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013/C
国际标准刊号:1000-856X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查看江海学刊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青海湖青海省文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原文化研究河南省文化期刊

   《江海学刊学术期刊征稿,创刊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10月以《群众论丛》之名复刊。1982年1月复名《江海学刊》。1986年以《江海学刊》(文史哲版)和《江海学刊》(经法社版)分别出版。1990年两刊合并出版。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现在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

  《江海学刊》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表了大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学术理论文章,策划组织过许多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反响。《江海学刊》以反映时代精神为己任,关注与探索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选题策划,敢于标新立异,刊载精品力作,提掖后学新人,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江海学刊杂志栏目设置

  原创学术空间、名家专论

  江海学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社科双奖期刊

  江海学刊杂志社简介

  1、江海学刊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江海学刊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阅读推荐:齐鲁学刊

  《齐鲁学刊》以学术水平作为取舍稿件的首要标准,注意优化选题,强化特色,提倡严谨扎实的学风,鼓励各抒己见,支持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学术讨论和百家争鸣,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所刊发文章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编的篇次和比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刊物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江海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数智技术赋能文化消费升级: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作者:吴玲;

摘要: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消费的模式和格局。数智技术赋能文化消费升级本质上是一场人类主体性与技术异化的博弈。数智技术通过打破时空限制、重塑消费体验、匹配个性化需求和重构消费关系,促进文化消费的系统性升级。但由于能力降维、创意缺失、价值失衡,数智技术赋能文化消费升级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必须从制度集成、监管助力、权益保障、安全治理、价值锚定等维度协同发力,积极探寻数智技术赋能文化消费升级的有效...

从“全过程”民主到“自由人联合体” ——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变迁————作者:胡睿扬;

摘要:西方民主理论从未有效探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专制主义”对民主的破坏。马克思通过对“自由民主”背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要求将经济场域的民主管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中国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全过程”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了基于经济场域的社会主义民主。国有企业首先探索了“全过程”民主管理,将直接民主参与和间接管理带入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日益突出,国有企业不断细化、优化企业管理制度,不...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曹劲松;

摘要:人类文明演进中,文化作为独特的能量形态,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文化能是基于个体精神自主、实践自觉与持续创造的复合能量,具有传承性、发展性、共享性、结合性等特征。文化赋能从精神、生产、传播、治理四大维度作用于社会系统。其中,双向赋能、差异赋能、分化演进及AI协同,共同构建起能量交互的螺旋上升生态,彰显了人类主体在技术时代的核心作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通过文化要素与经济系...

情感叙事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作者:周宣辰;黄明理;

摘要:情感叙事是一种聚焦于感性表达、情绪感染和汇聚情感能量的叙事形式。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叙事以贴近化、感性化、微观化和生活化为叙事特征,以“寄情—传情—共情”为运行逻辑,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但这一叙事也面临着不良社会思潮煽动大众消极情绪、个体化趋势下大众多维情感需求“供给侧”不足和资本逻辑驱动下情感传播异化等问题。对此,有必要从根本性建构、内容建构、主体建构、阵地建构等维度,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情感...

汉字维度优势: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双向训练举隅————作者:朱崇才;

摘要:汉字能延续5000年并将继续辉煌,“维度优势”是其内因之一。DS-R1较全面地总结了既有数据中的“汉字优势”,但尚未能自主创造出有关“汉字优势”的新数据和新实践。作为自然智能主体,我们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端到端神经视觉网络”的训练方法,返回“从主体到对象世界”的原初场景,模拟汉字创制、显现、抽象、还原的全过程:汉字通过2维的简帛纸屏、3维的甲骨金石,表达4维的意义时空;感性显现的2维或3维,可拓展为...

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的原创性贡献和习近平的创新性发展————作者:桑学成;郭凯;

摘要:历史周期率是对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治乱兴衰周而复始现象的抽象描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人民监督”。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清醒坚定,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坚强保证。新征程上...

