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美术研究》是一本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优秀作品及画家。读者对象为美术院校师生、美术专业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探索与建树、院长论坛、画家研究、美术史学专题、教学研究、美术史研究、理论研究、创作与评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大地的歌手——三读马常利兄的油画作品有感 闻立鹏; 4-5+34-37
2 理与笔兼长——姚鸣京的山水画 邵大箴; 6+2+38-39
3 穿越幻境——读姚鸣京的山水画 薛永年; 7-9
4 彼在为此在 赵力; 10-11
5 “此在”──陈淑霞 罗诺德; 12+129-130
6 建立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采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王晓琳 王晓琳;彭筠; 13-16
7 董希文与早期敦煌壁画临摹展览 赵昆; 17-23+89
8 作为武器的艺术——江丰《平型关连续画》考证与初步研究 郝斌; 24-31
9 唐代于瓌摹《褚遂良文皇哀册》考辨 冯鹏生; 32-33+41-44
10 海青擒天鹅:北族行国政治的图像学研究 陈晓伟; 45-55
11 明清汉地佛寺彩画兰札体梵字纹饰考析 陈捷;张昕; 56-63
12 “TERMS”作为艺术史的问题——对34th CIHA Congress(2016北京)的主题思考 朱青生; 64-68
13 凝视的意义——阿布拉莫维奇回顾展解读 陈剑澜; 69-71
14 劳模风采——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为劳模造像”写生展 71
15 浅析孙之俊先生的漫画作品 孙燕华; 72-76
16 中国印象主义之风——周碧初油画艺术论 李超; 77-85
17 追根溯源:从师承关系看沙耆艺术风格的演变 蒋英; 86-88+97-101
18 《手•心》 刘波;于晓杰;张雪婷;蒋乐怡;刘梦璇; 90-91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大礼包》 杭海;刘典;林帆;张煜;李芸;陈翊君;孔维康; 92-93
20 “传统的激进: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诞生”展品选 94-95
21 画道可道——读毕建勋《画道》管见 王浩; 102-105
美术论文免费下载:分析美学的衰落和形而上学的复兴
分析美学家逐渐认识到,他们在理论上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相信把对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同“形而上学”分割开,同对重大本体论问题的说明分割开。如古德曼一方面提出种种“形而上学”的本质都应从理论中加以拒斥,另一方面又提出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审美征候。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古德曼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按照他的分析美学的立场,审美经验、审美态度、审美活动这类概念在实际使用中意义含混不清,是应该加以否定的;另一方面,他又找出一些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审美征候,而这种思考方式正是形而上学的。其他后期的分析美学家如布洛克、马戈利斯等也陷入类似的矛盾中。另外,潜藏于分析美学批评中的那种观念,即存在着或必定存在着一个本质的或适当的阐述性逻辑,这乃是分析美学家难以摆脱的美学上的本质主义的遗迹。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新理论地位的确立,都是以对旧理论的批判为条件的。分析美学为了惊世骇俗,假定已有的美学已造成严重的语言混乱,而自己可以澄清混乱,创建一种全新的美学。但是,美的本质并不属于日常语言领域,它是人们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决不是日常语言可以涵括的。只要分析美学家试图讲清楚“艺术”这个术语的实际用法,美学史上提出过的问题大部分又会马上出现。康德说的很清楚:“有两种美,即自由美和附庸美。
美术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高山仰止——在“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作者:范迪安;
摘要:<正>各位前辈、各位同仁:今天,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体现了央美师生、也代表了美术界同仁们对邵大箴先生的缅怀之思和敬重之情,很有意义。李白有诗说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在我们同仁们心中,邵大箴先生就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一位艺坛泰斗、一座学术高山。多年来,我和邵先生的许多晚辈学子蒙先生厚爱推许,得先生指点迷津,真是受益良多,至深铭记。我自己从1980年代...
杰出驭者 不朽名师————作者:许江;
摘要:<正>邵大箴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一年,我们时常怀念他。特别是近一年来我们在筹备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纪念展的工作中,常常念到以他为代表的一代艺术理论家们对中国油画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尤以今天的活动中缺少这样优秀理论家的相伴相行,而在心中追怀往跡,感佩不已。在此,我代表中国油画学会,也代表中国美院等兄弟院校,向邵先生表示深切怀念。前年十一月,我在北京的个展,邵先生欣然前来,开幕式上还慨然致辞。他...
