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572/TP
国际标准刊号:1673-8454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高等建筑教育》教育国家级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中国教育信息化》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是面向教育界、信息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国家级期刊。1995年正式创刊,原名《管理信息系统》,2002年更名为《教育信息化》。本刊是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权威杂志,创办10余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传播信息知识、推动教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2007年1月开始,本刊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并推出全新改版的“基础教育版”。“基础教育版”立足基础教育领域,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播教育信息化知识、技能和理论。本刊衷心希望与教育界、信息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人士共同努力,把本刊办成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权威杂志和一流期刊,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本刊欢迎广大中小学师生、信息技术教师及学校管理者、从事信息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电教机构工作人员、相关IT企业人士等不吝赐稿。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教育信息化类发行量最大的期刊、拥有全国日点击数最高的教育信息化网站、“教育信息化”关键词网络搜索排名第一、教育政府采购中心政府招投标信息指定发布媒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每月要闻、教育信息化论坛、开发与应用、现代管理之窗、学科建设与教学、技术园地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3)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潘炳超

  (6)国际合作项目在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林大华 罗茜文

  (9)通用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探索与实践 刘君玲 刘斌 张雅文

  (13)数字化班集体模型设计与构建——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整合研究 卞英才

  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

  (15)“数字故事拓展课”走进小学课堂 白巧变

  (19)《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状况研究——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调查分析 陈凌 杨慧敏

  (22)基于QQ交流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探析 康桂珍 韩嘉懿

  (27)让探究学习真实有效 佘丽萍

  (29)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研发 张云忠

  (31)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机制构建 苏蕊 胡宗锋

  (34)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教学策略研究——基于UDI通用教学设计理论 吴华 崔艳姣

  (37)高职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四段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景秀眉 苏志军

  (40)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弊端研究 刘玲

  (42)基于曲线式调查问卷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 赵鸿昌

  (46)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用surfer制作紫金山的等高线和三维立体图为例 赵越 孙旭

  (4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与探索 顾红燕

  职称论文发表: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论述了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应用以及其实际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称论文发表,云,仿真,教学

  1 引言(Introduction)

  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是未来教学形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基础。以强大的云技术为依托平台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仿真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型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用虚拟的仿真教学情景给学生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等全方位的因素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1]。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同步仿真,实现了理论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中国教育信息化最新期刊目录

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作者:胡水星;崔海坤;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不断改变着乡村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形态及框架,成为弥合城乡教育鸿沟、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梳理已有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文献,厘清其内涵和演进历程;并参考学术界已有的数字赋能模式,借助政策文本分析,解构数字化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管理四个方面的赋能机理,实现重构教育新生态的目标愿景。针对乡村基础教育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的...

美国消除数字鸿沟的特点与路径——基于1996—2024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分析————作者:李文英;张叶莎;

摘要:美国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因教育技术发展不平等而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其主要改革路径为:强化数字鸿沟理论研究,为认识其本质、成因及影响筑牢理论基础;全面提升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地学生均能获取先进资源,弥合城乡与区域差距,消除数字访问鸿沟;贯彻落实通用设计原则,增强教育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包容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消除数字使用鸿沟;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助力教师高效运用教育技...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4.0的挑战与机遇——《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解读————作者:赵福君;代洋磊;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成为推动教育4.0建设的核心内驱力。2024年4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报告,指出全球教育体系正处于十字路口,机遇和挑战并存。该报告基于教育4.0框架,描述了未来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推动教育4.0发展中的潜在机遇,进而呼吁社会、学校及相关部门协同努力,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改革。未来,我国应...

虚拟仿真实验对学习效果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元分析————作者:李兆峰;于慧兵;冯小燕;

摘要:当前,学界关于虚拟仿真实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分歧。为探究这一问题,通过元分析方法,对2013—2024年国内外44篇关于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进行量化分析。以虚拟仿真实验为自变量,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沉浸感、认知负荷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学段、学科和知识类型为调节变量,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

2025年征订进行中!

摘要:<正>《中国教育信息化》(月刊,每月20日出版,20元/期,240元/年。国内统一刊号CN11-5572/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8454,邮发代号:82-761)创刊于1995年,原名《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重点围绕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反映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新理论及新...

大模型支持下的教师教学胜任力伴随式测评研究————作者:胡小勇;涂果果;谢雅淇;

摘要:推进教师教学胜任力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发挥好教师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方式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测评维度不全面、数据利用率不高、缺乏个性化评估等不足。据此,研究面向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伴随式测评方法,为教师提供教学胜任力的实时追踪、反馈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测评发展,分析当前教育领域中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基于研究背景,结合大模型技术和...

AIGC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作者:吴亮;冉韩莎;孟劲;戴馨;

摘要:当前,AIGC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创新为教育数字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岗位需求变革,以及教育改革政策引领下,教育智能化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通过技术、人才、教育的多维融合视角,阐述AIGC技术在教学、学习、考试、评价、管理五个环节中的融入模式,构建涵盖智慧辅教、智慧辅学、智慧辅考、智慧赋评和智慧辅管的五维教育全过程体系,形成教育智慧化体系构建的教学创新驱动...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实然状态与提升路径————作者:魏顺平;严静;侯文婷;王永琦;

摘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网络安全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事关国家网络安全防线,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往文献阅读,梳理以往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研究方面的成果,详细梳理近五年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相关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技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四个方面为一级指标构...

