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1-1570/G4
国际标准刊号:1674-5485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查看现代教育管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高校应用数学学报》核心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复旦教育论坛》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期刊简介

  《现代教育管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获奖情况

  1992年和1993年两次被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评定为优秀期刊;1994-2008年连续四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期刊;2000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2004年以来四次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文摘杂志

  应用力学评论

  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

  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办刊宗旨

  现代教育管理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以邓,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

  杂志栏目

  设有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栏目。

  读者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别敦荣,BIE Dunrong

  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执行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齐明明,刘静,QI Mingming,LIU Jing

  高校发展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 林伟红,曾成栋,LIN Weihong,ZENG Chengdong

  我国高校战略发展困境及其破解 陈斌,CHEN Bin

  走向现代教育治理的教育管理权力重构 王珊,苏君阳,WANG Shan,SU Junyang

  地方教育行政分权:韩国教育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孙芳,李根珍,SUN Fang,LI Genzhen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国外大学治理转型——以英、德、法、荷四国为例 马晓龙,都健,MA Xiaolong,DU Jian

  大学服务属性:“一般属性”抑或“本质属性” 钱志刚,QIAN Zhigang

  关于大学社会职能演变、异化问题的思考 王爱民,WANG Aimin

  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风险与规避策略 许晓辉,高光琪,张优,XU Xiaohui,GAO Guangqi,ZHANG You

  权力博弈与价值嬗变: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 李峻,陈鹤鸣,颜晓红,LI Jun,CHEN Heming,YAN Xiaohong

  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制衡 鲁鑫,王瑜,LU Xin,WANG Yu

  省属“211工程”高校科研发展水平差距的实证研究 任初明,张超,REN Chuming,ZHANG Chao

  基于历史数据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进展分析 李振超,陈琳,郑旭东,LI Zhenchao,CHEN Lin,ZHENG Xudong

  中级职称论文: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能力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增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重要弥补。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展开论述,在基本概念的分析之上,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字:中小学,校外,活动课程,实践

  一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

  第一、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根据学生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在校外的活动课程实践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认知进行指导的实践课程。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实践性、自主性、启发性。实践性主要是指校外活动课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活动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自主性主要是在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对于活动的开展以及自己的行动有明确的自主性,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启发性主要是指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精神思想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学生从活动课程中收获启示,精神思维获得增长,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思想的增长。比如说参观科技馆,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看和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很大的自由,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自我的想象和沉淀,学生通过参观思考对于思想产生影响和变化,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更高的高度延伸。

  现代教育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职教出海”的时代意蕴、模式选择与实践进路————作者:刘晓;康梦云;

摘要:“职教出海”不仅是教育强国进程中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在新时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折衷理论构建“职教出海”要素分析框架,结合“职教出海”的实践情况,将“职教出海”的典型实践模式划分为品牌统筹型、产教联培型与标准输出型三种,以便为职业教育机构选择合适的“职教出海”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为推动“职教出海”行稳致远,应聚焦区位优势匹配、资源优化...

2018—2024年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兼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作者:张磊;

摘要:2018年和2024年两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分析2018—2024年《教育学文摘》摘编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梳理出这一阶段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核心议题与重点问题:以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梳理并分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以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探讨我国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解决教育实践难题为核心,为国家政策文件出台提供学理支撑;以推动学科发展为目标,开展基本...

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建设的内在理据、具体方式与实现路径————作者:邹太龙;谢敏;

摘要:教育家精神与师德建设的目标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培育新时代强国之师的必由之路。教育家精神凝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师德建设的历史根基,师德建设从教育家精神蕴含的超越性和崇高性特质中获得价值引领,从教育家精神镌刻的精神基因中汲取破解师德建设困囿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建设,需要以理想信念之基和道德情操之魂涵养教师个人品德、以启智润心之智和勤...

产教智库联盟赋能“职教出海”的多维逻辑、现实挑战及行动策略————作者:王屹;李晓娟;

摘要:“职教出海”是新时代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产教智库联盟拓展了“职教出海”的实践路径,为其提供了专业化的驱动力。产教智库联盟赋能“职教出海”的逻辑体现为:以促进资源集聚赋能融合型“职教出海”、以推动成果创新赋能优质型“职教出海”、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赋能高效型“职教出海”、以实现资源共享赋能共赢型“职教出海”。产教智库联盟助力“职教出海”面临着组织依附性强、发展定位模糊、主体离散性强、运行...

