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外国语文》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组织开展科研问题的深入讨论,支持学术理论的探索、创新和不同观点、不同流派在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争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据“中国知网”2010年统计,国内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均订阅了《外国语文》;海外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香港教育署也都订阅了《外国语文》。20多年来,《外国语文》不仅为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国尤其是重庆市的外语教育与科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外国语文》现为全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重庆市十佳社科期刊,同时还被列入《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外国语言研究”栏目获重庆市优秀栏目。另外,2010年《外国语文》的总被引率、影响因子、他引比、基金比、下载率在重庆市社科期刊中位居前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法国文学 高奋,GAO Fen
“异质抗衡”与“不动之动”——定量研究视域下《比利•巴思格特》的文学张力 毕建程,BI Jiancheng
与命运角力的女人——评《圣经•创世记》中的拉结 南宫梅芳,NANGONG Meifang
《红死病的假面具》的伦理批评 李显文,LI Xianwen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哥萨克形象 冯俊,FENG Jun
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族裔身份建构 魏文,WEI Wen
叙事的“非自然性”辨微:再论非自然叙事学 尚必武,SHANG Biwu
从《孩子的游戏》到《多维的世界》:叙事进程中的无痛伦理 林玉珍,LIN Yuzhen
从《秘密金鱼》看“语象叙事”的叙事功能 龙艳霞,唐伟胜,LONG Yanxia,TANG Weisheng
边缘叙事策略及其表征的历史——朱利安•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之新解 赵胜杰,ZHAO Shengjie
“自似性”:破解《金色笔记》叙事迷宫的钥匙 彭燕,PENG Yan
60年心理语言学研究范式变迁——涉身心理语言学展望 姜孟,JIANG Meng
论韩礼德的音系观 赵永刚,ZHAO Yonggang
乔姆斯基层级与自然语言语法——从短语结构语法到非转换语法 满海霞,梁雅梦,MAN Haixia,LIANG Yameng
并列二项式词序制约因素的语料库研究 刘世英,LIU Shiying
认知视角下的评价性词汇义项排序原则——以critical的习得为例 王扬,肖祎,WANG Yang,XIAO Yi
认知模型、文本质地与语篇建构——以休斯诗歌《雨中鹰》为例 张媛飞,ZHANG Yuanfei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徐盛桓,XU Shenghuan
中文论文发表:文学到电影的主题流变
[摘要]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电影往往保留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但是很多电影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本文以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青蛇》为例,将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文学作品《青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同名电影《青蛇》对原著进行修改后所要表达的主题,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浮躁社会环境人们对于男女关系、爱情的迷茫和看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探索文学作品到电影主题流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学,电影,主题流变,改编
一、引言
作为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具有辛辣、凄美、悲凉的风格,其爱情小说也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幕,包括《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她的作品喜欢讲述爱情的前世今生,同时又是有些畸形的爱情,其作品的语言充满了浪漫、凄美的色调,像一杯苦茶,喝的时候觉得苦涩,喝下却又回味无穷。本文以改编自其小说的电影《青蛇》为例,探讨文学到电影主题的流变,对文学作品电影改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国语文最新期刊目录
方志彤英译《资治通鉴》之译者行为探析————作者:黄勤;何霜;
摘要:“行为—文本视域”下的“行为批评”语义分析框架显示方志彤的双重文化认同影响了其翻译动机,具体表现为方志彤在翻译选材方面,既有强烈的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又兼顾美国文化的需求。在“文本—语言视域”下的“文本批评”语义分析框架内观之,方志彤主要采用了直译与格义的翻译方法,旨在保持《资治通鉴》的史料与文学价值,减少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变形。在“行为—社会视域”下的“效果批评”语义分析框架内观之,方志彤以分...
译者行为研究专题导言————作者:周领顺;
摘要:<正>本专题由四篇文章构成,分别是周领顺所作的《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黄勤和何霜所作的《方志彤英译〈资治通鉴〉之译者行为探析》、李正栓和吴朝凤所作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以及刘深强和刘珍珍所作的《〈西游记〉重译者行为模式解读》。这四篇文章构成了两条线,第一条是理论线,即周领顺对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的讨论以及刘深强等学者对《西...
