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
本刊于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7年底共出版39卷164期。从2001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8年起改为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
我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被北京地区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录为心理学类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纵览》(2004年版)。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PsychINFO)所收录。
《心理学报》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心理学、工程、生物学、医学、教育学及哲学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我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被北京地区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录为心理学类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纵览》(2004年版)。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PsychINFO)所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 感知觉及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心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问题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简报、综述与评介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虚拟路径整合的学习效应 过继成思,宛小昂,GUO Jichengsi,WAN Xiaoang
奖赏预期调节局部注意干扰效应 纪丽燕,陈宁轩,丁锦红,魏萍,JI Liyan,CHEN Ningxuan,DING Jinhong,WEI Ping
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模式 黎翠红,何旭,郭春彦,LI Cuihong,HE Xu,GUO Chunyan
不同熟练度双语者非语言任务转换的差异--来自ERP证据 姜淞秀,李杰,刘兴宇,七十三,杨伊生,JIANG Songxiu,LI Jie,LIU Xingyu,QI Shisan,YANG Yisheng
阿訇参照效应的文化差异:基于提取诱发遗忘范式的探讨 周爱保,张奋,马小凤,李建升,夏瑞雪,ZHOU Aibao,ZHAN Fen,MA Xiaofeng,LI Jiansheng,XIA Ruixue
社会创造性的脑机制:状态与特质的EEG α波活动特点 谷传华,王亚丽,吴财付,谢祥龙,崔承珠,王亚娴,王婉贞,胡碧颖,周宗奎,GU Chuanhua,WANG Yali,WU Caifu,XIE Xianglong,CUI Chengzhu,WANG Yaxian,WANG Wanzhen,HU Biying,ZHOU Zongkui
幼儿对威胁性刺激蛇的注意觉察:来自眼动证据 王福兴,李文静,颜志强,段朝辉,李卉,WANG Fuxing,LI Wenjing,YAN Zhiqiang,DUAN Zhaohui,LI Hui
初中青少年自尊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分析 潘颖秋,PAN Yingqiu
先入观念对情绪感染力的调节--以教学活动为例 张奇勇,卢家楣,ZHANG Qiyong,LU Jiamei
母亲与自我具有相同的动机等级:来自结果评价的FRN证据 朱湘茹,张艳,杨苏勇,伍海燕,王丽丽,古若雷,ZHU Xiangru,ZHANG Yan,YANG Suyong,WU Haiyan,WANG Lili,GU Ruolei
评职称发表论文: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中国教育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保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要在实践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客观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关键词:哲学思考,思想,素质教育,客观性,评职称发表论文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抽象的理论形式来反映我国教育实际的,从形式上看他是主观的,从内容看是客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包括社会各界的普遍理论与大力支持。不了解其中各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就不能把握其整体,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就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
心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工作记忆负荷对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来自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证据————作者:杨鑫超;陈燕铃;郑俊猛;张荣祥;牟晓;徐强;
摘要:本研究以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表征注意分配的神经指标,通过设置工作记忆负荷间接操纵注意控制能力,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的动态注意偏向。以不同频率下SSVEP平均波幅的差异反映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即使用愤怒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负性注意偏向指标;快乐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正性注意偏向指标。结果发现,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高社交焦虑(HSA...
自我意识情绪非言语行为表达图片系统的初步编制和评定及其在研究中的运用————作者:尹华站;刘鹏玉;张丽;
摘要:本研究拟初步编制一套具有多维度、标准化的自我意识情绪非言语行为表达图片系统,然后采用该图片系统探讨自我意识情绪对时距知觉的影响。研究1首先招募20名表演者(男、女表演者各半,平均年龄19.35±1.39岁)进行非言语行为表达图片拍摄,共生成479张图片,然后招募103名大学生(男生48名,女生55名,平均年龄18.53±0.70岁)对479张图片进行情绪类别和维度评定(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结...
“好压力,坏压力?”算法规范压力对服务绩效的双刃剑效应————作者:高雪原;张志朋;谢宝国;龙立荣;尹奎;
摘要:算法驱动的平台工作模式使零工工作者普遍面临算法规范压力。算法规范压力作为一种新型工作压力,会对零工工作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复杂的双重影响。本文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阐释了算法规范压力的双元混融特性,并构建了其对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的双刃剑效应模型。通过在线情景实验(研究1)和三阶段、多来源的实地问卷调研(研究2),研究发现,算法规范压力通过激发零工工作者的趋近式工作重塑正向影响服务绩效,同时通过激发...
“量化”爱情:关系流动性促进择偶计算心态————作者:李雅雯;蔡攀;左世江;王芳;董煜;周阳;黄旎雯;
摘要:当下社会,人们在相亲择偶时日趋“明码标价”。本研究将此现象概念化为择偶中的计算心态,并提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更加自由的高关系流动性环境中,此种将择偶信息转换为流畅易加工的量化指标的认知策略具有认知减负的适应性功能。通过相亲网站文本分析、问卷测量和实验室实验,三个研究(4个子研究)分别从地区和个体水平上揭示了关系流动性与择偶计算心态之间的相关和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将关系流动性的心理后效拓展至个人择...
