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外国语文》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组织开展科研问题的深入讨论,支持学术理论的探索、创新和不同观点、不同流派在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争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据“中国知网”2010年统计,国内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均订阅了《外国语文》;海外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香港教育署也都订阅了《外国语文》。20多年来,《外国语文》不仅为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国尤其是重庆市的外语教育与科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外国语文》现为全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重庆市十佳社科期刊,同时还被列入《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外国语言研究”栏目获重庆市优秀栏目。另外,2010年《外国语文》的总被引率、影响因子、他引比、基金比、下载率在重庆市社科期刊中位居前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法国文学 高奋,GAO Fen
“异质抗衡”与“不动之动”——定量研究视域下《比利•巴思格特》的文学张力 毕建程,BI Jiancheng
与命运角力的女人——评《圣经•创世记》中的拉结 南宫梅芳,NANGONG Meifang
《红死病的假面具》的伦理批评 李显文,LI Xianwen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哥萨克形象 冯俊,FENG Jun
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族裔身份建构 魏文,WEI Wen
叙事的“非自然性”辨微:再论非自然叙事学 尚必武,SHANG Biwu
从《孩子的游戏》到《多维的世界》:叙事进程中的无痛伦理 林玉珍,LIN Yuzhen
从《秘密金鱼》看“语象叙事”的叙事功能 龙艳霞,唐伟胜,LONG Yanxia,TANG Weisheng
边缘叙事策略及其表征的历史——朱利安•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之新解 赵胜杰,ZHAO Shengjie
“自似性”:破解《金色笔记》叙事迷宫的钥匙 彭燕,PENG Yan
60年心理语言学研究范式变迁——涉身心理语言学展望 姜孟,JIANG Meng
论韩礼德的音系观 赵永刚,ZHAO Yonggang
乔姆斯基层级与自然语言语法——从短语结构语法到非转换语法 满海霞,梁雅梦,MAN Haixia,LIANG Yameng
并列二项式词序制约因素的语料库研究 刘世英,LIU Shiying
认知视角下的评价性词汇义项排序原则——以critical的习得为例 王扬,肖祎,WANG Yang,XIAO Yi
认知模型、文本质地与语篇建构——以休斯诗歌《雨中鹰》为例 张媛飞,ZHANG Yuanfei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徐盛桓,XU Shenghuan
中文论文发表:文学到电影的主题流变
[摘要]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电影往往保留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但是很多电影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本文以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青蛇》为例,将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文学作品《青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同名电影《青蛇》对原著进行修改后所要表达的主题,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浮躁社会环境人们对于男女关系、爱情的迷茫和看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探索文学作品到电影主题流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学,电影,主题流变,改编
一、引言
作为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具有辛辣、凄美、悲凉的风格,其爱情小说也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幕,包括《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她的作品喜欢讲述爱情的前世今生,同时又是有些畸形的爱情,其作品的语言充满了浪漫、凄美的色调,像一杯苦茶,喝的时候觉得苦涩,喝下却又回味无穷。本文以改编自其小说的电影《青蛇》为例,探讨文学到电影主题的流变,对文学作品电影改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国语文最新期刊目录
《外国语文》征订启事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
摘要:<正>《外国语文》前身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外国语文》。《外国语文》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国内刊号:CN50-1197/H,国际刊号:ISSN1674-6414,现为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同时...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作者:姜智芹;鹿佳妮;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已经走过70多年的历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自主化海外传播体系尚待完善、多模态海外传播网络尚未形成、学术成果的译介传播尚有不足、文学传播的赋能作用有待挖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提升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效果、推动其在全球化语境中赢得广泛认同:建构体现中国主体性、多媒体融合的海外出版推介体系;推动当代文学作品的跨媒介改编,运用AR、VR等前沿技术,构建互动性强的阅...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变革与发展————作者:孙有中;姜亚军;杨枫;董洪川;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对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外语类专业正经历“凤凰涅槃”,其根本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外语类专业要根据国之所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胆改革,从培养“外语通”转变为培养“外国通”,服务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长远目标;其次,要深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拓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和广度,重构专业知识结构;第三,外语类专业要...
构式抽象层与具体层的对应性研究——以关系代词取舍为例————作者:房印杰;
摘要:构式抽象层与具体层的对应性是构式语法的核心假设之一,但对其开展的实证检验不足。以英语本族语者的关系代词取舍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从抽象层与具体层两方面对该构式的原型性、概率性、抽象度进行交叉验证。研究发现,关系从句长度、从句主语词性以及先行词在主句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是关系代词取舍构式的原型性特征;隐性与显性关系代词从句呈现迥异的概率性分布,显性关系代词从句的预测效果弱于隐性关系代词...
