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认为,作为敦煌学研究成果刊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敦煌研究》的出版发行,将有关敦煌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新信息及时传播到了海内外,直接促进了国际敦煌学的繁荣。敦煌学是20世纪初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而兴起的新学科,以敦煌文书、敦煌石窟、敦煌史迹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除中国外,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收藏有敦煌文献国家的学者都已参与了相关研究。《敦煌研究》文化杂志,是为推动敦煌学的发展而创办,1981年试刊,1983年创刊,1986年开始定期出版发行,办刊单位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所刊登的文章,除了敦煌学领域外,还有中国佛教史、美术史、古代汉语、古代民俗学、古代科技、古代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刊物荣誉
《敦煌研究》历年获奖情况:1990年,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1994年12月在甘肃省首届社科期刊评级中被评为“甘肃省一级期刊”,1995年,《敦煌研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当年全国社科学术类期刊仅七家获此殊荣,1997年,本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1999年在第二届甘肃省社科类期刊评级中,本刊被评为“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同年本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年,本刊再度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0-2001年度)”,2002年本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之列,2005年,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敦煌研究》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北方十佳期刊”称号,2008年荣获“甘肃省品牌期刊”称号。
主要栏目编辑石窟考古石窟艺术敦煌文献研究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敦煌建筑敦煌民俗敦煌佛教石窟及文物保护
获得奖项编辑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阅读推荐:新世纪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CN 32-1691/G2(原刊名《江苏图书馆学报》)是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刊物。它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类刊物。
敦煌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敦煌石窟与晋陕冀元代壁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顺利召开————作者:张丽蓉;
摘要:<正>2025年4月18—21日,“敦煌石窟与晋陕冀元代壁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顺利召开。会议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课题组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50篇
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藏奥登堡中国西北考察资料————作者:图金娜;郑丽颖;
摘要:奥登堡中国西北考察档案至今没有全部公布。文章厘清了奥登堡中国西北考察档案在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的收藏情况,阐明了奥登堡敦煌考察报告的重要价值,以及档案资料在圣彼得堡各大档案馆、博物馆、研究所之间的流转。首次刊布圣彼得堡分馆藏奥登堡敦煌考察部分壁画线稿和照片
俄国的中国西北考察活动——以俄国委员会档案为中心(1909—1915)————作者:拉里萨·德米特里耶夫娜;郑丽颖;
摘要: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保存着俄国中亚东亚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研究委员会(简称“俄国委员会”)的档案资料,部分资料涉及俄国委员会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和研究活动。文章分四方面阐述了俄国委员会的中国西北文物手稿收集活动、俄国委员会对德国吐鲁番考察队的协助、马洛夫在中国西北的考察活动、奥登堡敦煌考察活动档案等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叙录————作者:王昊聪;胡明丽;沙武田;
摘要: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有4件敦煌文献,分别为《合部金光明经》《金光明最胜王经》《佛说无量大慈教经》残卷各1件,写经托裱麻布画1件。其中,写经托裱麻布画装裱形式罕见,正面为观音菩萨立像,背面托裱写经为2卷《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卷。这4件文献是黄永年先生1979年为陕师大图书馆购藏,尚未公开,此次将这4件文献进行整理,编写叙录,加以刊布
张承福《尊胜陀罗尼经后序》考释————作者:孙齐;
摘要:《尊胜陀罗尼经后序》是唐代张承福于如意二年(693)左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灵验记,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灵验故事。这篇文献早已失传,但可以根据两件开元年间经幢复原全文。通过考证,可知张承福为张弼之子,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颇受信任,作为侍御史监查紫蒙军,随后被诬陷流配庭州,如意二年时放归中原。张承福的经历,展示出武则天时代酷吏政治的一个侧面
敦煌医学文献所记粪溺类药物探析————作者:张弓也;唐禄俊;
摘要:历史上粪溺类药物的使用多遭到贬斥,而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有所转变。敦煌医学文献记录大量粪溺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药物性质以及药物炮制方法。通过文献考察以及与传世医书的比对发现敦煌医学文献中的粪溺类药物有极强的区域、文化特征,补充了粪溺药物的医学研究成果,有重要的价值
胡同庆、王义芝著《敦煌·一笔一方圆》正式出版————作者:汪正一;
摘要:<正>胡同庆、王义芝合著《敦煌·一笔一方圆》于2025年1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胡同庆主编《故事里的敦煌》系列丛书之一,本书聚焦敦煌文献中珍贵的法律类文书,以生动笔触引领读者穿越时光,走进鲜活的古代敦煌社会:律令制度与治理智慧,从法典《开元水部式残卷》条文,到基层《渠人社》防洪罚则的务实规定,清晰勾勒出古代法治框架;体现司法实践与人间百态的《秦鸾行盗案》《寡妇阿龙地产诉讼案》...
