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杂志,原名《西方语文》(双月刊)创办于1957年6月。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我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也是我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均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北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语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并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本刊由北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排印出版,是我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每期印数在35000册以上。本刊长期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获评"北京市十佳社科学报"和"北京市一等奖社科学报"等。并为《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学术性、规范性得到国际学界认可,为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研究文摘》(LinguisticsandLanguageBehavior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igicalAbstracts)等著名文摘检索刊物收录。
《外语教学与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阅读推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随着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普及和深化,本刊已经从一份以翻译介绍国外外语教学理论为主的刊物变为介绍中国外语教学界的研究动向、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刊物,成为国内的主要大学博士研究生、外语研究和教学人员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园地,并且在国际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刊物的用户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语教学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试论外语教育能力建设————作者:李宇明;
摘要:国家外语能力是国家利用外语解决国内外相关事务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语种能力和外语述说能力。外语教育是国家外语能力形成的基础,“外语+专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形成国家外语能力的基本途径。实施“外语+专业”教育,教师需要更新单纯教授外语技能的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述说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应避免外语与专业“大拼盘”或“两张皮”的现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和教研组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
句法岛中长距离依存关系加工的眼动研究————作者:吕骏;
摘要:句法岛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揭示孤岛效应是语法违例现象,还是加工困难所致。本研究利用接应代词构建其与句法岛外填充词的长距离依存关系,考察英语母语者构建此类复杂句法结构的难度。依据资源限制假说,母语者因加工资源所限,在加工早期难以构建跨越句法岛的长距离依存关系。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句法岛结构中,母语者在加工早期便能积极构建长距离依存关系,说明资源限制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孤岛效应。本研究对孤岛效应理论具...
行动者的多重性与协作性:《冬牧场》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作者:王骁;
摘要:非虚构作家李娟的《冬牧场》于2021年在英语世界出版,作品以游记形式记录我国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文立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冬牧场》的译介传播为个案,分析汉学家引介、出版社招募、译者翻译、合作译者介入、译本完善和合作推介这六个阶段。研究发现单一行动者能发起不同转译过程并承担多重角色。在译介网络中,行动者通过多重协作发挥各自作用,如出版社、平台与译者间的互惠共生,以及译者对文化的忠...
论元的指谓——英汉语比较视角下的本体论分析————作者:张小倩;胡建华;
摘要:本文从英汉语比较的视角探讨自然语言中论元指谓的区分及区分手段。在本体论的分析框架下,本文指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或其他任何语言),论元都指谓实体,且实体可分为具体物体、事件、事实、命题四类。英、汉语都可利用谓词对不同类型的实体加以区分,体现出语义上的跨语言普遍性,但英、汉语对谓词的具体区分标准存在跨语言差异。虽然形态-句法标记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论元指谓加以区分,但这一语法手段并不能对四类实体进行严格...
基于形符的语义向量空间模型视域下英语缩合词语义分类再思考——以X-tel和X-(a/o)holic为例————作者:孟庆楠;罗卫华;Martin Hilpert;
摘要:本研究采用基于形符的语义向量空间模型,以X-tel和X-(a/o)holic型缩合词为例,借助COCA、enTenTen21语料库和R软件,重新审视Plag(2003)关于英语缩合词的语义分类方式。结果表明:Plag的二分法有些过于绝对,其所列举的标准缩合词boatel具有与缩略复合词motel相似的语义右向性分布特征,更宜将所有X-tel型缩合词视作一个连续体。就X-(a/o)holic型缩合词...
论文学与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作者:罗良功;
摘要:在世界人文学科日渐式微、中国更强调外语教育社会价值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还需要文学吗?本文从剖析文学与外语教育的关系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中文学教育的使命及其改革路径。本文认为,文学是外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外语教育目标的有效支撑;新时代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被赋予了新使命,即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和“文学应用能力”,以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应推...
外语教育学视角下的文学教育:意义、潜能和方法————作者:王宗琥;
摘要: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迅猛发展,给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高等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向全人教育的转向又为文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育人机遇。本文认为,文学教育应从单纯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教授,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博雅之人,其实施路径是积极地利用文学中本自具足的育人资源,致力于培养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思想力、创造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国际沟通力。为此,本文提出外国文学教育改革的基本...
文学教育的功效——基于“外语教育学”的思考————作者:杨金才;
摘要:文学教育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受到高度重视。有关文学教育的论述虽然不少,在方法论和宏观叙述层面亦有建树,但在微观考察和具体实施方面仍欠缺细致和系统的探究,文学教育的功效需要从整个外语教育的系统性视角去探索,进一步明确其应有之义。文学教育在外语人才培养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使命,尤其在形塑人文素养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有待进一步探求。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外语教育学”...
汉英翻译中的译者心流体验:积极心理机制与认知特征探析————作者:翁羽;李彦泽;
摘要: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以108名学生译者为实验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多元化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探索翻译过程中心流体验的形成机制及其具体认知特点,并系统归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普遍积极心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1)在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时,约有37%的学生译者成功进入心流状态;2)技能与挑战的高度匹配是促使翻译心流产生的关键因素,高控制感和忘我状态是翻译心流最显著的认知特点;3)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无论...
《根句法》评述————作者:唐玉柱;
摘要:<正>Shigeru Miyagawa. 2022. Syntax in the Treetops. The MIT Press. xviii+234pp.在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中,句子基本结构[CP [TP[VP V...]]]中的VP是谓词论元层,TP是纯粹语法层,CP是话语语用层(Platzack 2001)。按照语言学的传统区分,有关话语言语行为的问题,基本是留给语用学去研究了
首届全球华人学者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国际高端论坛征文
摘要:<正>为促进全球华人学者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语言学及语言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拟定于2025年5月16—18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首届全球华人学者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国际高端论坛”。本次论坛将以“从全球眼光看中国语言学及语言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为主题,汇聚海内外知名华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语言学及语言教育领域的热...
