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报》美术核心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立足广州美术学院,面向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和广大美术工作者,以研究学院美术为主,以介绍社会美术为辅,是集中体现广东美术教学、创作、科研水平的刊物。
《美术学报》主要登载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几十专业的学术论文和图片。对美术、设计、史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广东省介绍美术作品,印制彩色插页最多的学报。全部为彩色图版,共80P,用进口双面铜版精印,色彩高雅逼真,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准,是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极好的学术参考资料。中文核心期刊(2011)。
美术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中国画专业、油画专业
美术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美术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美术学报来稿内容按顺序为:文题和相应英文译文;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文末附作者简介。如属基金项目成果,须在篇首页地脚标注项目名称和编号。
1、美术学报摘要及关键词。用100-300字提供论文梗概,不分序号,不分段。选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为关键词,其间用分号分隔。
2、正文。来稿以8000字为宜。来稿请使用规范简化汉字,除古文字、古文献专论文章及印鉴文字外。采用信件投寄的,除打印稿外,并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本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颁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
3、注释规范:注释号通常放在标点符号前的右角,冒号后完整引文除外。中国朝代的年号及干支纪年使用汉字形式,其后括弧内须加公元纪年。除引文外,其他涉及纪年、卷次、页码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注释用脚注,注释号用阿拉伯数字并加方括号如[1]、[2]。再次征引,用“前揭《**》,**页”的形式,不用合并注释形式。例:
[1]黄佐:《翰林记》卷二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59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1079页。
[2]汤池:《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辩》,《文物》,1979年第2期,84页。
[3]王维堤:《龙凤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5-56页。
4、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码、联系电话和邮箱。
二、稿件可采用纯文本格式(*.txt)或Word文档格式(*.doc);配图应清晰可辨、色彩饱和,可保存为*jpg、*tif等格式,建议采用*jpg格式。强烈建议将图片单独存放,并且标明图注,不要将图片放入Word文档中。美术作品和摄影图片,附上达到制版要求的光盘。并要标明:作者、作品名称、质材、尺寸、创作年份。例:邓箭今《情人》布本油彩80×60cm2005年
三、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本刊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阅读推荐:西北美术
《西北美术》立足西北,放眼全国,始终把目光投向学术前沿,不仅关注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的新动态,而且展示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竭尽全力。主要作为该院教学研究、美术创作及科研成果发表的园地,注意反映西北地区的美术特色。
美术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古元的“创作课”:从延安鲁艺到中央美术学院————作者:吴雪杉;
摘要:古元在延安鲁艺任教时担任木刻创作课的教学工作,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也主要是在版画系上创作课。“创作课”是鲁艺美术教学中最具有原创性的课程,又被鲁艺教员带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乃至全中国。考察古元在这两所学校的创作课教学,既有助于理解古元自身的教学方法,也为理解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课”打开了一扇窗口
昭陵六骏的纪念性表达及制度源流————作者:唐宇;
摘要:本文重新思考昭陵六骏的纪念性意涵,认为对其设置的解释不应仅局限在“天子驾六”、萨珊雕刻和突厥葬俗等角度,其视觉表达主要承袭自本土传统的宫门立马。昭陵六骏与唐陵北门圆雕六马有所不同,其对此后唐陵制度的影响也需进一步检视
恩出非常:宋代的御书赏赐与尊奉研究————作者:宋晓希;
摘要:在宋代,皇帝用书法赏赐臣民与各种机构,是一种重要的御书政治文化传统。宋代臣民为了感谢皇帝的书法赏赐,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御书受赐礼仪,其基本形式是谢恩礼仪、迎接仪式和收藏礼仪,这些御书的受赐礼仪体现了宋代臣民对御书的尊奉。宋代皇帝的书法作为一种皇权象征符号,使皇权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崇奉形式。而随着御书的赏赐与珍藏也使宋代地方社会保留了皇家文脉,这也成为了南宋时期朝廷重建御书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资源
日本禅宗庭园的“境致”营造与中国江南山水意象表达————作者:何晓静;
摘要:日本禅宗寺院庭园得以有序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禅宗寺院特定氛围营造的追求,即“境致”的营造,其核心特色同禅意的解读密不可分。境致概念与园林中经常强调的“意”比较,更多地在强调与场域的关系结合,具有场所特性。园林中境致的营造最初源自于宋元中国江南的禅宗五山,主要的内容包含了禅宗寺院建筑以及周围自然景物,建筑包括山门、佛殿、法堂、僧堂、方丈、僧舍等等,还包括亭子和桥梁。自然景物包括山脉、洞穴、岩石、...
