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204/I
国际标准刊号:0583-0206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小说月刊吉林省文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山东图书馆学刊山东省理论期刊

   《世界文学》(双月刊),是中国文艺界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刊物。《世界文学》内容丰富、译文忠实、品位高雅、文图并茂,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广大读者喜爱,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3年7月,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创办。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继承他30年代创办老译文杂志的传统,刊物当时定名《译文》(月刊),并由鲁迅创办《译文》时的战友茅盾担任首任主编。1959年,刊物改名为《世界文学》,以

  一定的篇幅发表中国学者撰写的评论。1964年改由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文革”前,它是我国唯一一家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与理论的刊物。“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7年恢复出版,内部发行一年,1978年正式复刊。

  《世界文学》除刊载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外,还辟有文化交流、国外通讯、评论、文摘、书评、译坛纵横、外国文学翻译出版漫笔、作家谈创作、编译者序跋、外国文学资料、世界文艺知识、文学史话、作家逸事、中外作家答本刊问、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中国诗人谈外国诗、世界文坛热点、中国文学在国外、世界文艺动态等多种栏目,并发表外国文学名著插图选登、美术作品和作家肖像。近二十年来,国内直接出版翻译作品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出版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世界文学》受到篇幅、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靠编辑部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文学判断能力,力图寻找一些经得起时间积淀的考验,能够体现出世界文学历史发展方向,真正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品。尤其那些篇幅比较小一些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纪实文学等体裁的作品。

  阅读推荐:沧桑

  《沧桑》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社科期刊,是中国方志理论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

  世界文学最新期刊目录

法国画家劳尔·杜非(1877—1953)作品欣赏————作者:劳尔·杜非;

摘要:<正>~

走向“远方”:旅行书写专题————作者:叶丽贤;

摘要:<正>现代生活的循环和重负使很多人对“生活在别处”心生向往。那些未曾踏足的遥远土地、风景或城市常常成为平凡日子里的精神寄托。对此时此地的日常生活而言,“远方”往往代表着新奇、未知和冒险,象征着梦想的彼岸、未来的希望,意味着不将就、不苟且、不妥协的态度,映照着从未抵达的心灵深景,延展着无限的人生可能

在突尼斯————作者:娜塔莉娅·托尔斯泰娅;赵建常;

摘要:<正>娜塔莉娅·托尔斯泰娅(Наталия Толстая,1943—2010),俄罗斯作家。大作家阿·托尔斯泰的孙女,著名作家塔·托尔斯泰娅的姐姐。19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获得多甫拉托夫文学奖。出版有作品集《一个》《一双》《姐妹》(后两部为她与塔·托尔斯泰娅合著)等。短篇小说《在突尼斯》(ВТунисе)发表于2010年第1期《星》(Звезда)杂志,写的是主人公与好友结伴去突...

亚洲————作者:叶莲娜·图卢舍娃;李冬梅;

摘要:<正>短篇小说《亚洲》(Азия)发表于2023年第9期《新世界》(Новый мир)杂志。小说从主人公少年时代旅行梦的萌生写起,以旅行梦的彻底破灭结束,包含着对成长和人生的无奈感叹。译者我年少时有一个梦想,一个真实存在于我模糊意识中的多姿多彩的梦想:我要和哥哥一起周游世界。我们先看看欧洲,然后就去亚洲,在亚洲的村寨中安度余生

背包————作者:托尼·厄利;叶萌;

摘要:<正>此处译介的《背包》(Backpack)是厄利2018年11月5日发表在《纽约客》上的一个短篇小说。厄利的小说有青年海明威作品中的那种疏冷感,《背包》就是这样的作品,情节简单,文风朴素,但文字后面多有隐藏。编者铁链是拴前廊的秋千用的,水泥块是给后院工具房当台阶用的,约翰这样告诉达勒姆1家得宝2的销售员

放手之旅————作者:尤迪特·海尔曼;李佳蔚;

摘要:<正>《放手之旅》(Lascia)作于2002年,选自企鹅出版集团出版的《新企鹅对照读本:德语短篇小说》(New Penguin Parallel Texts:Short Stories in German,2003)。小说标题为意大利文,意为“放手吧,放弃吧”。作者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了一对恋人一同经历的旅途,心理刻画准确而细腻,叙述充实有趣,富有感染力。在故事的最后,这段看似无事发...

和之沙————作者:胡安·维约罗;曹雅玲;

摘要:<正>《和之沙》(Arenas de Japón)是维约罗2009年11月发表在墨西哥《自由文学》(Letras libres)杂志第131期上的一篇纪实游记,记录了他在日本旅行期间的所见所思。维约罗以其标志性的敏锐与诙谐呈现出“符号帝国”日本的古与今、动与静、传统与科技、有序与无序、繁荣与桎梏等多重张力。他带着拉美作家的目光观察异国风景,感受陌生文化,于行程尾声领悟:旅行实为梳理自我...

高速公路(外二篇)————作者:安杰伊·斯塔休克;赵玮婷;

摘要:<正>《高速公路》(Autostrada)、《斯拉夫人的〈在路上〉》(S?owiańskie On the road)和《戏仿作为大陆的存续方式》(Parodia jako sposób przetrwania kontynentu)选译自安杰伊·斯塔休克出版于2007年的散文集《法多》(Fado,Czarne出版社)。在这本书中,作家记录了一场心灵之旅:他走过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

与托马斯·默顿同行————作者:弗雷德·巴恩松;柯子烨;

摘要:<正>1968年5月,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1915—1968)踏上了前往美国西部的朝圣之旅。半个世纪后,弗雷德·巴恩松与导演杰里米·塞弗特(Jeremy Seifert)循其足迹重走这条圣途,穿越荒漠、山岭与草原,丈量当年修士走过的土地。巴恩松的文章《与托马斯·默顿同行》(On the Road with Thomas Merton)以行程为线索,...

