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春秋》考古研究期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文物春秋》,多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及时反映河北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的新发现、新成果,推动和活跃全省文博科学研究工作,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扩大与国内外文物考古界的学术交流,为促进河北省文物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做出贡献。
文物春秋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与探索、考古发现、古代建筑、文博论坛、文保技术、文物介绍与研究、文博论坛
文物春秋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文物春秋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物春秋》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物春秋》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作者与读者群体包括国内外文物保护和修复科研人员、传统工艺研究人员、考古工作者、文物爱好者、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科技管理干部等。获奖情况:被本领域著名国际文摘杂志AATA、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1993年被上海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市科协联合评比为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2011);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文物春秋最新期刊目录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秋碧堂法书》刻石————作者:程雅玲;崔伟丽;
摘要: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有正定籍清代鉴藏家梁清标所刊刻《秋碧堂法书》的部分原刻石,包括杜牧《张好好诗》、虞世南摹《兰亭序》、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苏轼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米芾《湘西诗帖》等。刻石雕工精湛,保持了原墨迹的神采风韵,既展现了书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又体现了刻工的高超技艺,是梁氏丰富家藏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士而商:明清至民初高阳于堤韩氏家族之嬗变——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为中心的考察————作者:刘美然;
摘要:于堤韩氏是高阳四大家族之一,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科举家族。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12通有关于堤韩氏的碑刻拓片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于堤韩氏在清代趋于鼎盛,但真正发达源于明末之韩璒,其后主要衍化为韩鼎藩和韩侗两个房支,但这两个房支在科举及仕宦的发展上也并不平衡。清道光之后,韩氏家族成员多弃学从商,并在高阳纺织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于堤韩氏由士而商的变化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北方家族发展的...
五代、北宋初期越窑商品瓷摭谈————作者:牟宝蕾;
摘要:越窑从总体上说属于以生产商品瓷为主的民窑。五代吴越国时期,越窑生产的巨量优质青瓷,除了少量为进贡中原皇室的贡瓷外,大多为销往海内外的商品瓷。国内出土资料表明,五代、北宋初期官僚贵族墓多随葬优质的越窑青瓷,而平民墓葬受薄葬风气的影响,出土的越窑青瓷数量相对较少,但不同地区遗址出土的越窑青瓷精品,表明这一时期越窑青瓷通过商品贸易的渠道广泛地进入了世人的日常生活
辽代龙泉务窑纪年陶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作者:裴亚静;
摘要:龙泉务创烧于辽代,是为满足南京(今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用瓷而出现的瓷窑。通过对比窑址出土瓷器标本,确认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遗址出土的一些纪年陶瓷器为龙泉务窑产品。对这些纪年陶瓷器资料进行梳理和编年,在此基础上对河北宣化辽墓、北京大兴康庄辽墓等部分辽代墓葬、遗址中出土的低温釉陶器进行重新分析,确认其属龙泉务窑产品。对龙泉务窑烧造的注碗、提梁壶、瓜棱执壶、折肩罐等较具代表性的产品的器型...
淄博市临淄区西孙墓地东南区战国墓葬考古发掘简报————作者:王国坤 ;崔素云 ;陈魁;
摘要:2022年,为配合临淄区万泰东城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西孙村的西孙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仅对墓地东南区进行发掘,共发掘土坑竖穴墓154座、祭祀坑13座,年代自春秋早期延续至西汉中晚期。其中15座为战国墓葬,大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出土随葬品共75件,以陶器和青铜兵器为主。此次考古发掘为临淄地区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国博藏明万历十七年郭四维诰命考述————作者:杨超;
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道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皇帝赐给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郭四维夫妇的诰命。经考证,郭四维为山东东昌府夏津县人(今山东省夏津县),曾任内丘、紫阳、清苑县知县,池州府知府,于万历十四年(1586)初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整饬密云兵备,三年考满合格升授中大夫,并颁降诰命以褒奖,其妻许氏封为淑人。《夏津县志·古本集注》收录有万历皇帝封赠郭四维家族的五道圣旨,本诰命却未收入。故本诰命可补地方...