“中空外奇”:扬派叠石技艺核心特色的形成、内涵与传承————作者:顾凯;
摘要:扬州的造园叠山在历史形成了“扬派叠石”的技艺特色,方惠将清人李斗的“中空外奇”一语作为扬派叠石技艺的核心特色,这体现在假山布局、山体造型与叠石技法三个层面。此技艺特色在清乾隆中形成,在其后的扬州造园中仍有传承,在当代则在方惠那里得到进一步发扬
风格与艺术史:梅洛-庞蒂与马尔罗的呼应与分歧————作者:卫俊;
摘要:法国小说家和艺术理论家马尔罗有关艺术的思考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本文分析梅氏如何在赞同马尔罗部分观点的同时又极大地不同于他。具体而言,梅氏同意马尔罗所说的艺术家创造风格时离不开对于世界的变形以及对于过往风格的学习,但马尔罗强调创造风格时艺术家要取代世界,否定其他艺术家,而梅氏则强调艺术家与世界以及他人的亲密关系。如此这般,梅氏理解的艺术史比马尔罗理解的艺术史更加内在统一。为了能有一段统...
永恒的印记——留法画家叶云艺事钩沉————作者:平路青;
摘要:叶云是民国著名的留法画家和民族艺术家,又是被当今学界“失忆”的西洋画教授。他毕业于北平艺专,后赴法求艺,作品两次入选巴黎沙龙美展。回国后他任教于上海美专和杭州艺专。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归故里,参与抗战漫画展后流亡越南,不幸英年早逝。他多才多艺,兼绘画、教学、艺术评论、翻译和文学创作于一身。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抑或中法艺术交流史上,叶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岁月印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艺术影响。本文从报刊媒介...
汉代“七女为父报仇”图像新考————作者:朱浒;
摘要:汉画像中有带有“七女”和“七女为父报仇”榜题的图像,表现了一例尚不被学术界所破译的汉画故事。本文分析了九例“七女”题材的汉画图像及其配置,确认了“七女”父亲图像的出现,并对“七女”榜题涉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情境进行了考证;认为汉画中的“七女为父报仇”故事的原型为《续列女传》中的“王章妻女”,故事主角是西汉晚期的京兆尹王章,东汉工匠重新将其“制造”出来,传递出那个时代对“孝”与“复仇”的双重肯定
从地理空间到民族图像——20世纪黄山形象的视觉呈现与文化观念————作者:张艺静;
摘要:在古代舆地典籍中,黄山多被认知为人迹罕至的半封闭地域、佛道修炼的仙山和朝圣纪游的胜景。在古代文人的纪游诗文中,黄山被赋予了理想化、非现世和超现实的隐逸意蕴。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国家大力开发黄山建设事业,近现代艺术家赴皖南写生,掀起了以黄山为主题的文艺创作热潮,彼时美术与摄影中的黄山形象,成为了推介国家建设事业和重构中国文化本位的重要一环。在新山水画体系建构的历史文脉中,黄山形象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
宋画的“小梅”及其相关问题————作者:仇春霞;
摘要:南宋中叶以前的宋代梅花绘画以小梅枝为主流,洋溢着一股轻松活泼的气氛,而元明清时期绘画中的梅花多以枝杆遒劲,繁花满枝的老梅为主,充满着清冷的苍茫之气。文章分成“发现小梅”“移植小梅”“画小梅”三个部分,认为林逋发现小梅对宋代梅花审美有深远影响,承平年代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将赏梅活动推向新高峰。宋神宗变法和元祐党争使得梅花审美的风雅特征变淡,睹梅慰怀特征变浓。“靖康之难”及南宋末年风雨如晦的时代背景使...
女性·艺术·商品:外销画中的女性乐人图像研究————作者:邱秋燕;
摘要:18世纪中叶,广州成为对西洋外商开放的唯一通商口岸,外销画作为一种采用中西绘画技法描绘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的写实性外销商品绘画形式应时而生。其中的岭南音乐图像包含了大量女性乐人演奏乐器的场景。这些直白通俗的视觉图像,成为泰西人士了解中国音乐活动的视觉蓝本,建构起西方世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知,实现跨文化语境的音乐交流。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对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外销画中绘制女性乐人的岭南音乐图像进...
共猎之象:康熙时期外销瓷中的狩猎女性形象研究————作者:李柏言;
摘要:康熙时期,外销瓷中出现了颠覆明清仕女画传统的狩猎女性形象,也是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而产生的新颖形象。这一形象既承载了明清时期复杂动态的文化特性,又通过形式创新,完成了从对抗性到浪漫化的图像改造,满足了西方市场的审美需求,狩猎女性形象正是本土文化和异域需求之间调适性的结果。不过,中西文化对于其中女性角色的认知差异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导致以女性为主的狩猎形象未形成持续性的创作动力,最终消散在历史的缝隙...
