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文物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010/K
国际标准刊号:1000-7830
主办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主管单位:陕西省文物局
查看考古与文物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北方文物》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藏学》社科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考古与文物》是中国文物考古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核心期刊之一,创刊于1980年,由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性考古科研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主管部门为陕西省文物局。本刊依托文物大省的丰厚资源优势和科研实力,侧重周、秦、汉、唐四大盛世板块的内涵积淀,使刊物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自创刊伊始,始终以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已任,面向国内外学术界、面向田野调查发掘第一线,从不囿于地域而固步自封;始终以博大的气度和战略性的眼光来引导和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在与世界相关学术领域的互动格局中把握刊物的学术定位和课题设置,不断提升精品意识和品牌特色,使《考古与文物》成为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研究“中国学”和“汉学”(包括考古学)的众多科研机构、组织和学校的必备刊物之一,其严谨、求实、坚守学术本位和学科规范的精神和风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好评。

  作为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专业性纯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多民族共同体——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研究传统文化的物态表现形式及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古代遗迹以及文物和艺术品的发现、辨识和阐释,来展现和积累中华物质文明的重要资料,从而丰富、扩大、甚至修正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理解。

  刊物本着学术公器的普适性原则和慎思明辨、积累知识,发明思想、启迪智慧的方针,在学术界的公识和规范的观照下,积极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思想,交流研究成果,报道文物考古工作的最新成就。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学史、古文字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译文、读书与思考。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陕西黄陵县史家河墓地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黄陵县旅游文物局

  2009年千河下游东周、秦汉遗址调查简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信息动态

  宁夏彭阳海子塬北魏、隋墓清理简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商文化与城墙有关的祭祀遗存浅析 谢肃

  中国境内出土的涡纹牌饰 马艳

  试谈商周青铜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裴书研

  黄陵史家河战国墓地相关问题探讨 孙周勇,孙战伟,邵晶

  汉甘泉宫形制探讨 梁云

  镜台小考 刘芳芳

  高句丽太王陵墓主“广开土王”说的反思——出土铭文铜铃再研究 赵俊杰,马健

  四川剑阁老君庙石窟及题记时代考辩 蒋晓春,符永利,杨洋

  论唐代的“毁墓”——以唐昭容上官氏墓为例 李明

  《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释录校补 章红梅

  释殷墟花东卜辞的“颠” 蒋玉斌

  传世有铭铜器辨伪一则 毕经纬

  天星观简中的摄 罗小华

  “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封泥考释 陈治国

  城固苏村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陈坤龙,梅建军,赵丛苍

  历史研究杂志投稿:河南农民协会的启蒙与发展

  【摘 要】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河南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具备了充分的发展条件,历经了从启蒙到衰退的四个时期后自然消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苏维埃政权所代替。

  【关键词】国共合作,河南,农民协会

  国共合作后,中共北方区委对河南高度重视,把河南工作放在北方五省的首位,李大钊提出:“在估量革命动力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份”。他还指出: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才可以形成一支巨大的革命力量,大大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加之河南省内中共和国民二军建立的统一战线所带来的有利局势、河南省国民党党部的成立并开展工作以及全国农民协会章程的颁布,为河南省的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考古与文物最新期刊目录

陕西宝鸡下站秦汉祭祀遗址2020年发掘简报————作者:王凯 ;赵梦遥 ;卢一 ;郝怿 ;杨武站 ;张程 ;雷岩 ;游富祥;

摘要: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河南岸的台塬上。2020年6~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祭祀坑、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60处,出土有玉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鹿角器及建筑材料。综合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判断下站遗址应为秦宣公所立密畤,祭祀青帝。下站遗址的发掘对丰富雍五畤祭祀文化内涵及秦汉祭祀制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陕西延安蛇连沟宋金砖室墓发掘简报————作者:段毅;

摘要:蛇连沟墓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蛇连沟村。2013年6~9月,为配合延安至延川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古墓葬24座,窑址1座,其中宋金时期的砖室墓7座。宋墓墓室内多带仿木结构。其中M11仿木构件制作精细,经解剖发现一周手印砖和具有完整编号系统的仿木结构砖,为以往宋墓发掘中所罕见。该批墓葬的集中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宋金墓葬的分布和形制特点等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三星堆城址水资源利用与城市营建关系的初步研究————作者:刘亦方;冉宏林;

