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福建文博

福建文博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5-1005/K
国际标准刊号:1005-894X
主办单位: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厅
上一本期杂志:东方收藏职称论文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文化遗产文化论文发表期刊

   《福建文博》福建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

  办刊宗旨:

  《福建文博》内容以福建和中国东南沿海文物考古资料为依托,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反应文物考古及研究成果及时快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是了解福建文博成果及其与东南亚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

  期刊栏目:

  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保护、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和博物馆学研究、闽台文化、民族民俗研究、宗教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域外文物揽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赏及自然科学探索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福建文博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福建文博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福建文博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阅读推荐: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容易发表的文化期刊,是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1985年在《文博通讯》的基础上创办。本刊定位独特、特色鲜明,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及时关注重大课题的研究,利用刊物优势,发挥平台作用,发表了大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有效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福建文博最新期刊目录

信仰与舟船:鸟崇拜作用于鸟船发展的演化探讨————作者:段燕飞;

摘要:中国先人的航海、舟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技艺发展,信仰也参与其中。古越人向来崇拜鸟,原始时代以来越地的鸟纹文物以及史料记载说明他们信仰之深。从春秋战国青铜钺上的羽人竞渡纹,和汉代铜鼓、铜提筒上的羽人船纹,可知越人已将鸟图腾信仰用于航海活动,并逐渐将鸟头、鸟眼、鸟喙、鸟尾等形象用于舟船首尾的建造。这个习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鸟船遂成为船舶建造的一种范式。鸟船作为福船的船型之一,于明清时期在中国东南沿海...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下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研究——以福建博物院为例————作者:余星颖;范千惠;

摘要:本文以大众点评和携程网中关于福建博物院的网络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约翰·福克提出的“博物馆观众体验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借助ROST CM6软件对福建博物院观众体验要素结构进行分析,探知游客对福建博物院的体验感知特征。优化建议:促进文物交流,增添博物馆吸引力;利用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感;查补旅游要素,丰富博物馆旅游;横向对标先进博物馆,助推发展文旅融合

审美型展览提升观众吸引力策略探析——以“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为例————作者:林佳芳;

摘要:审美型展览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展品本身美的呈现,体现文物艺术品的美学特征。随着博物馆美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审美型展览的陈列水平,发挥其美育功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福州市博物馆“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为例,从展览内核、展陈形式、宣传教育等方面,探析审美型展览如何提升观众吸引力,构建起艺术与美学的双重价值,发挥美学教育功能

《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实践超越与法律重构————作者:赖文燕;傅柒生;

摘要:<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修订施行意义重大,为新时代文物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开启了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本文拟从科学性、系统性和公共性三个维度浅谈《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实践超越与法律重构

闽台传统建筑中狮象装饰及其文化内涵探讨————作者:郭晓兵;李积庆;

摘要:狮子与大象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常见的瑞兽,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闽台地区传统建筑中的狮象组合装饰,极具地方特色,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分析闽台地区传统建筑中狮象装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德化县水尾山窑调查与收获————作者:羊泽林 ;侯云 ;胡百慧 ;陈志涛 ;宋蓬勃 ;何伊依 ;赵培立 ;赵瑞谦;

摘要:2024年1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在德化大垄口窑遗址考古发掘期间,对水尾山窑进行考古调查。水尾山窑是一处清末民国时期的窑址,产品以白瓷、青花瓷为主,保存有德化地区最为完整的横室阶级窑,结构清晰,为研究明清时期流行于闽南粤东地区的横室阶级窑炉等窑业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茶洋窑元代青白釉敛口碗几个问题的探讨————作者:林叶辉;

摘要:茶洋窑所出的青白釉敛口碗广泛见于窑址的主要分布区,在胎、釉、造型和装饰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存续年代为元代中后期。从相关墓葬、遗址等考古发现的同类敛口碗器物分析,茶洋窑生产的青白釉敛口碗主要满足闽江上游地区的消费市场。与义窑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两者在某些形制特征以及流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进而深化对茶洋窑文化面貌的认识

试析郑氏之招讨大将军印————作者:徐翠红;

摘要:招讨大将军印为隆武帝赐郑成功尚方剑、封忠孝伯时命佩挂的印信,以方便其督理军政。招讨大将军印及相关称谓在郑氏抗清、复台和海外贸易等重要场合出现,是郑氏三代行军打仗、发布谕告、对外谈判和治理台湾的重要标志。该印信是郑氏政权忠于明朝的法理见证,从侧面证明郑氏政权代表着台湾的独立政权是错误的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陶支脚初探————作者:范学赟;

摘要: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形态多样的陶支脚,其中祖形器陶支脚至今都是福建地区史前遗址中唯一的考古发现。这些陶支脚不仅反映了先民的生活智慧,更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壳丘头遗址出土陶支脚的分类、分析与研究,证明陶支脚既是适应壳丘头遗址大量出现的圜底器的配套用具,同时也体现了其另一种属性——可能具有的仪式性功能,反映了壳丘头先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意蕴

三明市沙县区旗杆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作者:余生富 ;林建棋 ;叶开建 ;李登峰 ;吴立祥 ;吕峰 ;胡雯琳 ;言甬胜 ;李木燕 ;刘念念;游意娜;许多;甘璐璐;黄韬;邢宇航;吴晶晶;吴振蕾;林生 ;吴立洋;

