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推进技术

推进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13/V
国际标准刊号:1001-4055
主办单位: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查看推进技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火灾科学》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杂志简介】

  《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各类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在理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文献综述以及该技术在民用中的推广和应用等文章。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向商品的转化。

  《推进技术》的服务对象是从事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研制的科学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有关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论与综述、发动机及其部件、推进剂与燃烧、简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空气节流对乙烯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结构影响研究 田野,乐嘉陵,杨顺华,邓维鑫,张弯洲,TIAN Ye,LE Jia-ling,YANG Shun-hua,DENG Wei-xin,ZHANG Wan-zhou

  当量比对燃烧模态的影响机理分析 王西耀,肖保国,田野,晏至辉,WANG Xi-yao,XIAO Bao-guo,TIAN Ye,YAN Zhi-hui

  H2/Air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推力测试(I)单波模态下的推力 林伟,周进,林志勇,刘世杰,LIN Wei,ZHOU Jin,LIN Zhi-yong,LIU Shi-jie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 王如根,胡加国,余超,李坤,WANG Ru-gen,HU Jia-guo,YU Chao,LI Kun

  宽高比对侧板前掠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特性影响研究 刘雄,王翼,梁剑寒,LIU Xiong,WANG Yi,LIANG Jian-han

  两级入轨运载器RBCC动力系统内流道设计与性能计算 张时空,李江,秦飞,吕翔,张正泽,ZHANG Shi-kong,LI Jiang,QIN Fei,LV Xiang,ZHANG Zheng-ze

  垂直起降飞行器升力突降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洪亮,额日其太,徐惊雷,HONG Liang,Eriqitai,XU Jing-lei

  中、小过载下战术发动机内流场数值模拟 许团委,田维平,王建儒,XU Tuan-wei,TIAN Wei-ping,WANG Jian-ru

  辅助动力装置导叶调节规律及对性能影响研究 赵祥成,黄向华,ZHAO Xiang-cheng,HUANG Xiang-hua

  考虑进气道喉道非均匀流场影响的隔离段直连试验 曹学斌,朱守梅,满延进,易仕和,陈植,CAO Xue-bin,ZHU Shou-mei,MAN Yan-jin,YI Shi-he,CHEN Zhi

  机匣优化造型对跨声速转子性能影响的研究 茅晓晨,刘波,张鹏,邓熙,李民,巫骁雄,MAO Xiao-chen,LIU Bo,ZHANG Peng,DENG Xi,LI Min,WU Xiao-xiong

  间隙流动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 张龙新,王松涛,阮国辉,王仲奇,ZHANG Long-xin,WANG Song-tao,RUAN Guo-hui,WANG Zhong-qi

  交通运输论文:新形势下铁路货运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让我国的铁路货运的相关企业与国际上的一些货运企业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因此对于我国相关的铁路货运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和挑战。那么,如何在世界各大货运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当前我国铁路货运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的铁路货运基本情况以及国内外的铁路运输发展情况,从而分析出我国的铁路货运在新形势下即使其主导地位仍然不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需求占有量在不断的下降,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本文先分析了铁路货运所占的市场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行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铁路货运,经济发展,策略研究,新形势下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铁路货运行业,巩固铁路货运在我国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让铁路货运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1],在分析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下进行科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与方案研究。以期我国的铁路货运行业能够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脚步,铁路货运的相关制度能够进一步的变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让铁路货运逐渐向现代化物流的方向进一步的发展。为我国的铁路运输当局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相关建议[2]。

  推进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过氧化氢喷注方案对分级燃烧后置喷注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规律仿真研究————作者:邓珞俊;冯浩;李景炜;平丽;张广川;王伟宗;

摘要:分级燃烧后置喷注固液火箭发动机将传统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气化与氧化剂喷注过程解耦,采用独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生成富燃燃气,并随后与喷注的氧化剂进行掺混燃烧,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燃烧组织的可控性。为揭示氧化剂过氧化氢喷注方案对于发动机燃烧流场特性及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框架搭建了分级燃烧后置喷注固液火箭发动机高精度三维仿真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气相喷注与雾化破...