摘要:三星堆城址的营建以理解湔江冲积扇平原水文特征为前提,选址于冲积平原的河间台地,以较为稳定的鸭子河作为城市供水的基本保障。在顺应地区自然地势与水系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城址西北部的鸭子河支流,开设壕沟并垒筑城墙,三星堆城址确立了内外连通、主次分明的水网系统。其城市水网参与了不同阶段城市空间的营造,实现了对地区水资源的管控和利用,体现出因势利导的水利原则

论西汉、新莽的宗庙与社稷————作者:刘振东;

摘要:汉长安城及周边分布有西汉、新莽的宗庙和社稷。西汉太上皇庙和高帝庙位于城内,惠帝至平帝庙位于各自陵墓附近,太上皇和高帝陵旁也有陵庙。新莽宗庙位于城的南郊,即第1~12号建筑遗址。关于第13、14号建筑遗址,有认为分别是西汉、新莽的社稷。近年在第14号建筑遗址范围内勘探新发现两处建筑遗址,一处在该遗址西部、内外围墙之间偏南处,另一处在该遗址西部、内外围墙之间偏北处。本文推定这南、北两处建筑遗址分别为西...

新出古陶文考释两篇————作者:何义军;

摘要:文章对新近公布的三种古陶文作了考释。首先讨论的是陕西韩城陶渠秦墓出土的“夏市久”和“■里沽器”陶文,接着讨论的是齐或燕的“河?(浦)”陶文。文章在释读文字的基础上,同时将这些陶文与过去所见的陶文进行了联系,并就其中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了探讨和揭示

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马车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作者:张万辉;魏晓莲;关晓武;马强;

摘要: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高的青檀树种,可能当时工匠已经注意到马车构件与不同木材之间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青檀与《诗经》中对周人“檀车”的记载相吻合,为深入探究姚河塬遗址马车技术来源、礼制文化及其与周原遗址...

陕西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发掘简报————作者:王红英 ;陈少兰 ;朱瑛培 ;李季真;

摘要: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该墓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出土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墓志等随葬品164件(组)。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志文内容详实,为研究北魏末年的丧葬制度、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曲颈肩耳平底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代”————作者:肖奕昕;

摘要:在晋北、冀西北地区集中发现有一种曲颈肩耳平底罐。经研究,其年代上限已进入春秋晚期,下限则位于战国中期晚段。文化因素分析表明曲颈肩耳平底罐是西北、中原两种文化因素融合的产物,与玉皇庙文化的相似器物并行发展。曲颈肩耳平底罐的时空位置表明,这种器物与历史上的“代国”“代地”密切相关,其产生、发展与消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代地的历史进程

洛阳出土唐贞元九年任氏墓志考————作者:何月馨;

摘要:洛阳近年出土的唐贞元九年任氏墓志,志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买墓田、取吉穴、斩草仪、择葬日等丧葬过程的多个方面。经过考释可知,任氏墓志蕴含浓厚的风水堪舆和阴阳五行思想,是唐人葬埋择吉的生动例证

中国古代马车主要使用木材及其材性特征————作者:魏晓莲;赵国平;

摘要:本文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并结合文献记载,分析了中国古代马车所用木材树种。结果表明,制车毂、辐、轴、舆和伞盖主要以榆科榆属和青檀属木材为主,制辀(辕)、衡、轭多用榆科榆属、青檀属、榉树属、朴树属和糙叶树属木材,盖弓和车茵多用禾本科竹亚科竹材。榆科上述木材纹理通直、硬度高、弹性大、耐冲击性和耐磨损性强,适作马车主要部件;竹材韧性和弹性好、易编制,适作盖弓和车茵等部件

北魏孙定仁墓志考略————作者:王红英;

摘要:孙定仁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墓志记载了孙定仁参与北魏末年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等事;其亡于征战途中,或与太昌元年袭取长安之战有关。墓志所载墓主生平、履宦和战争等内容有助于探讨北魏末期皇室衰微、权臣弄政的复杂政治局面。此外,赞辞“蕃屏周豳”体现了北魏时期以今甘肃宁县为“周豳”的认识

宋代景德镇窑弧形片状工具研究————作者:杨洋;