仿制、调适、求存:井陉窑的窑业生存策略————作者:刘翔宇;
摘要:在中国古代陶瓷史研究中,名窑长期占据学术焦点,致使大量非著名窑场的生存逻辑被忽略。结合文献记载对井陉窑遗址的考古遗存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周边有多处名窑的情况下,采取“仿制—调适—求存”的生存策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井陉窑的发展揭示了非著名窑场并非名窑的“附属”,而是通过注重实用与适应性创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窑火不熄。通过技术互补、市场分层与区域协作,名窑与非著名窑场形成了多元、动态且相互依...
龙泉务窑遗址出土白瓷、三彩陶器的科技分析——兼及何家坟辽墓NM11出土黄釉陶器————作者:方涛;谭勇;李永强;裴亚静;陈亚;高丽荣;
摘要:对北京龙泉务窑遗址出土白瓷与三彩陶器标本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揭示龙泉务窑白瓷与三彩陶器的原料来源、工艺特征及产品流通等问题。研究表明,龙泉务窑白瓷胎体原料采用“坩子土(高钠黏土)+高铝黏土”的二元配方工艺,白瓷釉料中添加了10%芦苇灰,并利用本地坩子土调节钠含量,三彩陶器则均采用氧化铅作为助熔剂。北京何家坟辽墓NM11出土黄釉陶器的胎釉检测结果与龙泉务窑三彩陶器胎釉化学元素组成基...
河北唐墓出土砖仿木斗拱初探————作者:孙荣芬;董旭;
摘要:利用已公开发布的河北唐墓发掘报告及相关研究资料,以12座具有砖仿木斗拱元素的唐代墓葬为研究对象,对斗拱的位置布局、类型以及形式特征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认为,砖仿木斗拱元素在河北唐墓中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唐晚期,墓葬等级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墓室和墓门,以柱头铺作居多,铺作形式相对简单,未超过一跳、四铺作的做法。表明晚唐时期是宋元仿木构墓葬流行大发展的前导期,墓室营建中采用砖仿木技术以及仿木构在时人丧葬心...
关于蓟州多宝佛塔考古的一些想法————作者:陈雍;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蓟州多宝佛塔考古工作的宗旨与理念,总结了《蓟州多宝佛塔考古报告》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将十三层密檐砖塔视为多层次遗址,运用考古层位学与类型学方法,按塔层、佛龛顺序、造像组合分析出土文物,发现佛塔装藏的特殊性。在考古报告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分析与认知考古学方法,揭示出佛塔装藏的叙事逻辑与象征内涵:第三层为佛教发生,第四层为佛道之争,第五层至第十一层为弘扬佛法,第十二层为汉藏佛教融合,第十三层...
“泥河湾”科学命名100年来的科学研究进展(二)————作者:王法岗;
摘要:1924年,巴尔博命名了“泥河湾层”,揭开了泥河湾盆地科学研究的序幕。100年来,泥河湾盆地在地质、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考古)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构建起了东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的文化序列,是非洲、以色列以外地区人类演化序列最完整的区域,成为东亚地区第四纪研究的圣地,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盆地科学研究仅揭开冰山一角,展望未来,任务艰巨,充满期待
阶级对立的考古特征————作者:何努;
摘要:阶级差别基于人们在经济利益分配中所扮演角色和所处地位的差异。如何从考古资料中判断阶级对立,历来是国内外考古学界的老大难问题。从河南巩义双槐树、山西襄汾陶寺两处都邑聚落遗址多年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来看,这一问题可以从都邑聚落形态中的“阳宅”和“阴宅”考古分析中突破。阶级对立在都邑聚落的阳宅即居址内主要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居住空间上的物理区隔,是地缘政治通过“空间控制权力”来构筑经济利益冲突的“...
