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东吴学术》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东吴学术》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东吴学术》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大型学术杂志,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学术立场,前瞻的学术姿态,阐释中国问题,连接国际学术,促进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同时,积极展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常设栏目有:东吴讲堂、哲学与文化、经济与政治、社会与历史、现代中国文学、苏州研究、海外汉学、随笔与书评。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美国文学这个野孩子——在德州大学的讲演 阎连科;卡洛斯·罗杰斯; 5-20
2 《东吴学术》稿约 20
3 再论中文危机及其他 陈众议; 21-27
4 从远古历史和文化性格看故宫 张法; 28-50
5 张承志关于鲁迅和《史记》的读书札记 程光炜; 51-60+0
6 我们这个时代的小说 南帆; 61-68
7 《作家》杂志 主编 宗仁发 二〇一四年第二期目录 68
8 二〇一三年长篇小说综述 刘志荣; 69-74
9 一说再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张新颖; 75-81
10 林白的“个人”和“性” 王侃; 82-88+104
11 文字知天命——读林白的《北去来辞》 胡传吉; 89-95
12 就这样写成了《北去来辞》 林白; 95-96
13 少女翩翩乘风来——从斯拉夫背景回归德国文化的米勒 叶隽; 97-104
14 “八〇后”写作的三重研究视野 金理; 105-112+141
15 莫言文学年谱(中) 李桂玲; 113-130
16 陈冷:民国时期新闻职业与自由独立之精神(续) 陈建华; 131-141
17 宜兴紫砂艺术创作及工艺研究 张正中; 142-147+161
戏剧论文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摘要〕传统戏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活态传承。其非遗代表性项目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千余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史。它的“艺术外”因素―――结构体制,“艺术内”因素―――剧本文学、音乐腔调、表演技艺、舞台语言等体系,都是永远不驻的“人为”活态,有着“人随艺走,人存艺存,人亡艺亡”的特点。传统戏剧艺术类非遗代表项目的生产性活态传承,以保护为先、社会效益居首、依法科学活态传承为基本原则,重视建立传承基地加表演团体加演出场所的生产性活态传承的模式,着眼于对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演出,注意剧目的移植创新和与时俱进地创作新剧目,以丰富表演技艺和演出剧目。在生产性保护实践中,实现活态传承。
〔关键词〕戏剧论文发表,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一、生产性保护理念的提出及涵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条款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原则,要求对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来反映、保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东吴学术最新期刊目录
智能文学如何安抵未来?————作者:王峰;
摘要:智能文学要安抵未来,首先需要立足技术的语言之“镜”,以大语言模型为技术支撑,通过对人类语言的充分处理和调用,建立起交互性的智能写作平台;其次需要立足此类平台,广泛开展并不断升级智能写作实践;最后则需要理清当下遇到的正面价值与小说创作的冲突、数据信息结构难以对准、创作权和责任归属划分不清等关键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的推动下,智能文学在技术支撑上日益完善,在创...
数字人文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献集成、分析工具与主体性反思————作者:战玉冰;
摘要:数字人文的兴起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一方面,近现代文学史料的数字化进程催生了庞大的文献数据库,这既为年轻一代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又构成了值得警惕的研究陷阱和边界;另一方面,21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与文学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为代表)本身即诞生于数字媒介环境之中,对此若仍沿用传统纸质时代的研究范式,则难免产生认知错位与阐释局限。此外,数字人文作为...
依依勒马看————作者:丁捷;
摘要:<正>我志愿赴新疆工作的原因不止八九份,但其中一定有一份,是来自先贤文人林则徐那里;也一定有一份,是来自20世纪50年代的锡伯族诗人管兴才那里;还一定有一份,来自前辈作家王蒙那里。不同时代,三个与伊犁的历史和现代有着深厚交结的先贤前辈,他们把边疆人生化作的传世文采,种植在了我的青春里。少年时,从历史课本里知道了林则徐,他人生的悲与壮,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青年时,坐在电影院看谢晋先生的...
成鱼之诗————作者:王尧;
摘要:<正>丁捷兄少负文名,虽然一段时间在文学体制之外,但他的诗性不停生长,诗文画成就斐然。我和他相识时,感觉他经沧桑而毫无戾气,平和中藏着智慧。有境界的文人大抵这样,世界是简单的,内心是丰富的。若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就写诗作文绘画。诗与画自古以来就是近亲。照钱锺书的说法,诗和画在唐人那里不但是姐妹艺术,甚至就是孪生姐妹。1画者无声,但满是诗意。诗者不见形,但用文字近...
丁捷绘画图式与文学文本的内在契合————作者:吴彦颐;
摘要:文学与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当普遍。从汉代始,就有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事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审美范式的例证和最高审美追求。古往今来,诸多优秀画家旁涉文学且有所建树;反之,亦有文学家跨界延伸至绘画艺术领域,当代著名作家丁捷就是其一。本文以其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为例,从题材选择上对生命意识的关注、色彩语言在唯美画卷中的呈现、硬笔画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梦境三个方面...