摘要:在瓷窑遗址中常会发现一类弧形片状工具,大多数存在于作坊区域内。该类工具为拉坯成型时所需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不同的形态造就了各类样式的盘碗。作坊工具作为窑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窑工所持有的重要生产工具,属于窑业生产资料中较为核心的部分。本文以此工具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窑业生产技术研究补充新的内容

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作者:种建荣 ;曹芳芳 ;孙战伟;

摘要:刘家洼芮国遗址东I区为包括芮国国君在内的一处贵族墓地。其中M3是一座大型壁龛墓,位于2座“中”字形大墓M1和M2之间。同时,它也是刘家洼芮国无墓道墓葬中规模最大者,其年代大致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偏早阶段,墓主可能为国君夫人。虽然该墓被盗,但其位置重要、规模较大、形制与葬俗特殊、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春秋早中期芮国墓葬制度及与周边诸侯国的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水井背地点2015年T4发掘简报————作者:蔡馨毅 ;杜水生 ;申艳茹 ;任海云;

摘要: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2015年发掘的水井背地点QX2015T4整体可见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简单石核—石片技术(距今约3.8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中段石叶—细石叶技术(距今约2.5万年)两个时段遗存,以前者数量更为丰富。QX2015T4出土石制品最主要原料为黑色燧石,打片方式以硬锤打击及压制法为主,种类有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及各类工具等,工具包...

陕西府谷苍贺峁遗址发掘简报————作者:袁媛 ;裴学松 ;韩倩 ;邵晶;

摘要:2022年,为配合陕西省府谷县民用机场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府谷县苍贺峁村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朱开沟文化遗址。经发掘清理,共发现灰坑46个、房址2座,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尤其出土了蛇纹鬲、鼓腹罐、三足瓮、甗、盆等朱开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为河套地区朱开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从苍贺峁遗址看朱开沟文化遗存————作者:袁媛;

摘要:府谷苍贺峁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其中典型陶器有蛇纹鬲、鼓腹罐、三足瓮、盆形甗、敞口盆等。本文通过分析苍贺峁遗存的特征,并与典型朱开沟文化遗存进行对比,认为苍贺峁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单一的朱开沟文化遗存。结合已发掘及调查的其他同类遗址,进一步确定了朱开沟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分布区位于陕、晋、蒙三省交界处;并通过比对陶器组合、房址建造技术与布局等,认为朱开沟文化的主要源头应为石峁文化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东周时期陕北南部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作者:欧阳辉勇;尚雪;刘洋;郭小宁;张鹏程;杨苗苗;杨曈;

摘要:通过对陕西富县畔上遗址出土动物骨、人骨及植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家猪作为先民主要的肉食资源,可能被饲喂了大量粟黍副产品与人类残羹或粪便。黄牛和羊除摄入大量野生C3植物以外,可能还被饲喂一定的粟黍类C4植物,并被分别采取舍饲和放养的差异化饲养策略。通过对比多地区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本文发现东周时期陕北南部的家畜饲养策略有别于陕北北部及甘青地区...

周隋名将段文振生平及相关问题稽考————作者:邵晶;

摘要:本文通过对15方段氏家族墓志的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对周隋名将段文振的家世、生平和主要事迹详加考证,丰富了北周至隋代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段文振墓志的撰文者应为潘徽,书丹人可能是欧阳询,二者在隋大业年间(605~618年)的文坛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昭王毁室”新解————作者:张振谦;刘宏宇;

摘要:自《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出版伊始,《昭王毁室》篇的“毁室”就被释为毁掉宫室,这与事实不符。本文认为“毁”有“改造”之义,“毁室”是指通过祈祷除殃把鬼魅邪祟污秽过的宫室改造为干净的吉宅,“至(致)俑毁室”意思是送来人俑为新落成的宫室举行毁祭

新疆尉犁咸水泉古城考古调查简报————作者:胡兴军 ;巴姗姗 ;艾尼·亚森 ;康晓静 ;苏玉敏 ;张杰 ;明德 ;阿里甫 ;蔡浩强 ;郭艳荣;

摘要: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新疆尉犁县境内孔雀河下游尾闾地带的荒漠中,新发现圆形古城一座,是楼兰地区现存最大的圆形古城,依据自然地名命名为咸水泉古城。在其北侧的二级台地上新发现5处墓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推测,墓地分属于青铜时代和汉晋两个时期。咸水泉古城的发现,对于汉代楼兰、鄯善都城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