文艺评论界的一面旗帜和一座高峰——在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作者:夏潮;
摘要:<正>去年7月25日,著名美术理论家、教育家、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顾问邵大箴先生在北京逝世。邵先生的离世,不仅是美术理论界、教育界、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文艺评论界的重大损失。今天,我们在这里以庄严而简朴的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的方式,追思先生的艺术人生,缅怀先生的高洁风范。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对邵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邵先生的家人、亲友...
追思邵大箴先生 喜见《书系》首发————作者:薛永年;
摘要:<正>邵大箴先生是新中国美术史论批评的开拓者和新时期的领军人物,他视野开阔、勇于探索、敢讲真话,更善于团结各路美术家,他是推动新时期美术发展并赢得广大美术家仰慕和爱戴的美术理论家与美术教育家。我是邵大箴先生“文革”前的老学生,1962年就听他讲授西方美术史,那时他留苏归来不久,风度翩翩,“文革”后我回母校工作之后,一直与很有朝气的邵先生同事。1993年我幸运地和他一起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真言与大道——纪念我的导师邵大箴先生————作者:于润生;
摘要:<正>对我来说,回忆先生是难的,因为从情感上不愿与恩师分别,而用理智则无法丈量他心灵的尺度。邵先生是我的精神之父,是我们所有弟子效仿的楷模。我翻开自己20多年前求学时记下的日记,先生对我的指导和帮助重又浮现在眼前:“(2003年9月25日)见邵先生。先生肯定了我看书的方法,指出有些快,要我多看一些经典时期的作品,不要把精力过分放在avant-garde上。”“(2003年11月30日)...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天机”说————作者:张晶;
摘要: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天机”之说,有深刻的哲学背景和创作土壤,可以视为一个中国特色的美学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元素。“天机”在中国画领域,指称的是不可重复的最佳创作状态,也是最高价值尺度;“天机”是画家的“高峰体验”,也是画家媒介能力的极致;“天机”看似与西方的灵感说类似,其实有其独特的中国美学内涵,蕴含着饱满的宇宙生命感
乾隆朝功臣像的图式与制作细节再考————作者:高卓;
摘要:乾隆朝紫光阁功臣像是乾隆帝构建十全武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立在对历代传统功臣像、清宫纪实性绘画与战争图像传统上的全新发展。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追寻其图式的来源,并在细致梳理《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的过程中,重新讨论以往被忽视的制作细节,进而揭示乾隆朝紫光阁功臣像的特殊之处。当功臣像的制作过程、图式、形制规制、内容等方面的固定模式都最终形成时,乾隆朝满族对自身民族意识的认同也通过图像的方式显...
历史图像中的记忆所系之处——晚清影集《中国》的媒介检视及近代西方在华摄影叙事考察————作者:祖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晚清蛋白印相影集《中国》的视觉文本分析,探讨了摄影作为“记忆媒介”的独特价值,及该相册参与构建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从历史学和文化研究的双重视角,揭示了该影集在近代华洋关系中的叙事策略和地理想象。通过对影集作者——晚清时期的英国驻华外交官查洛纳·阿拉巴斯特的个人生平的梳理,文章中进一步阐释了该影集在19世纪英国对华战略中的情报功能和文化意涵。研究...
旅美画家王少陵与徐悲鸿交集及其艺术观念探析————作者:朱平;
摘要:王少陵在近现代中国画坛颇为活跃,其具有纪实性质的油画和水彩创作凸显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抗战救亡的使命感。就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而言,王少陵和徐悲鸿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艺术交往折射出全民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等历史大事件中画家个体命运的沉浮。赴美后,王少陵坚守写实并刻意远离美国画坛的现代画风。他的艺术创作也从油画、水彩逐渐拓展到中国画、书法、诗词等,体现了海外画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寄托
工业憧憬——版画《浇钢锭》与新中国美术的建构与记忆————作者:李飒;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版画艺术领域对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的视觉表现,通过艺术史方法论与图像学分析,对陈晓南铜版画《浇钢锭》(1958)进行历史定位与美学解码,探讨新中国首个五年计划时期重工业题材美术创作的文化逻辑。研究发现,该作品以独特的跨媒介叙事策略,将欧洲铜版画技法传统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遗产创造性融合,构建出具有新中国特色的工业美学范式。不仅是工业建设的视觉化呈现,更是国家意识...