先王观念形成与古史传说的层累————作者:黄东阳;

摘要:先王观念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变迁,也关系到古史传说层累的形成。自近代疑古运动以来,学界虽围绕这一理论性大问题争论不休,但对于先王作为一个政治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古史传说层累的互融发展,学界仍未多论及。从殷周至春秋,先王观念逐渐从上帝崇拜中独立,西周中后期发展出“天命有德”观念,随着西周衰落,东方诸国崛起,这一观念推动了神化有德祖先的运动。尧舜禹作为华夏共祖的古史传说与先王政治观念相融...

政治仪式中共鸣关系的形成——以开国大典为例————作者:朱晗蕾;赵晖;

摘要:政治仪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塑造特定的仪式情境以触发共鸣关系。运用罗萨的共鸣理论对开国大典进行考察发现,政治共鸣作为主体与政治世界间聆听与回应的动态关系模式,其形成遵循着触动、回应至转变的内在逻辑,即政治象征触动个体并使其产生内在兴趣,个体经由仪式参与作出回应并获得自我效能感,进而实现主体自身、主体间以及世界图景的共同转变。政治仪式具有可目见、可管控、可利用的特征,能够为共鸣关系的生成奠定基础,创造一个...

生态哲学观:一种关于生存之道的哲学————作者:刘福森;

摘要:当代生态哲学是在西方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存在论哲学的危机中产生的,是在对这种哲学的自觉的反思和批判中才得以构建起来的,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生存之道的哲学。生态哲学的构建经过了从实体到关系、从属性到功能、从“生命的个体性”到“生命的系统整体性”的哲学视阈的根本转换。如果说西方近代的存在论哲学所阐释的是物的“存在之理”,那么当代的生态生存论哲学所阐释的则是生命的“生存之道”。生态哲学确立了“生态生存论”的...

“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本体论证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再思考————作者:杨耕;

摘要:本体论存在的深层根据就在人的活动及其“本性”之中。从总体上看,古代哲学是从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视角去探讨本体问题的;近代哲学是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关系的视角去探讨本体问题的,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并没有否定本体论,而是强调“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确实存在否定本体论的倾向,但语言哲学最终确认了本体论的不可或缺性,并作出“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实现了“实践转向”,...

论传统儒家二元认知模式————作者:沈顺福;

摘要:传统儒家的认识分为两类,即具体认识和普遍认识,其中具体认识指心借助于感官而完成的、对外物的认识,普遍认识则是心对于普遍存在即道的直接认识。具体认识乃是一种心(含官)物关系,普遍认识则是心道(含理)关系。在心物关系和心道关系中,心(含官)是认知主体,物或道是认知对象,认识乃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的二元关系式。在认知主体中,作为认知主体部分的感官的活动是自然的,作为认知主体或部分的心的活动也是自然的。心...

“络马穿牛”问题的儒家诠释及其生态伦理智慧————作者:叶达;

摘要:“络马穿牛”问题源出《庄子》,是其表达天人关系合理限度之思的大哉问。传统儒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具有不同内在理路、思维特征和实践面向的多重诠释。其核心构成是:以自然为生命之本、价值之源、生生之道,具有创造性、生成性的有机整体自然观,以责任、义务、使命为核心的德性主体观,和强调一体之仁与差等之爱相统一的动物关怀原则。与此同时,这些传统文化资源需要与时俱进的时代诠释,才能发挥其时代价值。有机整体自然观...

实体与个体:斯宾诺莎论第三种知识————作者:吴功青;

摘要: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第三种知识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达到第三种知识,心灵才能彻底摆脱激情,获得真正的幸福。不同于第二种知识,第三种知识是从神的属性出发,直接把握个别事物本质的知识。如果说,第二种知识仍然包含了从原因到结果、前提到结论的过渡,第三种知识则无须从因到果的过渡,在心灵一次性的行动中洞察一切。斯宾诺莎认为,身心的永恒化是人通向第三种知识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第三种知识中,个体与实体,人和...

