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033/G4
国际标准刊号:1002-0748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查看物理教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高校招生》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教育现代化》国家级期刊

  【杂志简介】

  《物理教学》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主要面向中学物理教师的中等教育类学术期刊,1978年创刊,1980年6月前为季刊,1983年12月前为双月刊,1984年1月起改为月刊。本刊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1996年以来一直被权威部门审定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物理教学》以传承物理科学文化、沟通教育理论与物理教学实践、融会物理教学经验为办刊目标,以最大限度服务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为宗旨。本刊读者以中学物理教师为主,兼顾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物理教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论、物理沙龙、物理问题与研究、教学研究、课改进展、物理实验、考试与竞赛、初中园地、物理与生活、教育技术与手段、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对时间的认识与探索 赵峥 2-10

  2 离子导电模型的分析与探讨 魏延博,魏兴文,杨海秋 11-12

  3 对探究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的几点思考 耿建 13-16

  4 “求精”与“多动”——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张箭 17-19

  5 高中物理新教师听课方法指导 马亚鹏,冯炜 20-21

  6 凸显守恒思想 传播物理文化——解读“追寻守恒量”的教学 王高 22-24

  7 一高中物理实验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量化 孙奕添 25-27

  8 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使用 李鹏程 28+72

  9 对使用分组逐差法处理打点纸带的质疑与探析 董光顺 29-31

  10 让对比实验闪烁“智慧”之光 张玉成 32-36

  11 原创电路实验题三例 邬晨海 37-38

  12 巧用DIS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田伟 39-42

  13 对比法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田城良,盛正民 43-44

  14 一道高考题和初中竞赛题的比较和改编 姚煥军 45-46

  15 对比初高中试题探索无缝化衔接 李光宇 48-50

  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1.来稿须适合本刊读者对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学物理教师、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

  2.来稿须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言之有物,内容翔实,独具新意,短小精悍(文章字数最长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文中标点符号及空格等)。

  3.文章须有摘要(限4000字以上文章;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其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5.文章作者须有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工作单位及职称,学位,简历或主要研究方向(任选)。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句号“。”结束。

  6.文末标明全文总字数,并注明作者姓名拼音、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门牌号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等。

  7.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以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并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右上角予以标明;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期刊论文网投稿:从高校着手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摘 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资源丰富的当代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道德需要,从而引发出了各种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将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理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从高校入手,着重强调了高校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期刊论文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主体的限定。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大学生主体对自己所在的特定的社会中的一切人和事物自觉的、主动的施以积极的、有益的、具有助力作用的行为的主观调控意识。简单的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支配与调控大学生责任行为的主观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二是大学生对除自身以外的其他一切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负责,保持个人的独立人格,重视个人的名誉等。

  物理教学最新期刊目录

高中物理融入科学家精神的实践逻辑————作者:居津;

摘要: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要义与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目标一致,与教学内容耦合。科学家精神融入高中物理的关键点在于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思想理论与实践养成和主观能动与内化提升之间的关系。通过物理史料开发科学家精神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融合教学模式,借助智能软件完善精神的内化评价,能有效推动科学家精神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落地生根

2023年版香港地区教材《生活与物理》中栏目“新”在何处————作者:许天辰;陆建隆;

摘要:作为香港2009年课程改革后的最新产物,高中物理教材《生活与物理》受到物理教育界的关注和好评。选择教材的栏目,对香港地区新老两版物理教材和人教社2019年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2023年版香港地区教材栏目“新”在何处,就香港地区优质教材资源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建议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以一项科学新发现为例————作者:李勇;朱俊林;杨培军;

摘要: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文章首先基于课程标准和深度学习等理论构建了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流程;然后以丹麦罗斯基勒大学的一项科学新发现为例,联系相似情景,围绕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展开进阶式案例教学,阐述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路径;最后提出关注科学前沿、联系实际、强化跨学科整合、注重批判性思维等的案例教学实施建议,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

SNP教学模式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弹力”教学为例————作者:王闻作;陈子沐;肖佳康;陆振烟;

摘要:2020年修订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将科学论证能力列为科学思维的一个维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成为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弹力”章节为例,采用SNP(Science Negotiation Pedagogy)教学模式,按照提出驱动性问题、建构初步模型、进行初步书面论证、全班口头互动协商模型、向“专家”寻求意见以及完成反思性写作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旨在通过模型构建来培养...

图尔敏科学论证模式在理想变压器模型建构中的应用————作者:管小庆;

摘要:学生经历“依据—证据—主张”图尔敏科学论证基本模式,得出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初始主张。教师有意调换原、副线圈位置,设置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实验的相对误差由原本的8%提升至13%,学生据此质疑、挑战初始主张。学生再经历“初始主张—反驳—限定—新主张”图尔敏科学论证扩展模式,从而深入剖析并进一步完善理想变压器这一理想模型的建构过程

关于打点计时器测量减速运动物体时产生偏差的分析与思考————作者:孙鹰渊;

摘要: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困惑出发,通过课程标准与各版本物理教材比对及理论模型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发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研究物体减速运动时,纸带运动情况与物体实际运动情况不符,旨在鼓励教师辩证思考,做真实验,讲真问题,提高实验教学的严谨性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教学的深度优化与实践探索————作者:邓淑坤;

