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4-1317/C
国际标准刊号:2095-0683
主办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科版)杂志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拟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到学术性、导向性、专题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统一,繁荣学术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12月创刊。1987年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为:CN34-1047/C。1991年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3-2134。

  1998年始经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代号:DK34003。1999年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2001年改为双月刊,每逢双月出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9年安徽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3年安徽省文科学报一等奖。

  2004年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一等奖,文科第三名(安徽省教育厅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

  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

  2006年,本刊“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2009年,在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全省高校学报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

  【栏目设置】

  “百年新诗”本栏目立足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回头打量20世纪百年新诗的风景,对它的全部发展历程,包括它的突进与落潮、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呈现的外在现象与内在精神的复杂性,进行整体性、历史性的考察,总结其发展特点、趋势及其对21世纪中国诗学的影响,既有宏论,也有个案分析。全国众多知名学者纷纷响应,鼎力支持,热情投寄力作,如清华大学中文系蓝棣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张同吾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罗振亚教授、扬州大学叶橹教授等等。《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6期介绍了本栏目,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如中南财经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古远清教授的《对“文革”前诗歌讨论的检视》、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的《跨越精神死亡的峡谷——论食指的诗》。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反映年度文论最高成就的论文集《中国年度文论选•’99卷》选登了本刊文章《论1949年前后中国新诗的变动》。已推出12期,45篇文章。

  “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本栏目跨学科组织研究队伍,拓展20世纪安徽学术文化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更加全面、立体、深入地展现20世纪各领域皖籍精英和“名家”的丰富性,其思想的光辉和局限,其艺术的魅力和缺憾,孕育这些“名家”的安徽学术文化的独特性、复杂性,凝集其中的安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已推出15期,发表40篇文章,对陈独秀、胡适、朱湘、苏雪林、吕碧城、蒋光慈、阿英、田间、张恨水、朱光潜、汪静之、宗白华、台静农、吴组缃、金克木、李霁野、舒芜、吴孟复、戴厚英等20多位皖籍精英及“名家”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此栏目多篇文章,

  “百年史学研究”本栏目对20世纪史学思潮、史学现象、学术流变、学术争鸣作宏观扫描和整体研究,对一流学者作个案研究,加强方法思考和方法反思,促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推进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在新世纪的转型。已推出“建国17年史学理论”、“新时期史学理论”、“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三个专题。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清初颍州刘氏女性诗人述略 邱瑰华

  皖北旧方志中明清女性文学史料探析 赵慧芳

  在沉稳求索中前行的蚌埠诗歌 姚国建

  胡怀琛《作文研究》的思想价值探析 乔琛

  汪英宾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观 李洁

  论戴震对水利文献的贡献 熊帝兵

  曹魏时期的文化典籍整理 魏萌,魏宏灿

  东周晚期基层社会从血缘到地缘的转变——以里耶户籍简为中心 姚斓

  重视耻感教育 抵御腐败民俗化倾向 张筱园

  论融入司法沟通理性的人民陪审制 李梦媛

  安徽省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的实证分析 孙晓晓

  基于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视角的经济发展 张卫,王永贞

  消费者创新发生发展过程探讨 凌莉

  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研究——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朱莉

  论马克思休闲思想对我国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的启示 林国生

  向熹《诗经译注》与其上古语言研究 郭全芝

  互为镜像的他者: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李娟

  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与其创作转型 尤善培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 胡月月,杨玲

  语篇分析视角下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构建 刘宇,杨劲松

  职称论文投稿: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摘 要: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其中两大对立思潮。理性主义在古希腊的时候便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以后的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使得理性主义逐渐走向了衰落。文章就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以期为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国内中型公募基金发展路径探析——基于与西方公募基金的比较————作者:胡甲;

摘要:通过分析西方公募基金过去60年左右的发展经验和路径,比较当前西方公募基金与国内公募基金的差异,结合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国内中型公募基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国内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内中型公募基金的加速发展提供参考。在资产端,国内中型公募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构建“主动管理+智能工具”的复合能力,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在负债端,建立“场景嵌入+生态共建”的获客体...

替代投资与讳饰文本建构————作者:吴礼权;

摘要:在经济活动中,有一种经常被运用的投资策略,就是“替代投资”。替代投资一般都是要付出额外成本的。但是,一旦投资成功,往往能够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符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经济原则。在修辞活动中,也有“替代投资”策略的运用,如“讳饰文本”的建构。讳饰文本的建构,虽然会因曲里拐弯的表达而需要在语言资源配置上有增量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达意传情所需语言资源投入的边际成本,但却在客观上极大地提升了文...