液氧/甲烷同步加注过程共底贮箱热分层仿真研究————作者:梁鸽;李轲;王磊;厉彦忠;

摘要:某低温火箭采用共底贮箱结构形式,液氧贮箱在上,底部通过隧道管穿过甲烷贮箱,且共底与隧道管均无绝热措施。为研究该共底贮箱结构对箱内热分层的影响,建立了液氧、甲烷同步加注CFD仿真模型,实现了两流体、四相态耦合求解,考虑了箱内气液相间传热传质及流固耦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加注过程中贮箱壁面由环境温度降至推进剂温度,将经历气相区缓慢降温、气液界面处快速降温和液相区稳定不变的过程;贮箱内液相呈现下部温度较...

燃烧组织对斜爆震发动机性能影响数值研究————作者:孙世龙;刘彧;郑榆山;王超;王兰;项高翔;

摘要:基于雷诺平均(RANS)的二维轴对称数值模拟,开展了Ma 10飞行条件下燃烧组织对斜爆震发动机性能影响数值研究。对比了不同燃料喷注分配方案、起爆装置尺寸、燃烧室长度以及尾喷管面积比和扩张角等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当前计算条件下的较优参数。结果表明,为了使斜爆震发动机保持鲁棒性并发挥出较优性能,应优先确保燃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程度以及合适的起爆装置尺寸,并采用侵入式喷注与壁面喷注相结合、核心...

基于可渗透材料的单边膨胀喷管推力性能提升研究————作者:宁琪月;俞凯凯;张文军;林柔;徐惊雷;

摘要:针对单边膨胀喷管(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SERN)在非设计工况下产生推力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可渗透材料来改善过膨胀状态下的SERN推力性能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落压比(Nozzle Pressure Ratio,NPR,NPR=2~8)下的可渗透SERN相对于原始SERN的流场结构、壁面压力曲线、推力性能的变化情况;并针对可渗透材料自身特性(黏性阻力...

高超声速自由射流试验台流场校测总温探针结构优化及其对测温影响的研究————作者:张海洲;殷建锋;刘超;金超;刘英存;

摘要:为了减小热电偶在高超声速下的测量误差,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六种不同结构的热电偶在高超声速中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偶丝球头相对滞止罩前缘长度的影响、泄流孔与滞止罩进气面积比的影响、偶丝长度的影响。在喷管出口利用设计热电偶测量了温度,并对比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热电偶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偶丝球头相对滞止罩前缘长度过长会增大热电偶偶丝节点的测量误差。2)泄流孔与滞止罩进气的面积比太大与太...

基于区域物理加权U-net模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应力应变场预测————作者:黄嘉达;李海阳;申志彬;马浩;

摘要:有限元方法在预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应力应变场时,计算效率低,严重影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程,亟需研究高效的预测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物理加权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通过在药柱应力集中区域设计掩膜机制,并构建集中区域加权损失函数,使模型在训练中优先优化关键区域的预测精度,实现了对应力应变场分布的高效映射。实验表明,与纯数据驱动U-Net方法相比,该方法整体误差降低了40.51%,高应力/应变幅值...

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燃烧室点火性能研究————作者:江立军;郑剑文;曹俊;曾琦;万卜铭;张险;

摘要:为研究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燃烧室点火性能,基于国产民用涡轴发动机燃烧室开展了两种SAF和航空煤油RP-3的点火性能试验,并结合燃料理化特性参数和喷嘴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两种SAF分别是满足GB 6537标准要求的GB-SAF和满足ASTM D7566标准要求的ASTM-SAF。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ASTM-SAF黏度显著高于RP-3与GB-SAF,-40 ℃时其黏度为RP-3的3...

