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译林

译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029/I
国际标准刊号:1001-1897
主办单位:译林出版社
主管单位:译林出版社
上一本期杂志:《民族艺术》艺术核心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论文期刊

  杂志简介

  《译林》创刊于1979年的大型外国文学期刊《译林》,一直坚持“打开窗口,了解世界”办刊宗旨,20多年来备受广大读者以及外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创作界的关注和喜爱。

  杂志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译林》一直靠高质量、高品位、大信息量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吸引广大读者,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每期以一篇优秀长篇小说主打,与此同时,一大批介绍与研究外国文坛最新动态、热点事件与人物、文学流派和名作、文坛现状综述的栏目,则大大加强了杂志的信息容量、知识性和学术性,有利于我国文学研究者和创作者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外国文坛最新信息及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刊的这些特点,使它不仅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大中专院校中也颇受重视。是一份雅俗共享的优秀文学杂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系中国最大的外国文学杂志,历次被评为江苏省和华东地区最佳期刊,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并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作家轶事、外国作家介绍、外国文学之窗、东瀛书影、外国作品评论、外国新作信息、世界文坛动态、热点事件与人物、文学流派、文坛现状综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美丽之谜 路易丝•彭妮

  在风铃草树林里 Seán Haldane,曾宇(译)

  世界文坛动态

  超越“孤绝”,走向理想主义--村上春树专访 大井浩一[日],陈世华(译)

  挖掘历史,叩问人性,不忘传统--2014年俄罗斯文学奖一瞥 刘娜

  不一样的文学批评--怀念德国文学教皇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 余杨

  尼采的音乐迷途--浅析尼采与瓦格纳的恩怨 常晖

  第二颗子弹 汉娜•廷蒂[美],王伯信(译)

  爱的距离 桑德拉•克鲁克著[英],王桃花(译)

  妻子 安妮•恩莱特[爱尔兰],李萍(译)

  二十六天 罗恩•拉什[美],姚人杰(译)

  左脚不知右脚的事 戴维•罗阿斯•德乌斯[西班牙],刘洁(译)

  下一个晴日 S.J.罗岚[美],孔雁(译)

  最后的机会 克里•布朗[澳大利亚],刘葆花(译)

  在抑郁中活着 梅里•C.林[加拿大],唐小玉(译)

  瓦尔哈拉裁决 道格•艾林[美],黄克顺(译)

  美丽之谜 路易丝•彭妮[加拿大],李红侠(译)

  研究生论文发表:刍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学术道德实际遵守情况让人担忧。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所发生真实的违背学术道德之案例,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几种情况;对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同时高度重视的视角着手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不端,科研学术环境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事件频出,例如《西安晚报》曾经报道的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连续两次向校方提交学术论文均被认定为抄袭之作而被校方做开除学籍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校方评审的过程当中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另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不断爆出学术造假事件,2008年,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在其学习期间有8篇学术论文涉嫌伪造实验数据,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受到了校方的严肃处理。对学术道德的违反具体表现在具体来讲大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

  译林最新期刊目录

本文形式的符号互文:《恩主》艺术符号与《反对阐释》————作者:张艺;

摘要:根据俄罗斯符号学家洛特曼的观点,艺术本文应被视为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艺术符号整体。而美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同样指出,艺术符号作为符号系统的整体,应该更多关注本文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文论家、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其批评文集《反对阐释》中更是激进地倡导对艺术本文内容的摒弃及对形式的关注。本文借助文艺符号学的批评方法,特别是洛特曼关于符号学的理论及其提出的艺术本文的空间模拟机制,艺术性地展示了《恩主》艺...