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者:王胜兰;彭双;

摘要: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作为教育创新的关键领域,致力于通过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构建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取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态系统。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超越单纯的技术集成,强调技术作为教育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整合现代工具、资源与活动,重塑学习体验。文献综述显示,尽管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的表述多样,但普遍认同技术在学习环境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的架构涵盖技术、资源、工具、活动、学习者体验等多个维...

DeepSeek赋能教育强国建设:技术优势、态度审视与推进建议————作者:杨现民;卜浩德;李新;宋苏轩;苏福根;王琼琼;

摘要: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先进的新质生产力,有望重塑教育生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DeepSeek凭借开源、推理过程规则化和显性化、算力资源需求低等优势,迅速成为全球现象级大模型产品。教育界对DeepSeek的态度呈现期待与担忧并存的特征,一些高校、企业与学者高度认可其技术创新和应用潜力,纷纷进行部署和应用;也有部分学者和高校担忧DeepSeek会给教育带来认知惰性、教育鸿沟、隐私...

2024年国际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十大趋势————作者:刘骥;钱禹辰;郭桂真;苏福根;

摘要:2024年是数智技术快速腾飞、教育创新迅猛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球范围内,新兴数智技术呈现指数级跃迁,推动全球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革,国际教育数智化转型愈发突显,呈十大主流趋势:加速制定教育数智化规范;规制数字技术滥用;寻求人工智能教育适配路径;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变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推进;数智化评估框架转型推动教育评价创新;人机协同教育模式形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知识生产革新;注重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教育内涵式发展:逻辑、风险与进路————作者:林焕翔;项莎特;江哲涵;

摘要: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医教育的运行模式,成为赋能中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借助适切算法智能关联中医经典知识,加强教学内容的脉络化与全域性拓展;系统整合历代中医名家的经验智慧,搭建功能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创设虚拟沉浸式学习场景,增强学生临床学习的真实体验;智能采集与处理中医考试过程信息,提升考试评价的客观化程度。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影响...

新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循证研究:缘起、挑战和发展————作者:王晶莹;杨琬祺;郭建军;杜蕾;

摘要: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持续突破的浪潮中,科学教育的内涵正经历深刻转型,重心从单纯追求学业成就转向全面培育科学素养。与此同时,科研方法亦在经历从经验主义向循证研究的革新飞跃。新技术为公民科学素养规模化培养与科技创新人才个性化提升、指向数字化科学素养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多模态数据支持的科学教育智能测评改革、科学教育环境的智能数字基座建设与资源供给聚合四个方面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撑。然而...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现状及提升路径————作者:付从荣;朱静婷;

摘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数字素养。厘清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内涵意蕴,是探析其实然现状、制定提升策略的前提。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由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教师专业发展等共同构成,是教师具备运用数字技术获取与处理信息、创新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意识和数字化思维。研究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两地16名高...

教育数字化赋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赛道新优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第七部分解读————作者:李志民;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而教育数字化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赋能。基于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第七部分“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解读,提出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路。一是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作者:徐显龙;陈文慧;王浩名;国洪琦;

摘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推动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然而现阶段平台使用还存在资源应用浅层化、使用覆盖不均衡等挑战,深入研究持续使用平台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以技术影响因素框架为理论支撑,围绕推进组织技术使用的动力层、推动层和反应层提出中小学校持续使用平台的推进模型。接着,基于该模型展开中小学校使用平台的影响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持、校级领导态度、技术复杂性、技术的相对优势对学校技...

激发教师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内驱力:机制与路径————作者:卜彩丽;张彤;李飒;苏晨;李培原;

摘要:建强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举措,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教师应用主动性不足、与教学融合薄弱等问题,如何激发教师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内驱力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满足教师自主、胜任、归属三种需要为切入点,结合自我决定、创新扩散、 ARCS动机模型等理论,将平台使用意愿和教师内在动机进行融合,全面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教师应用...

智能机器人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策略研究————作者:刘辉翔;吴坚创;陈雯柏;王一群;

摘要: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自动化及相关工程专业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学以致用能力,设计并开发基于ROS的智能机器人仿真实验平台。首先,开发基于QT框架的互动教学界面,旨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遵循“理论学习与评估—教师引导与演示—学生主导实践”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其次,基于ROS和Gazebo仿真平台,建立服务机器人模型和虚拟校园,并设计了机器人语音交互、图像采集和SLAM实验等...

数智赋能西部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面向新疆教育一线的调查及建议————作者:马秀麟;王滕;多强;吴菲;

摘要:全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研究聚焦东西部地区教育不均衡的现状,通过针对一线教师、支教人员、学生的调研和深度访谈,并结合持续的个案跟踪,分析了影响边疆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在完善数字化资源配套、强有力的方向引领与制度保障、全覆盖的技术支撑、跨时空的教研共同体、扁平化的评价管理、减少利益相关者的...

2025年征订进行中!

摘要:<正>《中国教育信息化》(月刊,每月20日出版,20元/期,240元/年。国内统一刊号CN11-5572/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8454,邮发代号:82-761)创刊于1995年,原名《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重点围绕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反映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新理论及新...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