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物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北方文物

北方文物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3-1029/K
国际标准刊号:1001-0483
主办单位:北方文物杂志社
主管单位:北方文物杂志社
查看北方文物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江汉考古》考古类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考古与文物》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北方文物》文物刊物,1985年创刊。是文物考古工作者最关注和喜爱的学术刊物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和历史的必备刊物。它以独有的特色成为黑水学苑中一朵奇葩。十几年来,《北方文物》之所以受到青睐,其真正魅力在于它的坚持特色、推陈出新。反映和探讨本地区的文物考古,兼顾地区的民族史和地方史,介绍周围地区和邻国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文物特色和地方特色。

  办刊宗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以刊发研究北方民族的历史和考古的学术成果为己任,兼顾地方史和博物馆学,并刊布东北亚国家在民族、考古学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力争推进东北亚国家在民族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该刊在东北亚考古学和民族史学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黑龙江省一级期刊,远销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栏目有文物考古发现及研究、民族史论、地方史志、博物馆学与研究、译文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北京市东城区西革新里西汉墓2013年发掘简报 胡传耸;冯双元;陈龙;曾祥江;翟建峰;王宇新; 3-9+113-115+117

  2 北京平谷东高村汉唐墓葬发掘简报 胡传耸;马绍山;张济发;韩宜林; 10-13+2

  3 辽宁省朝阳县土城子两座前燕墓 杜守昌;孙玉铁;李丽;张丽丹;杜晓红;尚晓波;张桂霞; 14-16+19

  4 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城址调查 王怡; 17-19

  5 吉林省东辽县杨树排子地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王新胜;徐廷;唐洪源;王孟子;高秀华; 20-23

  6 东周时期内蒙古长城地带青铜镞文化探讨 石岩; 24-30

  7 鹤嘴斧的功能及相关问题探讨 孟琦;彭博; 31-38

  8 大连王家村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马永超;吴文婉;王强;张翠敏;靳桂云; 39-43+116

  9 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初步研究 蔡昕欣; 44-48

  10 大遗址保护视角下的金上京考古工作 赵永军;刘阳; 49-53

  11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两件清代龙袍 刘宏; 54

  12 “渤海诸王皆右文”说质疑 李玲; 55-58

  13 辽代移民辽西及其影响探析 吴凤霞; 59-64

  14 宋朝河北遣辽使臣初探 王慧杰; 65-70

  15 论佛教对金代社会习俗的影响 王德朋;王萍; 71-76

  16 金代武举的民族属性——民族关系影响下的制度变革 闫兴潘; 77-81

  17 金世宗朝保护野生动物政策及其原因分析 吴迪;杨秀丽; 85-87

  18 新见新罗入唐求法僧惠觉禅师碑铭考论 楼正豪; 88-91

  19 《耶律曷鲁妻掘联墓志铭》为赝品说 刘凤翥;何文峰; 92-94

  期刊代发论文:山西五台方言重叠式名词语法探微

  摘 要:五台县东冶以北的北沟地区的五台方言中有7种类型的重叠式名词,即AA式、ABB式、AAB式、AABB式、A圪BB式、间隔重叠、ABBC式,虽然同为名词,但在语法功能方面却有强弱之别。这种差异既同名词的结构类型有关,也与同名词的结构成分有关。

  关键词:方言,重叠式名词,语音,语义,认知,语法功能

  一、引言

  五台方言内部存在区域分歧和地点分歧,以黄土坡为界限分为上五台话和下五台话;同时因受到毗邻方言的影响,存在着建安话、东冶话、白家庄话和台怀镇话等差别。本文结合作者的方言语感,分析了五台县阳白乡(注:阳白乡话属于五台话中的下五台话)的民间口语语料,并参照同为五台片的忻州地区的方言词典(《忻州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加以整理。

  北方文物最新期刊目录

金源文化中的“华夷”互鉴与交融创新————作者:苗霖霖;

摘要:金源文化是女真族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周边民族文化而形成。金源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家文化、契丹文化、渤海文化元素,并结合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金朝的民族交融、社会的稳定以及女真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川甘孜道孚县色卡岩画考古调查简报————作者:苟爱萍;陈晨;吴双 ;降泽多吉;

摘要:四川甘孜道孚县八美镇色卡乡发现一处岩画点,可辨识单体图像34个。岩画石为一块与山体分离的独立矗立的岩石,面朝河流。该岩画以动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图像风格均为线刻轮廓造型。此岩画石虽然面积不大,但图像较为密集,最典型的特点是鹿岩画体积比较大,且鹿与牦牛身体上多刻画有漩涡纹饰,漩涡纹饰是一种外来的动物装饰风格,年代久远。表明在很早时期青藏高原东部就与其他文化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探究青藏高原东部与其他文化...