外语教育学学科设置背景下的文学教育及其研究————作者:王卓;
摘要:外语教育学作为二级学科的设立将对整个外语教育生态产生深刻影响,对外语学科转型发展、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外语教师的身份归属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学”的文学,具有伦理道德、情感、认知、审美等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外语育人的重要载体。那么文学教育及文学教育研究与外语教育学之间具有怎样的学理和实践联系,文学教育和文学教育研究如何有效地参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构建和育人实践等问题就成为外语教育领域和中外文学...
定指效应与汉语“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研究————作者:李京廉;汪昌松;
摘要:本文从定指效应出发考察汉语存现句中“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的句法构造。已有分析不能解释为何该结构可以出现在汉语存现句中而不违反定指效应。本文通过数量提问测试、数词“一”省略测试、语义指向测试及共现测试,证明汉语存现句中的“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是一个数词短语而非限定词短语。由于数词短语是不定指的,因而“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可以出现在汉语存现句中而不违反定指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比较了汉语“人称代...
文学在外语教育中的永恒价值————作者:郭英剑;
摘要:在信息化、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外语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学在其中的价值也愈发受到挑战。本文从文学在外语教育中的多重作用出发,探讨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首先,文学作为语言、翻译及文化的桥梁,在外语教育中提供了深层联结,不仅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更赋予他们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其次,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尽管技术工具能高效总结过往数据,但文学却能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
构建满足时代需求的翻译队伍————作者:黄友义;
摘要:中国的翻译行业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相对实际需求还存在翻译能力不够强、传播力度不够大的问题,人才培养也表现出虽有规模但质量欠佳等不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促进翻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从多角度入手: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译作质量,强化翻译能力和传播效果;2)健全相关机制,特别是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推动翻译业的健康发展;3)人才培养部门和用人部门...
大语言模型背景下个性化外语教育的实施策略————作者:许家金;
摘要:个性化外语教育一直备受重视,外语教育界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大语言模型的兴起则为个性化外语教育提供了全新契机。本文从主体和主体间两个维度,探讨大语言模型对个性化外语教育发展的中介作用。在主体维度上,大语言模型可以生成符合学生个体内在特点(如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等)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在主体间维度上,大语言模型可以辅助编制出适应不同互动场景的跨文化教学设计。概言之,广大外语专业师生均需积极应变...
基于熵算法的口译语言简化研究:受限语言视角————作者:刘康龙;李德超;
摘要: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理论,采用词形熵和词性熵为核心指标分析英语口译语言、英语二语和英语母语在词汇和句法上的复杂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词形熵方面,口译语言与二语无显著差别,相比母语均呈现出简化趋势;在词性熵方面,口译语言与二语同样无显著差异,且二者的词性熵均显著低于母语。本研究结果说明,口译语言和二语作为受限语言具有共性特征,在词汇选择和句法结构上均呈现出简化倾向。本研究通过引入“受限语言”这一视角,...
通达学术之心的津桥————作者:王文斌;
摘要:<正>学术思想的现代传播,若学术期刊缺席,人们对新材料的挖掘、对新问题的发现、对新观点的提出,对新理论的构建,就难以外扬。学术期刊是宣示学术成果、引领学术探究、催生学术突破、激发学术创造、促进学术发展的摇篮,也是学术新思想先声者的津桥。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与研究》与兄弟期刊一道,执手前行,为我国的语言学探索、语言研究、外语教育探寻
诗体语篇的批评隐–转喻分析:模式构建与分析方法————作者:卢卫中;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批评隐喻分析和批评转喻分析这两种模式,提出诗体语篇解读的新模式——“批评隐-转喻分析”模式。研究发现,诗体语篇往往是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两者之间主要存在三种互动关系:在隐喻主导的诗体语篇中,转喻对隐喻起着重要的支撑或辅助作用;在转喻主导的诗体语篇中,隐喻对转喻的辅助作用有限;而在隐喻和转喻均衡的诗体语篇中,两者则分别对对方起到一定的辅助或支撑作用。新分析模式具有较强...
续说与续写产出模态促学语言的对比研究————作者:王初明;王启;
摘要:本文报道一项实证研究,探讨续说和续写两种产出模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实验要求两组水平相仿的英语学习者分别就同一英语故事进行读后续写和读后续说,之后研究者对其续作的协同效应和语言产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产出模态的确能显著影响学习者的续作表现,相比续写,续说的长度更长,句法复杂度更高,而两者的偏误率除时态偏误外基本无显著差异;2)续说产生的协同效应强于续写,这是续说句法复杂度更高的主因,但未...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新语文学习(高中)
-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省级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 省级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 省级红领巾B(快乐)
- 省级《当代职业教育》
- 北大核心《教师教育研究》
- 国家级《教师教育学报》
- 省级名侦探联盟
- 省级《新课程学习》
- 省级红蜻蜓
- 北大核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作文通讯
- 省级《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益智画册
- 省级山西成人教育
- 省级日语知识
- 省级《西藏教育》
- 省级《文史知识》
- 省级红领巾A(成长)
- 省级《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科学(教师)》
- 省级少年科学画报
- 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
- 省级小学教学(语文版)
- 北大核心《教育科学研究》
- 省级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省级《教育实践与研究》
- 省级《安顺学院学报》
- 国家级《珠算与珠心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