基于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的推进剂拉伸屈服强度率温相关性表征————作者:吴伟静;李海阳;申志彬;刘钊宇;

摘要:为了解决宽温域、多速率工况下推进剂力学性能的精确表征难题,基于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开展了推进剂屈服强度的率温相关性表征研究。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的前期研究大多局限于温度载荷,本研究基于推进剂的时温等效原理和率温等效原理,建立了推进剂屈服强度的率温相关性理论表征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丁羟复合推进剂的定速拉伸过程,屈服强度的预示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良好,相对误差低于3%,实现了屈服强度随温度和应变速率...

基于非定常涡格-涡粒子的开式转子气动噪声预测方法研究————作者:陈南树;刘汉儒;朱磊;贺象;王掩刚;

摘要:开式转子发动机具备高效率、高燃油经济性的优点,然而开式转子叶片巨大的噪声辐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非定常涡格法、涡粒子法和Ffowcs-Williams and Hawkings方程,发展了不依赖于空间体网格的开式转子气动-噪声高效预测方法,引入三维普朗特-葛劳渥法则进行可压缩性修正。针对NASA SR-7A单排开式转子的起飞工况进行了验证计算,气动结果与NASA试验值和商业软件计算值的误差均小于...

基于旋流雾化结构的微型蒸发管燃烧室优化设计————作者:杨德治;马洪安;付益博;刘智睿;苏静;曾文;

摘要:微型蒸发管燃烧室因其结构布局简单、燃烧稳定得已广泛应用。原始蒸发管在燃油雾化和蒸发方面效果较差,导致微型涡喷发动机(MTE)燃烧性能较差。在GTM120-MTE燃烧室的基础上,该文提出基于旋流雾化结构的蒸发管燃烧室构型,进而优化燃烧室空气流量分配。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雾化结构的蒸发管燃烧室构型,燃油粒径较低,索特平均直径小于30 μm,燃油雾化粒度分布均匀度大幅改善;流场结构更为合理,回流区后移,减...

燃氢航空涡轮发动机的高精度计量控制技术研究————作者:宦君;韩文龙;陈静;柏文峰;姜琦骏;陆南宏;杨朝星;何皑;

摘要:针对氢涡轮航空发动机对氢燃料高精度计量控制的要求,通过研究国外历史上不同构型的氢涡轮飞机及发动机氢燃料输送与控制系统方案架构及组成,提出了一种用于高精度氢燃料计量控制的高精度、高频响的氢燃料调节器。基于气体动力学的拉瓦尔喷管原理,对调节器的流量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了内部流路结构;采用有限转角电机直驱架构和高分辨率闭环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并随系统完成了国内首台氢涡轮航空发动机...

弱刚度一体化球面碳基离子光学系统研制与验证————作者:高斌;李娟;王东升;谷增杰;冯杰;陈娟娟;刘东兵;胡竟;

摘要:针对我国未来小行星采样、木星远航等深空探测任务对电推进离子光学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展了一体化碳基离子光学系统研制并探究了不同构型碳基栅极对性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宽范围束流调节试验、束流密度分布及热态栅间距测试分析研究了碳基离子光学系统、放电室设计的匹配性与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纤维栅极与短切纤维安装接口组合设计有效缓解了碳基安装环纤维剥离分层问题;10 cm一体化球面碳基离子光学系统可实现165...

一种新型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优化设计————作者:兰齐兵;马悦;廖乃冰;杨晨;杨金广;王大勇;

摘要:面向船舶应用的动力系统设计不仅需关注其热力学性能,还需兼顾系统结构的紧凑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舶余热回收的新型超临界CO?布雷顿循环构型。在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压气机进口温度、压力等关键循环运行参数与回热器通道数等结构设计参数对系统热效率(输出功率)与换热器体积的影响。优化过程从两个角度出发,以最大化循环热效率(输出功率)与最小化换热器体积为双重优化目标,综合考虑换热器夹点温差...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流量控制多目标优化研究————作者:王淑雯;许进升;郭宗韬;薛海峰;万莉初;

摘要:为改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流量控制系统性能,对响应时间、压强超调量、流量负调量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预评估,提出一种创新控制策略。首先,以自抗扰控制器可调参数为输入,燃气流量负调量、压强超调量及响应时间为输出,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代理模型;为克服BP模型易陷入局部极小、样本需求大的缺陷,引入海星优化算法(SFOA),并以混沌映射增强全局搜索能力,实现网络权阈值的快速、稳定辨识。在此基础上,利...