陕西咸阳市卓邢村秦墓发掘简报————作者:段毅 ;马小宁;

摘要: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一处储备用地项目中清理发掘了592座古墓葬,其中,517座为秦墓,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至秦统一时期,是近年在咸阳城周边新发现的规模较大的秦人墓地。卓邢村秦墓处于秦文化核心区域,墓地发掘丰富了咸阳地区周边中小型秦墓的文化内涵,为探讨秦咸阳城及附近居民的丧葬文化,以及秦墓地制度提供了新资料

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简报————作者:王洋 ;曹洋 ;冯钢;

摘要:2019年,为配合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新校区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岗头村东抢救发掘了5座元代平民墓葬。墓葬形制相同,均为土坑洞室墓,其中,有两座墓葬为一组小型家族墓。墓向均为南向,头向东。同时还发现了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出土的白釉褐(黑)彩瓷钵是典型的元代器物,应是附近本地窑口的产品。本次发掘的元墓,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为认识太原地区元代平民墓葬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丰镐遗址新出陶文及其相关问题再论————作者:王一凡;付仲杨;

摘要:2017—2018年,丰镐遗址沣西大原村制陶遗址陶窑新出一片陶片上有三个陶文。其中两个为“■”“■”,另一残缺。该字可释为“田”,亦可释为“周”。从先周晚期至西周晚期“周”字的写法与2015年河南伊川徐阳墓地东区M4新出“成周戈”,以及新见陶文出土位置的特殊性,应将其释读为“周”。由此再结合周原遗址凤雏基址、齐家北和礼村的“周”字陶片,先周晚期至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所居具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丰镐、周原应...

内蒙古翁牛特旗南湾子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动物遗存研究————作者:梁瑞娟;徐爽;刘江涛;

摘要:南湾子北遗址第一地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南部,是一处兴隆洼文化晚期的小型聚落遗址。2016年,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兴隆洼文化晚期动物遗存828件,可鉴定动物包括猪、马鹿、狍、牛等。猪是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其次是野生鹿类和牛科动物。动植物考古学研究表明,先民在依靠采集和狩猎野生动植物获取食物资源的同时,已经开始早期栽培黍和饲养家猪等低水...

夏家店下层文化骨镞研究————作者:白满达;闫彧;

摘要: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出土了大量骨镞。这一时期,骨镞形制多样,以三棱形骨镞和圆锥形骨镞为主,骨镞后端出现了用于牢固安装箭杆的铤,使镞具有杀伤力更强、射程更远等特点,也有部分骨镞带有銎眼,主要用于狩猎和战争。骨镞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墓葬中常作为军事地位的象征,代表这一时期军权逐渐崛起。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骨镞的类型学分析,从出土位置、数量、形制等方面探讨骨镞的类型、制作方法、实用功能及社会意义等问题,对进...

周代耳饰玉玦的相关问题探讨————作者:李京震;

摘要:玦是有缺口的环形器,作为耳饰是其最常见的用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600多座周代墓葬中发现有耳饰玉玦。根据器体特征,可将周代玉玦分为扁平、管柱、有“角”和卷曲龙形这四型,其下又包括若干亚型。总的来说,佩戴1~2件耳饰玉玦是周人用玦之常制,但也有同时佩戴多件或多组玉玦,将玉玦同其他器物组合的情况。结合出土情景看,耳饰玉玦或存在夹耳、穿耳、线绳穿系三种佩戴方式。虽然并非等级标志物,但各等级佩戴者在...

朝阳唐张秀夫妇墓年代再议————作者:邓梅格;

摘要:张秀夫妇墓位于今朝阳市西北的于家窝铺,是辽宁朝阳地区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在该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发展嬗变历程上具有重要地位。近来有研究认为,张秀夫妇墓随葬品和墓葬形制的年代均为675年前后,但通过对张秀夫妇墓墓葬面貌形成过程的仔细分析,本文认为张秀夫妇墓墓葬形制的形成时间与随葬品年代并不一致。墓俑、石棺等均呈现出675年左右的面貌,但正圆的墓葬形制可能形成于张秀下葬时的635年左右。这种差异...

从《莫瑞·桑德斯报告》看二战后美军对七三一部队的首次调查————作者:王宇;

摘要:莫瑞·桑德斯是二战后美军调查日本细菌战的首任调查官,在调查过程中证实了日本细菌战中心——七三一部队的存在,并对七三一部队的石井四郎部队长、建制、细菌战(攻击和防御)等进行了多方调查,尤以对攻击性细菌战在细菌战剂的选用、飞机直接散播细菌的测试、细菌炸弹的研制与实验等方面的调查最为详细。莫瑞·桑德斯最后没有调查出七三一部队的核心机密——人体实验和细菌战实战,但他撰写的二战后美军调查日本细菌战的首个报告...