我国PPP模式监管立法与政策历程、现状与完善路径————作者:戴传利;杨彤;

摘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管,PPP项目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了完善的监管机制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研究基于对我国PPP模式监管演进路径的全面回顾以及深入分析,试图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系统地梳理关键节点、总结成功案例与失败教训发现,我国在PPP模式发展监管中存在缺乏高位阶法、政府角色冲突、政府责任不清晰、相关政策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根源、本质与立场——以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为中心————作者:彭前生;陈少真;

摘要:先锋队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质,个体或群体私欲的膨胀就是赤裸裸的腐化变质,是威胁中国共产党组织先锋队性质的最大政治风险。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个体或群体的腐化变质不可避免性导致党组织肌体的侵蚀是必然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党内腐化变质的个体或群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自我革命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本质就是拒腐防变,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特质的三重向度————作者:章圆;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以系统观念为核心方法论,展现出贯通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的鲜明特质。从生成过程看,其贯通性体现为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动态演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及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有机结合;从理论意涵看,其全局性表现为文化系统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四大领域的深度融合;从实践导向看,其战略性以多维思维展开,即以底线思维筑...

中国诗歌中煤炭的历史印记、情感寄托与意象构建————作者:冯仰操;

摘要:书写煤炭的诗歌,自南朝一直绵延至今,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咏物诗,承担了古今人们对煤炭能源资源的认知、情感与美感。对煤炭诗的探讨,亟待整体化、理论化,即长时段地考察与结构性地分析。整体而言,从历史印记看,其再现了人们对社会变革、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不仅应和着不同时代社会能源需求的变化,并且描绘了煤炭嵌入贵族、平民乃至贫民日常生活的进程;从情感寄托看,其承载着人们的自身哀乐与社会关怀,既通过各类典型场景...

新见穆旦四篇佚文辑考————作者:李卫国;

摘要: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增订的2卷本《穆旦诗文集》和2020年8卷本《穆旦(查良铮)译文集》是目前收录穆旦作品最全的集子。然而穆旦从中小学时便开始创作,加上战时辗转多地等因素,故仍有不少文章遗漏在旧报刊中。近期笔者又新发现了穆旦的四篇佚文,分别是《童话》《无题》《清华的电灯》和《“次要”战场在意大利》。此四篇文章均未见于穆旦作品全集、选集和年谱及相关研究中。它们分别是童话、诗、散文和翻译,现对四...

沙龙与欧洲女性文学生产的历史嬗变————作者:白林梅;

摘要:沙龙吸引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聚集讨论哲学、文学和艺术等话题,为女性接受教育和进行文学创作提供平台,对女性文学生产有重要影响。17世纪贵族沙龙女性创作了著名的传奇故事和法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克莱芙王妃》,沙龙人物成为小说人物的原型,沙龙对话也是女性文学生产的起点。18世纪沙龙女性在沙龙宾客中文坛领袖的帮助下,创作和出版《女吉诃德》等文学作品,创新了嵌套叙述等文学手法,对小说的兴起和书信体小说的演...

曹氏政治文化集团与地域文化————作者:吴怀东;

摘要:曹操在汉末乱世中崛起,既显示出超卓的个人谋略和智慧,也体现了谯沛地域文化的力量。曹氏家族的政治参与意识、尚武精神、领袖气质均来自古都文化遗风。曹氏家族重医重药好酒,来源于良好的经济条件以及都城文化遗风。曹操灵活机变的施政方略深受老庄哲学启迪,与汝颍政治文化集团的战略联盟亦基于双方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曹氏家族与袁绍势力及司马氏集团的博弈,实质上反映了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的交锋,以及寒族与士族的政治角力...

徽州传统节气民俗的特点和文化意义————作者:曲晓红;

摘要:稳定的地域环境和传统的宗族体系使徽州社会较好地保持了农耕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节气民俗。徽州人不仅以各种仪式性的活动来应对和迎接物候的交替现象,还遵循节气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并在节气民俗活动中实现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一方面民众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进一步维系和巩固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以草根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调试与变通逐渐融入主流文化,成为徽文化的一部分...

呈现清代安徽科举整体样貌与变迁历程的一部力作——《清代安徽科举研究》评介————作者:原康;牛继清;

摘要:<正>安徽是清代科举发达与核心区域的构成部分,在清代科举格局之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刘佰合教授著《清代安徽科举研究》(中华书局2023年版)将科举与科举研究置于国家与地方、科举与社会的框架中,对清代安徽科举进行细致而广阔的学术观察,既有深入的个案研究,又有全面的分析论证,新意迭见,呈现清代安徽科举的整体样貌与变迁历程,描绘出一幅清代安徽科举动态运行的生动图卷,是清代科举研究领域及安徽...