启蒙者的真理意志——从文学创作看启蒙主体的先天缺陷————作者:孟繁华;
摘要:<正>问题的提出,缘于2025年4月1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召开的“百年中国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研讨会。会议提供了张福贵教授的新著《百年中国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分析》。会议虽然不是张福贵教授的个人研讨会,但这部著作却为我们提供了对某些问题进一步思考的参照。比如关于启蒙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五四”到今天,一直是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福贵教授无论著作还是文章,大多是宏大命题。这一方...
话语与话语权:一个思考提纲——从福柯理论看非非主义、在场主义的话语实践————作者:周伦佑;
摘要:“话语”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最艰深也最难解的部分。本文是国内第一篇集中探讨“话语与话语权”,并依此对非非主义和在场主义话语实践展开考察的文章。文章以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福柯的“话语”理论为起点,通过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比较,重点探讨“什么是话语”“话语与言语”“话语的产生”“话语系统”“话语的特征”“话语权的形成”“权力话语与话语权力”这些国内外评论家们经常使用,但又言不及义的理论难点问题,集...
八旗作家研究的若干设想与实证————作者:朱则杰;
摘要:清代有作品传世的八旗作家,总数可能多达上万人。但除《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极少数作家,基本上还缺乏研究。学界日后编纂《全八旗诗》《全八旗词》《全八旗文》等分体文学全集,势必需要提供一份尽可能完备、准确的八旗作家名单,并了解每个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其传世作品,同时尽可能准确地查找出生卒年特别是具体的出生时间,以便将全书作者大致按照生卒年排序。因此,凡是从事八旗作家研究,最好都能够将编纂八旗分体文学全集作为...
“因人编剧”与清末民初宗室的皮黄戏创作————作者:梁帅;
摘要:“因人编剧”是清末民初皮黄戏创作的主要方法,宗室载阔亭、溥绪是早期的提倡者与实践者。载阔亭与兄载雁宾同出自翠峰庵票房,兄弟二人学戏刻苦,技艺精湛,对票友亦严格要求。在他们的带领下,“翠峰庵”成为同光时期京师第一票房。末代庄亲王溥绪虽出身豪门,但在经历鼎革之变后,他将“拯救国剧”视为志向,以编剧为业,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编剧理论。尚小云在民国的成名,离不开溥绪为其悉心编制的剧目。“因人编剧”虽有缺陷,...
壸范之外:明代女性墓志铭中的情感表现与形象建构————作者:吴佩瑶;汤志波;
摘要:明代女性墓志铭体现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全新文化趣味,士人在遵守墓志铭文体规范的同时,在其中展现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并寄托了改造社会的愿望。但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墓志铭不仅展现女性遵守壸范的一面,也展示女性在真实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现。正是士人对墓志铭文体“古法”的违背,使得明代女性不再局限于被建构成理想化、标准化且单薄的公共形象,而是作为具有独特生命经验的独立个体,以完成真正的不朽。从明代女性墓志铭对理想...
谣言政治:《两地书》中的研究系与女师大风潮————作者:陈捷;
摘要:对于女师大风潮斗争的实质,学界历来延续鲁迅等人在《两地书》中的说法,即女师大风潮是研究系和国民党为攫取北京高校权力互相斗争的结果。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还原、对《两地书》原信的文本细读以及版本差异的研究,我们会发现研究系与女师大风潮并无多少瓜葛,《两地书》中关于女师大风潮中人事变动和研究系幕后运作之间的关联叙述基本上属于子虚乌有,难以坐实。研究系之所以作为批判对象大量出现在《两地书》中,不但与研究系历来...
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想象————作者:王明宪;
摘要:“外星文明”想象一直是科幻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几乎所有的经典科幻文学文本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外星文明”叙事。凡涉及“外星文明”的描写,则必不可少“外星人”的在场。中国科幻小说虽由西方舶来,但自晚清科幻肇始,其“外星人”想象便与传统的幻想文化、民族的苦难历史、国家的反侵略抗争缠绕在一起,并杂糅共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异星智慧生命群像。作为对“他者”的探索和书写,中国科幻中的...
理想主义知识青年的时代困局——读叶圣陶小说《英文教授》兼及《倪焕之》————作者:李培艳;
摘要:叶圣陶创作于1928年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小说的形式回应了彼时新青年群体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时代课题,完整地呈现了时代巨变与知识青年的心灵变迁,但因小说后半部分对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话题的描写“流于空泛的疏说”而备受争议与批评。他1936年发表的甚少为研究者关注的短篇小说《英文教授》承接这一话题,在“五四”到“大革命”的大历史变迁中,追溯了哈佛大学哲学毕业生董无垢因大革命的失败而精神崩溃、幻灭迷失,...
