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978/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1760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新东方英语》英语教师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高校招生》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全国中文期刊。它主要发表教育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综合性教育理论季刊;它囊括了反映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重要政策和实践问题的学术论文,调查实验报告,政策报告,对特定时期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前瞻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及有学术品位的教育经典和新教育图书评论等;它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和政策性,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者及关注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各界人士。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2014年01期目录参考:

  1 高等教育开放课程运动:赤裸裸的权力及对其民主潜能的质疑 罗伯特.A.罗兹 5-26

  2 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组织的非营利性 李立国 27-38

  3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效率的不一致性——基于因子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刘鑫桥 39-55

  4 智慧教育:一个现象学的探究 蓝劲松 韩亚楠 56-70

  5 学术自主与学术自由关系辨析 何生根 71-86

  6 赫钦斯与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目的观比较分析 刘建霞 周明哲 87-97

  7 有效教学视导初探 胡仁东 98-111

  8 边疆地区大学生参与城乡教育互动发展方式满意度分析——以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顶岗支教”项目为例 王志刚 周永刚 韩剑龙 112-127

  9 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重心上移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医药类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变化为例 杨海燕 李小花 128-139

  10 对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政策的评价——基于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 张冠勇 卢旖旎 140-149

  11 中国近现代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 杨健美 胡金平 150-159

  12 浅析美国赠地学院创建模式及其影响 崔高鹏 160-171

  心理辅导论文: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形式初探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面对新情况和需求量庞大的团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和疏导方式。本文欲探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形式。

  关键字:心理辅导论文范文,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有效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寓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适用于大学生积聚心理能量和人格成长,对未来大学校园构建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不一致,如果这时进行心理辅导,可能对学生或者对于心理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团体心理咨询在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具体来说:首先是影响广泛,它是一种多向沟通,对每一位受众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不仅自己接受来自团体成员的帮助,也可以成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可以多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寻找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咨询效率高。通过团体辅导营造的场景学生更熟悉、更接近日常生活,实践的效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跨学科问题解决:测评框架与应用效果————作者:郭衎;杜丙银;姬中天;

摘要:培养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途径,构建跨学科问题解决测评框架将为此提供行动指南。该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并界定了数学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内涵,建构了一个由问题解决的态度、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问题解决的素养四维度构成的测评框架。其次基于该框架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框架的应用效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该框架具合理性和实效性,能准确评...

扎根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内卷化及破卷研究————作者:莫桑梓;

摘要:面对学术内卷化的挑战,高校青年教师们展现了策略性暂离的应对方式。策略性暂离是他们在此背景下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职业发展策略,反映了对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竞争机制和评价标准的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主动调整职业轨迹来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策略性暂离,不是逃避学术竞争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积蓄力量的破卷方式,更深层地反映了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体系内部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潜在变革的追求

职业教育高质量对外开放:逻辑耦合与场域再造————作者:马焕灵;梁芸;

摘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对外开放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是以公共利益为起点的国家逻辑、以资本增值为现实追求的市场逻辑、以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的专业逻辑耦合的必然结果。三重逻辑各自具有独特的逻辑动因与作用机制,并形塑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样态。其中,国际竞争力、资本驱动力和技术创新力分别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专业逻辑的逻辑动力,三种逻辑动力在现实性上表现为冲突张力。对技术创新的根源性追求使...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作者:公钦正;秦惠民;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支撑力与贡献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筑牢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的思想根基,引领强国建设方向,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高等教育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秉持“大教育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开拓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的战略路径,...

从机制倒逼到多主体自觉: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作者:门洪华;宋国新;

摘要:学位论文质量是评估在校研究生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全国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个学科的发展。为应对全国研究生规模扩大给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带来的巨大挑战,政府主导建立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压力倒逼传导机制,推动了相关主体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工作,学位论文过程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持续提升,解决了学位论文质量不高这一“标”的问题。但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和教育资源有限的矛盾张力,...

算法“红利”时代的师范人才培养:一种“技术—育人”融合框架————作者:程瑛;李烨琴;贾积有;

摘要:国家推动体量巨大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的责任是既要“保”规模,又要“提”质量,这种完美目标设定在算法“红利”时代可能被技术支持。研究发现,算法追求“效率”与“精准”,赋能学习技术、资源整合、教师减负、教育管理等师范人才培养基础环节。但算法真能“算”出师范人才吗?对“人师”内涵的思考引发教育内部基于培养价值篡改的技术主义隐忧和基于培养工具漏洞的技术信赖隐忧。为规避传统哲学范式与技术主义范式之争,研...

创新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一二三四五”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作者:汤小红;黎振强;周从山;谭晶莹;杜青林;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构建知识能力、科研产出能力等五个维度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剖析了导师支持、学术氛围、培养方式、科研条件等四个影响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通过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导师支持、学术氛围、培养方式和科研条...

