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岭南学刊

岭南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005/C
国际标准刊号:1003-7462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上一本期杂志:《今日重庆》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世界博览》文学省级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岭南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岭南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岭南学刊》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着力反映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和学术成果,并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刊在办刊过程中,坚持了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把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以及党的中心任务与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宣传和研究问题于一体;把总结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与研究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把理论性、学术性与政策建议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咨询服务;把理论探讨与舆论导向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地开展;把引导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与总结现实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由于坚持了上述的五个结合,使刊物立足于广东,面向全国,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理论特色、广东特色和党校特色。刊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理论界、宣传界、党校系统和广大读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不少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和摘登。刊物于1999年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刊物现为广东省期刊协会理事单位、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2年9月,《岭南学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类核心期刊。1999年,《岭南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12月,《岭南学刊》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经国务院、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刊物每期内容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

  政治学、社会学:1、我国农村制度创新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2、农民政治参与和新时期乡镇治理

  行政学:1、大部制改革的进展与评价;2、政府绩效管理;3、行政问责制及其制度建设;4、电子政务建设

  法学: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建设:1、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研究;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辩证法、社会主义辩证法、和谐社会辩证法、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等专题的研究

  经济与工商管理:港澳珠三角(珠三角城市协作、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整合、园区发展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现代理性主义与西方虚无主义的关联——“古今之争”视域中的施特劳斯现代性批判思想探析 王升平16-21

  共同富裕新论——基于平等理论的分析 蒋政22-26

  试论广东如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 陈培永27-31

  复合型特色社区统战新模式——基于珠海市香洲区社区统战实践的案例分析 林伟;肖莉32-36

  优化我国宏观文化人才结构的思考 钟龙彪37-41

  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价值、限度与展望——以深圳市为例 陈景云42-49

  政党适应性视角下党务公开的政治功能探析 王可园50-55

  党代表联系群众问题研究——以湛江为例 郭波56-63

  中国特色反腐败视阈下的党内民主及其建设 王冲63-69

  论维权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刑法规制 陈小彪;佘杰新70-75

  传导、主导与领导:行政主导体制的三个面向——以澳门特区为对象 潘爱国76-81

  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马文聪;张光宇82-87

  社会福利水平地区差异衡量——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马斌;李勇88-92

  财政支农、城市偏向与城乡差距的扩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尚植93-98

  贸易摩擦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影响研究 李建萍;张乃丽99-104

  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诱因、诉求及伦理应对 王常柱105-109

  服务进城务工群体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 黄绪;凌宁110-116

  道德代价及其相关概念探析 吴灿新117-122

  核心期刊发表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

  摘 要: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近些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市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核心期刊发表,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乌鲁木齐市

  引言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近些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大量的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人员、农民工、自由职业者都纷纷加入这种灵活就业行列。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对于乌鲁木齐市的发展功不可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工荒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他们也成了游离在养老保险边缘的群体。

 

  岭南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以改革精神有效实施修改后的《监察法》的四个维度————作者:吴建雄;陈玥;

摘要:以改革精神有效实施修改后的《监察法》,必须将其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其一,牢牢把握贯彻实施监察法的政治方向。要强化党对监察工作的领导,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守正创新中提升反腐败法治效能;其二,忠实履行监察职责。要深刻领悟修法要旨,把握关键点与风险点,贯彻党的执纪执法政策;其三,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要强化系统施治理念,做好法法及职能衔接,发挥监察司法价值功能;其四,...

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契约失灵与现代化转型————作者:刘志刚;

摘要:从早期的乡村自发性世俗约定到“皇权下县”以后国家权力的强势介入,传统乡规民约经历了从“自治型”道德规范到“官治型”控制工具的历史嬗变。在现代工业文明扩张、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冲击下,乡规民约面临着乡村空心化导致的场景失效、乡村精英去城离乡导致的契约失灵、村民群体参与权缺失导致的自治失语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在乡规民约的契约化再造与现代化转型当中,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与权力配置问题,...

数字经济能否驱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基于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作者:胡霞;王玉叶;

摘要:对数字经济能否提升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考察,并深入探究不同区域,不同细分行业的影响的异质性。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梳理了二者间的影响机制,据此构建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基础更为完备的地区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文化共同体视野下“第二个结合”的总体结构和原创贡献————作者:杨竞业;

摘要:从文化共同体视野考察,“第二个结合”具有二元复合的总体结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共同体、革命共同体、人类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平行结构。理论共同体、革命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是共同行进、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活共同体、家园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三位一体的纵向结构。生活共同体、家园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是相互嵌入、相辅相成、层次递进的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复合适应的结构,使人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

百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如何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奇迹————作者:邱耕田;强竞丹;

摘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人类发展的终极追求,融入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创造中,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生存型发展向尊严型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曲折中持续推进着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特色...

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的理论必须、历史必要和现实必然————作者:张敬晨;王玉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本源的相关论述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历史支撑,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诉求为实践依据,聚焦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政治能力这一具体问题,围绕“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个核心概念和问题展开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完整,从理论必须、历史必要和现实必然三个维度阐明了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的逻辑理路

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新闻的症结与治理:全球经验与中国进路————作者:郑玄;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新闻业提供了创新动力和发展机遇,然而随着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发布的全流程介入,不可控的深度伪造技术成为人工智能新闻生产的重大隐患。人工智能秩序下深度伪造新闻的症结主要在于利益驱动和伦理失范、技术查证和鉴伪能力不足以及管理制度和治理规范滞后等方面。人工智能秩序下的全球深度伪造治理经验包括欧盟、美国等国家源头治理、敏捷治理和分层治理。借鉴全球经验,中国应构建“制度引领-技术防御-社会...

