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志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广西地方志

广西地方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034/K
国际标准刊号:1003-434X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
上一本期杂志:《华夏地理》地理学研究生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文博》文化类省级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广西地方志》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广西地方志》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广西地方志》是广西地方志编筹委员会办公室,即广西通志馆和广西地方志协会联合主办,以探讨方志理论、续修理论,指导志鉴编写,评介志书,反映广西古今地情,服务三个文明建设为宗旨,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具有指导性、学术性和资科性的方志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5年获广西第五届优秀社科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方志理论与编篡、老鉴工作、地情研究、地方史治、地方文化、大事记、信息专递。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地方志书篇目、内容、资料的层次及其对应关系探讨 张凤雨; 5-8

  2 浅谈续志随文插图的编纂 周宏文; 9-13

  3 从《湖北省志》看章学诚的省志编纂思想 张 军; 14-21

  4 试论地方综合年鉴稿与地方志资料年报的关系 李玉平; 22-27+42

  5 信息构建理论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应用方向之思考 孙长青; 28-31

  6 明代桂人著述稀见本补录 蒋莉辉;潘小艳;吕立忠; 32-37

  7 旧志文献利用与实地踏勘——丹洲古城考察记略 刘汉忠; 38-42

  8 苏元春与近代广西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王晓军;张惠鲜;杜向武; 43-49

  9 抗战时期迁桂的北平专科学校办学简况及原因分析 黄明光;刘艺虹; 50-54

  10 南宁市古今行政建置考略 邓敏杰; 55-59+64

  11 方志里的广西七彩茶香 杜锡建; 60-62

  12 广西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五) 63-64

  核心历史期刊投稿越南河内传统民居及三十六街的保护

  摘要:越南河内现存的三十六街历史街区于11世纪时初步成形,15世纪时经系统性分行划市,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历史肌理,是研究越南传统民居的鲜活样本。从城市规划师的角度,介绍了三十六街地区的发展历史、布局特征及传统建筑形式,分析了若干代表性的街区与建筑,并与中国南方传统民居进行比对,提出了对该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历史街区、民居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历史期刊投稿,河内三十六街,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城市肌理

  19世纪初阮朝建立,越南的首都迁至顺化,并将此地重新命名为“升隆”。因城市被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名为“河内”,沿袭至今。1873年法国侵占越南,并成立法属印度支那政府,首都定为河内,持续至二战时期。二战后越南独立,当时政局分为南北两派,北越首都为河内。1975年越战结束后南北越统一,河内成为统一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

  广西地方志最新期刊目录

《香港经济年鉴(1948)》编纂价值及对当前年鉴工作的启示————作者:张丽蓉;

摘要:本文以《香港经济年鉴(1948)》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编纂背景和内容构成,重点从文献、文化与社会三个层面揭示其编纂价值。文献价值层面,表现为微观经济档案的独特性;文化价值层面,突显为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认同;社会价值层面,体现为对城市经济复苏的文献支撑与社会认知塑造功能。基于文本分析,本文提出对当代年鉴编纂的启示:在内容层面应强化微观经济个体及历史纵深记述;编纂方式上需注重民生视觉和实用导向;功...

近三十年来中国地方志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作者:李金娟;

摘要:为理清近三十年来我国地方志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中国期刊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1994—2023年间被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含扩展版)收录的与地方志研究直接相关的1670篇文献为有效样本,借助Microsoft 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近三十年来地方志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力量构成、核心作者群体、研究重点及前沿热点等关键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并以统计图表和知识图谱...

完备性与时代特色:新编县志的教育篇章——以广西第一轮和第二轮新编县志为例————作者:李秋洪;

摘要:广西新编第一、第二轮县志对教育工作的记述总体上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特色,较完整地记录了从各县市教育事业发端起至21世纪初期之间教育事业的概貌,有的县志的教育篇章点线结合,既有教育事业的历史沿革和曲折坎坷,又有特定时期的各种教育形式、勤工俭学、社会办学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展示了时代特色。但部分县志也存在篇目框架设计重视不够、归属不当、重要资料缺失、资料完备性和系统性欠缺、时代特点不突出,对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宋徽宗时期广南西路拓边活动考述————作者:覃旺;

摘要:宋徽宗时期在蔡京主政下,北宋发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拓边活动。广西地方官吏王祖道、张庄、程邻等通过招抚土著纳土、武力征服、主动经略等方式,在广西新建十余个州军,将大量羁縻地区纳入了宋廷的直接统治和管理。后来,政局的变化、广西拓边引起的“边衅”以及时人认为拓边之地得不偿失,最终导致了这些新置州军全部裁撤

广西桂林西山发现唐代中亚粟特人瘗龛记和造像记石刻————作者:李玫瑰;漆招进;

摘要:桂林西山区域现存7方造像记、2方瘗龛记,共9方文字石刻。通过对该9方石刻拓片重新识读并实地访碑,结合桂林其他地点唐代佛教壁书、石刻以及文献有关桂林西山佛教、西域中亚火葬习俗等的记载,确认全部2方瘗龛记均属于西域中亚粟特人,2方造像记高度疑似属于粟特人,从而为桂林西山摩崖造像来源于西域中亚提供了确凿的石刻文字证据

钦州民俗文化资源的系统整理与传承策略研究————作者:梁参和;

摘要:本文梳理了钦州民俗文化,涵盖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三大民俗领域,剖析了其传承过程中遭遇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策略:着重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加强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深化民俗教育的普及力度,并探索创新传承模式,旨在促进钦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光大

《广西年鉴》《广西图鉴》2025年卷组稿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摘要:<正>2025年3月21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在南宁举办《广西年鉴》《广西图鉴》2025年卷组稿培训班。自治区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辉军出席培训班并讲话。全区14个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分管负责人、年鉴业务科科长,部分县(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区直、中直驻桂单位组稿人、撰稿人等约180人参加培训

难以忘却的地方志工作经历————作者:蓝日基;

摘要:<正>199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分别任命我为广西通志馆党组书记、馆长。到2006年,又因为撤销广西通志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管地方志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分别任命我为自治区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我在通志馆馆长、地方志办主任岗位上工作13年,不担任主任后还参与广西部分三级地方志编纂、评稿、审稿10多年。这前后20多年时间,是我人生最难忘却的经历。下面简要回顾我...

