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刊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82-18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曾用刊名: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办刊宗旨
本刊主要服务于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政确的理论导向,积极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积极探索和反映高校“两得”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教育主管部门的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最新举措、动态和成果。
主要栏目
本刊设有理论探讨、德育论坛、思政工作纵横、学科建设、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域外德育、教学参政等栏目。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最新期刊目录
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作者:顾海良;
摘要: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要正确理解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思政课有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自“85方案”以来已有40年历程,既要看到这40年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在整体上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要看到“05方案”实施20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阶段性跃升,特别要充分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和发展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刻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新...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理解: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林进平;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对历史现场原汁原味的再现,而是基于现代对传统的理解,即在“传统—现代”的间距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现代”的间距不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障碍,而是实现创新性理解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因其能整体地辩证地把握“传统—现代”的间距,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理解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恩格斯晚年书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作者:马超林;杨铠溪;
摘要:恩格斯晚年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形势与走向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回应时代需要、解答群众疑惑、引领工人运动,恩格斯通过书信形式坚持“论战”与“教育”相统一,解构错误思潮与建构正确理论学说并举,在批判错误思潮、回应青年困惑、创新思想理论中进一步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蕴含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加强和改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过程论————作者:陈大文;魏楚涵;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融入日常生活的客观可能性。但这一过程不会自然发生,需要经过五个阶段:准备阶段通过理论准备与实践准备,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主客观条件;交流阶段通过价值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人民群众的自发选择转化为自觉选择;内化阶段通过知情意等因素共同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升华为价值信仰;外化阶段通...
基于课堂设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方法探析————作者:包炜杰;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结构特征和大学生对知识价值接受的特点,可以在三方面作出探索:一是通过深入历史、借助情境、引用经典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整体脉络;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同其他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并用实践当代中国成就加以检验,启发学生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是透过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的微言大义:基于《法兰西内战》文本修改的话语分析————作者:李风华;张丹;
摘要:人们通常将《法兰西内战》的初稿、二稿和终稿等同看待,而没有看到,终稿相较于初稿,有一个本质性的话语变换。初稿某种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工人运动受小资产阶级话语长期规训、压制的语境,而马克思的修改则构成系统解构其话语、建构无产阶级政治话语的话语实践典范。从初稿到终稿,马克思用“工人”“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机体”分别置换原本标识公社的“人民”“人民政权”“市民社会”,颠覆公社方面的“人民”话语,在话语转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现实审思————作者:许瑞芳;张宜萱;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发力点。精准发力,通过研判高校思政课差异教学衔接点、把握职普院校思政课学段融通突破点,以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多样解法;协同发力,通过完善一体化教师队伍配置、锻造一体化科研团队、推动一体化教研成果转化,以...
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庭大;董天美;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孕育于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伟大实践,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具有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和强大的实践引领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的客观背景下,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方法论与价值意蕴————作者:刘诗林;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提出坚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工程、以完善乡村治理为根本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重要论述已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备、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为推进乡村振兴,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发展中国家...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内生逻辑————作者:李霞;
摘要:文化主体性的提出,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对中华文明的自觉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交流互鉴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优秀文化创造能力。文化主体性是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需要,是坚定文化自我、促进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增强党引领时代的精神力量的需要,是夯实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的需...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关键问题探析————作者:张丽;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是培育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一体化”是层次性与整体性、进阶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贯彻始终的教育理念作为主线,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规定性,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相结合。教育体系要层次结构分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循序递进、阶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讲好“两个结合”的若干思考————作者:陈东琼;张洪钰;
摘要:高质量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两个结合”作为“概论”课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教材体系,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概论”课讲好“两个结合”,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把“两个结合”的发展脉络讲清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把“两个结合”蕴含的深刻学理讲清楚,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作者:单文鹏;
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成功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变革的文化传统来看,变革理念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开放的文化传统来看,开放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壮大的文化密码,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乡村动员——基于《解放日报》的考察————作者:杨琳;王蒙;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战争威胁与边区经济困境的紧迫挑战下,依托当时《解放日报》这一重要宣传阵地,推动了旨在激发民众抗战救国热情与生产动力的大生产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纾解了边区的经济困境,极大地凝聚了民众的积极性,为边区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展示了特殊传播生态下,中国共产党有效的乡村动员及其深远影响。通过聚焦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有关大生产运动的宣传报道,分析...
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作者:刘书林;
摘要:在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重要命题的过程中,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及其历史演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得以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文化传承中的批判与吸收的辩证法;“第二个结合”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关系;利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总体上着眼等。深化“第二个结合”研究,须对这几个突出的理论问题逐...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及其启示————作者:沈湘平;
摘要:习近平有关“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理论,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现实的人”的理解,凸显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主体地位,揭示了价值观念“觉”与“不觉”之间的辩证转换。其普遍性启示在于:各项工作只有契合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才会受到拥护、取得实效,激活和光大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将党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佘双好;张晓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重要的二级学科,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发展壮大,助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并着力实现优势发展和领航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始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柱性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实践旨归。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话语生成、理论内蕴与实践指向————作者:郑长青;
摘要:“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领域提出的标识性话语。这一话语的生成有相应的文本语境,并在习近平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言说中拓展了意义空间和话语内涵,实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形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找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富有新意的表述。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理论...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社会性质和鲜明特色————作者:李胤;
摘要:对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的理论前提进行反思,是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对生产力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在一般性上,它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置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在特殊性上,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对抗性本质。新质生产力不会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从理论来源和形成实践上看,新质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力。社会...
网络空间价值引领的困境及其破解————作者:李恩;
摘要:数字技术所构造的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的重要生存场域,加强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价值引领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课题。当前,网络空间价值引领面临“信息茧房”“议题误导”“圈层固化”“技术壁垒”等困境,一定程度上对网民的主流价值认同造成了消极影响。加强和改进网络空间价值引领,要着力“破茧”,深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提高网民现代媒介素养,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着力“破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的议题设置与引导...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好儿童画报
- 省级《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学生之友》
- 省级《中学时代》
- 省级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 省级《新课程研究》
- 省级儿童故事画报
- 省级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化工高等教育
- 省级校园英语
- 省级高中生
- 省级我们爱科学
- 省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少年月刊
- 北大核心《中国外语》
- 省级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 省级高中生学习(师者)
- 省级《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国家级中学生理科月刊(高中版)
- 省级作文素材
- 省级《嘉应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中国外语
- 省级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 省级侦探冒险王
- 省级《校园英语》
- 省级《教师》
- 省级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 北大核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省级中国体卫艺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