时间的政治化与政治的时间化————作者:胡潇;付霞;

摘要:时间的政治化与政治的时间化,是社会运行机制与时间逻辑双向建构的部类性体现。前者让社会时间受到政治体制、行为的布设、规范、赋义和注能,把政治秩序贯彻于时间秩序中,使之得到时间性彰显。后者让政治体制、行为接受时间秩序的规范,把社会时间结构、体制、逻辑作为生成、实现、维系、论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与方式,实行政治生活的时间编码。其中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国家机器的时间向量、时间秩序的政治布设和政治理念的时间逻辑...

从亚太命运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机理与中国角色————作者:林跃勤;尚徐艳;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和引领,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素和支撑。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全球地缘关系恶化、区域内领土争端及安全困境凸显、国际贸易与投资竞争激烈、域内霸权国家关税武器化、合作机制碎片化、文化价值观及合作发展取向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勇于大国责任担当,弘扬亚太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化中国对亚太经济稳定增长和经贸互利共赢合作带动作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亚太自由贸...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想渊源的研究路径与拓展空间————作者:乔茂林;

摘要: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想渊源的研究路径,可以从三种个维度推进。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极为深厚,在后者视域下进行考察符合学术进展的一般路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类哲学。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从中追溯其思想渊源的路径主要包括和文化、仁义思想和天下大同理想。其三,人...

“建议专家继续建议”:全媒体时代的知识精英形象——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2024)的政治传播研究————作者:陆屹洲;

摘要:知识精英是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多变的形象长期吸引着学界关注,但鲜少得到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围绕全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规律,从宏观政治过程、中观传播过程和微观心理过程三个层面建构起知识精英形象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网民社会意识调查(2024)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调查覆盖的全部8类知识精英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都是较为正面的,其中尤以科学家形象为佳;以新闻浏览为代表的媒体使用对知识精英...

行政与自治互促共进:网格化管理创新实践的互动逻辑——基于三个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的研究————作者:刘箴;欧怡麟;

摘要:网格化管理作为行政权力向基层延伸的制度化路径,有助于实现行政与自治的和谐互动。在网格化管理发展历程中,行政与自治张力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治边缘化的维稳管控阶段,自治辅助的组团式服务阶段,自治强化的可持续创新阶段。基于三个典型的网格化管理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发现:网格化管理中行政与自治和谐共生的互动逻辑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再造基层微治理单元和激活多元治理主体,以此有效弥合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迈向...

国家安全学视角下文化安全定义的检视与重述————作者:佘杰新;陆地;

摘要:探究契合新征程要求的文化安全定义,有利于夯实文化安全战略和治理的理论基础。在全面梳议学界有关文化安全定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逻辑学、文化学、国家安全学相关经典理论为支撑,提出界定文化安全定义的应然标准,即符合逻辑学对定义建构的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凸显文化安全人民主体地位、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文化安全是主权国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主流文化体系及...

数字劳动与资本文明批判————作者:牛先锋;白玉耀;

摘要: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兴劳动形态,先发于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文明的内在困境,导致数字劳动主体发展失衡、劳资矛盾激化、技术性失业和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数字劳动时空边界的扩展、内容边界的放大、数字劳动异化等,是产生资本文明困境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理论上揭示数字劳动的“数字”奥秘,在政策上规范资本行为、重塑劳动主...

高度契合与文明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结合再审视————作者:程京武;朱志敏;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结合的问题深受学术界关注。总体来看,其必要性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发挥真理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中国和回答时代问题都要求结合。其可能性在于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二者在理论品质、认识世界的观点方法、改造世界的价值观主张上高度契合。其现实意义在于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以有机结合、有力结合、有质结合...

党的社会工作的历史源流、内涵架构及其理论基础————作者:孔凡义;徐悦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是对中国共产党社会工作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联系社会、改造社会、组织社会、动员社会和党对社会领导权的内在要求。作为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党的社会工作通过强化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通过加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工作力量以拓宽党的社会基础;通过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了行政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

生活治理视角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检视————作者:高红;何晓云;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建日常生活秩序、回应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生活治理视角,从物质设施改造、社会行为引导、文化观念培育层面构建6个观测指标与26个评估指标,对1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重建村庄生活场景、重塑农民生活惯习、重构农村邻里关系网络以及重塑农民生活观念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但也存在制度悬浮于生活、私德培育被边缘化、文娱生活缺乏有...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作者:王家庭;曾慧;

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对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4—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实证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低、非粮...

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哲学阐释————作者:喻中;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可以通过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来阐释。根据唯物论,实事求是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客观规律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根据辩证法,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应当把握党的领导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以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改革与法...

周边安全秩序演进的新态势和治理新议程————作者:刘向洋;

摘要:中国周边是大国并存、利益交织的地缘热点地区。受地缘危机外溢和中美战略博弈升级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秩序在延续与变革中呈现出复杂的演进态势。为大国崛起塑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需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践行周边安全共同体理念和落实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关注重点议题和关键节点的治理:一是加强大国间的协调合作,引领周边区域安全格局的有序演进;二是增进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夯实周边区域安全共同体的基础;三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