作家,旅人(四篇)————作者:洛朗·马雷肖;赖兰艺;

摘要:<正>马雷肖的随笔集《作家,旅人:这些讲述世界的流浪者》(Ecrivains-Voyageurs,ces vagabonds qui disent le monde) 2011年由法国阿尔陶出版社出版,讲述了19位作家与旅行紧密相连的创作人生。在这些作家的笔下,旅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呈现出迥异的样貌,却都是成就其经典地位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此选译出讲述皮埃尔·洛蒂、维克多·谢阁兰、布莱兹...

明信片: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外五首)————作者:劳拉·卡谢列斯;许彤;

摘要:<正>《明信片: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Tánger-Casablanca.Postal)等六首诗选自她2014年出版的诗集《我们在地图上做的标记》(Los se?ales que hacemos en los mapas,伤口与巡游词语之书出版社)。丹吉尔位于摩洛哥最北端,坐落在直布罗陀海峡南岸,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是贯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欧洲与非洲的门户。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

巴西作家塞尔吉奥·圣塔纳小说选————作者:丁晓航;

摘要:<正>塞尔吉奥·圣塔纳(Sérgio Sant'Anna, 1941—2020),巴西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1966年毕业于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法律系,后赴法国巴黎读研究生,曾就职于里约联邦大学传播学院,并为《巴西日报》《圣保罗页报》等多家主流报刊撰写专栏。1969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幸存者》,后陆续推出《拉尔夫的忏悔》《微妙的罪行》等多部长篇小说,另...

一场关于方法的演说————作者:塞尔吉奥·圣塔纳 ;丁晓航;

摘要:<正>他在大楼十八层外墙狭窄的护檐上。他跳到那儿是为了从外面清洁1801至1805室的玻璃窗,那些空房间即将被一家工程公司租下。他是泛美综合服务公司新签约的员工,之所以坐在护檐上摇晃着悬空的两条腿,只是想停下来吸兜儿里剩下的半支香烟,他很享受这种忙里偷闲的乐趣。他看见下面街上聚集着一些人,像是在朝他的方向指指点点

午夜航班————作者:塞尔吉奥·圣塔纳 ;丁晓航;

摘要:<正>如果说我艰辛而又乏味的生活中有什么值得记录的,那就是成为了博阿维斯塔1飞往圣保罗临时航班的一名乘客。首先,我要说明一下前因——也许事出偶然,但后来我感觉那是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事件中的一环——也就是把我带入那为数不多的乘客之列的情况,毕竟我本来要坐的航班起飞时间是次日上午九时

陌生人————作者:塞尔吉奥·圣塔纳 ;丁晓航;

摘要:<正>我走进博塔弗戈社区那幢公寓楼的大堂,准备看房,和我前后脚到的还有一位女士。她不停地吸烟,紧握的手把报纸的广告版攥得变了形,似乎还忙中出错,把口红抹出了嘴唇。能看出她焦虑不安,却又不失靓丽和优雅。她身穿细麻布条纹连衣裙,风格简约,这裙子想必花了不少钱。那双系带儿的大黑皮鞋为她的外表增添了异域情调和力量感,显露出几分鲁莽之气,也许是刻意而为的。有男人气并不妨碍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人

故事(非故事)————作者:塞尔吉奥·圣塔纳 ;丁晓航;

摘要:<正>这里是一片空旷的土地,有空间,就比什么都没有要多一些。或许多很多,无从知晓。但是没有人,肯定没有。也许有一条蛇,潜伏在岩石和稀疏的植被中。如果四周无人,一条蛇又算什么呢?它只能用牙齿咬穿一片叶子,让叶子渗出乳白色的汁。一只昆虫在叶子上方飞舞,发出嗡嗡声,也许是出于对蛇的恐惧。如果没有人听,这嗡嗡声又算什么?什么都不是。又或是一切。也许不能把它们同周围的寂静分开。同样,如果没有耳朵...

沼泽————作者:玛丽亚·库伊乌姆齐;李维;

摘要:<正>《沼泽》(■)选自库伊乌姆齐荣获希腊国家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小说集《一触即发》(卡斯塔尼奥提斯出版社,2016),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库伊乌姆齐幼年时亲身经历了二战和希腊内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对战争的反思是她作品的一大主题

这就是加加林————作者: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舒荪乐;

摘要:<正>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1954—),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以深邃的哲学性、复杂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闻名,是东欧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这就是加加林》(Az a Gagarin)选自拉斯洛出版于2013年的短篇小说集《世界在前进》(Megy a Világ,Magvet9 kiadó出版社),小说全文仅有一段,共三个...

安部公房与战后文学以及其他————作者:岛田雅彦;周颖;

摘要:<正>岛田雅彦(1961—),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1983年凭借长篇小说《献给温和左翼的谐谑曲》出道。创作体裁广泛,包括小说、随笔及评论,在战后日本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赢得国际关注。《世界文学》2025年第3期刊载了岛田的短篇小说《透明人的梦》。2024年10月26日,岛田雅彦在清华大学参与国际文学工作坊,并发表演讲

戏剧与统治术:从《哈姆雷特》的“操控”主题谈起————作者:陈雷;

摘要:<正>一《哈姆雷特》有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统摄全剧的主题?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存在这样一个主题,那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然而,如果我们退一步,承认这部剧包含着多个并行的、几乎同样重要的主题———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暂且不论———那么,这些“二级”主题却是不难辨认的,而这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个便是主人公哈姆雷特对人的失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