反思现实 审视革命——新世纪的阿拉伯当代诗歌————作者:唐珺;

摘要:阿拉伯现代诗歌发端于19世纪末的阿拉伯文学复兴运动。使用自由体创作的新诗成为当代阿拉伯诗歌主要流派,代表了当代阿拉伯诗坛的最高成就。跨入新世纪的阿拉伯诗歌创作手法多元,诗人们在着力批判现实与反思当下的同时,追求诗歌的现代化革新,重视挖掘诗歌的美学内涵,凸显诗人的个性。作为"阿拉伯之春"的见证者,阿拉伯当代诗人,尤其是新生代诗人,以革命为契机,以更独特的视角进行诗性思考,掀开当代阿拉伯诗歌的新篇章

探寻失落的精神家园:川上弘美小说《踩蛇》解读————作者:张晓霞;

摘要:本文从"蛇的象征意义"这一问题入手,对川上弘美的小说《踩蛇》进行了文本细读,指出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困境以及回归"母性原理"的渴望,分析了当代日本社会存在的"日本的"与"近代的"的对立,揭示了小说承载的价值与意义

“没理想论争”:日本近代文艺思潮之滥觞————作者:王煜婷;陈世华;

摘要:"没理想论争"是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之后在日本著名文学家、评论家坪内逍遥和森鸥外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日本的首次碰撞。通过这次论争,日本乃至亚洲既宣传了左拉的自然主义思想,也普及了哈特曼的美学体系,并为以后日本文学中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私小说"等文艺思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没理想论争"是日本乃至东亚近代文艺思潮真正意义上的滥觞

论屠格涅夫的爱情散文诗————作者:朱红琼;

摘要:屠格涅夫具有诗人和哲人的双重气质。个性浪漫的他不但一生经历了数次爱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充满哲理思辨的爱情观点,而且用生花之笔创作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散文诗中有不少描写爱情、吟唱爱情的笔墨,它们体现了作家对爱情的思考,蕴涵了作家对爱情最高理想和境界的追求

试论《拉维尔斯坦》中的生态观————作者:蔡斌;张伦伦;陈红娟;

摘要:本文将以索尔·贝娄的小说《拉维尔斯坦》为对象挖掘其中体现的生态观。论文着眼于分析小说的的三个自然意象:现代科技的支持者拉维尔斯坦极力推崇的城市、因过度发展而将齐克送往死亡神殿的加勒比海度假区和见证各执一词的两位主人公保持一致观念的鹦鹉。通过分析人类对自然的漠不关心甚至肆意篡改的行为,小说中的生态观隐约可见,而作者正是希望通过该小说引导人们探索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文化根源,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并改善业已扭...

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论查尔斯·雷兹尼克夫诗歌创作中的文化内涵————作者:朴玉;

摘要:查尔斯·雷兹尼克夫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犹太诗人之一,其创作具有明显的双重文化认同倾向,这种双重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美国主流文化;书写并阐释犹太人被疏离的社会现实;对关乎犹太民族命运的创伤性历史事件给予关注

爱在万水千山之间——布罗茨基诗歌中的身份认同母题————作者:孔伟;

摘要:布罗茨基集犹太血统、俄国诗人和美国国籍于一身,这种游离的身份对他诗歌创作的形式和主题产生了重要影响。侨民作家的身份母题是侨民文学中的重要概念,身份与写作、困惑与认同、异化与本质成为布氏诗歌创作中一条隐含的主题脉络。布罗茨基一生钟爱祖国,他在困顿与求索中不断寻求自我身份的定位,最终以"世界性"的诗人桂冠获得自我的身份认同

浅析《疯狂》的狂欢化特征————作者:陈燕琼;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金小说《疯狂》的分析,解读了小说中蕴含的狂欢化因素。在杨教授病房这个"狂欢化广场",小丑的"加冕"和"脱冕"仪式在上演,同时其他狂欢化人物的刻画都体现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颠覆常规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柏油孩子》中托尼·莫里森的后人道主义文化观探析————作者:常剑若;王祖友;

摘要:本文在分析后人道主义基本理念及其与后现代小说关系之基础上,对美国后现代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体现的文化观进行后人道主义解读:莫里森的小说对于文化霸权和西欧文化中心论的坚决否弃,对于西方与非西方、欧洲白人文化与美国黑人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呼应了后人道主义多元文化融合与共存的旨归,体现了她的后人道主义文化观

“自我实现”的困囿——《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动机”解析————作者:陈姝;