摘要:遗址位于沙县区夏茂镇中堡村,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进行了复查。2018年8月,因武沙高速公路规划线路,再次对旗杆坟遗址进行调查,在实地采集了部分陶片和器物。2023年3月至9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和沙县区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灰坑21个、柱洞32个,并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等遗物标本,是我省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德化县内坂窑发掘简报————作者:羊泽林 ;廖富魁 ;邓雨 ;逯鹏 ;余慧君 ;陈燕婷 ;周德卿 ;郑炯鑫 ;陈丽芳 ;刘纵横 ;周嘉润 ;胡百慧 ;杨秋琳 ;施佳钰 ;陈昕 ;姜武威 ;徐文鹏;

摘要:内坂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三班镇西北面上寮溪南岸山坡上。2020年,福建博物院等单位对内坂二号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3平方米,出土大量宋元时期青白瓷和窑具标本,为了解宋元时期德化窑的瓷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县级博物馆“馆校合作”模式下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安市博物馆为例————作者:陈静茹;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受资源配置以及专业人员能力、素养的限制,县级博物馆在发展博物馆教育工作上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通过论述南安市博物馆馆校合作模式下搭建的“1+1+N”培养模式、项目联创式合作、跨校桥接式合作等形式,分享开展馆校合作教育工作的经验,分析该模式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县级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古代木构建筑的展陈实践与思考——以“千年古刹 江南瑰宝——福州华林寺大殿专题展”为例————作者:张春兰;

摘要:福州华林寺打造的原创展览“千年古刹江南瑰宝——福州华林寺大殿专题展”,是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古代木构建筑活化利用与展览展示的一次有益探索。其展陈实践经验对于探究在古代木构建筑内举办展览,提升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展示水平,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该展览主要策划人员,笔者就此次展览设计制作的组织实施经验进行分享并供探讨

南明抗清将领路振飞卒年考释————作者:兰惠英;

摘要: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广平曲周(今河北曲周县)人,是南明著名的抗清将领之一。《明史》有传,但《明史》所载他的卒年为1647年,有误。南明史料及福建地方志所记载也不尽相同。笔者想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对路振飞卒年的记载,结合新近各地发现路振飞所题碑刻及所撰的墓志铭,考证路振飞的卒年

着眼福建实际 赓续八闽文脉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作者:傅柒生;

摘要:<正>近年来,福建省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新时代福建文物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实效。福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授予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2024年度福建考古成果综述————作者:吕锦燕 ;危长福 ;潘国平 ;黄运明 ;张闻捷 ;付琳 ;王晓阳 ;黄弘毅 ;楼建龙 ;甘才超 ;陈丽君 ;羊泽林 ;王蕻荃 ;张勇 ;李福生 ;蔡喜鹏 ;夏韬钦 ;陈明忠 ;王银平 ;高健斌 ;蓝东阳 ;陈艺玲 ;徐敏婷;

摘要:<正>2024年度,福建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考古新发现的年代由新石器时代中期涵盖至明清时期;闽北地区考古工作继续推动“福建区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进程研究”;冶金考古、陶瓷考古、水下考古等工作持续推进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摩崖石刻、古代交通网络考古调查以及配合基本建设项目展开的城市和墓葬考古工作获得新成果

2018年仙游县枫亭镇赤岭宋墓发掘简报————作者:陈兆善 ;黄弘毅 ;危长福 ;林超群 ;陈闻达;

摘要:2018年1月至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时为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仙游县枫亭镇赤岭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处墓葬,共清理3座宋代砖室墓及2处与墓葬相配的墓园。墓葬早已被盗扰,只出土少量的随葬器物,但发掘的砖室墓,特别是相配的墓园为闽南地区宋代的砖室墓形制和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地表墓园保存完整,其状况之好,在福建尚属首次,为之后宋代墓葬年代划分提供了标准,并为以后省内修复同类墓葬提供了重要...

南平市建阳区溪尾村遗址发掘简报————作者:危长福 ;刘玮玮 ;陈秋菊 ;陈琦钰 ;陈洁 ;黄弘毅 ;徐敏婷 ;应瑾滢 ;王晓阳 ;陈楚宁 ;熊仁寿 ;王长喜;

摘要:2023年1月至4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对南平市建阳区溪尾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商周时期灰坑19处、明代墓葬1座,出土了一批以印纹硬陶、原始瓷为主体的商周时期遗物及铜镜、铜簪、铜钱等明代中晚期金属器。这为探索福建商周文化遗存类型在闽北地区的时空分布与内涵增添了新的资料,也为闽北地区明代葬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武夷山市星村镇井水后山窠遗址调查简报————作者:逄博如 ;杨颢 ;赵建平 ;赵勇 ;赵婧文 ;甘璐璐 ;徐圣音 ;许多 ;刘念念 ;游意娜 ;郑凯伦 ;赵安英;

摘要:2022年5月,武夷山市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武夷山市星村镇井水后山窠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分别属于南山文化、马岭类型等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陶器和石器标本,为认识该遗址文化面貌以及闽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华安县东溪窑扫帚石窑址调查简报————作者:羊泽林 ;栗建安 ;黄新勇 ;黄江勇 ;吴慧 ;陈志涛 ;邹雪婷 ;陈裕福 ;刘纵横 ;李宝宝;

摘要:华安东溪窑,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省、市、县文物考古部门对窑址开展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基本弄清了窑址分布范围、产品、年代、外销等问题。2016年7月,华安东溪窑遗址(包括马饭坑、上虾形、扫帚石3处窑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申遗的首批遗产点,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3年,为配合“海丝”申遗,文物考古部门采用野外踏查、普探和重点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对扫帚石窑址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