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南方文物》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南方文物》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南方文物》立足南方,面向东南亚,主要刊登我国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文物博事业研究论文,交流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文博工作信息,注重资料性、学术性,以“物”征史、校史和补史。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 调查与发掘、百越民族研究、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讨、文物与历史、碑志考释、文物鉴赏、文物科技、考古纪实、译文、书评、书讯。
2014年01期目录参考:
1 循循善诱 博道约行———张忠培先生的考古教育思想(特约专稿) 田建文 1-15
2 略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与通俗性(特约专稿) 单霁翔 16-23
3 在反思中前行———为“夏商都邑暨偃师商城发现 30 年学术研讨会”而作(特约专稿) 殷玮璋 曹淑琴 24-30
4 浙江奉化市南岙东汉墓抢救清理简报 浙江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31-33
5 浙江德清成年坞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德清县博物馆 34-37+33
6 从“象鼻盉”到原始瓷大口折肩尊———论夏商时期东南地区对中原王朝的一种贡赋模式 罗汝鹏 38-45
7 繁昌汤家山西周墓的再认识 张小帆 46-53
8 生业与社会:《南方文物》“生业与社会”专栏开栏语 袁 靖 54-57
9 商周祭祀动物遗存研究综述 刘一婷 58-64
10 先秦时期家犬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武 庄 65-73
11 中国古代家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刘羽阳 74-77
12 陕西地区出土汉代陶猪的初步研究 刘 欢 78-81+64
13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马坑内马骨的 C 和 N 稳定同位素分析 陈相龙 李 悦 刘 欢 陈洪海 王 振 82-85
14 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三代文明”专栏开栏语 许 宏 86-90
15 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 高江涛 何 努 91-95
16 殷墟刘家庄北地青铜窖藏坑性质探析 何毓灵 96+101-104
相关论文范文:试论文化思考对中国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作用
论文摘要:项目管理是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独特的管理哲学。在我国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要以进行相应的丈化变革为切入点,把项目管理所要求的价值现内在化,使企业文化在潜移殷化中朝着适应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形成“对事不对人”的价值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创性的工作上。
一、引言
时下,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好处,把许多工作当作项目来做,以便更好地定义、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作。项目管理不仅是传统线形管理的补充和一定程度的替代,更是提高。
南方文物最新期刊目录
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遗址猪与狍子的古DNA分析————作者:张乃凡;党郁;格日乐图;徐婷婷;张颖;秦昱;魏文琦;李妍雯;蔡大伟;
摘要:西辽河流域是探讨中国北方家猪驯化与野生动物利用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猪与狍子的古DNA研究仍较匮乏。位于西辽河流域的内蒙古西刘家屯遗址出土丰富的猪骨与狍骨遗存,为探索家猪的驯化地与狍子的遗传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研究从该遗址中随机选取16例遗骸进行古DNA检测,成功得到5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西刘家屯猪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且与仰韶文化时期关中地区猪群有共享单倍型,结合动物考古和文...
重庆武隆区盐井峡盐业遗址发掘简报————作者:牛英彬;陈凯;白九江 ;梁昌龙;
摘要:2023年2—8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武隆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对盐井峡盐业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完整揭露出一处规模较大的制盐作坊,清理各类盐业生产设施40余处,包括盐井、石砌平台、盐灶、卤水池、卤水坑、拌煤坑、石踏道、摩崖题刻等。本次考古发现展示了渝东南地区以盐灶为中心的制盐作坊生产布局和垂直性的产业景观,揭示了乌江流域清代的制盐工艺流程,为寻找宋代白马盐场提供了重要线索
论“王若曰”——对西周萨满式宗教观念的考察————作者:王鹏;
摘要: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民族学材料,指出金文中的“王若曰”在册命仪式上所要表达的,很有可能是王在所谓的神灵附体的状态下说。“王若曰”的主体即“王若曰”之“王”,是时王,但“王若曰”的具体内容却是由先王发出。在“王若曰”的语境当中,先王自称“余一人”,即“作为王的我”;先王称时王为“我一人”,即“我们的王”。“王若曰”所领起的内容系先王以第一人称口吻所述,而不能理解为时王所说的话。“王若曰”铭文中“余一...
固本强基,行稳致远:张忠培的聚落观————作者:高云逸;段天璟;
摘要:张忠培以元君庙墓地为学术起点,以诸多新石器时代墓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系统地梳理了黄河流域史前时期亲族组织和社会制度的演进脉络。他将聚落考古理念融入墓地研究之中,实现了以物论史、透物见人的学术诉求。张忠培在理论上阐明了聚落考古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及操作流程,他大声疾呼加强共时性的研究以夯实聚落考古研究的基础。他实事求是地论述了考古学的局限性,客观深刻地揭示出聚落考古所存在的问题,脚踏实...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考古发掘简报————作者:王偈人;
摘要:为配合基本建设,2020年1月—2021年12月,常州博物馆、常州市考古所相继对常州市钟楼区发现的一处古代建筑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较完整的石头墙基和一批建筑构件。根据石头墙基布局以及建筑构件形制,结合当地相关历史文献,明确为明清时期的金龙四大王庙遗址。该遗址是近年来较罕见的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大运河沿线河神庙遗址,对研究明清时期河神庙建筑形制、宗教艺术等提供了较重要的实物资料。该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利...