法国国际私法渊源的体系嬗变与当代发展————作者:丁晓;赵宇祺;

摘要:法国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经历了令人瞩目的演变与发展,最终形成“欧盟法-国际条约-国内立法-司法判例”多元渊源共同发展的独特架构。这一架构的形成历经了五个关键阶段:从5至16世纪习惯法与教会法的萌芽,到16至18世纪杜摩兰、达让特莱构建理论及《法国民法典》奠基,从19至20世纪中叶判例法鼎盛,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欧盟法主导转型,再到当代重启法典化探索。这个嬗变历程展现出体系化重塑、国际化转向、技...

数据主权视角下数据出境制度完善研究————作者:杨宇轩;

摘要:在数字时代下,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必然,相较于数据入境,数据出境对于数据存储国影响更大。鉴于数据主权在国际交流和协同合作中占据了愈发重要的地位,在数据流动前可维护国家安全、数据流动中可发挥监管作用、数据流动后可起到风险救济作用,在数据主权视角下构建数据出境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数据出境制度存在责任主体较多、规定较为粗疏、监管流程缺位等问题,需明确境内数据和境外数据的主体,基于数据属性适用刚柔...

从构式词法学来看相关汉语词法问题————作者:颜刚;

摘要:构式词法学是随着构式语法学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研究词法现象的新路径,文章通过从构式词法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来重新思考汉语中的词法问题。通过对非构式视角的词法研究与构式词法学视角下的词法研究的比较发现:首先,构式词法学在研究中采用基于词语的分析方法;其次,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同构关系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来看,从构式视角,可以将其分为同构性词法构式和异构性词法构式;再次,构词法是静态结果的分析,造词法是动态结果...

顺应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人称指示语研究——以A-Talk英语访谈为例————作者:李慧;

摘要:“A-Talk英语访谈”是一档英文类访谈节目,嘉宾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和专业背景。人称指示语在节目中频繁出现,其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语用现象和效果。主持人和嘉宾在选择人称指示语时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会话参与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话语动机会产生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使用。在节目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使用存在反先用现象,模糊使用及变异使用现象。主持人和嘉宾的人称指示语选...

旧典何以成新知:论朱自清的古典文学课程建设————作者:葛涵瑞;

摘要:学科建立与课程建设,是古代文学研究范式变革的重要标识,朱自清在其中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建立起基础与专业并重的古典文学教学架构,并基于此形成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推动文学史课程进入核心科目,提升其学分比重,同时提出“贯通新旧”与“沟通中西”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开设“歌谣”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相关课程,创造传统文学与新文学、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互动阐释空间;坚持“大学国文”作为通识课程的地位,凸显其语文训...

时空社会学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作者:王丹;李晓岩;沈云云;

摘要:时间和空间是影响地方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要素,也是地方高校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基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个案,通过扎根理论探究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分析困境产生的时空因素。“时间延展”“时间虚空”“时间错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使地方高校教师处于等待的焦虑、虚度的挫败、时不我待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抢夺之中;“物理空间停滞”“社会空间压缩”和“主观空间窄化”使地方高校教师...

知识的生存力:被忽视的激进建构主义思想————作者:赵国瑞;赵晓英;

摘要:激进建构主义曾受到过强烈的批判,但作为其核心思想的生存力主张尚未获得充分的认识。生存力的基本含义是无冲突性,它描述的是知识或认知结构与环境的关系;生存力可以细分为胜任性生存力与兼容性生存力,二者协同筛选知识;建构有生存力的概念结构是认知适应的关键,它可以对应于皮亚杰的第三种平衡作用;社会因素在知识建构中是演化优先的,不是绝对优先的。对教学活动而言,生存力主张能有效解释概念转变的许多现象和理论成果。...

借贷投资与引经文本建构————作者:吴礼权;

摘要:在商业活动中,有一种经常被运用的投资策略,就是“借贷投资”。通过借贷而进行的投资,虽然有额外成本的付出,但一旦投资成功,则可以连本带利地实现预期的投资目标,符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经济原则。在修辞活动中也有这一原理的运用,如“引经文本”的建构。“引经文本”的建构,本质上是借祖宗或权威之口为自己代言,虽在语言资源配置上有所增加,就像以“借贷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一样,事实上增加了资金投入的“边际成...

矿产资源型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导向与路径优化——以安徽省为例————作者:唐建兵;

摘要:“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既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又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过程。“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安徽矿产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进绿色发展转型,按时高质高效实现“双碳”目标,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矿产资源型城市必须在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导向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双碳”政策体...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