中国式教育家精神的演化历程、逻辑内核与培养举措————作者:李纯;敖艺菲;

摘要:教育家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而教育家精神则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承载着历史性的变迁。厘清中国式教育家精神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演变,清晰把握其演化历程及规律,是理解中国式教育家精神本质、赓续中国教育血脉的必然路径。中国式教育家精神,根本在于坚守“以文化人、心有大我”的理想弘道,注重“行为世范、求是创新”的专业素养,更兼具“仁而爱人、因材施教”的高远追求。中国式教育家精神经历了从古代“人师”风骨的传承、到近代“专...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多维思考(笔谈)————作者:别敦荣;崔延强;马晓强;贺祖斌;杨兆山;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我国正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高等教育不仅发挥着龙头作用,引领教育强国建设方向,而且对教育强国的功能释放与提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强才有真正的教育强国,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抓手,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建成教育强国的有效路径。我国应紧密围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

省级课程领导力的内涵缘起、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径————作者:石鸥;高湘平;

摘要:省级课程领导力是课程领导力的一个层级和维度,本质上属于领导力范畴,特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省域范围内设计、规划和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能力。这是一种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持续因地制宜推进省域课程改革的能力,是集课程决策、课程组织、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于一体的能力系统。省级课程领导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建设地方课程和指导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当前,各地公布的省级课...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王正青;张玉超;

摘要: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在助推社会健康发展、助力高校转型发展、助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朝向专业化发展的进阶阶段。通过梳理现阶段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发现,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还面临教育价值定位模糊,高校规划缺乏主动性;责任机构彼此分离,外部环境缺乏生长性;资源建设跟进滞后,人才培养缺乏衔接性等现实困境。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进程中,...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双碳”转型的基本逻辑、现实挑战与路径————作者:王诺斯;石宇杰;张建军;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双碳”为实践理性的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实现自身的“双碳”转型,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双碳”转型存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三重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双碳”转型面临着理念变革、功能更新、治理重构三大现实挑战。基于此,可以通过加速高等教育各主体对新质理念变革的理解、促进高等教育功能整体性发挥和推动高等教育治理重构等系统性...

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张文;李彦群;

摘要:鉴于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要求,学校课程领导作为课程实施的末端日益受到重视。课程领导是一个舶来概念,但是在引入我国之后,与我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升学校课程领导能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改善教师课程实施综合能力的关键路径,是课程领导研究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动力基础。但是在当前,学校课程领导却面临研究与实践热度降低、行政与专业纠结、效果与影响微弱等困境。因此,学校课程领导亟须进...

高校新医科建设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作者:曲波;

摘要:高校新医科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一种新事物新范式,它是以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高质量和高水平医学人才为核心的,蕴含新理念、新路径、新制度和新文化的,能够彰显新时代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特色的医学教育。目前,高校新医科建设面临顶层设计与研究支撑不足、学科专业一体化联动亟待深化、协同育人校内外双循环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教育教学制度及其资源配置仍须优化等现实困境。高校新医科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方协作的长...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价值意蕴、多维困境与发展路径————作者:尚丽平;倪鑫;张广兵;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掀起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也催生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动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我国新工科建设扬帆启航。作为新工科建设主体的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价值、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价值、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内生价值、提升学生竞争力的育人价值等。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也面临着标准...

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演进之路与未来向度————作者:赵岚;陈恩西;

摘要:师范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核心。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始终聚焦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政策内容建设采取“积小变大”的探索模式,政策执行寻求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与灵活的实施策略之间进行动态平衡。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突出政策的适应性;二是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保障政策的顺畅性;三是坚持需求与传承相互结合,确保政策的持续性...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阶段特征、变迁逻辑与未来进路————作者:赵楷夫;张妍;

摘要:良好的教师教育政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初步探索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及守正创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型、从效率优先向优质均衡发展、从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以坚守时代所需为基本旨趣的变迁逻辑。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应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彰显教师教育政策目标旨趣;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构建教师教育政策发展新格局;拓...

新的文化使命下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作者:刘学智;肖泽人;

摘要:在新的文化使命下,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践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关键举措,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要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明确根魂结合的教材目标体系;兼顾文化知识与文化价值,构建辩证统一的教材组织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承上启下的教材话语体系。推进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应做到优化逻辑结构,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建设新理念;营造数字生态,探索以数字为驱...

新的文化使命下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作者:刘学智;肖泽人;

摘要: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下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践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关键举措,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要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明确根魂结合的教材目标体系;兼顾文化知识与文化价值,构建辩证统一的教材组织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承上启下的教材话语体系。推进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应做到优化逻辑结构,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建设新理念;营造数字生态,探索以数字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作者:周密;李明;杨欣;

摘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作者:周密;李明;杨欣;

摘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为: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

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何以可能——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作者:李必新;王媛;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规律,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即基于“人”的教育职业性。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确立的内在逻辑是职业逻辑,即职业能力的发展逻辑,它也是职业教育成为统一体系的核心逻辑。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存在的属性诉求,其逻辑样态包括基于职业逻辑的能力逻辑样态和知识逻辑样态,它们是职...

以法治之力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笔谈)————作者:陈鹏;张甜;刘璞;姚荣;郑磊;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工程,法治在其中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从制度构建到全面法治的深刻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节点,教育法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立法层面需要增强教育法典编纂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执法环节需要强化教育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与...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