先秦服式的内衣、中衣、外衣——先秦服式札记之二(下)————作者:贾洪波;
摘要:分上、下二篇梳理了文献所见先秦服式的内衣、中衣、外衣名类,结合考古资料探讨了衫、襦、、犊鼻之形义,辨析了先秦礼制下袭、裼、袒的服式含义
河北沙河马庄遗址先商时期遗存发掘简报————作者:贾金标 ;赵战护 ;杨景峰 ;翟红友 ;柴洪亮 ;朱忠江 ;韩志刚 ;梁自强 ;贺明 ;乐占勇 ;刘文财 ;甄国新 ;翟成周 ;贾晓东 ;郭少青 ;李忠敏;
摘要:2010年3月—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河北沙河东马庄村东南的马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先商、中商、晚商三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先商期文化遗存是典型的下七垣文化漳河型遗存。马庄遗址的发掘为先商文化及聚落与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河北涉县王家岗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H31发掘简报————作者:杨丙君 ;张聪 ;梁晨参 ;付民 ;田金成 ;赵永利 ;甄小峰 ;韩双林 ;李雅波 ;张小仓 ;崔校;
摘要:为支持青兰高速涉县至冀晋界段改扩建工程建设,2021年4月至9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工程涉及王家岗遗址重点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在发掘区B区东南角发现下七垣文化漳河型灰坑1个,出土了丰富的遗物,丰富了本区域漳河型先商文化的内涵
河北滦州前小寨遗址2019年夏商周时期遗存勘察简报————作者:高熊 ;郎志远 ;王源新 ;赵立国 ;王兴明 ;安春明 ;李鹏为;
摘要:前小寨遗址位于河北省滦州市榛子镇前小寨村西南的台地上,2019年9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通过布设探沟,发现夏商周时期的灰坑、房址、环壕等遗迹现象,出土陶器、石器等标本74件,年代跨大坨头文化、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类型始终,为进一步丰富燕山南麓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可靠材料
河北献县乐城遗址1998年发掘、2020年勘探简报————作者:雷建红 ;石磊 ;梁纪想 ;范占坤 ;许国平 ;张文海 ;王建伟 ;马小飞 ;李永浩 ;丁伯涛 ;姚庆;
摘要:1998年,为配合黄石高速公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乐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现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墓葬等,出土遗物以陶器、铜器为主,骨角器、玉石器次之。2020年10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乐城遗址进行勘探,进一步明晰了城址本体状况。这两次考古工作为研究汉代城址的布局及两汉时期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北齐许孝衍墓志考释————作者:廉泽昊;闫浩;
摘要:河北出土北齐许孝衍墓志一合,志主许孝衍出身北朝高阳许氏,其信息不见于史传。墓志记载了志主个人仕宦经历,补充了北齐时期高阳许氏家族许龙一系谱系。根据墓志所记志主郡望信息,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可知,北齐早期仍以高阳新城为郡望的许龙一系,在北齐中晚期至隋初已改称高阳博野许氏,反映出高阳许氏家族支系在北朝末年的分化
邢台新出唐薛晤墓志————作者:张国勇;
摘要:河北省邢台市新出土一合唐故薛公墓志,墓主薛晤出身河东薛氏,是初唐名将薛仁贵曾孙,薛?次子,曾任昭义军节度押衙,为藩镇亲要之职。薛晤生平未见于史籍,其墓志的出土为扩展河东薛氏世系建构,推进唐代中后期藩镇中“吏化军职”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唐故薛公墓志于近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现收藏于邢台博物馆。志主薛晤出身河东薛氏,为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孙,薛?次子,曾任昭义军押衙。其生平事迹迄今未见于史籍。该墓志...
明周暹墓志考————作者:赵嘉玮;迟畅;
摘要:2024年张家口市宣化区出土明故封骠骑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周公墓志一合。志文记录了志主周暹的生平事迹、家族世系等情况,补充了明代宣化地区地方史料,为进一步研究明代卫所中下层官员职官世袭制度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辽河
- 省级西江月
- 省级文博
- 省级中国土族
- 省级诗林
- 省级美术与市场
- 北大核心农业考古
- 省级苏州杂志
- 北大核心文艺理论研究
- 省级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省级大众考古
- 省级深圳大学学报
- 省级决策导刊
- 省级岭南学刊
- 北大核心党建研究
- 省级阅江学刊
- 省级当代人
- 省级齐鲁珠坛
- 南大核心史学理论研究
- 国家级天风
- 省级经典美文
- 省级云梦学刊
- 省级当代陕西
- 南大核心文化遗产
- 北大核心天府新论
- 省级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
- 省级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省级棋艺象棋
- 国家级报林
- 省级上海工艺美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