关于敦煌莫高窟北魏洞窟中的造窟思想————作者:八木春生;
摘要: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从其始建的公元4世纪直至公元14世纪,共开凿735个洞窟。由于没有相关文字记载,人们对于洞窟中开展的活动知之甚少。虽一般认为在中心塔柱窟中,可能举行过右绕等仪式,但这也只是推测。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末森薰先生试图通过千佛图像来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将以莫高窟北魏(386—534)洞窟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洞窟内部元素和千佛图像的排列,阐明洞窟内部...
东亚艺术中拟人化水星神的伊朗反映————作者:康马泰;李思飞;
摘要:文章关注古典艺术和宗教中与行星或异教神祇相关的图像,在经过漫长时间间隔后,又在远离其发源地的遥远国度重新出现这一奇特且鲜少被研究的过程。在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世界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过程中,图案和观念必然要经过波斯和中亚。学者们在中国著名佛教遗址敦煌发现了“西方风格”(至少从隋唐时代以前,这种风格就开始在中国占星家之间流行起来)的行星神祇的有趣描绘。在这些星神中,水星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早期藏传佛教艺术中的救度主题(一)——八菩萨再考————作者:廖旸;
摘要:现存图像实例与历史文献记载凸显出吐蕃时代佛教美术中一佛八菩萨题材的重要性。榆林窟第25窟凿绘于蕃治敦煌时期,后壁该题材壁画具明确尊号榜题,从而成为理解藏东类似题材摩崖石刻的一把钥匙。而石刻铭文的研究进展也为再探第25窟壁画提供了新的视角:着眼宗教语境,八菩萨不宜简单援引《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而泛泛带过,其承载的宗教意蕴可从铭文所示《普贤行愿赞》着眼,进而连结到华严与西方净土信仰,并可探讨其涉及的宗教...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涅槃经变图中植物图像的整理与研究————作者:张扬;
摘要:涅槃经变图位于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内北壁龛上部,目前少有研究者关注图中植物图像。文章利用此壁画的数字化成果及线描图等,对该壁画中出现的扇形叶树、白杨、垂柳样式及内涵梳理分析,并通过图像学方法,以从先秦至北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样式为纵轴,以不同地区的同类样式为横轴,在此坐标中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图中的植物图像应受北魏末期河洛地区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并可追溯至东晋及南朝早期
敦煌壁画粉本的流传————作者:王惠民;
摘要:艺术创作通常是艺术家的自由发挥,而寺院绘塑通常依据粉本制作。敦煌壁画的粉本多数传自中原,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洞窟中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文章考察了粉本在敦煌的流传情况,发现一些粉本存在与佛经不一致甚至错误的现象,并且存在很长时间,显示壁画粉本传入敦煌后长期使用
新发现甘肃民乐县花红洞石窟“龟兹风格”壁画初探————作者:丁得天;周荣;王卫东;
摘要:2023年新发现的甘肃民乐县花红洞石窟是一处小型石窟群,其中南区第2窟北壁残存有一幅横卷式壁画,内容为佛说法图及胁侍、供养菩萨。佛与胁侍菩萨的面容及其形象、画法均与克孜尔石窟同类题材高度近似,如佛像背光中“大雁衔环”的装饰图案,与克孜尔第123窟佛像背光中“大雁衔环”图案的位置、构图和配色几近一致,二者可能源于同一类粉本。个别装饰图案虽有来自河西本地和其他因素,但主体仍以龟兹风格为主,表明其可能直...