浙江杭州余杭古城遗址混堂弄区2022年发掘简报————作者:王倩;周昕语 ;朱书玉;
摘要:余杭古城遗址混堂弄区于2022年发掘清理房址13座、灰坑28个、道路1条、墓葬4座、水井4口、瓮棺7具,出土遗物以瓷器为主。发掘区主体遗存年代为汉至宋元时期,部分可延续至明清、近现代,为平民阶层小型生活聚落。此次发掘为探索江南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县城的城郊面貌、集市变迁、布局发展等城市考古研究的重要议题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对研究东南地区瓷器生产流通、人地关系、文化演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遗址植物遗存分析————作者:杨凡;党郁;格日乐图;徐婷婷;秦昱;张璐;
摘要:本研究通过兴隆洼文化早期西刘家屯遗址2023—2024年的系统性浮选工作,共获取炭化植物遗存20,911粒,包括粟、黍两种农作物,藜属、水棘针、紫苏等8科13种/属植物种子以及葡萄属等5种/属果类。浮选结果显示,粟黍在植物遗存中占比很低,形态特征显示其处于栽培早期阶段,兴隆洼文化早期先民仍以采集野生资源(如藜属、酸浆、栎果等)为主,辅以初期的粟黍栽培,集中出土的藜属种子指示了先民对其集中利用的行为...
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遗址的河流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研究————作者:陈庆宇;吕凤琳;党郁;格日乐图;徐婷婷;秦昱;
摘要:西刘家屯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努鲁儿虎山东麓,是以兴隆洼文化为主体、兼含红山文化遗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其地貌演化过程对揭示辽西地区史前人地关系及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无人机航测及光释光测年技术,系统揭示遗址区河流地貌演化规律及其与聚落选址的耦合关系,主要结论为:(1)遗址区王家营子河共发育三级阶地(T1~T3),T2阶地形成最晚年代约6.22 ka B.P.,...
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遗址碳十四年代研究————作者:闫欣;党郁;徐婷婷;格日乐图;秦昱;罗春乐;
摘要:对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新石器遗址2023—2024年发掘的兴隆洼文化房址和灰坑中出土的生长周期较短的炭化植物种子、动物骨骼和人骨等材料进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测定,得出西刘家屯遗址兴隆洼文化绝对年代分布范围为距今8000—7600年。使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将西刘家屯遗址与兴隆洼文化其他遗址已发表的碳十四测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西刘家屯遗址的兴隆洼文化日历年代分布相对集中,处于兴隆洼文化早期。西刘家屯遗址...
历史与考古双重视域下的河济古文明初探————作者:袁广阔;
摘要:古河济地区地处大河下游,自然环境优越,在距今5000—3500年的龙山时代和夏代,已孕育出了先进、发达的古文明。龙山时代早期的孟庄二期文化是五帝时代众多帝王在此活动留下的遗存;龙山时代晚期的后岗二期文化与早期夏文化有关,这里是夏王朝早期的政治活动中心;二里头时代的下七垣文化是商人在此活动留下的遗存
古河济地区夏代史迹的考古学观察————作者:崔宗亮;
摘要:夏代早期的政治中心位于古河济地区,中原龙山文化马庄类型是夏后氏及部分诸侯封国留下的遗存,构成狭义上的早期夏文化,广义上的早期夏文化包括中原龙山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的一部分。“羿浞代夏、少康中兴”实质上属于夏王朝内部的政治洗牌,并没有涉及大规模的人群迁徙,且发生地都在古河济地区。因此,在没有发现大型都城遗址、高等级墓葬的前提下,仅从一般陶器上是很难观察到这些历史事件的全部发生过程。夏代中晚期的政治中心...
古河济地区与商文明的兴起————作者:班婧卜;朱光华;
摘要:从文献资料及古地理学的角度本文首先探讨了夏商时期古河济地区的环境与物产,以此为背景并结合学术界关于先商居地与商代都邑地望研究的成果,进而综合考察了商族建国前后在古河济地区活动的轨迹,并将其与同时期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变迁综合印证,提出对先商时期古河济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的理解
菏泽地区龙山文化研究————作者:刘星彤;
摘要:菏泽地区龙山文化时期气候波动剧烈,降水异常,区域内遗址数量多,堌堆遗址占比大,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该地区先民在洪水侵袭下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探究该地区遗址的空间分布,并对安邱堌堆、莘冢集和青堌堆三处菏泽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典型遗址进行分析,探究菏泽地区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造律台类型、河南龙山时期文化几类周边文化之间的关系
太行山南麓地区的史前文化演进与社会变迁————作者:秦存誉;
摘要:太行山南麓地区经历了裴李岗文化→后岗一期文化、东庄类型→庙底沟文化→秦王寨文化、西王村文化、大司空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孟庄龙山早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的演进序列。裴李岗至仰韶早中期,聚落数量较少且相对分散,社会形态简单,生业经济原始。从仰韶晚期开始,聚落数量大增且集聚,聚落分化,社会形态和生业经济逐渐复杂,由采集、渔猎为主的广谱经济过渡到栽培作物、饲养家畜为主的农业经济。到了龙山晚期,这里最终形成...