诗歌《废毁的农舍》中的生态思想————作者:庄严;
摘要:国内外评论家对华兹华斯的经典诗歌《废毁的农舍》中的人物塑造、叙事视角、主题思想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学者认为华兹华斯深受如画审美影响,他的诗歌缺乏对自然基于同情、热爱和尊重的伦理关怀。乔纳森·贝特(Jonathan Bate)对华兹华斯生态思想有“实用主义”的定性。换句话说,华兹华斯并不是追求空洞的理想,而是强调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废毁的农舍》中关于资源的耗尽的背后,是...
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理论、方法、应用与展望————作者:肖巍;刘洵;
摘要: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是一种基于信息论的语言复杂度测量体系,可测量形态、句法和整体层面的复杂度,具有客观性、经济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然而,国内语言学界对其引介尚不充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形态复杂度、句法复杂度和整体复杂度的计算方法;随后,回顾了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在语言研究当中的实证应用,发现早期研究主要涉及语言类型学,近期也开始关注语域变体,并从本体拓展到二语;最后...
语言研究的认知功能范式探析————作者:董保华;张涛;陈崇国;
摘要:语言研究的认知范式和功能范式因囿于各自的理论视域,缺乏对社会文化和认知心理的整体思考,理论解释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且不能借两种范式的互补研究得以解决。本文超越范式互补以实现范式整合,尝试性构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范式,以增强语言理论的解释力。研究表明,语言不仅作为资源参与现实的构建,也是认知作用下对客观现实作用的结果,语言在资源与结果间形成一种相互生成的链条,推动语言的不断发展与演化,并作用于语言表...
连动-动结式“SV1V2O”的语义配置研究:因果行为链视角————作者:耿周;吴淑琼;
摘要:动结式是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结构,但以往的研究对连动-动结式“SV1V2O”的内部语义结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行为链理论和Talmy的力动态理论,构建了因果行为链事件语义分析框架,重点探讨连动-动结式的语义配置。研究发现,连动-动结式的形成源于对现实场景经验的认知加工。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事件构成一个因果复合事件,在概念层面呈现为一个自主的因果行为链。...
走出黑暗:论《隧道尽头的光明》中的阈限共同体————作者:曾桂娥;王凤云;
摘要:科伦·麦凯恩在《隧道尽头的光明》中借助主人公“树蛙”的视角描写沃克家族三代人在纽约的人生际遇,以凄美的笔触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下世界画像,描绘了隧道居住群体所经历的劳作、困顿与人情冷暖。“隧道”作为一个阈限空间,以其特有的阈限共同体沟通与共情本质,为该空间的边缘群体提供独特的生存空间,并透过个体叙事审视集体记忆,助其构筑个体身份与集体认同、建立短暂的情感联结,彰显该空间共同体在后现代社会中的积极疗愈作...
达菲诗歌《浮士德太太》中浮士德故事的戏仿————作者:丁礼明;王洁舲;
摘要:戏仿作为后现代文学中常见且富有价值重构意味的手法,在英国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的诗歌《浮士德太太》中得到了成功运用。达菲巧妙地把浮士德出卖灵魂换取魔鬼服务的故事背景迁移到物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物形象进行重塑,把具有求知和进取精神的古代浮士德降格为丧失灵魂的现代浮士德,将复杂多面的梅菲斯特矮化为冷酷无情的单面形象,并增加了浮士德夫妇奢华的生活经历、浮士德太太的女性体验等世俗化情节。由此,达菲将源文本...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作者:李正栓;吴朝凤;
摘要: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对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乐府诗这一文类的翻译也可圈可点。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非常适于对他们的译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李正栓的乐府诗英译作为参照,更显示出他们译者行为的规律和特点。韦利注重读者阅读体验,贯彻大众化审美诉求,整体偏向务实。王红公青睐译文再创造,整体亦侧重务实。李正栓坚...
《西游记》重译者行为模式解读————作者:刘深强;刘珍珍;
摘要:前译对重译产生影响甚至引发重译者焦虑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继阿瑟·韦利(Arthur Waley)之后的《西游记》重译者都面临着如何回应《猴:中国民俗故事》这部经典译本以及如何超越这部前译本的问题。余国藩、詹纳尔(W.J.F.Jenner)以及蓝诗玲(Julia Lovell)作为三位较具影响力的重译者,在翻译《西游记》时分别采用了达耶蒙式、苔瑟拉式以及克里纳门式修正模式,以此建构重译本的文...
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市场需求与能力特征——基于成渝经济圈行业招聘的调研————作者:李希希;
摘要: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在促进中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调研“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BOSS直聘”三大代表性综合招聘平台所发布的868则招聘广告,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 12 Plus,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有口译、笔译、项目管理、质控、本地化等11类语言服务需求,涵盖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22个垂...