摘要:为贯彻课程标准要求,对粤教版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优化,包括举办气球动力小车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实验材料以构建物理模型,进而探索新知;设计“弹簧对拉”“液体与固体”创新实验,以定量研究相互作用力;对磁力相互作用实验和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

优化实验设计 培养证据意识——以“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教学为例————作者:黄艺彦;范兵;蔡亚璇;

摘要:物理学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物理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针对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存在的实验误差较大、学生操作困难等问题,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质疑现有实验观点,寻找并表达证据,旨在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巧借类比建构比热容概念————作者:孟湘莲;

摘要:从相似现象、模拟实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开展类比活动,循着“理解热量含义→建构‘热容’概念→比值定义比热容”的认知序,建构比热容的概念图式

五种版本初中物理新教材实验内容比较研究——以“光学”主题为例————作者:苏虹;王丹;张璐;姚文轩;李春密;

摘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沪科版及鲁科版五种版本初中物理新教材“光学”主题的实验内容,从实验类型、呈现位置、实验功能、实验图像表征和认知深度5个维度对教材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并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实验探究”主题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总体而言,各版本教材中“光学”实验内容在数量上有较大差别,教材实验内容设计在其新知导入功能上需要在教学中再创造,实验图像...

U型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不同情境下冰化水液面升降问题”教学为例————作者:曹蕊;

摘要:深度学习理论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研究的热潮,而“U型学习”则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新模式。文章基于U型学习模式,以“浮力专题——不同情境下冰化水液面升降问题”教学为例,让学生自主探索其背后的逻辑线,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首先创设常见情境,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探寻原本的浮力知识模型,进而实现知识的还原与下沉;学生基于浮力模型逐一分析多种情境下冰化水液面升降问题,以此实现知识的体验...

渗透新课标理念 落实新教材实践——以2024年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为例————作者:陈晨;朱文军;

摘要: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2024年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的分析,发现四节课普遍具有演示器材大型化、数据分析可视化、学科融合实践化等创新设计,彰显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材思想。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和教学建议,供教师参考借鉴

2024年全国高考湖南省物理卷第10题的解法研究————作者:何崇荣;张黎;

摘要:用10种方法求解2024年全国高考湖南省物理卷第10题中速度的最大值问题

浅谈变分法在中学物理竞赛中的应用——以小船渡河问题为例————作者:贾文静;

摘要:小船渡河问题是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个重要教学案例。竞赛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问:如果事先指定小船到达对岸的终点位置,那么小船沿着哪一条路径行驶可使得渡河时间最短?作者尝试用变分法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希望能对竞赛教学有所帮助

一道体现新高考理念的物理试题探讨————作者:卢玉龙;邵云;

摘要:从新高考的理念出发,着重对2024年全国高考河北省物理卷第16题的第三问进行了研究,除了面面俱到、复杂冗长的常规解法外,还给出了三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进阶解法。其中:针对问题,充分利用各物体位移之间的关系,包括质心参考系中各质点位移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绕过很多未知量,颇为直接地获得答案的进阶解法一,要显得简便许多;充分利用题设中所给的几何特征,直击问题本身的进阶解法二则更加简便;而发现第三问本质...

运用a-x图象和“参考圆”深入分析弹簧振子的摩擦阻尼运动————作者:徐树;

摘要:相较于简谐运动中常见的“余弦图象”,简谐运动的a-x图象和“参考圆”分别对应“直线图象”和“圆图象”,充分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可以使得对问题的分析更加简便。文章运用a-x图象和“参考圆”深入分析了弹簧振子摩擦阻尼运动的总时间、总路程和停止位置

2024年全国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1题探析————作者:戴辉;于正荣;

摘要:2024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1题有多个不同的网传附图,导致答案存在差别。文章利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对各附图的可能性进行甄别,给出了本题以及悬点相同时等角速度和等速率的圆锥摆的包络面(线)形状

基于2024年全国高考湖南省物理卷第15题的评析与拓展————作者:徐书明;

摘要:2024年高考湖南省物理卷压轴题考查了动量和能量守恒问题,试题设计新颖、巧妙、有层次感,着重考查了学生的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数理结合的能力。试题解答过程复杂且条件隐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思维和模型迁移的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证据意识的培养探索——以“电荷”教学为例————作者:王佳轩;王心愉;吴家盛;庄伟;宋家玮;

摘要:证据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有效收集、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数据描述、解释与预测来促进证据意识的形成。然而,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部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缺乏充足的证据要素,影响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文章以“电荷”教学为例,设计了一种可以直观检测物体所带电荷极性的装置,并展示其在电荷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优化静电实验的证据要素,完善证据意识培养的流程

中学教科书中的物理学史——万有引力常数测量的历史、方法与进展————作者:阿西伍惹;罗佳玲;杨祯;

摘要:万有引力常数G是最早被定义的物理学基本常数,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等领域密切相关,它的精确测量对检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引力相互作用性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测G值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从1798年卡文迪许测定第一个G值以来的200多年间,人们在万有引力常数的测量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G值却仍然是至今为止测得精度最低的物理学基本常数。我国罗俊院士研究团队在测量G值方面一直处于国际...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