泰来东明嘎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研究————作者:王长明;王维娜;汤卓炜;

摘要:东明嘎遗址出土大量动物骨骼遗存共计794件,可鉴定种属至少22种,包括鱼类、软体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五大类。研究表明,该遗址居民以野猪、马鹿、牛等作为主要肉食对象,貉、狍、犬属、狼、狗等作为次要肉食来源,麂、獐、野兔等则很少食用。动物组合反映了以森林为主、兼有草地和大型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东明嘎遗址的先民采用渔猎捕捞经济为基础的生业模式,主要蛋白质食物资源来自对哺乳动物...

北燕与高句丽交往交流交融探析————作者:赵红梅;高凌云;

摘要:北燕建国之初,高云(慕容云)因对高句丽民族身份认同而复姓高氏,随即高句丽遣使聘燕并叙宗族。冯氏政权时期,宗族纽带关系已不复存在,出于制衡北魏的需求,抚纳诸落时将高句丽一并纳入其中。北燕灭国后,冯弘带领北燕遗民“前后八十余里”进入高句丽,以图后举。长寿王将冯弘安置平郭,随后迁往北丰,在北魏和刘宋的压力下将冯弘杀害。以刘元贞墓志为例,可以反映出安置在辽东的北燕遗民逐渐融入高句丽之中

一则关于肃慎史料征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刘毅;王旭;

摘要:中国现代学者言渤海族源者皆推靺鞨,言靺鞨族属溯源者,多推至肃慎。言肃慎于文献首见者,几乎均推《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陈显昌、王承礼等学者乃至近年出版的《渤海国史》《黑龙江通史简编》等均引用此条史料。然而,《渤海国志三种》的作者均未引此条。终其原因,《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今本历来有伪书之说。大部分现代学者未将今本和古本《竹书纪年》做有效区分,虽然学界也...

吉林农安县围子里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作者:王义学 ;赵欣欣;崔殿尧;王海月;唐勇;

摘要:围子里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是西流松花江流域一处重要的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聚落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18年,长春博物馆调查农安东部地区青铜至战汉时期遗存时发现该遗址。201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房屋、灰坑等遗迹55处,出土大量陶器、骨器、铜器、铁器等遗物。经初步整理,这些遗存分属三个时期,年代范围约为晚商到西汉

河北安平县汉王公园东汉砖室墓M1发掘简报————作者:佟宇喆;

摘要:为配合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汉王公园的修建工作,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公园区域内墓葬M1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时期带封土土圹砖券多室墓葬,出土了数量、种类众多的随葬品。为研究该地区东汉时期墓葬形制、葬俗制度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河南郑州市柳林墓地发掘简报————作者:张永清;

摘要:柳林墓地是宋金至明初时期墓地,分布集中,均为砖室墓,分“甲”字形砖室墓和长方形砖室墓两种,出土了具有金代特色的陶瓷器和宋金明时期的铜钱。郑州以往集中发现的金墓并不多,此次集中发现的小型砖室墓也是首次,这为郑州宋金至明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中部区域考古调查勘探报告————作者:高玉宝 ;关燕妮 ;尤洪才;

摘要:为更好地配合七三一部队旧址进一步保护管理与利用,文物部门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以下简称七三一部队)旧址中部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基本厘清了该区域内兵器班、第一仓库、病毒实验室遗址的地理方位、埋藏情况、形制结构及保存状态,共采集遗物34件,为今后的研究和保护管理增添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

磨盘村山城早期遗存辨识及东牟山研究————作者:卢成敢;包艳玲;安文荣;

摘要:对于渤海国早期都城东牟山所在何处,中外学界之间有长达百年的争论,磨盘村山城的考古新发现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重要考古线索。通过新出土“凤鸟纹”瓦当装饰纹样的类型学研究,明确了磨盘村山城内存在大量渤海国早期遗存的客观事实。另基于“都邑区”研究理念,全面考察延吉盆地及其周边渤海国早期遗存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将早期都城东牟山指向磨盘村山城

鄂尔多斯红庆梁墓地人骨研究————作者:阿娜尔;朱泓;

摘要:对内蒙古红庆梁墓地出土的汉代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该组古代居民在体质特征上与东亚类型较相似;而在若干古代对比组的比较中,该组古代居民与“古华北类型”和“古中原类型”体质特征人群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表现混合性状的形态特征。还对其进行了身高、体质量、体型估算,对起止点改变情况和骨骼病理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

殷墟出土青铜罍的制作及相关问题————作者:席乐;

摘要:从殷墟遗址最早的青铜罍特点入手,可知青铜圆罍最初仿制于陶器,方罍则是从圆罍中分化出来。殷墟文化晚期出现一类仿铜陶罍具有青铜罍的功能。不论青铜罍仿制陶器,还是被仿制,仿制品均带有本行业的一些设计理念。根据残留物可知,青铜罍最早主要盛储食物,西周时期才转化成酒器。此外,通过分析青铜罍的出土背景可知,青铜罍使用者多为中等以上贵族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