大学英语“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刘俊玲;贾蕃;
摘要:当前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一致性评价研究还较为少见。“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尝试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链、内容链、模式链、管理链及评价链五个方面去构建教学体系。基于该体系,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该教学体系评价较高,但在教学设计、隐性融入、教学评价等方面值得...
中亚汉语学习者二语学习动机、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之关系研究——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作者:董良峰;朱思达;张跃;
摘要:通过对230名中亚汉语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进行调查,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中亚汉语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中亚汉语学习者的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水平较高,应该二语自我水平较低;理想二语自我对外语焦虑产生负向影响,对交际意愿无显著影响;应该二...
《外国语文》征订启事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
摘要:<正>《外国语文》前身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外国语文》。《外国语文》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国内刊号:CN50-1197/H,国际刊号:ISSN1674-6414,现为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同时还被列入《学...
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作者:周领顺;
摘要: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理路证明,三位一体系统呈现的是互动关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皆有充分的体现。三位一体系统既是可持续的理论发展系统,也是可用于框定论文的分析框架,还是在开展翻译批评时可用的评价模式,游刃有余,伸缩自如。它有助于完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提高译者行为研究的有效性,并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
麦克尤恩《我这样的机器》中的叙事伦理————作者:徐薇;
摘要:科幻小说《我这样的机器》将机器伦理和人的道德的讨论隐藏于人机冲突的表面叙事之下,可被视为叙事与伦理互动的典范文本。随着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具备完美的道德,变得更加人性化,为伦理缺陷所困的人类逐渐丧失了道德准则,具有了一种“非人”的性质。借助叙事,麦克尤恩探讨了人与机器不同伦理选择背后的道德成因,其中蕴含了他自己的伦理态度和立场。他坚持以现代机器伦理取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呼吁人们以机器为镜反观自身,通...
英汉致使运动事件构式及其动词对比研究————作者:李智涛;廖美珍;
摘要:<正>0研究背景运动事件是语言表达中最基本且重要的认知领域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感知和理解,也是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前人文献中,如Charles J.Fillmore(1985)、Mark Johnson(1987:21)及Leonard Talmy(2000)等学者对运动事件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是泰尔米的运动事件理论区分了内围成分和外围成分,强调路径的框架功能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新闻漫画中老年人形象的历时变迁————作者:刘熠;孟晋;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关于老年话语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视角出发,基于中国新闻漫画网中86幅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形象漫画,深入剖析这些漫画中的隐喻表现方式,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在不同历史阶段,老年人形象的漫画通过丰富的隐喻表征呈现出多样化的主题与形象特征,反映出老年人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通过分析,大众媒...
文学老年学的生成与发展————作者:张之材;
摘要:文学老年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在老年学研究人文价值维度缺失的反思中生成,研究者对文学和影视艺术中的老年形象提出初步解释,开启了人文老年学的跨文化比较视野,创造出“文学老年学”术语;随后是对研究对象、作家、作品等进行理论深入,构建“成熟小说”“老年叙事学”“老年诗学”“晚期风格”等概念,加深对老龄化现象的文学理解;近期的发展则体现在研究范围涉及文学史各个阶段、文类更加多元...
“大翻译”视域下汉英口译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作者:白佳芳;刘旭健;
摘要: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强调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中介的作用,即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大翻译视域下汉英口译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基于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料分析,探讨汉英口译中的中国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创造性地融合忠实(直译)、阐释(意译)、改写(转译)及模仿(仿译)等文化翻译手段,考察如何在保证口译交际沟通效率与准确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文化内涵与特色,以期...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船山学刊
- 北大核心美术
- 省级《美术文献》
- 北大核心《人类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典籍与文化
- 北大核心《学术界》
- 省级《今传媒》
- 省级《新闻记者》
- 北大核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省级《艺术广角》
- 省级《北京档案》
- 北大核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南大核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看小说
- 省级小说月刊
- 省级乡音
- 国家级世界知识画报
- 省级幽默大王
- 省级《传媒观察》
- 省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世界文化
- 南大核心《上海戏剧》
- 省级经典美文
- 省级《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图书馆界》
- 省级《江西图书馆学刊》
- 省级《文史精华》
- 省级岭南音乐
- 国家级《当代青年研究》
- 省级北方文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