音乐训练促进音高与时间维度在听觉工作记忆中的交互————作者:周临舒;张雨青;蔡丹超;
摘要:音乐训练可增强个体对时间性和非时间性结构的敏感性,但这些结构在工作记忆中的联合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音高和节奏结构在听觉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方式以及音乐训练的作用。实验操控了不同长度旋律中的音高和节奏结构,音乐家和非音乐家根据音高或节奏维度的变化做出相同-不同的判断,同时抑制另一维度干扰。结果显示,在音高保持任务中,非音乐家独立加工音高和节奏结构,而音乐家则以交互方式加工,且交互效应与音乐素养评分...
倾诉的力量:负性情绪自我表露促进同伴亲社会行为————作者:王舒琪;程峰;郭冰;王巧;成晓君;
摘要:在经历负性情绪事件后,人们往往会通过向他人倾诉的方式寻求支持,以减轻情绪负担。然而,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对个体后续社会行为的影响和调节要素,仍未得到充分的探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负性情绪自我表露对同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人称指示语的调节作用。实验1以讲述者为中心,探究作为表露方的个体在负性情绪自我表露后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实验2则转向倾听者视角,考察作为接收方的个体在倾听他人负性情绪表露后的亲社会...
认知诊断测验最简完备Q矩阵统一设计方法————作者:唐小娟;毛萌萌;李瑜;丁树良;彭志霞;
摘要:属性水平(二分属性和多分属性)和项目理想评分方式(0-1评分与多级评分)是认知诊断测验设计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多分属性测验能提供更详细的诊断信息,而多级评分测验能提高判准率,但现有认知诊断测验缺乏对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的整合设计。借鉴二分属性多级评分结构化/非结构化最简完备Q矩阵(SSCQM/USCQM)的概念,本文提出统一的认知诊断测验最简完备Q矩阵设计方法,解决不同属性水平和不同项目理想评分方...
面孔身份匹配的多图像优势依赖面孔表征的形成————作者:冯俊业;王哲;孙宇浩;
摘要:呈现同一人的多张面孔图像能够显著提升被试对面孔身份的识别绩效。然而,对于多图像提高面孔识别绩效背后的认知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A通过面孔匹配范式,同时呈现或继时呈现一张、两张或三张面孔,测量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结果发现:(1)仅在继时呈现条件下,被试的辨别力随着图像数量的增多而提高(出现多图像优势);(2)呈现三张面孔图像时,被试在继时呈现条件下的辨别力高于在同时匹配...
迫选测验中虚假作答行为建模及其在人格测评中的应用:基于RES理论框架————作者:何翠婷;彭思韦;朱怡安;汪大勋;蔡艳;涂冬波;
摘要:与Likert自评量表相比,虽然迫选测验因对项目进行社会称许性匹配而具一定的抗作假功效,但大量研究表明项目的称许性会由于与不同的项目匹配成block发生改变,并在不同的测评情境下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迫选测验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虚假作答行为,进而严重降低并危害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瑟斯顿IRT模型(TIRT)以及B?ckenholt (2014)的RES作假理论模型,针对迫选测验中虚...
多通道类别学习的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EEG与DDM证据————作者:吴洁;车子轩;
摘要:多通道类别学习的认知特征和神经机制对揭示跨通道知识表征规律具有关键意义。本研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与漂移扩散模型,系统考察多通道类别学习的认知特征和神经机制。行为结果显示,相较于学习前期,学习中期和后期在行为层面表现出正确率和漂移率显著提升,反应时显著降低,同时决策起始点向正确选项偏移。神经层面发现,学习中期和学习后期引发N1、P1、N250、FSP(FrontalSelectionPositiv...
时间压力作用下知识存量对即兴行为的影响机制————作者:王永跃;张范颖;岳峰凯;谢江佩;
摘要:即兴行为是一种兼具即时性和创造性的行为模式。然而,目前结合其本质内涵以详述即兴行为生成机制的研究尚显不足。为此,本研究整合知识联结理论与激活理论,分别契合即兴行为的创造性与即时性特征,探讨了时间压力下知识存量对个体即兴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1 (N=163)和研究2 (N=163)分别以大学生及组织员工为被试,通过实验发现知识存量通过增强知识转化进而促进个体即兴行为;尤其在中时间压力情境下,上述关系...
和而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凸显下人类的社会创造策略————作者:周详;白博仁;张婧婧;刘善柔;
摘要:横空出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模糊了AI与人类心智间的界限,人们会如何化解这种相似性值得关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4项递进研究,系统探讨了生成式AI凸显下个体社会创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考察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个体会创造性地定义人类心智与生成式AI的区分方式(研究1),并运用此种社会创造策略来应对生成式AI凸显(研究2~4)。此外,人类中心主义会增强生成式AI凸显情境下个体的社会...