巴洛克艺术史学的历史谱系与文化逻辑————作者:张佳峰;
摘要:19世纪末以降,巴洛克艺术史学在德语世界沛然勃兴,深刻改变了西方艺术史学的知识地形图。本文以巴洛克艺术史家鲁道夫·维特科尔为切入点,从“巴洛克”的词源、语义和语用入手,寻绎其作为规范性美学概念和艺术史观念知识生成的轨迹。从艺术理论的入侵、风格间的结构性关系以及学术迁徙勾勒出巴洛克艺术史学的历史谱系;从为现代艺术合法性寻求“传统的发明”的审美形式主义,以及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政治,揭橥巴洛克艺术史...
洪凌作品————作者:洪凌;
摘要:<正>~
绢帛与纸张的嬗变:宋元纸质绘画崛起的多维透视————作者:刘谷子;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媒介经历了先秦时期的绢帛绘画到宋元明清的纸质媒介绘画。这不只是简单的物质材料的转化,更是文人绘画由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一次巨大的嬗变。宋元以前中国绢本绘画借助于绢帛平滑质地建构出精巧工细的工笔绘画体系;绢帛与矿物颜料的高度融合,促生了中国绘画以散点透视绘画空间为主体的独特视觉韵律与精致气度。宋代造纸技术的进步与粗糙纸张的广泛流行,重构了绘画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皮纸粗朴肌理的特点,使画家...
弗雷德·桑德贝克的行人空间————作者:郭磊;
摘要:弗雷德·桑德贝克被认为是极简主义中别具特色的艺术家。他以金属线、纱线等为材料,通过线条位置、方向和长度的安排,勾勒出各种形状和体积的空间轮廓,以之构建出雕塑空间,突破了传统雕塑的空间感知方式。哲学出身的桑德贝克习惯辩证思考,最终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行人空间”的概念,其具有延续和重构性的创作,与贾德、勒维特等其它极简主义艺术家相呼应,丰富了这一艺术领域的景观
周岚作品————作者:周岚;
摘要:<正>~
忻东旺作品————作者:忻东旺;
摘要:<正>~
徐小鼎作品————作者:徐小鼎;
摘要:<正>~
艺术城市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作者:武定宇;
摘要:本文提出了“艺术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理论框架,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价值意义,给出了针对中国人文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基于创意城市与文化资本理论,“艺术城市生态系统”强调将人和文化资产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结合文化生态理论和系统论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旨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将艺术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促进文化艺术生态的系统构建和循环生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城市建设提出具有创新性...
现代美术史的叙述与重建——水天中史学研究中的“元叙事”————作者:杜少虎;牛冬冬;
摘要:<正>现代史学是一门注重理性分析的科学,因此,历史撰述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力量”。换言之,即“理性精神”的传递。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无论官方或民间,中国人“尊重历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传统史学文论简言达旨,据实而书,辨物正言,昭昭如日月之明,特别强调历史的道德镜鉴作用。因此,史学研究也始终承载着“明辨是非”“鉴戒贤愚”的文化功能
动人的雕塑——国家美展雕塑的情感叙事————作者:焦兴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雕塑中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如何开启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叙事。雕塑家们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多层次的情感表达,不仅传达了时代思潮,还呈现了家国情怀和人性的柔情,通过细腻丰富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纠葛与张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广东社会科学
- 省级贵阳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人民文学
- 省级青春美文
- 省级东方收藏
- 北大核心红楼梦学刊
- 北大核心天府新论
- 省级做人与处世
- 北大核心齐鲁学刊
- 省级艺术品鉴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重庆社会科学
- 省级小说
- 北大核心理论导刊
- 北大核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省级生活月刊
- 省级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 省级今古传奇故事版
- 省级 大舞台
- 国家级人民音乐评论
- 省级泉州文学
- 省级电影文学
- 省级游遍天下
- 国家级湖南文史
- 省级雪花杂志
- 北大核心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 省级黄山学院学报
- 省级安全
- 省级分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