中小学校德育实践的优绩主义困境——基于2012—2023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与评述————作者:吴希;彭筱;张雅楠;

摘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领域的文献反映出学校德育实践在不同维度上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信息化与大数据的到来、家庭养育观念的变化以及乡村现代化转型等因素,都给学校德育实践带来了新的考验。从教育系统内部看,学校德育制度的管理主义、德育课程和教学的知识中心化、德育教师的德育动机不足和德育评估中的功利化现象依然显著。表象之下,实为学校管理主义、教师与学生受优绩话语主导,难以摆脱用分数...

基于隐性课程视角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作者:黄声华;尹弘飚;何雨柔;

摘要:社会情感能力自诞生以来一直是重要国际学术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经历了从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到综合变革模式的发展过程,其间暴露的一些问题启发学者从隐性课程这一新视角审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因此,本文在界定隐性课程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形式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提出基于物质性、制度性、观念性、心理性、文化性隐性课程等五大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路径,...

错位与回归:家庭作业的教育性反思————作者:李保强;王佳佳;

摘要:“双减政策”作为家庭作业异化的必然回应,业已得到社会认可,遗憾的是人们对家庭作业教育性的反思尚不到位。教育性为家庭作业的本质属性,它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恪守学生的生长规律、观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家庭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的身心负担,客观上是由于其疏离了教育本质,具体表现为功利主义取向下作业育人目的的迷失、工具理性主导下作业育人行为的异化、竞争失序情境下作业育人质量的妥协。针对家庭作业教育性错位的现象,我...

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为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本刊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学术质量第一原则,并实行稿件三审制和匿名审稿。热忱欢迎海内外作者惠赐稿件。现对投稿的相关事宜作如下约定:一、稿件要求选题新颖,观点正确,数据可靠,字数以8000字以上2万字以下为宜。二、稿件需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地址、摘要(16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征稿启事

摘要:<正>《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为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和政策性。本刊将坚持延续性和灵活性的双重原则,不机械设置固定栏目,但将根据论文的主题和内容组成若干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我们发表有反映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重要政策和实践问题的学术论文、调查实验报告、政策报告;有对特定时期国内外教育理论研...

美国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供给与实践路径————作者:王强;张馨冉;祝慧琳;

摘要:培养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是科教兴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要。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其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居世界前列。美国通过出台系列政策不断加强顶层规划、整合多方资源建成制造业创新网络,不断完善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供给。在人才培养路径上,美国聚焦于扩大先进制造业人才库、发展先进制造业教育和培训、构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共同体等方面。鉴于此,结合中国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

课程思政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的探索与启示————作者:朱信凯;钟真;熊雪锋;

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为全面振兴乡村输送政治与业务“双过硬”人才的重要抓手。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赓续红色基因,以问题导向为核心、以体系构建为重点、以分类施策为原则、以教学创新为驱动,对农经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政治与业务“双过硬”乡村振兴专业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人大道路”,为...

高校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的特殊意义与若干重大课题————作者:瞿振元;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编制“十五五”规划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性,强调了在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制定和实施规划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指出高校需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明确发展定位,把握发展思路,并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合作、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强调了把握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为指导,改革创新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历史价值————作者:李永;李枝航;

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延安时期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探索奠基、正规化发展和完善提升三个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办学思想的政治性、培养模式的多元性、教育管理的民主性以及教育方式的实践性。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支持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树立了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促...

世界一流大学薪酬支出与学术产出的关系————作者:陈文博;

摘要: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9年的薪酬支出与学术产出校际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薪酬支出规模对学术产出具备显著正向影响;各项薪酬支出规模亦对学术产出具备显著正向影响;福利占总支出比例与学术产出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当福利占比分别为11.86%和12.81%时,学术产出总分和影响力可达理论最优。当工资和福利相对占比分别为78%和22%左右时,学术产出总分和影响力可达理论最优。工资支出结构中...

组织支持感对幼儿园教师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园所等级的调节作用————作者:于海琴;李娜;林铖;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本研究通过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94名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深层情绪劳动策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感能够显著直接预测幼儿园教师的深层情绪劳动策略;(2)职业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认同对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园所等级的调节。基于以上研究结...

省际常住人口规模与义务教育经费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基于公平和发展的双重视角————作者:张荣馨;阚斌斌;

摘要:常住人口规模与义务教育经费协调是落实“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政策的基础保障。基于协调发展理念“公平”和“发展”的双重价值导向,常住人口与义务教育经费协调的内涵应为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相一致,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外延应为常住人口规模与义务教育经费协调共同指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三元协调关系,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公平和发展视角分别构建公平协调...

论中国教育哲学的比较方法论:缘起、内涵与建构————作者:王晓晓;

摘要:近代中国教育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知识目的,即建构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二是思想目的,即寻找现代中国教育的价值关切。在后者的意义上,“比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怀,是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创生的重要方法论支撑。中国教育哲学比较方法论的实质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比较古今中西的教育思想,处理好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同”与“变革”的张力关系。这一系统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哲...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