阅读史、父亲形象、南方想象与跨文体写作——论向迅小说集《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作者:李杨;
摘要:《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作为向迅的首部小说集,集中体现了在由散文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向迅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也为认识跨文体写作的可能性提供了参考:既有的阅读史的积累,成为向迅致敬和戏仿的对象,不断强化作品的实验特征;对于父亲形象的集中开掘和尝试,打开一口文学的深井,并与散文中的叙述形成互文和对照;将南方想象与幻想色彩融入文本,承继着先锋文学的精神,支撑起小说创作的灵魂;在散文写作为小说创...
从世情进入历史——评叶兆言新作《璩家花园》————作者:陈婉婷;
摘要:叶兆言在新作《璩家花园》里凭借叙事探索与艺术创造,贡献了颇具历史感和地方色彩的当代南京世情书。叶兆言延续了以往南京书写中的世情化想象,塑造了“璩家花园”街区这一文学地理空间,为城市记忆书写赋形;运用世情笔法、雅俗交融的语言实现对世情文学传统的承续;同时,将婚恋家事、情感日常作为时代历史记忆的切入点,以婚恋家事承载世象和人心,为世情书写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此外,小说在形式技法方面展现了对编年结构的创新...
时代呼唤文学在场——开场的话————作者:周闻道;
摘要:<正>“在场主义文学”栏目1今天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本刊针对一个创新的文学流派而新开设的专栏,旨在通过定向的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为繁花似锦的文艺百花园增添更富有时代在场感的鲜活话语。当然,开设本栏目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本刊长期以来对在场主义的关注,对在场主义文学观的欣赏。在场主义诞生不久,本刊就专门约请了有关专家学者赐稿,集中推出了一组颇有分量的在场主义研究成果和作...
身份,即意义承载抑或叙事表征————作者:罗时进;
摘要:<正>进入人类社会以后,每个“人”就不是单纯的“自然人”了,他还有一重社会身份。身份是与其所做之“事”相联系的,或者说是所做之“事”表征了他的身份,同时也表达出“身份”的意义。举例来说,当我们描述出“结绳记事”的场景,无论所记为何“事”,我们都会想到行为主体的身份——先民,同时想到先民生活的人类早期社会,联想到先民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乃至基本判断出“结绳”记“事”的内容与意义。身份,其...
史料的暖热与采择————作者:朱洪涛;
摘要:<正>说到底,历史是一种叙事。为了叙述方便,有意不看某些史料、不看全史料、选择性看史料这些情形便交替存在,结论往往值得商榷。现在很流行“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这样的文章被发表,原也无可奈何。鲁迅研究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专门的部类,我们要警惕把那些被鲁迅骂过的人当成背景板来言说,要特别注意不要习惯性地顺着鲁迅的思路看问题,提醒自己材料要看得细致深广一些
“历史的声音”:文学研究与青年创新(节选)————作者:来颖燕;曾攀;陆志宙;何同彬;张蕾;房伟;朱钦运;金理;姜肖;焦亚坤;王尧;
摘要:2024年12月,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举办“历史的声音”青年工作坊,探讨当代文学的核心议题。首先聚焦文学跨界现象,认为其根植于人类共通情感与文学感性特质,表现为文学与绘画、电影、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深度互渗与滋养,并体现于文体界限的模糊性与流动性。其次聚焦青年批评群体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其在特定体制背景下的生成路径、学院化转向及其导致的批评锋芒弱化、独立性受限等问题。两场讨论共同揭示了在媒介融合与...
陈染文学年谱————作者:周鹏;
摘要:<正>一九六二年,出生。四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一九七三年,十一岁。开始跟随杨文涛等器乐专家学习音乐。一九七八年,十六岁。七月,弃乐从文,开启自发的文学创作尝试。一九七九年,十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居无定所,暂时借住在北京市区一座废弃的尼姑庵,居住时长四年半。一九八〇年,十八岁。居家备考,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心理学及哲学专著,并开始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一九八二年,二十岁。七月,考...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协商论坛
- 省级经典阅读
- 省级宁夏史志
- 南大核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省级思想与文化
- 北大核心剧本
- 省级创作与评论杂志
- 省级艺术品鉴
- 省级野草
- 省级文化学刊
- 省级小演奏家
- 省级妇女生活
- 省级文学教育
- 省级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 国家级写作(上旬刊)
- 国家级中国史研究动态
- 北大核心海南大学学报
- 省级鹃花
- 北大核心广东社会科学
- 省级颂雅风艺术月刊
- 国家级中国报道
- 国家级文理导航(下旬)
- 省级小溪流
- 北大核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南都娱乐周刊
- 北大核心农业考古
- 南大核心抗日战争研究
- 省级西湖
- 省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