东晋—北魏时期播鼗兼击鸡娄鼓图像研究————作者:赵昆雨;贾争慧;
摘要:现知最早有确切纪年的播鼗兼击鸡娄鼓图像,见于朝鲜安岳郡永和十三年(357)冬寿壁画墓,最晚是在北魏平城张智郎墓(460)。关于播鼗兼击鸡娄鼓演奏形式的起源、时间、演变、属性等问题,过往研究成果甚少结合墓葬图像材料,如此,分析不足亦不实。文章根据现存于河西地区以及高句丽墓葬中的播鼗兼击鸡娄鼓图像,另结合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中播鼗兼击鼙鼓骑吹乐俑考察认为,两种兼奏形式均渊于汉代鼓吹乐,同属军乐体系,其中...
佛与菩萨的列像——库木吐喇石窟回鹘时期第42、45窟甬道壁画研究————作者:杨波;孙斌;
摘要:龟兹回鹘时期的库木吐喇石窟,继承了唐安西时代对龟兹式中心柱窟的“重构”模式,在中心柱窟甬道绘制佛和菩萨的列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龟兹传统的“涅槃叙事”。同时,回鹘画师又将故事性元素融入其中,在尊像下方绘故事性人物,大都来自龟兹传统的题材。龟兹传统故事和尊像搭配时出现了“情节错置”现象,这并非自由随意的体现,而是有意借用一些能激励修行者的誓愿故事,组合于甬道的诸尊像之中
甘肃高台新发现魏晋壁画墓及相关问题探讨————作者:董文斌;魏文斌;郇德飞;
摘要:2023年3月,高台县先锋种业公司在进行厂区建设时发现一座画像砖墓编号为2023GNM1。该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前、中、后三室组成。墓葬已遭破坏,出土陶器、铜器、钱币、画像砖等器物,年代为魏晋时期,墓主人应为当地的豪族或官吏。该墓是近年来高台地区又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高台乃至整个河西地区魏晋时期墓葬建筑规制、葬制葬俗和时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悬泉汉简(叁)》纪年考订————作者:黄艳萍;黄晨洲;
摘要:新近出版的《悬泉汉简(叁)》辑录了2198枚简牍,其中纪年简、历谱简、月朔简等共计515枚,有明确纪年的简245枚。文章考证了20枚月朔简和历谱简的纪年,校订了5枚有误的纪年,进一步明确了这批简牍的年代
对敦煌马圈湾汉简医方简的几种药名再释读————作者:张建伟;张添强;岳晶晶;李芳;马团利;姚蕙莹;王小荣;范玉敏;
摘要: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敦煌马圈湾共掘得简牍1217枚,涉及医药的简牍有16枚、医方简有3枚。马圈湾汉简公布至今,医方简涉及的中药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考释,部分容易辨认的药名已被释读,但其中某些药名仍然存疑,未能尽释,如“存付”“府元”“黾榆”“海湈”等的解读仍存在分歧。笔者通过再次释读,认为“存付”为“黑附”、“府元”为“芍药”、“黾榆”为“榔榆”、“海湈”为“芒硝”
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会————作者:孙蕾;
摘要:<正>2025年5月17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敦煌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召开。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甘肃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出席了会议。会议共邀请了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张德芳研究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双全研...
数字藏经洞发布暨丝路大都会:敦煌及丝路沿线的艺术、文献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研究院举办————作者:殷曦;
摘要:2025年5月31日上午,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数字藏经洞发布暨丝路大都会:敦煌及丝路沿线的艺术、文献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晓勤,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江贵贤,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仇健,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卢云钊,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英国国家图书馆亚非部主任孟露夏(Luisa Elena Mengoni),...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诗选刊
- 省级南方文物
- 省级格调
- 省级长白山诗词
- 省级同舟共进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读者欣赏
- 国家级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 北大核心古汉语研究
- 北大核心学术界
- 省级西北美术
- 国家级乐器
- 北大核心外国语文
- 省级中外文摘
- 省级大众文艺
- 北大核心译林
- 省级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音乐学
- 国家级湖南文史
- 省级经典阅读
- 南大核心外国语
- 省级决策探索
- 国家级中国地方志
- 省级新闻实践
- 北大核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小演奏家
- 省级新闻世界
- 省级当代青年
- 省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省级小品文选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