强,与人类译者在文化判断及语境适配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形成互补,共同构筑了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翻译生态。翻译活动由线性的...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能力培养——基于“四元耦合”翻译能力框架和知识库————作者:张祖瑞;张志云;胡英花;

摘要:作为数智化时代翻译教育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替代危机的一种尝试,本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突破传统“语言—知识—思维”认知三角的局限,构建并论证了“语言—知识—思维—技术”四元耦合翻译能力模型,并开发了模块化的四元耦合翻译知识库。为验证该模式的教学效能,以翻译本科专业(BTI)与非语言专业两类主要学习者群体的项目式翻译教学为研究对象,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对照实验研究,通过翻译项目前后的翻译水平测试量...

五维联动:中国数字政府现代化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63份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作者:雷晓康;韩晓丽;陈泽鹏;

摘要:把握中国数字政府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对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前三梯队的省级政策文本为样本,构建出中国数字政府现代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模型。研究认为,中国数字政府现代化建设是“五维联动”的结果,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是其系统要素,便民服务机制、制约监督机制和府际治理机制是其过程机制,五个维度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数字政府现代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迈向中国式...

否定的他者:鲍德里亚的主体重构之路————作者:李阳;

摘要: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重要的思想家,在其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主—客体”关系。在早期思想中,鲍德里亚对主客体关系的讨论多限于政治经济学的场域。而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之后的作品中,鲍德里亚逐渐将“主—客体”的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转向了更为形而上的哲学探讨。而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品则更充满了碎片化和玄想特质。在过渡期和后期的作品中,鲍德里亚对“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更为侧重于伦...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