摘要: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诠释《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出走及归来的深层次动机,分析凯特所遭遇的精神危机,指出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本质上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对自我实现需要的诉求,并强调凯特这个人物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即普遍意义上的中年女性危机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的多重母题及其社会功能————作者:张军;

摘要:本文拟对"身份意识与根文化意识"母题、"个人成长与寻找精神之父"母题、"揭丑"母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共处"母题、"犹太家庭兴衰沉浮"母题、"底层人物"母题展开讨论,它们已成为美国犹太作家引领美国犹太民族前行的重要指南,对美国犹太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

回归与超越——安格斯·威尔逊的“英国状况”小说创作————作者:田国立;

摘要:安格斯·威尔逊的"英国状况"小说在思想内容上不仅关注了英国社会中的个体生存状况,而且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倡导自由人文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主义技巧,兼顾了社会环境描写的广度和人物心理分析的深度,使得小说在内容表达和形式创新两方面相得益彰

边缘地带的狂欢————作者:于建华;朱晔;

摘要:《蛹》讲述了一个由荒原、孤镇、神秘旅队和离奇经历所构成的充满边缘色彩的故事。贵族青年巴塞罗谬与随行妓女、男仆之间若隐若现的暧昧关系更是偏离了传统伦理道德,强化了故事的边缘特征,呈现出浓烈的狂欢化色彩。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边缘"既是"危险之源"又是"创生之源",《蛹》着力描写畸形之恋,旨在对父权和正统实现脱冕与颠覆

小说《修理匠》的生态意识解读————作者:孔施施;

摘要:保罗·哈丁的小说《修理匠》中的自然美丽祥和、生机勃勃又富有神秘感,但欲望和利益的泥沼却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只有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之爱扩展到生物圈的一切成员,树立平等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才能最终实现人类诗意的栖居

“轮回”的背后一无所有————作者:魏高修;

摘要:《天人五衰》作为三岛由纪夫的最后一部小说,具有总结性的意义。在小说中,作家仍然保持他一贯的着笔风格,丰富而夸张。小说中的"轮回"从《春雪》开始就有所涉及,并贯穿整个《丰饶之海》的主线。三岛让轮回的主题贯穿始终,意在为人生寻找一条出路。然而当最后把谜题揭开的时候,三岛却给了一个空无的答案,让人震惊。解读这部作品,会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三岛的文学主题和作家本身,引导我们去寻找人生的出路

直面死亡 关注他者——《别让我走》中的死亡意识探析————作者:陈兆娟;

摘要:不论在事实维度上还是在价值维度上,石黑一雄在《别让我走》中主人公凯茜都不应简单被当作可靠叙事者。作者通过这种不可靠叙事,与读者间秘密交流,传达出个体面对死亡时应该持有的态度。当死亡必然来临时,个体应能直面并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同时也应能尽量给他者以关注

翻译难易度评估————作者:王战平;

摘要:翻译难易度的研究对翻译从业人员和机构来说意义非凡。翻译难易度并不等同于源语文本的易读度,所以在做翻译难易度评估时不仅要考虑文本的易读度,而且还要考虑转换过程的难易度。为了更准确预测翻译的难易度,有必要查验中英文两种文化的交叉程度,按交叉中心区域、交叉边际区域和文化独有区域以及转换过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来确定翻译的难易度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研究形合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转化问题————作者:王红;

摘要: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研究形合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转化问题。首先,回顾了对比语言学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其次,详细阐述形合与意合的意义。形合与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并存于一种语言中,语言学家称之为"相对性";运用对比语言学来研究形合意合在英汉翻译中的转换意义深远,相对性的差异往往反映出某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及思维特征。再次,本文从思维方式层面和语法层面对比分析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现象的深层原因及表现方式,...

文化词的翻译——以“麻花”的英译为例————作者:朱明胜;

摘要:一些汉英字典在处理汉语文化词时,往往只提供解释性的翻译,这在实际的交流中不利于口头表达,可读性亦较差,不符合语言交流的省力原则。在翻译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时如果采用音译,以增加语言的可读性和新奇性,以便各国文化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