自治区地方志办到北海市合浦县调研海丝文化开发利用情况

摘要:<正>为进一步推进《灵渠—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溯源史料选编》后续开发利用工作,2025年4月14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强率调研组到北海市合浦县开展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文献史料等方式详细了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发展历史,对海角亭当年的建设情况和历史变迁,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贸易、管理场所的情况,以及汉或更早前岭南城址营建技术和社会的演变历史进行深入调研

《广西文库》篇目论证会在南宁举行

摘要:<正>为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库》整理出版,2025年2月25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在南宁举行《广西文库》篇目论证会。自治区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二级巡视员、《广西文库》专家组副组长施均显主持会议。论证会邀请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自治区档案馆、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广西地图院、广西图书馆、广西博物馆、桂林图书馆等专家学者对项目总体框架与篇目进行论证...

2025年全区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暨第三轮修志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

摘要:<正>2025年3月5日上午,全区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南宁召开,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自治区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吴辉军主持会议。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苏洁敏,全区14个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自治区地方志办二级巡视员,各部委正、副部长,一级调研员等30余人参加会议

广西革命文化传承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建彬;

摘要: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有力措施,在实体场馆的保护利用和虚拟场馆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广西革命文化在传承中还存在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内容与形式创新及受众参与度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厘清广西革命文化传承现状,探索在推动革命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的跨界融合、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等前沿技术创新革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中心、构建多方协同的社会动员机制等四个方面弘扬广西革命文...

镇南关辨正————作者:张金莲;

摘要:镇南关初名咘村关,设于明初,改名缘由与安南奏改贡道以及龙州土官争夺袭位有关,改名时间约在明弘治末至正德初。一些史书中所言的“南交关”不是镇南关,而是越南境内的坡垒关,或称坡罗、坡唯和坡罗唯关

两部“似是而非”又“异曲同工”的《平乐县志》————作者:潘捷军;

摘要:近年来,以“志”为题的文学作品十分盛行,长篇小说《平乐县志》即为典型之例。从文学作品和地方志书两种不同的《平乐县志》比较分析中,既能体现文学界对地方志书从形式到方法的关注借鉴,同样也能启发和促使新时期的地方志事业在融合借鉴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950—1957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的物资交流会————作者:姚胜寿;苏文婷;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合作社举办的物资交流会是促进地区间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的重要途径。广西供销合作社为了提高经营业务的效率,不定期举办了各种规模和形式的物资交流会。这些交流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了物资流通,满足了群众的购销需求,还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拉近了群众与供销合作社之间的距离。举办物资交流会所获得的经验在于,开好交流会,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挥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近代北部湾地区渔盐社会研究————作者:徐家贵;

摘要:盐事关国计民生,在盐专卖制度背景下,盐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渔盐是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著名的渔场北部湾地区,当地渔获的保鲜、腌制和加工主要依赖渔盐。近代,北部湾地区仍有“无盐则无渔”之说,渔盐成为当地官、商、民互动的重要场域。晚清、民国政府作为北部湾地区渔盐社会的主导者,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兼顾盐商、渔民的利益,维持渔盐社会秩序的稳定。盐商在渔盐社会中上承政府之命,下连渔民生计,凭借官方特许权或...

因时而进:时势变迁下清代桂林区域地位的动态演进————作者:刘洋;

摘要:桂林地处中原与岭南的交汇之带,曾长期处于广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地位,是王朝国家经略南部边疆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入清以来,在时局变迁之下,清朝在前期、中期、后期对桂林分别采取了加强军事部署、发展文教事业、推动内地化进程的递进式治理政策,使得桂林的区域地位经历了由“王朝藩卫”向“粤西首善”再向“腹地之区”的演进式转变。由此可见,桂林区域地位的改变,虽然与其区域的特性有一定关联,但更多是受到时代背...

自治区地方志办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落实自治区“新春第一会”精神

摘要:<正>2025年2月8日上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落实2月6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办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辉军出席会议。会议认为,自治区“新春第一会”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

分水与出海:民国前期西江流域下游区域水患治理与江海联通的构想初探————作者:杜颢;

摘要:19世纪中叶以来,苏伊士、巴拿马两条运河的修通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为寻求解决西江流域下游地区水患与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广东地方人士提供重要借鉴。从相关讨论内容可以看出,水患治理的具体计划为开凿新河,将西江水系与钦江、南流江等独立入海的水系进行联通,用以泄洪出海,既有减轻中下游区域水患频发的现实要求,也有打造江海联运振兴区域经济的长远谋划,对西江流域水患成因的认识更为深刻,显示全球化进程对区域社会...

考古将美丽的传说印证成历史——《运城市志》历史文化记述路径与方法浅析————作者:王晖;

摘要:《运城市志》称其境内是华夏之根、中国之始、文化之祖,设置“根祖文化”等历史文化卷,煌煌古史与美丽的传说交相辉映。如何看待这部志书的历史文化记述,文章从古史辨派顾颉刚的观点出发,认为志中记述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属于历史传说,传说可多说并存;志书结合考古分析,运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证“纸上之材料”,将美丽的传说印证成历史,并在编审过程中佐以古籍考证去伪存真,将一字之差的典...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