试论龙山晚期太行山南麓与晋南的互动交流————作者:宋瑞;
摘要:对龙山晚期太行山南麓与晋南的文化因素分析表明,两区域间在陶器、制陶或冶铜技术、礼仪及祭祀等方面存在联系。以太行八陉“南三陉”为主的道路系统为两区域间的互动提供了重要条件,而太行山南麓与晋西南的密切程度远高于晋东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当与文化盛衰、道路便捷及沿线资源有关。此外,两区域的互动不仅是当时文化交流的缩影,更对后世影响深远
河济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历程初探————作者:赵雅楠;
摘要:河济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较为繁荣,亦是探索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区域。本文主要基于近年发表的动植物考古及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成果,梳理河济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发展历程。综合分析表明,河济地区约在仰韶中期即已确定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以旱作农业和以猪为核心的家畜饲养为特点,其后稳定发展,在龙山晚期以农业结构的多样化为特点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河济地区的自然条件整体适宜于农业发展,特别是对于旱作农业不存...
舟山群岛地区盐业考古新进展————作者:朱雪菲 ;孔懿翎 ;张艺璇 ;任记国 ;花飞 ;邓安曹 ;邓保林 ;刘开兴 ;于玉杰 ;王帅;
摘要:舟山群岛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具备盐业生产的天然优势。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该地区开展的盐业考古工作及初步成果,对岱山姚家湾、金塘庵跟岙和临城金鸡山遗址的勘探与发掘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岱山姚家湾遗址为一处从良渚文化中晚期延续至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盐业遗址;金塘庵跟岙遗址发现了相当于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时期与盐业生产相关的线索;临城金鸡山遗址中发现的烧土柱则可能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本文还通过对...
西汉列侯墓的合葬形式与位置关系————作者:刘尊志;
摘要:西汉时期,列侯与夫人去世后存在多种合葬形式,有的合葬形式还可细分为不同的合葬内容。合葬形式反映出西汉列侯墓葬与夫人墓葬、列侯与夫人尸身的位置关系,这在具体方位和相对位置等方面皆有体现。西汉列侯墓的合葬形式与位置关系体现出旧葬俗遗留与新内容出现且相互并存的现象和特征,能够较好表明列侯的身份等级,并折射出与之有关的葬制、葬俗及与汉代列侯家庭等有关的内容
东汉墓葬出土陶扁壶研究————作者:楚展鹏;
摘要:陶扁壶是东汉墓葬相对少见的一类随葬器物,发现数量不多,分布相对集中,以东汉晚期最为常见。出土陶扁壶的墓葬多具有一等的规模和等级,且不同形制的扁壶之间或也存在相应的等级差异。墓葬出土的陶扁壶多为明器,根据摆放位置和器物组合认为其主要是作为盛酒之器,同时兼有其他盛储功能
颍川郡汉墓的初步研究————作者:郭建汝;
摘要:本文通过对颍川郡汉墓形制及典型陶器的分析,将该地区汉墓时代分为六期,在此基础上分为三大发展阶段。颍川郡汉墓文化因素的构成及变化过程与历史文化背景相契合,可分为汉之前各国遗留文化因素和汉建立后的主体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相互交流、融合并形成颍川郡较为丰富的汉文化面貌。通过与西安、洛阳和南阳汉墓的比较,归纳出颍川郡汉墓特点及与三地汉墓的异同,并对颍川郡汉墓的地域特征做简单论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电影文学
- 国家级纪实
- 省级记者观察
- 省级咬文嚼字
- 国家级当代青年研究
- 北大核心敦煌学辑刊
- 国家级艺术与设计理论
- 省级当代图书馆
- 北大核心北京文学
- 省级皖西学院学报
- 省级创新
- 省级传媒观察
- 省级大家
- 省级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 省级东吴学术
- 省级新闻窗杂志
- 省级科教文汇
- 北大核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杂技与魔术
- 国家级中国天主教
- 省级现代妇女(理论版)
- 北大核心史学集刊
- 北大核心新闻爱好者
- 省级华章
- 省级书都
- 省级民族论坛
- 省级延安大学学报
- 省级岭南音乐
- 国家级新湘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