氢燃料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作者:潘萌霓;何皑;刘佳帅;王曦婷;陈志雄;胡忠志;

摘要: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需求,氢燃料航空发动机成为实现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系统。本文介绍了氢燃料作为航空发动机燃料的优势与问题,并阐述了传统发动机转成氢燃料航空发动机后,控制系统面临的挑战。详细探讨了氢燃料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索与概念验证阶段、技术开发与试验应用阶段和实用化探索与可持续发展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下,氢调节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实验装置的发展。深入分析了现代氢...

对转桨扇缩比模型风洞试验参数影响的数值研究————作者:苏志敏;赵振国;贺象;陈玉春;

摘要:为发展适用于对转桨扇的气动设计及验证技术,以某对转桨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及试验验证,进行了对转桨扇缩比模型风洞试验参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来流条件不变时,几何比尺存在一个使得对转桨扇性能急剧衰减的分界点;在马赫数Ma和雷诺数Re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对缩比模型试验件气动特性的影响不超过1%,风洞试验可在常温条件进行;Re小于1.25×106后即超出了自模化区范围,尽管低Re降...

二次流参数对环缝进气喷管推力性能影响研究————作者:赵迪;关奔;王革;薛玉琴;程立;

摘要:为了揭示工作高度和环缝进气量两个关键参数变化对环缝进气喷管推力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环缝进气喷管工作过程研究。基于将喷管内气流划分为主流燃气和二次流进而分别研究的分析策略,获得了环缝进气喷管内气流的流动特性,探讨了各工作高度下不同进气量对其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流的渐缩-渐扩型加速流通通道与加剧膨胀区、速度过渡区的协同作用下,二次流在喷管内膨胀加速。当二次流进气量在1~7...

基于耦合度辨识的自适应自抗扰控制及其在飞行环境模拟系统中的应用————作者:吴林峰;翟超;张和洪;钱秋朦;徐周浙;

摘要:高空舱飞行环境模拟系统能否准确模拟高空环境参数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测试和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系统中温度与压力变量之间的强耦合特性影响,制约了飞行环境模拟系统参数的综合调控性能。为此本文针对进气环境模拟系统进行所有工作点的线性化,推导出变系数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基于相对增益矩阵法对线性化后的进气系统进行耦合分析,并给出热流阀门和冷流阀门所对应的控制通道匹配回路。针对扩张状态观测器定带宽无法适应扰...

轴向离散线圈驱动型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作者:郭洋;高强;刘骅毅;周会鹏;朱勇;

摘要:高速开关阀(High-speed on/off valve,HSV)作为数字液压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其动态性能直接影响执行机构的控制精度。针对传统单线圈HSV因电感大导致其动态性能难以突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轴向离散线圈驱动型HSV构型。构建了轴向离散线圈HSV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通过理论仿真揭示了线圈离散化对阀芯动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轴向离散线圈的组合驱动策略,该策略在阀芯开启和维持阶段分别...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特性实验研究————作者:董新刚;蔡瑞鹏;黄礼铿;张璞;杨玉新;

摘要:为了揭示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模态转换特性,本文设计了双模一体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并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发动机在从超燃模态转换为亚燃模态时,转换空燃比为8.88;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时,存在滞环现象,转换空燃比为9.40。发动机处于超燃模态时,燃烧室压强在0.1 MPa附近;处于亚燃模态时,燃烧室压强在0.2 MPa附近。亚燃模态与超燃模态相比,台架推力增益为0...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