册页与园林:晚明寄畅园复原研究与意匠分析————作者:刘珊珊;黄晓;
摘要:《寄畅园图册》是晚明园林册页的重要作品,其图册结构与景致特点紧扣传统的游园逻辑,具有突出的园林复原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深入辨析这套图册的原初排序,厘清册页的图景逻辑与园林的空间结构,揭示其融合册页独立构图与手卷连续观赏的复合性特征;结合图像细读、诗文考证与现场踏勘,完成晚明寄畅园的平面复原与鸟瞰复原;进而将晚明寄畅园划分为“石房之起”“池廊之承”“堂室之转”“山楼之合”四段空间,结合游园路线阐释其游...
诗画之离合,心曲之涟漪——从册页《秋兴八景》浅析董其昌书画题跋观————作者:古秀玲;
摘要:册页,是晚明画坛祭酒董其昌钟爱的绘画形式,其一生所绘册页不下百本,其中为行家所公认最能代表其画艺成就的,应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董氏65岁时所作的《秋兴八景》。董氏册页,以古人为师或仿各家范式为多,而《秋兴八景》独出心裁,为其生平最潇洒精熟之作,无论是形制尺寸、气韵格调、丘壑章法、笔墨趣味、赋色渲染、诗词题咏乃至意境画韵,皆为其册页作品中最堂煌巨制者也。本文旨在从文学角度“读画”,探寻董其昌...
继承与反思:拉斯金的艺术科学观————作者:康昱泽;汪正斌;
摘要:约翰·拉斯金的艺术科学观建立,一方面源于18世纪科学与艺术联盟的旅行文学的滋养,另一方面源于对现代科学快速扩张的忧虑。早年他推崇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助益,他艺术理论的形成,得益于科学知识的帮助。随着对艺术了解的加深,他越来越觉得科学对艺术的约束大于对艺术的助益,他更多的言论变成了告诫青年画家不要过分依赖科学知识,而应当相信自己的眼睛,依靠感观体验的直接把握。晚年,他谴责现代科学对自然予取予求的横征...
无尽盛夏: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艺术中维多利亚时代的物质文化与情感记忆构建————作者:李璠;
摘要: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是维多利亚时代杰出学院派画家,以唯美与写实并重的绘画风格著称。之前学者多将阿尔玛-塔德玛艺术中面向古代世界的类型画的成功归因于其早期荷兰画派传统训练与大英帝国主义叙事的时代之风,却极大地遮蔽了阿尔玛-塔德玛艺术中构建情感记忆需求的本质及相关物质材料的途径。本文认为,在被遗忘的地中海往昔和英伦现代公共生活之间,阿尔玛-塔德玛利用维多利亚时代商业、技术、考古等公共领域的物质文化成...
论艺术家画室的三种历史形态————作者:陈静弦;
摘要: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画室经历了三种主导性范式转型:15世纪至16世纪艺术从手工劳动转为知识生产,促使艺术家以数理逻辑规训身体经验,画室成为无时间性的知性空间;18世纪启蒙思想对触觉认知能力的发掘恢复了画室情景中的身体,画室环境作为基调氛围参与艺术品风格的生成;19世纪浪漫主义对私人环境的精神化使画室蜕变为艺术家无意识的显现场域,从物理环境脱胎为自我指涉的审美对象。本文通过分析艺术家画室的历史形态...
《荔枝成熟的季节》————作者:古元;
摘要:<正>~
《写给敬爱的毛主席》————作者:古元;
摘要:<正>~
共生、动能与融合——新物质主义思潮中的当代艺术面向————作者:游东醌;雪润枝;
摘要:在技术异化与生态危机的双重语境下,新物质主义思潮以共生学说和量子理论为根基,颠覆了传统哲学中“物质—精神”“人类—自然”的二元对立,催生了当代艺术的本体论转向。本文拟探讨新物质主义思潮对当代艺术的哲学启示与实践重构,通过分析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从“共生”“动能”“融合”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共生”消解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非人类物质的平等依存关系;“动能”受量子纠缠理论启发,强调物质的内在能...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粤海风
- 国家级创意与设计
- 省级安徽文学
- 省级军事文摘
- 国家级知识文库
- 省级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 北大核心南方文坛
- 省级阅读与鉴赏
- 省级广告档案
- 省级 旋风娱乐
- 省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汕头大学学报
- 省级大连大学学报
- 省级文化学刊
- 北大核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省级红岩春秋
- 省级人文天下
- 省级昕薇
- 省级福建文博
- 国家级创意世界
- 省级三联爱乐
- 省级淮海工学院学报
- 省级天风
- 省级包装学报
- 省级百花(悬念故事)
- 北大核心语文研究
- 省级人生十六七
- 省级世纪行
- 省级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中国图书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