共情体制的生成:中国青年志愿者情感劳动的过程及其本质————作者:徐岩;刘明波;

摘要:志愿服务不仅是涉及体力和脑力的生产性、服务性劳动,更是蕴含丰富感情体验的情感劳动。借助霍克希尔德的理论框架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年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要求根植于志愿精神,并受到社会规范和志愿者组织的双重制约。具体而言,慈善模式与志愿精神融合,塑造了包容性的情感惯例;志愿者组织则基于服务对象的核心需求,倡导真实性的展示规则,促进志愿者对服务群体认知的积极转变,深...

慈善与营利如何相容?——以市场化募捐信息平台的法律规制为中心————作者:冯辉;

摘要:慈善与营利在理论上可以相容。以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市场化募捐信息平台,基于营利法人属性开展公益性经营行为,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成熟的实践形态。当前,市场化募捐信息平台在收费、支出、分配、内部治理及其法律规制上均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推进市场化募捐信息平台的针对性立法,并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对平台的收费、支出和分配行为予以合理规制,并对平台实施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强...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行为的著作权困境与出路————作者:刘一帆;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训练数据的使用问题成为著作权法亟须回应的核心议题。现行著作权制度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规范难以调和人工智能训练中“全量摄取、自动化处理、非选择性使用”等技术特征与作者权利保护之间的张力。在理论层面,三步检验法、四要素检验法等传统理论在解释人工智能训练行为时均显不足。在实践层面,广州、杭州等地法院的判决体现了“输入宽松、输出从严”的规制思路,但仍存在标准模糊等问题。域外立法与司法...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语境中的鹰及其伦理象征————作者:尚永琪;

摘要:古代中国对于鹰隼的知识,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以鹰猎为主的草原游牧系统和以物候(时令)为主的农业生产系统。在农业传统知识体系中,鹰并不具有像草原鹰猎那样的实用意义,但是它特征非常鲜明的年周期律,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时令节气的“物候”标志,而且其处于众鸟食物链顶端的“鸷鸟”特征,也为农业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天道依据,在古代社会的“精神秩序”向“现实秩序”的渗透与规范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

图谱之学与清代中外动物知识的互动————作者:邹振环;

摘要:图谱是中国古人认识事物、记录历史、表达思想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图的应用是知识的视觉化,谱的应用是知识的要素化,二者建构了古人撰作图谱的基本范式,并由此演化出一种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图谱之学”。图谱之学不仅广泛体现在古人的撰述中,也深刻影响了古人对动物认识的方式。清宫藏有多种动物图谱,故宫出版社2014年出版了《兽谱》《海错图》《鸟谱》《鹁鸽谱》四部清代动物图谱,而《鸟谱》《兽谱》和《海错图》最具代表...

战后初期联合国与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双向国际民权斗争————作者:崔瑾;

摘要: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自成立起即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在二战结束前的国际民权实践中,该组织逐渐形成了关于民权斗争的双向国际路线,一方面它不断借助世界形势变化,致力为国内种族问题的解决引入国际参考坐标,积极利用国际有益要素由外向内助推国内民权改革;另一方面它为国内民权事业赋能更高价值,使之与海外非殖民化运动一体相连,由内向外促动包括非裔美国人在内世界有色人种的解放。在此基础上,战后以联合国为中心,协进会...

论“文字画”的视觉名称 ——兼论汉字“象言”文本的历史象征————作者:武超;

摘要:原始表意图画被认为是文字的源头之一,但由于中国汉字的“图形特征”,对于这一表意形态,中国学者围绕“文字画”和“图画文字”两种定性有过一段学术争议,争议的核心是文字“标准”的问题。西方语音主义文字观认为文字应记录语音,中国学者受此影响,认为文字应记录“名称”,实际也是语言中的“声音名称”。这影响了人们对文字画以及汉字性质的认识。“文字画”虽然不记录声音名称,却创造了“视觉名称”,而“视觉名称”的异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