英汉致使运动事件构式及其动词对比研究————作者:李智涛;廖美珍;
摘要:运动事件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认知领域,在语言类型学和跨语言对比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汉语是否属于动词框架语或卫星框架语尚存争议。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并以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为框架,以汉英对照版《围城》《水浒传》《西游记》作为语料,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致使运动事件构式中的动词表达后发现: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包括双宾语构式和主谓宾构式,而汉语在此基础上还包含“把”字句和“使”字...
致使者意向范围对注意视窗开启模式的影响————作者:张倩慧;匡芳涛;
摘要:注意视窗的开启机制在概念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究这一机制在实际语言产出中的表现,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汉语母语者描述致使者意向范围不同的致使情景时所选择的注意视窗开启模式,研究发现:当致使者意向范围涵盖整个因果链时,说话人选择的典型注意视窗开启模式是“致使者+倒数第二个子事件+结果子事件”;当致使者意向范围未涵盖整个因果链,根据致使者意向范围涵盖的子事件数量,说话人选择的典型注意视窗开启模...
“A把B VP”构式的力动态实证研究————作者:胡志勇;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典型且常用的一种句式结构。学界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而对其动态的情景编码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现实—认知—语言”的体认原则,通过诱导实验动态考察了“A把B VP”构式的概念化过程,发现该结构嵌套了三大框架性语义特征:(1)具有力动态矢量特征的对抗性或一致性“动力义”,包括三类模式:“A把致使型 B VP”“A把使能型 B ...
简·奥斯汀与东印度公司————作者:吾文泉;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殖民帝国意识研究逐渐增多,然而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一部小说上,对奥斯汀与代表殖民帝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关系没能作深入探讨。奥斯汀旗帜鲜明地批评以东印度公司为标志的商品化婚恋观,坚守具有情感基础的理性主义婚姻准则;虽然对“印度土豪”财富密码讳莫如深,但她坚持财富的正确使用价值;面对外来信息的重重迷雾,如“加尔各答黑洞”和奴隶贩卖等问题,作者仍然保持朴素的...
《弗兰肯斯坦》中的英雄情感叙事研究————作者:蒋花;秦书陪;
摘要: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强烈的情感构成了该小说的独特魅力,但为何小说中的情感如此吸引读者?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何怪物引发的情感要强于华尔顿和维克多?答案在于三个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身份。作为具有反讽意义的英雄,他们自身的缺陷让他们的叙事充满强烈的情感张力、纠结多变的情感维度,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浪漫主义、冒险活动、科技、人道主义等思潮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诸如理性、亲情和同情等的特别关注。其传递的道德...
移动性与奇情小说里女性的火车旅行————作者:罗灿;
摘要:奇情小说里女性乘坐火车的情节凸显了铁路对维多利亚时代移动性的促进作用,而更多的移动性对于女性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火车极大地方便了女性的独立出行,尽管在旅行中女性面临被商品化、被物化的危险,但身体的频繁移动模糊了家庭和社会的界限,提升了女性的能力,也激发了女性的能动性,使她们能够利用火车站、铁路时刻表和火车旅行的特点,在与男性的博弈中占得先机。人员混杂的火车站和车厢在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阶级界限,候...
文学翻译修改的多元主体研究——兼谈文学翻译作品的译者多元性特征————作者:冯全功;
摘要:作为翻译修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修改主体研究有利于揭示译作的动态生成性与复杂性。文学翻译修改主体分为直接修改主体和间接修改主体,前者包括译者本人、合译者、审校者、译文编辑、校订者等,后者包括作者、翻译批评者、译文编辑、一般读者等。翻译修改主体的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翻译作品的译者多元性,即译作的诞生是由译者以及编辑等其他翻译行动者共同完成的,凝聚了众多参与者的劳动与智慧
译者的声音与戏剧译本多重属性的重构——以王敬羲译《素娥怨》为例————作者:钟毅;
摘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译文中体现其话语存在,译文中的杂糅和变形往往就是译者在显现和发声。一般来说,戏剧及戏剧译本兼具文化性、文学性以及舞台性。《素娥怨》的译者通过强势显声对译本的这三重属性进行重构,以保存或强化这些属性。在文化性方面,译本对文化信息进行了归化处理,模糊了原文的异质性;在文学性方面,译本增强了原文语言的诗性特征;在舞台性方面,译本转换叙事视角,将人物内心感情外化。促成译者显声的原因...