秒内不同时距下自我加工优势效应————作者:李毕琴;张美霞;杨少云;黄鹏飞;王爱军;党君华;
摘要:客观时距会影响自我相关刺激下的时距知觉,但秒内不同时间间隔下自我加工优势是否存在分段性差异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秒内不同时距下的自我加工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自我时距比较任务,探讨自我相关刺激对秒内时距知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长时距条件下,与陌生人相比自我的主观相等点更长,表明秒内长时距下个体对自我相关刺激的时长存在低估现象。实验2采用知觉匹配范式,探讨自我对秒内时距知觉过程的影响。...
多面孔情绪变异性的自动加工:来自视觉失匹配成分的证据————作者:陈子龙;季琭妍;
摘要:本研究通过反向oddball范式和视觉失匹配负波(v MMN),考察个体能否自动加工多面孔情绪变异性信息,以及这一过程是否受情绪类型的影响。研究采用中央注视点辨别任务,而4张情绪面孔在外周视野同时呈现且与任务无关。情绪变异性通过改变面孔的情绪强度进行操纵。实验1结果发现,当整体情绪为中性时,低情绪变异性面孔不会诱发v MMN,而高情绪变异性面孔诱发了早期和晚期的vMMN。实验2进一步区分了愤怒和高...
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作者:杨灿;李子萱;毕重增;
摘要:在相互依赖情景下,互动对象的特点会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水平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3个实验均发现,互动对象中庸水平越高,个体的合作行为越多;实验1与实验3发现,对象社会善念水平越高,个体的合作行为越多;3个实验中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的交互作用表明,对象中庸能够放大社会善念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中庸是在人际互动中独立于社会善念的有益因素,有助于增进社会...
生育依附抑或生育自主?丈夫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妻子生育意愿的影响————作者:陈思静;王震;杨莎莎;郑鹏;何铨;
摘要:女性的生育意愿不仅受自身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丈夫性别角色观念的制约。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N=7089)的分析表明,中国已婚女性存在生育依附现象,即相比妻子自身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丈夫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妻子的生育意愿影响更为显著。基于CFPS 2022年数据(N=555)的补充分析将结果变量替换为生育计划,结果仍支持生育依附的存在。此外,生育依附的时空分布并不均...
阻断范式中时间结构线索对预测运动的影响————作者:秦奎元;刘煜;刘赛芳;王朔;刘鹏;游旭群;李苑;
摘要:判断被遮挡的运动客体何时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任务称为预测运动任务。目前,时间结构在阻断范式中对预测运动任务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实验1采用连续实验探究时间结构对预测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时间结构不同条件,时间结构相同能够显著提高被试的任务绩效;实验2使用闪烁实验分离了视觉速度对预测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时间结构相同也能够提高被试的任务绩效;实验3通过随机实验探究干扰条件下时间结构对预测运动的影响,结...
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作者:袁博;赵靖实;漆丹;赵彤;胡佳琪;
摘要:欺骗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向他人提供错误信息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奖励和惩罚是影响欺骗行为的关键因素。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金钱奖惩,对于社会奖惩如何影响欺骗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与调节机制。实验1采用信号博弈任务考察社会奖惩能否对欺骗行为产生影响。结果发现,与金钱奖惩类似,社会奖惩能够减少欺骗行为,且社会惩罚比社会奖励的效果更好。采用漂移扩...
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来自阈下同异任务范式的证据————作者:王继贤;刘明慧;
摘要:以往研究已证明自我信息存在整合优势,但这种自我优势能否在无意识情境下发生尚不清楚。研究结合近来发展的阈下同异任务范式与知觉匹配任务范式,通过3个实验系统考察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及其受空间整合窗口(spatial integration window, SIW)和整合水平的调控情况。实验1通过操纵SIW,发现中性几何图形只能在1.53°SIW上发生无意识整合。实验2利用知觉匹配任务将中性图形与社...
情绪动机对人际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来自行为与超扫描的实验证据————作者:何从莲;袁加锦;
摘要:人际情绪调节是社会互动中的一方(调节者)有目的地帮助另一方(目标者)控制情绪的过程。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情绪动机(包括动机强度和方向)对人际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在回避动机条件下,被试在调节自己情绪时倾向于选择认知重评/注意转移等调节性策略,且该倾向不受动机强度的影响;当调节他人情绪时,虽然被试也表现出调节策略使用偏好,但随着动机强度的提高,被试选择认知重评的倾向显著低于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山西师大学报
- 省级文博
- 北大核心上海文化
- 省级德国哲学
- 省级老区建设
- 省级祝你幸福
- 北大核心短篇小说(原创版)
- 省级图书馆论丛
- 北大核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省级幽默与笑话
- 省级今传媒
- 省级散文百家
- 北大核心现代出版
- 国家级城建档案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省级收藏界
- 北大核心语言研究杂志
- 北大核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吉他平方
- 省级中国钓鱼
- 省级好逑
- 省级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国家级档案学研究
- 省级江西图书馆学刊
- 北大核心学术界
- 省级四川图书馆学报
- 省级中国广告
- 国家级出版史料
- 省级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 省级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