从田野走向文本——探微《玛纳斯》历时汉译本中的文学性变迁————作者:马丽娟;
摘要:《玛纳斯》经过一代代汉译者的努力逐渐得以让世人了解,史诗源于田野的文学性特征如何在书面的汉译本中得以再现这一问题值得讨论。历时汉译本中史诗语言的庄重性逐渐增强,生动性逐渐趋弱,这一变迁让《玛纳斯》的文学性特征在汉译本中得以重构,让愉悦大众、雅俗共赏的活态口头文学逐步转型成以育人为主、具有规约典范作用的正统书面文学。《玛纳斯》历时汉译本成功地将史诗的生命力从田野向文本谱系式地建构起来
社会学视阈下西文版《红楼梦》翻译与出版研究————作者:周思蕊;王颖冲;
摘要:西文版《红楼梦》面向数亿西语国家读者,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典型案例,但相关翻译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为依托,创新性地提出社会翻译学的“双环”分析模式;并以赵振江西文版《红楼梦》全译本为例,揭示汉学、出版和文学三大场域互动对该译本翻译及出版的影响,以及外部场域与译者之间的主客互动和双向作用力。研究表明,场域间关系并非总以斗争为主,新场域往往是在向临近场域借鉴并与之合作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叙说的翻译史:鲁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叙事研究————作者:马鸣;
摘要:现有研究大都将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解读为“革命文学论争”压力之下自我学习的手段,或为“左翼”文艺运动引进理论指导。考察两部翻译史著述中对于鲁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的叙事,可以从叙事时间、人物、方式、空间等角度对鲁迅翻译活动的起因作出新的解释:首先,虽然时间上与“左翼”文艺运动有重合,但鲁迅的译介旨在向中国文学界客观介绍苏俄文艺领域的经验与成就,延续了“五四”文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于西方文...
数字人文驱动下二语教学方式的新变化及实施策略————作者:杨旭;李菊;
摘要: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研究手段,对当下的二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维度的影响。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观和托马塞洛(Tomasello)的语言构建理论,以交际教学法和多模态教学法不同维度的变化为探讨对象,本文旨在探究数字人文背景下二语教学方式的具体变化及其可能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以数字人文驱动的交际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的智能化、项目合作的多元化体验和多主体的智能学习环境等方面变化较明显;...
国外综合写作任务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作者:刘敏;张国楠;
摘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从发文总体状况、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近20年(2003—2023)国外综合写作任务研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外综合写作任务研究呈现显著的动态增长趋势;热点主题囊括源文本使用与综合写作策略研究、综合写作文本的语篇特征分析、学术英语场景下的综合写作以及协作学习模式在综合写作中的应用。研究表明...
囚禁与突围:庞德《比萨诗章》的空间分析————作者:苏玉鑫;张鼎程;
摘要:美国现代派诗人庞德创作于比萨集中营囚禁时期的《比萨诗章》(74~84章)堪称整个《诗章》(1~120章)的精华部分。这一独特的创作背景使有限的诗歌文本与庞德自由的政治、经济、诗学、美学乃至哲学理想之间形成巨大张力。文章以空间理论为视角,分别从感知空间、概念化空间和象征性空间着手,考察诗人自然空间的囚禁体验、构建另类儒学天堂的努力以及探求多面“观音”指引的突围路径。文章认为诗人在感知空间“囚禁”中的...
国内复译研究(1991—2024)——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作者:刘永杰;许悦萌;
摘要: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复译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1991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进行精确检索,借助可视化计量软件CiteSpace,从发文趋势、高频词汇、核心作者等视角对国内复译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复译相关研究总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文学复译是主要的研究领域;国内尚未形成固定的研究群体;国内复译研究范式有待向实证研究拓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隐喻能力的实证研究————作者:张建丽;王宇泽;
摘要: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隐喻能力研究不断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人机共生语境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能力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基于人机共生问答语料,对ChatGPT隐喻理解能力与隐喻阐释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ChatGPT隐喻理解能力整体与人类水平趋近,在难度等级、抽象程度不同的隐喻上与人类理解能力存在差异;(2)ChatGPT能够提供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隐喻阐释,...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文博
- 省级西藏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哲学动态
- 省级音乐时空
- 省级书城
- 省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芒种
- 省级菏泽学院学报
- 省级风景名胜
- 省级炎黄春秋
- 北大核心图书馆
- 国家级法国研究
- 省级黄金时代
- 省级社会观察
- 省级档案与史学
- 省级中国编辑
- 国家级中国国家旅游
- 南大核心兰州学刊
- 北大核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国家级文史知识
- 省级魅力中国
- 省级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 省级躬耕
- 省级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 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北京观察
- 北大核心青海社会科学
- 省级四川省情
- 省级今日民族
- 省级文学评论丛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